武植潘金莲传奇
字体: 16 + -

一百一十五、化解当首(一)

    mon jul 06 17:14:25 cst 2015

    有困难找武太师、潘命妇,这是家乡人的口头禅。不管穷与富都一视同仁,凡是找到他们的时候,他们都义不容辞的尽力帮助解决。尤其是民间纠纷,大都围绕在利益上的得失,而争执不休。武植潘金莲就运用《论语》中“仁者爱人”的精神和先哲的教诲,以人为本,开导化解,息事宁人。大到公益纠纷,中到民利纠纷,小到家庭纠纷,无一不去化解。在公益纠纷上,虽然遇到极少,但要是遇上了,涉及人多,面广。在调解上困难很大,没有极高的威望和高超的调解技巧,是没法去解决的。如果得不到处理或者处理不当的话,就会形成庄民间的积怨,成为世代的敌对情绪。在武家庄与李家庄的交界处,有一块芦苇荡。很久前,两庄的庄民都到这里来割芦苇编席子,编囤折子,打苇帘子,或是膳房子、膳棚厦用,也是烧火做饭的好燃料。芦根清甜,在青黄不接时,人们去芦苇荡挖些芦根充饥,因此,也救了不少人的命。用它来编席子,经久耐用;用它膳房子,百年不烂;其杆腔内膜,又是横笛的好震音膜。总之,是人们生产和日常生活必不缺少的原材料。以前庄子小,人口少,两庄的庄民随便进去割芦苇用。随着人口的增长,庄子的不断扩大,人们对芦苇的需求量就越来越大了,几乎达到供不应求的地步,为此两庄就为争芦苇而发生纠纷。官事打到县衙,工房来人将苇荡一分为二,武、李两庄各得一半,中间

    ·1497·

    挖上隔离沟作为分界线。利益均摊,两庄百姓皆欢喜,和谐相处,不提。金兵进犯,宋、金两军交战,金兵急需芦苇盖营盘,宋军一把火将芦苇烧毁,金兵气的“哇啦,哇啦”大叫。为了保国卫家,打退金兵,两庄的百姓拍手称快。中原失陷后,两庄百姓对芦苇需求量进一步增大,武家庄里正就把芦苇荡收归庄里所有,以减少乱割芦苇和滥挖芦根破坏资源现象再发生。凡需要芦苇均申请统一安排,有偿使用。将芦苇的收入纳入庄里所有,用于庄里的公益事业及填补上缴税赋不足部分,以减轻百姓的负担,庄民们都表示支持。李家庄也是这样做的,取得好的效果。但两庄的庄民对分界线沟塘里芦苇的收割,发生了分歧。过去资源丰厚,谁多割少割倒不在乎。现在资源匮乏了,过去的风格就没有了,沟塘里的芦苇也就成了纠纷的焦点了。武家庄的人仗着武植潘金莲的威望,而对李家庄人耍威风,他们未经里正的同意,就私自把沟塘里的芦苇及茅草,全都割了回来。他们的这一举动,激怒了李家庄的百姓,一些青壮年纷纷拿起了家布什,一拥来到了武家庄,要抢回他们的一半芦苇。武家庄的青壮年听到消息后,也都拿起家布什迎战,一时大有一触即发之势。两个庄民里,有几个人在撸胳膊,挽袖子,吵吵嚷嚷地在说着什么。有人报告里正。里正赶来,李家庄的人吵的更欢。里正忙命人去请武植他们来,来解围这种局面。武植听到信以后,立即与潘金莲坐轿赶来。大伙一看,德高望

    ·1498·

    重的武大学士和潘命妇来了,场面一下子就消停些了。武植听了里正简单地介绍了一下情况,说道:“这是我们武家庄的不是了,我们没有与贵庄里正商量,一些庄民就私自去收割沟塘里的芦苇,连里正都不知道,触犯了贵庄的利益。我们应当向贵庄的百姓道歉,应当赔偿贵庄的损失。”他把李家庄来的人聚在一起,问道:“贵庄的壮士们,我们武家庄的人对不起你们,我们向你们道歉,赔偿你们的损失。割下来的芦苇给你们拿回去一半,你们是要东西,还是要银子,请壮士们选择。”这时,李家庄的里正来了,与武植潘金莲及武家庄的里正,见礼后,就谈起了此事。李家庄的里正与来的青壮年商议,还是要芦苇。武植叫将割下的芦苇查查有多少捆,茅草有多少捆,就一二添着五地分好,命人回去套车将芦苇、茅草装上车,送到李家庄。李家庄很受感动,里正忙说道:“不劳武太师帮忙,这些芦苇、茅草我们就不要了。有您的话,有您的举动,我们就感谢不尽了。”武植说道:“不行,芦苇、茅草必须给贵庄送去。我们没有与贵庄商量,就私自收割,这本身就是错误的,是不仁不义之举。我们不能一错再错,那样的话,我们就是贪了不义之财,这样的事情,我们不能做。”李家庄的青壮年说,他们每人抗点就能把芦苇、茅草给抗回李家庄去的。武植说道:“你们这些傻小子,远道没轻载。快,快装车,装上好拉走。”武植还说,今后你们有什么事情尽管说,老朽能帮得上忙的就

