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旅岁月
字体: 16 + -

九十一. 不负众望

    sat nov 08 20:19:12 cst 2014

    结果,这个工作台还是做了小小的改装:向北的一边拉了一张大大的凡布,起码能挡一下北风的直接吹袭吧。其实作用也确实不大,北风是有孔即入,无孔不入的。何况那平台是高高在上,三面通天?幸好还有一件司务长送来的军大衣,穿上后碍手碍脚也在所不计了。

    塑像的第二个工序是将钢筋铁骨塑造成人像的毛坯。

    通常泥水工要做整幅的铁架批荡,是先在铁架上结上一幅俗称「鸡仔网」的幼铁丝网,然后用灰池将水泥一层一层地抹在网上,干了就成为一幅平整的批荡墙。但人像的躯体由无数大细不等的弧形组成,这就不能采用上述的办法。

    杨刚的方法是,找来一大捆约三公厘粗的细麻绳,裁成约二、三十公分长的短绳,粘上混好的水泥砂浆,挂到骨架上。用麻绳代替铁网,是因为它的可塑性高,可任意塑造成各种形状。泥浆壳凝固以后,里面灌满水泥砂碎石桨,外面根据人像的造型,层层批上水泥。以上的工作过程,用笔写起来用不了四行文字。真正做起来却花了两整天。当然,这里面不少时间是用在等待水泥凝固的过程上。好了,人像的毛坯成了形,干透了就跟石块一样坚硬。

    抽调来协助杨刚的两位战士,所做的工作就是把水泥和砂按比例混合,加水拌成泥浆,然后传送上工作台,接着就是站在旁边看他怎样把这一桶桶的泥浆变魔术地堆成一个人像了。

    「小杨师傅,这叫什么?雕塑?原来凭空做一个立体人像出来就叫雕塑。」

    「不止是人像,做每一件立体的艺术品都叫雕塑,如果是半立体的就叫浮雕了。」

    「长这么大第一次看人做雕塑,原来是这样做出来的。」

    「那你是走运了,绝大部份人一生都没看过哩!因为做这个都是收起来做的。就算是露天,也用围板围得严严实实,当你看见时,已经是完成的了。」

    「为什么会这样?」

    「可能是不想人家看到怎么做,也可能是怕站在旁边的人多嘴多舌吧!」

    「小杨师傅,看你像玩泥砂一样玩得那么开心,我们站在旁边却手痒得要命!」

    「哎!这可千万别,你别看我像玩一样,每加一点泥、每削掉一分土都是有分寸的,绝对不能错。你们想玩,到地下去自已砌一个,砌坏了一锤把它打烂就什么事都没啦!别给教导员看见说你们浪费水泥就成。」

    那个兵听了,伸了下舌头,那敢轻举莽动!

    第四天,整个塑像已经初具规模。杨刚将主要的精力集中在脸部表情的塑造上,其实,他手上也没有什么专业的工具。粗的是泥水工用灰池,细致的,例如脸部,就用油画刀和一套普通的木刻刀。

    用水泥来做雕塑,做起来并不容易。首先是不能批得太厚,灰太厚就会整块塌下来。太薄了当然会影响进度。不能太快,又不可太慢,还必须会充分利用它半干尚未干透的时间,因为这段时间是加工的最好机会。

    塑造肌肤时,所用的砂都用极幼的筛子筛过,因为水泥没有砂子混和,露天中很容易风化。但砂子中有粗粒或有杂质,就会影响这些皮肤、肌肉部份的效果。塑造服饰和装备时,就没有这样的麻烦,反而粗糙一些效果更好……

    用了整整五天,计划中的战士塑像终于完成。杨刚围着塑像转了不知多少圈,发现任何一点不满意,即马上修改,否则拆去平台,想改就难了。

    塑像完工的消息,令营领导和几个连的领导全都跑了过来。工作台上挤满了十多人,幸好这个台还搭得十分牢固。

    无法啦,一座将会伴随着守岛官兵渡过不知多少年月的这么重要的塑像,不关心是不可能的!在一片赞叹声中,杨刚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微笑。他心里想,把这工作台拆去,三米高的基座,加上两米半高的人像,这座雕塑也够威风了!这么威风的塑像是由他杨刚一刀一刀刻造出来的!而且还只花了短短的五天!一种满足感由然而起。要知道,这种满足感可不是别人随便可以拥有的啊!

