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植潘金莲传奇
字体: 16 + -

四、回乡路上

    mon feb 02 09:15:08 cst 2015

    小植儿三岁时,二弟降生了。二弟降生前母亲也做了个梦,梦见关老爷的儿子关平,拿把朴刀放在她面前说道:“贵妇人,你的二公子将要出世了。我(俄)父亲要我(俄)把这把刀交给你,让他好好地习武,将来必成大器的。切记,不要学文,学文就荒废了他的才华,学武才是他的归宿。”说完,就往西方关帝庙方向走去不见了。弟弟降生后,虽与哥哥小植儿长的差不多,但个头比哥哥长的大,体重比哥哥沉。这为将来习武打下良好基础,起码是“身大力不亏”嘛。值此,祖父和祖母就给弟弟起个名字叫着“松”,意思是既然习武,就应该像松树那样不怕狂风暴雨,坚毅挺拔。弟弟的出生,必然分散大人们的精力,不能全身心地管教他。虽然大人们过去教他识了不少字和学些不少诗文,这为启蒙教育打下坚实基础。但这必定是散打乱敲的教育方法,不能像学堂里那样较正规地管束授课,学到更多的知识和学问。再加上城市房间窄小,光线昏暗。并且教习又不好请,滥竽充数者颇多,易误人子弟。“近朱则赤,近墨则黑”嘛。常在外公和几个舅父跟前接触,这对小松儿来说,兵武氛围必然会造就出一个虎子来,但对小植儿来说肯定会影响他学文的。为了给小植儿创造一个好的教育环境,父母和祖父、祖母与外公、外婆商议,将小植儿领回武家庄,由祖父祖母管教,并请好的教习来教育他。四位老人一致赞同小植儿父

    ·49·

    母的主张,昔有“孟母三迁”的传说,说孟夫子的母亲为了给儿子创造良好的学习教育条件,曾三次搬过家,为后来的孟夫子成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四位老人都一致赞同父母的主张,送小植儿回武家庄,请高师来**他。

    小植儿五岁那年,由老舅马祥带人送他回到武家庄。刚出门时,父母及外婆送他们起程,小植儿还趴在母亲的怀里哭着呢,不愿意离开家。小松儿两只小手拉着哥哥的右手,哭着不让他走。外婆及父母都劝他们哥俩,对小植儿说道:“古人说道:‘好男儿志在四方’,你小时候不是常对父亲母亲说,要好好读书,长大了进京赶考中状元吗?今天你老舅送你到祖父祖母那里去,就是让你好好读书受教育。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你不好好读书,将来能进京去考进士吗!”父母和众人也都随和着外婆来劝导他,小植儿是个很聪明的孩子,一点即通。小松儿也好像懂得大人们的意思,即松开小手对哥哥说道:“小哥哥你听大人的话,上爷爷奶奶那里去读书,长大考进士。”小植儿与老舅他们一干人出发了,老舅和护卫们骑着蒙古大马,小植儿由侍女的陪护下坐着轿车,在一阵人吆马嘶车轱辘响的声中,逐渐出了太原城。

    嗬!外面的世界真宽阔,小植儿对一切都感到新奇。过去净在家门口转悠了,哪能看到这些绚丽多彩的景色啊!小植儿被外面的景象所吸引住了,把临走时不愿离家的心绪,全都抛

    ·50·

    到九霄云外去了。出了城是一派秋天的农村景象,过了一村又一村,过了一屯又一屯。到处都是绿树和庄稼,村村屯屯都有牛、羊、马、驴、骡、猪、狗、猫和鸡、鸭、鹅、鸽及各种蔬菜、各种果树。特别是已经成熟了或快要成熟了的香瓜、西瓜、苹果、梨、桃、李、杏、山楂、葡萄、核桃、柿子、板栗等,让人见了馋的直流口水。海阔任鱼跃,天高任鸟飞。小植儿像脱离了缰绳的野马,要在新的天地里奔驰。他在轿车里看外面的景色觉得不够劲,就非要到老舅怀里去坐,好好欣赏大自然的美景。老舅拗不过他,就叫侍女将小植儿抱给他。一路上,小植儿把所有的水果都尝个够,就差核桃没有成熟而不能吃。而小植儿说核桃像桃子,非要买几个玩玩不可。老舅说核桃皮有毒吃了会药死人的,等到了祖父家以后再吃吧。小植儿问他祖父家有核桃树吗?老舅答道肯定会有的,小植儿这才答应不要了。到了饭时,在饭馆就餐时,老舅问小植儿要吃什么,他答道:“随便,吃什么都行。”老舅想吃小鸡炖蘑菇,剩下的大伙点。不大一会儿饭菜和高粱烧都上来了,大人们边吃边喝着,小植儿与侍女吃着饭菜。他觉得饭馆里的饭菜忒好吃,比家里的粗茶淡饭好吃多了。几道菜他都尝过了,但最好吃的还是小鸡炖蘑菇,越吃越好吃,吃起来就不撂筷了。老舅看他吃的那么香,就叫小二再上一道小鸡炖蘑菇。小植儿也不客气,也就继续地吃起来了。边吃边问老舅道:“老舅,我(俄)在家吃的

