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植潘金莲传奇
字体: 16 + -

五十二、纺纱染缬(二)

    fri mar 27 11:39:40 cst 2015

    武植号召在发展种植业的基础是,因地制宜,发展养殖业,利用空闲地方养蚕。号召家庭纺织,发展手工艺品,增加百姓收入。武植说道:“昔年,诸葛丞相当年为解决军费匮乏,号召百姓植桑、养蚕、织锦。说道:‘今民贫国虚,决敌之资,唯仰锦耳。’并身体力行,带头在自己的家乡种桑八百株,以表率于众。有次诸葛丞相带兵到苗族区,见那里正流行一种痘疫,百姓痛苦不堪。心急如焚,即命将士将大量光滑柔软的丝绸送给他们做衣服被褥,以防止痘泡破裂反复感染。他热情鼓励百姓植桑养蚕,缲丝织绸。并亲自为他们设计了优美的织锦图案,并命从军的织锦工匠传授织锦技术。后来,痘疫不再流行了,一匹匹的锦织出来了。桑蚕、丝绸和锦,不仅治了苗族人的痘疫,还解决了他们的生计。可见帮助百姓解决生产自救,是解决他们生计的唯一办法。本府也自己纺纱织布染缬,穿布衣,尽量减轻百姓负担。官府能为百姓做点好事,百姓是不会忘记的。现在的蜀地苗族的‘武侯锦’,侗族的‘诸葛锦’,都是为纪念诸葛丞相而得名的。”武植潘金莲买了一套纺车,一架织布机,潘金莲就开始学纺纱织布。空闲时武植也学纺纱织

    ·707·

    布,就连小焮也都学会了纺纱。织布小焮胳膊小,使不上劲,母亲不让他织布。小孩子好奇,有一天小焮欻母亲去茅厕的功夫,就动手织起布来了。当潘金莲回来一看,苦笑不得,梭子上的纱线也弄散了,穿过的纱线也起皱了。气的潘金莲骂了并打了儿子两巴掌,小焮哭着说道:“娘,你还打我。你看人家的孩子穿金戴银,吃香喝辣的。咱们家还穿粗布衣裳,吃粗杂粮呢。”孩子说的话,使潘金莲一阵心酸。孩子说的不是没道理,一个堂堂知府大人家的人,穿粗布衣,吃粗杂粮饭,是亏了些。但人总不能光为了自己过荣华富贵生活,不顾百姓的疾苦啊。如果那样的话,做人的良心何在,以天下为己任何在。范仲淹说的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则无私也。心底无私天地宽嘛,心不愧嘛。但也不能老这样清贫下去啊,也得改善点伙食啊。于是,她眼含着泪水说道:“儿呀,娘明天去街里割二斤肉回来,抱顿饺子吃。”小焮听娘这么一说,乐的雀跃地说道:“啊哦,啊哦,明天娘包饺子吃唠。”当他看见娘眼睛掉泪时,说道:“娘,饺子咱不吃了。留着银钱好周济穷人家吧,前院的小墩这两天不来玩了。他没有衣裳穿,我看在炕上捂被窝呢。娘,把我的那件小长衣给他穿吧。”潘金莲心疼地望了望小焮,就把儿子拉过来抱进怀里哭了起来。她哭儿子懂事了,她自豪。但她又亏对儿子,小孩子能不馋吗,别说小孩子,大人还馋呢。小焮很懂事,不时地给娘搽眼泪,

    ·708·

    这使潘金莲的心敞亮多了。随即说道:“娘说话算数,饺子一定包。那件小长衣,娘找出来,现在你就给小墩送去,再给他拿两张火烧。”当小焮将衣裳和火烧拿给小墩后,小墩的娘感谢不尽。没什么给小焮吃,就到后园子摘了几根小黄瓜给小焮。小焮不吃,说道:“大娘,我不吃。娘说了,不能随便吃别人的东西。”小墩娘深知潘金莲的为人,就不好再叫小焮吃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小墩对娘说道:“娘,小焮不吃,咱们就给武大人家送去吧。”并把两个火烧留一个给爹爹,又拿了菜刀将这个火烧切成两半,一半给娘。剩下一半又切成两半,他与小焮一人一半。小焮不要,小墩说“见面分一半”,小哥俩做起儿戏来了。小焮与小墩是要好的朋友,就一起吃火烧,不提。