    ·1499·

    尽力而为地帮助你们。“亲不亲乡土亲,好不好家乡好”嘛。武植的举动,令两庄百姓感动,他们从中受到教育和启迪。去收割芦苇、茅草的青壮年,自知理亏,纷纷向武植与里正承认错误。武植说道:“后生们,为了武家庄的利益收割了分界线的芦苇及茅草,出发点还是好的。但方法不对头,忘记了还有李家庄的一半呢。孔老夫子说过‘民无信不立。’《礼记》也说过‘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曹孟德也说过‘礼让一寸,得礼一尺。’我们与李家庄同灌一渠水,同走一条路,同顶一片天。‘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冤家易结不易解’。如果两个庄子结下了冤仇,人与人见面都个冷吧生的,好吗?如果为了什么事,一触即发,就会发生械斗,那后果可就不堪设想了。我们绝不能做出‘亲者痛,仇者快’的愚蠢举动。把心放平,一碗水端平,调解好纠纷,息事宁人,平安度日为要。”两庄在场的人,无不敬佩武植他们的胸襟博大,高风亮节,远见卓识,以人为本,爱护人,关心人,体贴人。真不亏为学识渊博,见多识广的一代伟人地楷模。

    在民利纠纷上,重在启发化解,轻于调解。当时,武家庄有两个牛贩子,一个叫武德利,另一个叫武三德。二人去中都贩黑牛,在回来的路上,因夜间一时疏忽,其一头牸牛被狼咬死,内脏被狼全掏空吃掉。剩下的骨、蹄、肉、皮、头,收拾收拾,就卖给当地的皮坊、酒肆。他们说,这牛才刚过三岁,

    ·1500·

    正是生犊的好年龄,白瞎了。皮坊人说,这样的皮熟出来柔软,是做马鞭、皮靴的好材料。酒肆人说,这小牛的肉、头、骨、蹄都好烀,整理出来都是上等好东西。七头牛剩了六头,在回来的路上,他俩互相埋怨,都指责对方有过错。武德利说武三德去打水饮牛应当告诉他一声,他好照顾牛群;武三德说武德利告诉你,你也不在跟前,谁知道狼这么快就把牸牛给吃了,真是狼吞虎咽,吃的这么快。二人好不容易把牛赶了回来,卖了牛不但没挣着银钱,还亏了十两银子。武德利认为这牸牛被狼掏了,武三德应负全部责任,这十两银子应该他拿;武三德认为牛是俩人买的,他去打水那武德利干什么去了呢。是狼把牛吃了,也不是他把牛给吃了。这银子应该一家一半摊才合理。银钱是武德利垫的,他隔三差五就到武三德家讨债。开始还是好兄弟,后来就都“粉子味了”,二人变成仇人了。他们找里正评理,里正说他们的事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他可没有功夫管这些烂眼事。俩人一看,“老鞑子看戏——傻眼了。”他们忽然想起了武植武大学士,他可是最公平合理的人,找他试试看吧。他们不好意思地来到了武府,武植热情地接待了他们。武植听了他们贩牛情况的介绍,又问了一些细节问题以后,没有说谁是谁非,而是给他们讲了一个故事,来开导他们。说是在唐朝天宝年间有个李勉葬金的故事,故事里说当时洪州有个书生,去京城长安求官。旅途中暂住宋州,与年轻贫

    ·1501·

    苦的李勉住在一家客店里。十余天,这位书生得了重病,就将百两黄金密着跟随,交给了李勉。要他发送自己的丧事后,剩下的黄金就赠给了李勉。那个书生死后,李勉发送完他的丧事后,就把余下的黄金一起埋进坟墓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