    ·51·

    小鸡炖蘑菇,怎么没有饭馆里的小鸡炖蘑菇香呢?”老舅答道:“在家里呀,咱们吃的小鸡大多是城里养殖户圈养的,喂的饲料单一;而咱们现在饭馆里吃的小鸡是散养的,饲料多样丰富,小鸡再自己到处觅食,捡些小虫、草籽等吃,当然比城里饲养的小鸡肉香啊。”从此,他们每到一地饭馆吃饭时,都必点小鸡炖蘑菇这道菜不可。

    在一次路过一村庄时,正是上午巳时,大伙请求老舅在大树底下纳一会凉,老舅同意大伙的请求,就都下来去大树下纳起凉来了。昨天还是秋高气爽的天气,可眼下的今天却是一点风丝都没有,天空上灰白的薄云却透射出火辣辣的阳光,显得很闷热,是个典型的秋老虎天气。大树下集聚一些人,几个光着膀子穿着破旧裤子、鞋子的屯老们,坐在那儿摇着破旧的蒲扇唠着嗑,并不时地瞅着小植儿他们及他们的车马。这些老者都知道,他们都是城里豪门的人,不可小觑;几个一丝不挂的孩童们却围成一圈,正在看着什么东西,见他们的到来,都好奇地站了起来,并用羞怯的眼光瞅着他们。有胆大的孩童还敢试探去摸摸轿车和马套子,并用好奇、羡慕的表情赞叹嘻笑。这时,好奇的小植儿也走过来想看个究竟,孩童们见穿着不凡的小公子走过来,就急忙让开路。小植儿近前一看,原来是一只伤病的狸猫躺在地上。只见狸猫后脖颈处有伤口已经溃烂,伤口里面生着大小不等的蛆虫,纥纥洋洋的,好恶心人哪。狸

    ·52·

    猫在地上一动不动,只见它有气无力地喘着气,生命奄奄一息。小植儿对老舅说道:“这小猫多可怜,老舅能不能救它一命啊!”老舅过来看一眼说道:“这猫都不行了,伤口里生着大蛆,能救活吗?”小植儿肯定并催促老舅答道:“能救活的。老舅,你就救治它一下吧!”老舅本不想去管这事,心思凉快一会儿就开路,没想到小外甥却非要救治这只猫不可。老舅回答道:“救是可以的,问题是怎么救它?手中又没有药,怎么办?”小植儿指着纳凉的屯老们说道:“老舅,要不请教一下爷爷们,他们或许能知道怎样救治猫呢。”老舅出于无耐,硬着头皮去请教那些他看不起的屯老们,便上前施礼问道:“请问老伯,这只狸猫伤病成这样能否救治?用什么法子救治?请屯老们指教一二。”屯老们听到他的问话,觉得这位少将军说话还蛮有礼貌的,于是便打开了话匣子。其中一位老者说道:“这只狸猫是被别的猫咬伤的。在我(俄)们屯子里的小猫小狗被咬伤时,没有人管它,拿它不当个玩艺。他娘的,人自己都管不过来自己,还管那些猫狗事。一般牲畜受皮肉伤,它们都会用舌头舔自己的伤口,几天后就会好的。如果受伤的部位它自己够不着舔的话,那非烂坏不可,就得人帮它治伤。不过,治猫狗伤没有别的药,只能用点灶坑灰撒在伤口上,然后用清水清洗伤口,清除里面的蛆虫和烂肉,再用灶坑灰撒上,将伤口用破布包好,过两天再给换一下新灰,有七八天的功夫就能好起来的。”灶坑灰有的是,家

