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植潘金莲传奇
字体: 16 + -

十、学究讲古

    sun feb 08 15:36:06 cst 2015

    每天不重样地家塾学习是很乏味的,没有严师的**,再聪明好学的孩子,也不会自己学好成才的。就是圣人,他们也是不例外的。孟夫子在小时候,为了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其母亲还三次搬过家,这就是“孟母三迁”;当孟夫子逃学的时候,其母亲就用刀子将没有织完的纺线割断,以警示他在学习上半途而废,这就是“孟母断织”。这两个千古美谈,被后人的《三字经》列为重要内容:“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三字经》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此是后话。为了不辜负小植儿家尊的期望,使其茁壮成长,长大了能成为朝廷的栋梁之才,王教习除了在学业上严厉**外,还从德育上严格要求。启发他在学文的基础上,学圣人及名人之德,做个德才兼备的好后生。孔夫子在《论语》中说道:“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是做弟子的一面铜镜,规范着弟子们的行为。后人就以这一经典,制定出《弟子规》。《弟子规》的基本内容就是“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弟子规》以歌诀的形式,细化了条文,要求每一个弟子都应该起码做到的行为规范。如果按照《弟子规》原原本本地去做的话,他就可以成为一个完美的后生。这样的话,别说是普通的弟子,就是孔夫子的得意门生颜回,也很难做到完美。所以做弟子是

    ・127・

    容易,但若做一个好的弟子,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要严格要求,加强道德修养,争做一名好弟子;其二要发挥聪明才智,苦读圣贤书,学到更多的知识,积累更多的学问;其三要胸有大志,学用结合,联系天下大事的实际,有所作为。此是后话。王教习以为,只有这样的弟子,才是他所望的。要是面面俱到地,死死板板地照搬照套弟子规去做的话,培养出来的弟子也只能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谨小慎微”的“书呆子”。这样的书呆子只能摇着扇子,摆头晃脑地“弄文嚼字”,不可能有大的造就,也不会对天下有较大的贡献。要说到“入则孝,出则弟”,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尊重兄长,爱护兄弟,是每个人最起码的,也是天经地义要做的事。如果连孝悌都做不到的话,他就失去了人格,不配做弟子。打爹骂娘,欺辱兄弟,这样的人禽兽都不如,他能“泛爱众”吗?说孝悌,小植儿小小的年岁,孝敬老辈,尊长爱幼,就已经超出常人的举动,实属少见了。但他赞同老太公的意见,不要让小植儿天天礼仪繁缛地去给家尊们“请安”。心中爱家尊,力所能及地孝顺父母,这就足够了。说到“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他以为,每个弟子都应该讲信用,堂堂正正地做人。仁爱他人,对百姓要有善心,是做弟子的起码要求。人不能自私地生活在人世间,庸庸碌碌地渡过一生。更不能爱财如命,贪得无厌,做世道的寄生虫。每个弟子都应该爱国如爱家,报效天下。要爱憎分明,

    ・128・

    对百姓要“亲仁”,对待敌人和“十恶不赦”的坏人,要“痛打落水狗”,绝不能留仁慈。他说小植儿能对小动物发善心,救了一只病猫,就足以看出“他是一个十足的‘慈善者’”,将来一定能是个“大善人”。他说他“不喜欢过多地‘行善’”,以防止“不劳而获”的人从中巧取,助长了他们“懒惰”的恶习。说到“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时,他以为,所谓弟子,就是从学生的东西开始,循序渐进读圣贤书。把前人所创作、积累的学问,融会贯通到自己的脑海中。学文是每一个弟子主业,舍此就不成为弟子了。读书除了精读圣贤书外,还要博览群书,以丰富自己的知识海洋,成为一个大家。他不喜欢“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只顾读书的“书呆子”。学问应该与实际结合,报效于天下百姓。他要求弟子,在读好书的基础上,要注重身体锻炼。不能学问积累多了,身体却垮了,甚至短寿,壮志难酬。孔夫子的得意门生颜回三十一岁就死了;唐代最著名的文豪韩愈,不到四十岁就身体不好,发苍、视茫、牙齿松动;更可惜的是,唐代著名诗人李贺,二十七岁就病故了。文采满腹,却英年早逝,真是令人惋惜。他说“人应该活到老,学到老”,“勤学苦练”才是长技艺的唯一途径。一个懒惰的人,他是什么也学不到的。

    为了使小植儿能更好的学到儒家的经典思想,避坑落井,王教习循循善诱地教导他要“贵以专”。“贵”就是贵在坚持,

    ・129・

    持之以恒地去专研儒家学问;“专”就是专心致志地去钻研孔子、孟子等儒家代表人物的经典之作,从中理解精髓,为指导思想和行动之用。只有这样,才算学到了真功夫,提高新水平。王教习还举些例子,除儒家的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创造并推行正统学说以外,学业有成当大家者,还有很远古代的大巢氏教人盖房子住;神农氏教人种庄稼,并尝百草,发明医药;黄帝的史官仓颉创造文字,成了文字的始祖;杜康发明了酒,成了酒祖;大禹治水十三年,顽强奋斗的忘私精神后人赞。先秦的老子李耳和庄子庄周,创造道家并发扬其学说;墨子墨翟创造墨家学说;法家的韩非子,李悝、吴起、商鞅等变法;兵家孙武和孙膑等的兵法学说等。以及后来的屈原、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李煜、苏轼等诸多的文人,创作不朽的诗作和文章等。王羲之、颜真卿等的书法大家,等等,他们都是我们后人的益师和学习典范。他说,旁门左道是不可取的,那样的话会走弯路,贻误主功课的学习,荒废了学业。他要求小植从小就应该养成“贵以专”的学习习惯,打好基础,“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在功课上有个大进展与新突破。“心有灵犀一点通”,这些深奥的道理,小植虽然不能一时深刻地理解,但他明白王教习说的话是对的,是圣人教诲的代言。小孩子就应该听家尊的话,听教习的话,做个勤奋好学的好弟子。同样都是大人,教习说的话就比家尊有份量。王教习的谆谆教

    ・130・

    导,使小植更加理解祖父母,外公外婆,及父母对他殷切希望的用意。启迪了他幼小的心灵,为后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王教习讲的很多,本文只做梗概的介绍,其细节就不再作繁烦地叙述了。欲知后事如何,详见下续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