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植潘金莲传奇
字体: 16 + -

一百、寻觅恩人

    sun jun 07 20:10:26 cst 2015

    在闲暇时,武植与潘金莲谈及到年轻在府学读书时,在冬天回武家庄的路上出车祸的事,记忆犹新。后来被草料场看场的老军王同章所救,才捡回来一条命。哎呀,王老军当时才五十多岁,现在要是活着的话,也是九十多岁的人了。当时帮助护理的还有黄老军、孙老军、曾老军和马老军等。事后二叔还去慰问他们,说他们是侄儿的救命恩人,他们说救人救命是应该做的事情,不足为奇。话是这么说,但作为被救的人来说,那是应该感谢不尽才对。好几十年了,每当想起来要去探望王老军这些救命恩人,但由于忙碌着读书、赶考和公务,一直没能倒出功夫来,心里感到内疚。现在我们虽然上了年纪,但也没什么事了,在有生之年里去寻找他们的下落,以报答他们的恩情。潘金莲说道:“这么些年了,时过境迁,岁月流逝,他们是否健在还不知道呢,上哪去找哇。”武植说道:“只要想找到他们,就一定能找到他们的。王老军是我最大的救命恩人,为夫必须找到不可,就是他不在人世,也要找到坟头上,好好地谢谢人家不可。”潘金莲答道:“官人说的是。你呀,自己是不能去的,叫武烊去草料场看看吧。待访到王同章老军的下落以后,再说吧。”武植点头称是,并回忆当时出车祸的情况,将王老军及几个老军的年岁、特征写在纸上,要武烊去办。

    在父亲的指点下,武烊就带了跟随骑马去了西甩弯的草料

    ·1296·

    场。待到了草料场一看,一派荒凉。当年草料场的生机荡然无存,到处杂草树木丛生,野鸡叫,野兔跑,鸟儿飞;旧房框的烂木头、旧锅灶、旧火炕、旧烟囱依稀可见……。武烊与跟随向周围环顾一下,见二三里地远有几座破房屋,就算是个小屯子吧。小屯子里有禽畜在叫唤,偶尔还能听到人们哈唤禽畜的声音。小屯子里的房前屋后有树木、耕地,果树在开花,新出土的庄稼苗绿油油的,有个把人在园子里铲菜地,时而把铲出来的小石子扔出园外,……这一切,使这个看似沉寂的小屯子显出了一些生机。武烊与跟随小心翼翼地来到了小屯子,生怕被突然串出来的狗咬着。要是被疯狗咬伤的话,那可是必死无疑的。小屯子里住的都是些贫苦农夫,他们都过着“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田园生活。这里好像是个三不管的地方,官家不管,里正不管,地主不管,农夫们都是自给自足,生活还是挺惬意的。随着屯子里的狗叫声,人们不约而同地从院子里出来看个究竟。有几个趿拉大人破鞋的孩子,在胆怯地看着武烊他们。狗仗人势,有几个小狗在不停地狂吠。武烊拿着马鞭“啪啪”地甩几下,吓的狗儿跑到一边还在狂吠。它们狂吠了一阵,也就自然地消停了。有胆儿大的狗摇晃着尾巴上前来,闻闻武烊他们,还亲昵地舔着他们的手,不提。大人们在打量着武烊他们,见武烊是个公子打扮,知道是殷实人家的小主子。武烊见人群中有一耋耄老人,拄着拐棍,慈祥地望着他们。武烊下

    ·1297·

    意识地想到,这位老爷爷可能是以前草料场的老军。于是他就上前施礼问道:“老丈,打搅了。我们是武家庄的人,小生名叫武烊,武植是小生的家父。受家父之命,前来寻访过去草料场的王同章老军,不知老丈能了解不?”那老丈耳朵背,武烊说了半天,他也没听清楚,所问非所答,答什么“没有家兔”、“园子没有杖子”……等。还好,老丈的孙子出来了,问询武烊有何事问他的祖父,武烊就将家父要他寻找四十年前,草料场的王老军王同章,他是家父的救命恩人。在交谈中得知,这位老丈就是当年的安琪山老军。他是安琪山的孙子,名叫安东。安东就趴在祖父的耳朵上,大声将武烊说的话与祖父说了一遍,得知王同章老军早已过世了,他没儿没女,我们大家就把他埋在烂山岗的北边。每年过年、灯节、清明,都叫孙子给他烧香纸、送灯、扫墓等,以寄托活着的好友对他的哀思。其他的老军都被儿女们接走了,不知去向。武烊要求安东领他去看看王老军的墓地,代表父亲给王老军磕了几个响头,谢了安东,就回武家庄向父亲禀报寻觅情况。武植潘金莲听了儿子的禀报,很是欣慰,夸武烊办事认真效率高,不提。