    ·53·

    家都有。屯老们叫孩童们回家抓些灶坑灰来,孩童们一涌而散,都跑回家取灶坑灰去了。不大一会功夫,孩童们抓来不少灶坑灰。其中,一屯老找来一根小树棍,将灶坑灰撒在狸猫的伤口上。因灶坑灰发咸,不大一会功夫,只见伤口里的蛆虫,被灰拿的往外蛊拥爬呢。狸猫的伤口处也有点抽搐,说明狸猫还有救。约有一刻时辰,屯老不慌不忙将狸猫伤口里的蛆虫用清水清洗净,然后又仔细看了又看伤口里的情况,说道:“这猫伤势很重啊,幸亏没烂到骨头里去,要是烂到骨头里去,那就没救了。”小植在一旁看着焦急又揪心,忙对屯老说道:“老爷爷!你就救救它吧,救救它吧!”屯老接着说道:“小公子别急,这只猫能治好的。但在治疗期间没有人管是不行的。这得需要精心看护才行呢,否则,那就前功尽弃了。这屯子里,棒劳力都下地干活的干活,跑商的跑商。连利手利脚的妇女们都下地采猪食菜,或是上山拣山货去了。剩下我(俄)们一老一小的闲懒肉在看家。这家还用看吗?穷的叮当响。都说‘破家值万贯’,就我(俄)们的破东西,送人都没人要哇,还怕丢吗。”然后他指了指狸猫又说道:“就我(俄)们这些一老一小,谁去精心去看护它呢。”大伙听见屯老的一席话,也觉得犯难。这时,小植儿急忙接着说道:“老爷爷别犯难,你们不能看护,请把这只猫让我(俄)带走,等把它的伤治好后,再还给你们,不知爷爷们意下如何?”屯老们见这小公子才几岁,说起话来既礼貌又

    ·54·

    文邹邹的,觉得倒底是豪门家里的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很敬佩的。嗨,这柴门里的孩子就是不行,他们光布出溜的,浑身埋了故态的。多少天也不洗一把脸,就是洗一次脸,也是糊弄糊弄,个个都是花尕脸,有的孩童的脸像花猫似的,鼻涕拉下的。还有的孩童手脚布满了皴,那脖子黑的像车轴。屯老们见小植儿人小却非常懂事,说起话来像大人似地,就高兴地答应了,并答应再给找个小破筐把狸猫装在里面,走时好拿着。不大一会儿,一屯老把一只小破筐拿来了,小破筐里面还铺点草。屯老把狸猫装进小破筐里以后,就递给了小植儿说道:“狸猫给你装好了。灶坑灰就不用带了,那东西有的是,到换灰时现上灶坑里抓就跟趟。谢谢小公子救了狸猫。小小的年纪有这么好的善心,了不起,了不起啊。”小植儿回敬说道:“谢爷爷的夸奖,后生不才,善心人人都有,我(俄)不如长辈们。”他刚接过来猫筐以后,就被侍女接过来放进轿车里了。随后,小植儿要进轿车里看护病猫,侍女急忙将他抱进轿车里,并对病猫说道:“猫哇,我(俄)来看着你睡觉,啊哦。”这边,老舅一干人正逗耍着孩童们,有的用拳头在他们的头上给他们“吃滚头梨”,有的用刀鞘打他们的屁股蛋,有的要割他们的小……,有的孩子说“你不敢,割要淌血的”。小孩子晒脸,刚才还陌生呢,逗耍逗耍就熟悉了。孩子们有的在护卫胳膊上打抵搂;有的让护卫抻着两只手打悠悠;有的让护卫抻着两只

    ·55·

    胳膊甩圈圈;更有甚者干脆爬到护卫的后背上,让说“卖狗肉”,护卫背着这个孩童在地上反复转圈叫道:“卖狗肉来哎,卖狗肉来哎,今天不卖明天就臭来哎!……”逗耍得大伙都很开心,孩童们个个都撒着欢嬉笑着蹦跳着,大人们在闹着玩笑中也都忘记自己多大岁数了,就连那些老气横朽的屯老们也跟着“嘿嘿嘿”地笑个不停。

    凉纳的差不多了,马匹也吃完了草料饮足了水,该起程了。老舅和护卫们上马准备出发,屯老们都站起为他们送行,孩童们都依依不舍地站在一边看着他们。老舅他们抱着拳向屯老们说道:“诸位老伯,我们起程了,后会有期!”施礼道别。屯老们忙回敬道:“请将军和小公子一路走好,后会有期!……”当他们要走时,屯老和孩童们跟在后面相送,相互摆手致意。孩童们一直跟了很远,老舅他们要他们回去,怕有什么闪失,就吓唬他们道:“你们赶快回去,要不的狼来了吃了你们!”其中有个孩童说道:“大白天狼不会来的。”一护卫一边大声喊道:“狼来了!狼来了!”一边学着狼嚎的声把孩童们给吓回去了。

    一路上,小植儿精心地看护着病猫,不时用手摩挲猫毛,嘴里不停地说道:“小狸猫疼吗?不要紧的,过两天就会好的。啊哦!”病猫好像明白有人救它似的,听见小主人在安慰它,就半睁开眼睛躺在小破筐里,有气无力“喵”地叫了声。侍女说道:“小公子,这猫会叫了,看样子比以前好些了。”小植儿答