    来西珊岛的五天里,除了工作时间里要集中精力塑造这座战士像外,每天早操,杨刚都按孙营长的指示,教授警卫班和各连的班、排长学習中国功夫。其实,也只是学了四个早操时间而矣。

    孙营长知道,杨刚有任务在身,是不能留在岛上太久的。孙营有他的想法,就是让他的这批骨干把杨刚的武功学过来,然后全营推广,这样他的兵又多了一身制敌的本领了。还有一个不方便告诉别人的理由,那就是他怎么也忘不了侦察连突然袭岛的一晚,明明一个警卫班十多人提枪在营部看管着那几个徒手的侦察兵,没想到这个小杨突然越窗进入,不单止自己的帽子马上被掀去,一声令下,被看管着的侦察兵立刻动手,三两下手脚就制服十多个持枪的警卫!作为营长的他,总感到自己的脸是被丢尽了!这次「教头」自己送上门来,不抓住他学多两招,不是丢失了大好机会?万一某一天侦察连又来一次偷袭,那令他丢尽脸的一幕,又会重演啦!

    于是,杨刚在岛上的第六天,竟被安排整日教授武功!可见孙营的决心的确够大了!或者是直到如今,孙营对那晚的失败,还耿耿于怀吧!呵呵呵!他竟禁不住在心里偷笑起來。

    留在岛上的最后一天,杨刚晨早起来,拿着速写本全岛主要的地方走了一转。

    他当然不会忘记张处交给他的任务,也就是冯教导员的愿望:搞一张能表现出岛上战士多姿多彩生活的作品。

    作品的形式他已经想好了:现代的清明上河图。以长卷的形式将全岛的优美景色以及岛上军民紧张又热闹的日常生话景像在画中表现出来。估计画中出现的人物超逾三、四千人……

    这又是一份不小的制作啊!很多主要的景色,他都记录在速写本上了。所欠的是一份岛的全景。怎么办?身在岛中是画不出来,如果在今天,那容易多了,招架直升机来,飞到天上拍几张照片,就什么问题也解决了。但在那个年代,全军的直升机几乎数得出共有几架。无法啦!唯有离开本岛,游到海上去。

    他找到冯教导员,把他这张画的构想和目前的困难一一向教导员说了。

    搞这么有意义的作品,正是冯教导员的愿望,那有不同意、不支持之理!他马上叫通讯员找来一个渔民出身、姓林的老兵:「林华,给你一个任务,你去准备一艘木船,把小杨带到海上,环岛一周,让小杨好好看看我们西珊岛的景色,还要把它画下来。明白吗?」

    「明白,我去了!」

    等杨刚来到海边,一看,竟然是一艘只能坐三、四个人的小舢舨!

    「对不起阿小扬,大些的那艘木船给人开到大岛去啦!只找到这艘小船,你又这么急,就拿它来应付一下吧!」

    「无所谓啦!反正能出海就可以了。」

    在海面上远望西珊岛,那真是太美了!海岸是一条长长的金色沙滩,然后是一片长长的椰林带,疏落地砌成各种形式的渔村,还有一片整洁的营房,背景是岛上的数座岩石山。这时已近傍晚,那真是炊烟燎绕,晚霞一片……

    杨刚飞快地把这一切记录在纸上,连掌船的林华看着看着,也给迷住了!

    良久,林华突然惊叫起来:「死啦!我们的舢舨越漂越远了!」
  

  :www.sizhicn.com。_m.sizhi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