    武植与潘金莲商定,要为王老军立碑修墓,将王老军以再生父亲的名义,将墓地迁至武家祖坟里。墓地修好了,与父母亲的规格相同,碑文是出自武植的手书,让石匠刻在花岗岩的石碑上,书有“先攷王諱同章之墓”大字,边有小字“享年六

    ·1298·

    十四嵗,壬戌年八月初十日卒。幸子武植幸子媳潘金蓮甲子年四月十七日敬立。”墓高四尺余,碑高五尺余。碑后书有卒者生前的生平,“一生致力于軍旅,默默無聞看守大宋禁軍草料塲,兢兢業業而終,人之楷模。”在武植潘金莲的心目中,王老军虽没有功名与仕旅,但他的平淡一生,也同样为天下太平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毋庸细说。在为王老军迁坟时,选了动土吉日,雇了僧道超度,哀乐喧天,如同新发丧一样的隆重,令人们咋舌。人们说武植能把一位普普通通的,素不相识的救命恩人,如同考妣一样来光火地发丧,真是忠孝的楷模。除不能烧七以外,安下葬的习俗,三天圆了坟,并为其守孝三年,以示悼念,受到世人的赞誉,不提。

    无独有偶,过了三年,王老军的侄子王义礼前来寻找伯父的坟墓,想将其迁回老家。王义礼过去中过茂才,现在谋克衙做押司,转管汉语的翻译差事。从内心讲,他也不愿意为金人办事。但是为了生活也是没有法子的,不谋营生,家里的老小吃什么,喝西北风吗?为了增加谋克的税赋收入,谋克衙组成行商队,到辽河流域去贩运稻米。王义礼是个女真通,所以谋克衙就选中他去做翻译。也是他时来运转,他将胞弟王玉礼安插进行商队。王玉礼脑瓜活,在贩大米的基础上,又兼贩榛子、松子、蘑菇、刺五加等特产运回贩卖。不但谋克衙增加了税收,而他们哥俩也发了一笔财。有了钱财,王义礼就想将伯父的坟

    ·1299·

    2墓迁回老家,归在祖坟里。王义礼来后,见武植将伯父的坟墓迁至他家的祖坟里,深受感动。但作为王老军的亲侄子,将伯父的尸骨放在异乡,内心的感情上一时想不通。为了维系亲情,了却王义礼的心愿,武植提议,他出银买个小石棺,再刻个石碑。小石棺里装上王老军墓地的几把土,石碑刻有武植书写的碑文,正面是“先伯王諱同章之墓,享年六十四嵗,壬戌年八月初十日卒,侄王義禮、玉禮敬立。”碑后碑文是“默默無聞,兢兢業業,人之楷模。”选了吉日,雇人吹吹打打,一路送王老军的小石棺及墓碑,至王家庄其祖坟茔地下葬,不提。王义礼感谢不尽,从此王老军有了两个冢,一个是武家庄的尸骨冢,一个是王家庄的石棺冢。可见一个人做了件好事,后人是不会忘记的。虽然生前清苦度日,但死后有好报,也算是有个好的归宿,不提。

    武植全家对王老军视如先攷、先祖,在武家庄,在清河谋克,及以远的地方,都传为佳话,毋庸细说。他的举动,弘扬了汉民族的知恩图报,孝敬老人,助人为乐的好风俗,好传统;同时也鞭笞了那些见利忘义,丧失亲情,伤风败俗行为的人觉悟,向好人好事学习,不提。武植的精神也鼓舞着王义礼,他在家乡也做好事善事,舍施济贫,受到乡邻们的赞誉。在他家草垛失火的时候,乡邻们积极施救,使他很受感动。他的弟弟王玉礼,带领几个小伙子去辽河贩运大米等产品,使几个贫困

    ·1300·

    农夫摆脱了困境,能自给自足。

    有一年发大水,冲坏了王义礼他们的房屋,武植将王义礼他们接到武家庄来住。大水消后,武植又派人帮王义礼他们重建家园。在武植潘金莲健在时,年年来往,亲于亲戚,不提。武植还要武烊继续寻找那几个老军,打听到孙老军在齐家村,名叫孙洪江,现已过世。武植要武烊代表他去孙老军的坟头上烧点香纸,以表祭奠。武烊照办,回后与父亲禀报说,孙老军的坟墓破旧。武植雇了工匠重新修建了坟墓,立了石料墓碑,武植亲笔书写碑文,不提。其他几位老军的下落不明,不能到坟头上祭奠,只能是在十字路口上烧香纸,叨念着祭奠。欲知后事如何,详见下续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