    ·56·

    道:“等到了驿站时,再给它换一换灰,叫它好的快一点。”侍女答道:“是的。换灰时我(俄)再给它好好清洗一下伤口。我(俄)再给它喂点食看它吃不吃。如果能吃食啊,好的就更快呀。”小植儿答道:“要是能吃食啊,那敢情好啊。”在路上,老舅说道:“咱们向南走大路,是小植儿他外公下的令,并通知沿路各个要塞和驿站,都要加强防范保证安全。并还告知山东各个要塞和驿站,提供些方便。老爷子想的周到,为确保护送小外孙顺利到达武家庄,费了不少心血。要是办别的差事的话,早就向东穿山走便路。山高皇帝远,即使有些刁民劫道的话,我们也不害怕,就凭咱们的一身武艺,一个人也能对付他仨俩的。”众护卫都应声说是,不提。

    好不容易到了驿站,驿宰急忙出大门外迎接。他们互相寒喧一番后,即进院内卸车卸马。侍女先下轿车,将小植儿抱下轿车,然后就把猫筐拿了下来放在地上。众驿卒忙过来将马匹牵到马棚里饮喂,将行李包裹搬进房间里。女招待过来将小植儿及侍女领进女房间里,又将猫筐拎进客厅里。一切安顿好后,老舅他们到浴池间沐浴去了。侍女将木盆里放些温水给小植儿沐浴,洗完后又为他换了衣服,自己才去洗浴间沐浴去了。洗完了澡的小植儿,还惦记着那只伤病的狸猫。他大步来到客厅看了一下,只见狸猫在筐里坐了起来,并能微弱地叫出“喵喵”声来。小植儿用手摩挲它的头顶,它还用鼻子闻闻他的手,嗓

    ·57·

    子眼里发出“呼噜呼噜”的“念经”声。和尚会念经,怎么猫也会念经?实际上猫是不会念经的,只会打呼噜。但民间故事里却说,唐僧师徒到西天取回来真经后,路过通天河时,老鼋高兴地驮他们过通天河,游到河的中间老鼋问唐僧道:“托师父到西天问如来佛祖,我何时能成正果的事办的如何呀?”唐僧心一惊到西天我把这事给忘了,出家人不说假话啊。于是答道:“对不起,在佛祖面前贫僧把你的事给忘了。”老鼋一听发怒了,一抖搂身子,把唐僧师徒连人带马甩进河里去了。唐僧师徒和白龙马都已成正果了,他们立即把落水的经捞了上来,放在岸边上晾晒一下。忽然来了一阵风刮跑一些经,师徒们摁住了一些经。刮跑的经猫以为是老鼠在跑,或是雀在飞呢,就窜上去叨住。结果是猫的嘴也沾上了经文,它也就会“念经”了。还有的故事说是唐僧到西天取回真经后,就把老鼋托问何时成正果的事问了如来,如来说道:“等到了‘灯碗朝下’、‘平盖帽子’的时候,就能成正果了。”老鼋一听觉得时间隔的太长了,生

    气抖擞一下身体,结果把唐僧师徒取回的真经,给晃掉在水里去了。众师徒们将经捞了上来,等老鼋把他们送上岸晾晒时,来了一阵风刮跑了一些经,众师徒们摁住一些,被猫叨住舔了一点。从此,猫就会“念经”了。

    小植儿摩挲几下狸猫问道:“猫哇,你是否饿了?我(俄)给你找点吃的吧。”病猫好像明白小主人的意思,就轻轻“喵”

    ·58·

    的一声去蹭他的小手。小植儿对猫说道:“猫哇,你等子啊哦,我(俄)去找点好吃的来喂你。”说完就奔厨房找厨子给猫要点猫食,厨子见小公子要点猫食,就用个小瓷碗给盛点鱼块、肉块和油炸丸子送到客厅。小植儿将猫食接过来说声道:“谢谢大师傅。”厨子忙答道:“小公子莫客气,需要什么尽管来找我(俄)。”厨子说完就回厨房了,小植儿将猫食放进筐里给猫吃,猫闻到香味就吃起来了,吃的还挺香呢。侍女洗浴完回来见小植儿在喂猫,就对他说道:“小公子,有病的猫开始吃食不能吃多了,那样容易吃伤了胃,伤病好的慢。等它吃过两三次食后,再让它随便吃食就没事了。”说完替小植将猫食碗拿了出来。吃完了晚饭,侍女又为病猫换了一下灰,见伤口好多了,就为它清洗一遍,敷上点灰轻轻地包扎好放进筐里。

    一夜无话,第二天清晨下了一场雷震雨。真是“雨过天晴太阳红,空气清爽沁心脾。”加之急雨浇过后的道路硬实不起尘土,这正是赶程行路的好时机。老舅命众人抓紧时间洗漱,吃完早饭后收拾妥当即行登程。饭后结了食宿费,驿宰不允。老舅说是家父有令,行程中食宿和交易必须如数付清银钱,不得占公家和私人一点便宜。驿宰说道:“属下也接到大帅令,既按大帅旨意办就是了。这次有招待不周之处,请衙内等多多谅解,待衙内等回来时再好好地招待,以表敬意。”驿卒和女招待及厨子为他们牵马套车,搬运行李和病猫筐及猫食等。

