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植潘金莲传奇
字体: 16 + -

九十三、一纸空文(一)

    thu may 28 09:03:25 cst 2015

    为了解决朝廷缺粮问题,高宗下旨各路、府、县要农民多种小麦、水稻等农作物,发展粮食生产。并规定每个路、府、县,直到每个农户都要按数缴纳粮食。实行一级抓一级的层层负责制,最后还是落到每个农户的户头上。完不成任务的,重罚不移。因此,每年都有完不成缴粮任务的税官、里正等都被打的皮开肉绽,还得想方设法去完成缴粮任务,否则就得自己掏腰包补上。有的税官、里正、农户,实在是完不成缴粮任务时,就上吊或服毒自杀、逃亡等。一时间,粮食生产上去了,但恐怖的氛围却遍及百姓中。因此,也出现了些小股的农民起义运动,动摇了朝廷对百姓的统治。金朝他们地大物博,人口稀少,是不缺粮食的。但缺丝绢、棉花、麻布等,所以在向金纳贡时,除白银外是必不缺少的物品。值此,在蚕丝的主产区,蚕农们比粮农们还倒霉呢,这些情况就毋庸细说了。但棉花得靠向云南、贵州、川陕四等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去征集或收购。物以稀为贵,所以棉花的价钱是昂贵的,金人如获似宝。因此,棉制品只能是金朝宫里的专用之物了。

    发展以粮食为主的农业生产,也促进了其它业的发展。以临安为中心的东部、东南部、中部的广大地区,尤其是沿海地区,出现了经济的繁荣的景象。但经济发展了,随之而

    ・1207・

    来的是环境却遭到了破坏。大力开荒,滥伐木竹,盲目挖沟开渠,过度的养殖放牧、捕鱼,客观上都破坏了生态植被,如引发水土流失,洪水泛滥等自然灾害;盲目地用火,如滥烧麦秸、稻秆,刀耕火种,滥烧森林、草原,以及冶炼、烧窑、烧发马粪、取暖、炊饭等。尤其是滥烧秸秆,滥烧森林、草原等,烧得浓烟滚滚,烟雾连天。有时长达几天,甚至十几天也着不完。严重的污染空气,破坏人们的生活环境。有的地方再加上沙尘暴的影响,空气令人窒息。就连临安也都波及到烟雾的天气,高宗也被烟雾熏得受不了了,就命内侍将他搬进地下室休息。他问内侍,怎么还有雾霾天气?内侍们就打不上来了。后来他就问武植,武植答道:“回陛下,据微臣所知,这雾霾天气是大气中的烟雾太多而造成的。烟雾主要来自农民烧秸秆,烧荒开地,刀耕火种,冶炼、烧窑,烧饭、取暖等的烟气,混在空气中,而引起的。尤其是收割季节,打下的粮食,秸秆就没有用了,农民就烧掉当肥料来肥田。大家都烧,积少成多,再加上有雾气,空气也流通不好,雾霾沉积不动,危害人的健康。”高宗听了以后,遂下旨以朝廷的名义告示于天下,除炊饭、取暖、冶炼、烧窑外,其它用火一律停止的“禁火令”。尤其是烧秸秆,发现以后,由县府重罚。轻者罚银几两,十几两,几十两不等;重者处以刑罚。

    ・1208・

    “禁火令”发布到各府县,百姓周知。人口稠密的府县,百姓是遵守。但人口稀少的地区,尤其是少数民族居住的边区,因“山高皇帝远”,而“圣旨不受”,他们照样是刀耕火种,毁林开荒,山火不断,官府与酋长也懒得去管。因此雨季时,河水泛滥,泥石流不断,伤及人畜的性命。淹死、压死百姓的人畜不计其数。金朝的欺凌,灾荒的不断,使得朝廷的“禁火令”,很难做到令行禁止。几年后,“禁火令”就流图于形式了,没有一点的约束力。朝廷只顾要粮食,府县对烧秸秆就无心去管了。因而,农民烧秸秆的风,愈刮愈烈,到麦、稻收割以后,秸秆烧的乌烟瘴气,漫天烟雾,令人窒息。连临安都闻到刺鼻的烟熘味,要是遇到大风天,连烧秸秆的灰烬,都能刮进宫内的风窗里。内侍向高宗奏报,他闻奏后也不去过问。一旦有了雾霾的天气,他就照样躲进地下室里吃喝玩乐,不提。原先他下旨的“禁火令”,现在就真的成了“一纸空文”了。武植见状曾多次上奏,要求把“禁火令”坚持下去,这样真是有利于保护环境,百姓受益,利国利民。他多次请旨,要求下路、府、县督导,落实“禁火令”贯彻实施。高宗都以“禁火令”贯彻与否,无关重要。重要的是缴粮食,收赋税,才是大事。有了雾霾天气,“朕就躲进地下室”里就可以了。他还说,“武爱卿都五十七八岁了”,应该好好歇歇了,“与朕”好好切磋文学方面的“学

    ・1209・

    问”吧。武植还奏道:“陛下有所不知,微臣以为,烧秸秆肥田是不好的,水田还可以,但旱田就不好了,容易造成地热,增加干旱,不利于保墒。还易使土壤盐碱化。望陛下三思。”高宗闻奏后,就漫不经心的“嗯,嗯”答应,不提。

    武植的多次上奏,高宗都当做耳旁风,不与理睬,使他很恼火。他想怎样能使这位只顾地位的皇上扭转观念呢,得想出个办法来,既使他心服口服,又能使他看到解决具体问题的办法。他想来想去,结合产粮区的实际,提出了既能实行“禁火令”,又能在鼓励发展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发展编织、养殖等副业生产,这样就能把粮食的秸秆等剩余物得以利用。如编织的草袋子、草帽子、草鞋等,官家可以作为军用品来收购,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缓解官民关系;鼓励农民将秸秆做无害化处理,可用它沤粪,膳房,炊饭等用,杜绝集中烧毁,积烟成霾,污染空气,贻害百姓健康;要求农民将秸秆垛成垛,或扔进沟壑里,让它自然腐烂,以减少污染。武植认为,发展什么生产,都不应该以破坏生存环境做代价。那样的话,生产上去了,环境却破坏了,得不偿失。我们不能只顾眼前的既得利益,却丧失了长远利益。不能去做眼前朝廷的“功臣”,未来子孙的“罪人”。高宗闻奏,见武植说的有道理,就下旨要他去落实。好家伙,这么个涉及天下各路、府、州、县的事,就武植有多大的力量,能把“禁火令”

    ・1210・

    贯彻到底,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朝廷与各级官员的重视,和广大百姓对爱护环境的认识。武植还认为,光靠认识还不行,还需要抓落实。否则的话,会有一些官员及百姓,对“禁火令”流图于形式,使一些认识不高,或者是利欲熏心及懒惰的人,照样我行我素,令行不止。武植说,这是一项宏大而艰巨的系统工作,需要全天下的重视与实施,才能奏效的。高宗听后,对武植说,待拿到早朝上,众臣议议再说吧。(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