    武植的动议和他的身体力行,带动了全府上下的官员纺纱织布。就连府丞李生也积极响应,他到旧货摊上买来纺车、纺锤,在市廛上买来蚕丝,就在房间里学纺纱。他出身是个殷实人家,从小什么活都没干过,纺纱织布只是看见穷人家干的,纺纱织布又是个耐心细致的活,所以他纺出来的纱粗细不匀,细的像个头发丝,粗的像个麻袋绳,就像漏粉的“粉耗子”,难看极了。幸亏阳春楼的歌妓林翠翠,救了他一驾,纺出来的纱是一流的,拿到市上去卖,一销而空,赚了一笔收入。林翠翠是李生包养的“相好”,是庶生,家境败落后,被卖到阳春

    ·709·

    楼。老鸨见林翠翠不但人长得美丽漂亮,而且嗓子又好,吹、拉、弹、唱、舞,样样皆会。就不叫她去接客,请了个名师教她学弹唱舞,以招揽嫖客临门。林翠翠不负老鸨所望,就凭她心灵手巧的天赋,几天的功夫就可以单独演出了。这样以来,阳春楼的嫖客迎门络绎不绝,不但富了老鸨的腰包,而且也抬高了林翠翠的身价。有嫖客要付巨资嫖林翠翠,老鸨与其商量,林翠翠不允,婉转地说道:“妈妈有所不知,奴家一接客,不久身段就会变了样的。再加上接客的时间里又不能去演出,久而久之,嫖客就会慢慢地减少的。孰轻孰重,妈妈自酌一下。”老鸨见林翠翠说的在理,不能一时见财眼开,要从长远考虑,致使林翠翠始终保持着处女的身段。真是“千里有缘来相会,眼前无缘不相识。”当李生微服来阳春楼时,俩人眼睛初次对光,就一见钟情了。李生出重金将林翠翠赎出来,租了一栋房子,一个如“干柴”,一个如“烈火”,二人就同居起来。林翠翠的针线、裁剪、刺绣、纺纱、织布、织锦的女红活,是样样皆通。她虽纺纱,但不织布不织锦,嫌累的慌。可她愿意刺绣,刺出来的图案栩栩如生,令李生爱不释手,夸她绝活。李生虽然油嘴滑舌的,但对林翠翠还是说实话的,说他已有家室,拙荆还在京城居住。但林翠翠不嫌,说她做妾也心甘情愿,真是“王八吃秤砣——铁心了”。在李生的要求下,林翠翠给绣了各式各样的匾,李生进京送给童贯老贼。童贯对这些匾工艺精

    ·710·

    巧,赞不绝口。

    潘金莲对这些女红活,可不怎么擅长,少年时尽陪侍高太后了,女红的活会不多少。但她纺纱织布、染缬的活学地挺快,织出来的布纹理光滑,染出来的布着色均匀,图案新颖,令人赞佩。除了自己家用外,还能拿到市上去卖,以补贴家里生活之用。勤俭持家是华夏百姓的好传统,而奢靡浪费是富贵人家的恶习耻行。在洛阳府,潘金莲做官人的贤内助,也是对其他官员的妻子起一个带头示范作用。对于那些生活奢靡阔妇人的优越感来说,不能不说挫掉了他们的一些娇气。武植的一些举措,给洛阳百姓带来些实惠,他们生产自救,不但增加了税赋的收缴,而且度过一个一个水、旱、蝗的灾害,百姓有口皆碑,徽宗也为之满意。不过棉花虽是东汉时,边民们从天竺国引种的,但内地没有种植,其布很缺,只有宫里和达官显贵能穿着的,普通百姓是见不着的。欲知后事如何,详见下续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