    ·59·

    一切收拾妥当即行登程,一路上看到不少商贾来去匆匆,他们为生意而奔波。有的往南贩运的货物有干鲜果、干蘑菇、烧酒、煤碳等一些土特山特品;有的往北贩运的货物有茶叶、干海物、丝绸、瓷器、竹器等一些稀少品。这还是淡季,等到了秋末和冬季贩运的马队、单轱辘车队就比较多了,贩运货物的品种也多样化了。晋人多商贾,他们利用河东的地理优势和灵活的脑瓜,南与中原以远广大地区贩运经商,北与契丹人和女真人及蒙古人等互商。有些发了财的商贾,在当地办起了坐商,有了较规模的店铺和仓储。有的商贾买卖越做越大,往回运输白银时需顾保镖护送。他们的经营活动,活跃了内地与边贸的经济,不但富裕了个人,也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富裕。每年,河东路都派兵员沿路进行巡逻保护,消除匪患,整修路桥。各驿站还提供食宿与仓储,从而解除商贾们的后顾之忧。全路粮税的缴纳年年都超过朝廷下达的数额。

    当时,河东这个地方民风较纯朴,义气很浓,相互欺诈的事不多。他们以老乡关羽关老爷为楷模,重情义。不管是官宦达人,还是商贾富户,或是平民百姓,大都讲一个“义”字。三国时,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桃园结义的故事流传后世,是世人皆知的。关羽对主公的忠心,对长辈的孝心,对家人的关心,对朋友的诚心,对下属和百姓的爱心,这“五心”就足够世人学一辈子了,足够后世千秋缅怀其功德了。关帝庙里,年

    ·60·

    节香火不断。前来拜谒的大都是官宦达人、财主商贾、江湖好汉及平民崇拜者等。他们虽然抱着不同目的来拜谒,有祈祷保佑升官发财利禄亨通的,有祈祷保佑功名仕途前程锦绣的,有祈祷保佑岁岁吉利人口太平的,有祈祷保佑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有祈祷保佑买卖兴隆生意红火的,有祈祷保佑家中病人早日康复的等等吧。但不管怎么说,他们都或多或少潜易默化地受到自我教育。马坤经略使及司马相文知府等官员,在年节时都来过拜谒晋香,缅怀其功德。关帝庙很壮观,红粉土刷的墙、红漆的画栋和琉璃瓦的屋脊,在阳光的照射下分外耀眼光亮。院内消防鼎等陈设简洁,显得素净。大殿内殿堂上,正中端坐着关老爷的神像,威严大度,头带青盔帽,身穿铁盔甲。枣形的红脸,两鬓的长髯和颏下的长须乌黑垂直。嗬!好一位美髯公!左边站立着他的儿子关平,两臂叉腰,右手握着剑柄,头带绿盔帽身着绿盔甲,脸酷似父亲,两鬓髯和颏下须不长,严颜是一位小美髯公哩!右边站立着他的助手周仓周将军,头身着盔甲,手握者关老爷的青龙月牙大刀,一副久经沙场老将的风姿,足以使人敬服也。屏风上书写着一个大“義”字,醒目庄严。殿堂上额横幅书写着“千秋楷模”四个字,两侧的条幅共十四个字:“上联是,‘忠貞不二保蜀主。’下联是,‘義氣深重美髯公’”。据说解县的关帝庙很壮观,人们拜谒关老爷的颇多,为天下之最,不提。

    ·61·

    且说老舅与小植儿在行进中,路边一商贩正为他的驮骑病倒在地而焦急。马恋群,老舅他们骑的马儿们见路边同类病倒在地,就都打着响鼻嘶叫起来了。小植儿正在轿车里给猫儿喂食呢,听见马嘶便问侍女是怎么回事?侍女说路边有一匹马躺在那里,还不时地轻轻的打着响鼻,可能是有病了。小植儿就急忙把猫儿放进筐里,让它自己吃食。遂撩起轿帘让护卫抱他下了轿车,和已经下了马的老舅他们上前看个究竟。得知是一匹马病倒了,小植儿连忙问老舅这匹马有救没有?老舅答道:“让我看一看马嘴有没有吐沫,如没有便可有救。”老舅过去掰开马嘴看了一下说道:“嘴里没有吐沫,说明胃以上部位没有病。可能是肠子有病了,这马年岁大了牙口不好,草嚼的不烂,可能是得了‘滚肠痧’,得敲揉马的肚子才能慢慢地好起来的。”他让护卫们敲揉马肚子,开始时轻敲慢揉,然后逐渐加重一点。大约有一刻时间,那马就开始放屁排气了。大约半个时辰那马自己要站起来,由于体弱没有站起来。老舅命护卫们拿木杠顺着马后腹下穿过去,两人抬后杠,两人在前边掫马前腿,喊号一起往起掫。很奏效,还真把马给掫起来了。老舅叫马主牵着马遛一遛,活动活动以缓解病情。大约又过了半个时辰,那匹马要饮水,马主就把它牵到小溪边饮足了水。回来后给老舅跪下磕了几个响头,以感谢将军救马之恩。老舅命护卫把他扶起说道:“区区小事,何足挂齿,路见有难,能不帮忙吗。现在你

    ·62·

    的马你的货物怎么办?往前走还是回去?帮人得帮到底呀。你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有个好歹的,我们就是走了也不放心哪。”马主答道:“那怎么办呢?唉,都怨自己命苦啊!”说着说着就哭起来了,老舅接着说道:“这位大哥别哭,你的困难我们来帮解决。这样吧,你的这些板栗我们买了,把筐倒出来让病马驮回去,我再派护卫把你送回家,你看怎样?”马主感激涕零,不住地磕头称谢,并说道:“那敢情好啦,我替八十多岁老母谢谢将军了。”说完又继续磕了几个响头说道:“这些板栗不卖了,算我酬谢将军救马之劳,务必请将军收下。”这时,小植儿在一旁说道:“这位大爷,这是我(俄)的老舅,你的这些板栗我们照价收买,一斤也不要。你拿着银钱回去把马的病养好了,然后再做打算也不迟。”说完,叫侍女拿出十两银子递给那个马主。马主见这两筐板栗卖这么多银钱,实在太多了,就拿回去五两。老舅不允并命护卫将板栗倒进马草袋子里,装在轿车后面绑结实。又命侍卫南惠护送马主回家,然后在前面客栈会集。南惠得令,随即帮其收拾驮筐和行李待出发。马主“千恩万谢”地说个不停,什么“谢谢将军大人”,“谢谢小公子”,“谢谢伍长大哥”……不提。老舅看到穷苦百姓对帮这么个小忙还感激不尽,心中一阵酸楚。问侍女还有否零碎钱?侍女摸了摸钱袋子并查了一下钱,大约有七、八十文吧。老舅命全给马主,叫买些畜药调治一下病马,并说一月之内不能使役。如

    ·63·

    果提前使役旧病再复发的话,那就没救了。切记,切记。说完,命登程出发。

    话说到这儿有人会问,说了半天,怎么老舅没问一问那个马主姓甚名谁?答案是:老舅想,做这么个点帮人之急的小事还用留名吗?自己又是一路经略使的儿子,做点好事让人留名,好像让人家感激不尽似的。这样做与情不忍,有损于父亲的英名,也有损于我们马家的声誉。老舅和小植儿他们继续前行暂不细说,单说护卫南惠护送马主回家,一路唠了不少嗑。南惠通过问话得知马主姓李名顼,据祖上说他们是唐太宗的后裔,后唐灭亡后散居到河东以种地为生,沦为贫苦农民。家中有八十多岁耳聋眼花的老母亲,妻子十年前因产后风去世,撇下的儿子今年十三了。南惠还告诉李顼,刚才救马的那位将军叫马祥,是当今河东路经略使马坤大人的四子,是路行辕的衙内。轿车里的小公子名叫武植,是马将军的外甥。我们和侍女在马将军的带领下,护送他回山东东平府清河县武家庄他祖父那里去。李顼听后感慨万千,心里抱怨道:“李家祖上曾是大唐的国姓,当时何等荣耀!现在如此衰败了,此一时彼一时呀。到我们这辈子完黩子了,咳哎——,你怨谁呀,你活该,谁叫你命苦哇!”抱怨归抱怨,还得面对现实,于是他对南惠说什么到底是“将门出虎子”呀,什么“高门出才子”呀。看人家马将军胸怀大度,心地善良,办事干脆,将来非大将之才不可;看人

    ·64·

    家武小公子人小大度,不但心地善良,而且聪明伶俐,说话礼貌文邹,将来非相才不可。说到这可能有人会问,李顼一个苦农民,家徒四壁,大字不识几个,他怎么能知道老舅将来是大将之才和小植儿将来是相才呢?他又不是算命先生?答案很简单,别把穷人当傻子看,当感激人家时,说点奉承话也是人之常情的,不足为奇。当李顼他们回到家以后,其老母正抱秫秸要烧火做饭,见儿子牵着马驮着空筐回来,以为货卖出去了呢,就“嘿嘿嘿”微笑个不停。老母一头银发,脸上布满了邹纹,耳聋眼花不说,说话直打岔,人说东她问西。气的儿子不再和她说什么,就一个劲和南惠说些客气话,并大声在老母耳边将马将军他们如何救了马,如何为他买了板栗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老母。老母才听明白,就对儿子说要留南惠吃顿饭谢谢人家。南惠听了大声对老人家说道:“大娘!不在你家吃饭了!马将军有令,说帮人之危是应该的!我(俄)得回去赶路与马将军会和!我(俄)走了,大娘大哥多保重!”说完抱拳施礼就往外走,李顼急忙赶出去送行,并问他的马为什么弱小有病时?南惠告诉他:“你的马品种不好,是当地的劣种,由于近亲交配导致的。你得到北方或过河北霸州去买良种马,膘肥体壮,力气大,抗病能力强。你看我(俄)们的蒙古军马,个头高大,膘肥体健,抗病能力特强,英勇善战。从蒙古草原购买一匹就需五十两银子,能顶你的马二十多匹呢。我(俄)们的军马很

    ·65·

    通人性,在战场上还能救主人。你的马就不行,在激战中会吓趴蛋的。据经略使马大人给我(俄)们讲,他在担任戍边将军时,与胜我(俄)十倍的辽军作战,由于寡不敌众肩部中箭,疼的昏迷过去不醒人事,是他的坐骑救了他的一命。坐骑用嘴把主人拽到小溪边隐蔽起来,醒来后忍着剧痛喝了不少水才解渴,后来援兵赶到才得救。战后,马大人恨不得把他的坐骑供起来。后来马死了埋在南山上,夜间当地百姓来盗割马肉时,下属报告并请求惩罚盗割者,马大人不允,说马已经死了,百姓饥饿吃不饱肚子,就让他们割吃了吧。李顼听后很诚服南惠的见解,并对马大人爱民之心而感动,也感叹自己不识字而愚昧无知。

    马可是个好东西,它是人类的朋友和伙伴。不但为人类参战、耕地、运输、骑旅等使役活动,还能为人类提供不少的宝贵东西。马的全身都是“宝”,世人皆知的马的粪尿是绝好的农家肥料,马的皮是制革的好原料,马的毛是制毡的原料,马的

    毛鬃是制刷的原料,马的尾毛是制罗底、乌纱帽、蝇甩子及琴弓上擦音带的好原料。马的肉可以吃,尤其是有名的香气四溢的马肉馅包子;其下水尤其是马的板肠,烀熟了吃与驴“三件”相媲美。马的骨头粉碎以后,还可做肥料或做其它用途等。

    马还代表着华夏民族的一种精神——龙马精神。就一个民族而言是需要崛起的,一个是奋力腾飞——需要有龙的精神;

    ·66·

    另一个是奋勇奔腾——需要有马的精神。“一马当先,万马奔腾”。为什么不叫“龙虎精神”呢?用“虎”代表狭义或局部的,如一个人、一个群体、一个队伍的精神是可以的。如,“生龙活虎”、“虎虎生风”。而去代表广义的民族来说,是远远不够的。“马”日行千里,很有耐力;而“虎”虽有爆发力,能猛蹿一、两丈高,猛跑几里地远,就会气喘嘘嘘的没有耐力。一只凶猛的雄狮打不过一只凶猛的雄虎,而一只凶猛的雄虎却不一定能斗过一头雄健的野牛。如果一只猛虎在草原上捕食的话,除了老、弱、病、残外,别说是烈马,就是普通的马也只能是“望洋兴叹”的。

    南惠完成了护送李顼回家的任务,一路马不停蹄地赶到了前面的客栈。老舅听了南惠的禀报后,对李顼的家境很同情,并感慨地说道:“我们为穷人做点小事,人家会千恩万谢;而我们要是为上峰做些大事,他们以为是应该似的。同样生于人世间的人,差别为什么这样大呢?”

    那只伤病的狸猫,在小植儿及侍女的精心护理和调养下,已经痊愈了。狸猫在轿车里与主人们玩耍,小植儿甭说多高兴了。他叫侍女将装猫的破筐扔了出去,让狸猫睡在他的怀里。那狸猫亲热地睡在小主人的怀里,嘴里不住地在“念经”,“呼噜呼噜呼噜呼噜……”老舅逗趣的说道:“小植儿你真行,伤病成要死的猫,被伺护活了,你有功。诶嘿嘿。”侍女接着说道:

    ·67·

    “小公子拿它可当宝贝了。走路抱着它,吃饭喂着它,睡觉搂着它。您看这猫油光铮亮,多健康啊。这都是小公子的功劳啊,要不是这猫早就死了。”小植儿说道:“俺也不知道怎样救它,是它命大啊。没有老舅和屯老们的指点,没有姐姐的帮助,光我(俄)自己是不行的。”侍女忙接着说道:“小公子言重了,我(俄)只是帮帮手而已。”老舅摸了摸小植儿的脑袋逗耍地说道:“你小子还挺谦虚的呢,没把功劳全归自己,啊——。”小植儿接着说道:“那还用说吗,我(俄)是谁呀?我(俄)不是你的外甥吗!跟你学的。”老舅哈哈大笑说道:“你可别跟我学。跟我学舞枪弄棒的,早累的你拉裤兜子啦。再说你也不是练武的料,要是练武的话,长大了还能考上状元吗。”小植儿接着说道:“老舅以后教俺练猴拳呗。”老舅接着“嘿嘿”笑着回答道:“去你的吧,我要是教你练猴拳啊,荒废了学业,你祖父祖母、外公外婆、父亲母亲还不得埋怨我一辈子啊。”在旁的护卫们及侍女也都跟着笑了起来。

    一路上,成群成片的蟪蛄蝉在树上,一阵一阵地“唰唰唰唰唰……”鸣个不停,这种蝉夏天繁殖最快,伏天最盛,人们也叫它“伏天儿”。虽说是一道生机昂然的风景线,但也是悻人的很。它们白天鸣黑天也鸣,鸣声连成一片,连个高低音都没有,吵的人们睡不好觉。偶尔能听见“丁丁丁丁丁丁——鞥!丁丁丁丁丁丁——鞥!……”及“知了!知了!……”的高亢

    ·68·

    悦耳动听蝉鸣声。这种鸣声的蝉人们叫它蚱蝉,“知了!知了!知了!……”叫个没完。老舅说,蚱蝉个头大,与蚂蚱一样可以烧吃,可香了。小植儿就记住了,每当“丁丁”和“知了”蝉鸣出现时,小植儿就叫老舅他们上树去捉蝉玩或烧吃。老舅说道:“上那捉去啊,等上到树上它早跑了。”小植儿还是不死心,一昧要求上树上看能不能捉住蝉,老舅拿他也没办法就答应了。还是南惠心眼来的快,他两手抓住树干两脚蹬着树干,几下子就爬到树叉上,寻找了一会儿也没找到一只蝉来,那怕是幼蝉也行啊。南惠在树上说道:“对不起小公子,一只蝉也没有哇,不知跑到哪儿去了。”说完就从树上下来了,老舅接着说道:“蝉这虫子可机灵了,有点动静它就躲一边去了,你上那去抓它们呢。”小植儿见状,虽心里直痒痒,但没办法能捉到蝉,也就拉倒了。树上的蝉没看见,但树顶上飞的蜻蜓却很多,还有些小鸟也在树上飞翔,它们是来吃幼蝉的。老舅说,蝉这东西过了芒种以后,至夏至才逐渐迅速繁殖起来的,以后逐渐至秋分以后,哩哩啦啦成蝉就没有多少或不见了。一路上,小植儿光听着蝉鸣不停,但不能亲眼见着蝉长什么样子。老舅说蝉长得像长翅的蟑螂,大的有一寸来长,蟑螂是酱红色的,而蝉是灰褐色的。尽管老舅说的详细,但那只能是耳听为虚,不能眼见为实,心里倍觉遗憾。他想,以后待他再长长个子,自己非捉几只蝉看看不可。蝉没见什么样子,但勾起了母亲教他李

    ·69·

    商隐咏蝉的诗句。李商隐在《蝉》诗中说道: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尽管他小小的心灵里,无法理解诗人高洁的心境,但他对于蝉的情有独钟,是不言而喻的。

    经过长途跋涉,终于到清河县了,老舅屈指一算走了半个多月的路程,说道:“咱们走了这么远的路程,救活了一只狸猫,又救活了一匹马,帮了一个主人,算是做点好事善事。以后再也没遇到别的什么事,还算是一帆风顺的,没有耽误行程啊。”小植儿说道:“快到老家喽,快见到祖父祖母喽!”护卫们接着逗趣的说道:“小公子,这回到您的祖父祖母家我(俄)们就不回去了,跟他们一块种庄稼,吃山东大煎饼。”小植儿笑着说道:“那敢情好了,你们教我练猴拳,多好玩。”南惠接着说道:“那可不行,我(俄)们不能教您练猴拳,别把您这个大文人的前程给耽误了。”他们在县城住了一宿,第二天早五更鸡叫三遍时起床,洗漱毕吃了早饭,及早赶路,免得兴师动众。小孩子贪睡,侍女怎么叫小植儿他也不醒,饭也不吃。赶路时只得由侍女抱着,继续“呼呼”地睡着大觉,马蹄的“嘚嘚”声和轿车轱辘的“咕噜”声及轿车走起来的颠簸,都没把他惊醒。县城

    ·70·

    去武家庄的道路一段好一段坏,有泥泞的路段车还打误。有时候护卫下去搬动一下车轱辘辐棍,就可以继续前行。有时候泥泞太深人下不去的话,就得需用随车带的木杠子来掫车轱辘或车轴才能解误。这段路程可费老劲了,七十多里路走了近三个时辰。快到武家庄了,一护卫在过路人的指点下,飞马奔前去报信,不提。欲知后事如何,详见下续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