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旅岁月
字体: 16 + -

四十. 独闯蝠洞

    tue aug 26 18:58:00 cst 2014

    杨刚本来想拉上谭正,两个人齐探蝙蝠洞,互相好有个照应,谁知这家伙躲到病房里去了。等他?最少要推迟一个星期!好像没有这样的道理!更没有这样的耐性!他决定一个人独闯!

    星期天清早,去给关系不错的周连打个招呼,没想到他比自已还早,已离营外出。

    于是,杨刚提了一把砍刀,一支手电,一个人静稍稍地上了山。

    山腰上的缝隙,在旱稻田边小路旁的悬崖上,离路面最少有七、八米高。但这怎么能难得到现职侦察兵排长的杨刚,只花了数分钟,他已经攀爬到洞口旁边。

    洞口宽只有三十公分,还没有人高。他拿手电往洞内照去,刚换过新电池的手电强光竟像被洞内的漆黑吞噬了,根本看不到照在洞底上的光环!他又捡起一块石头往洞的深处扔去,传出来的是一下低沉的碰撞声,相隔两秒,还传来一下微弱的回音!

    啊!原来这个山洞果然是又大又深!

    他侧着身,慢慢挤过了缝隙,洞口开始宽阔了一些,可是只走了两三步,却一脚踩空了,原来前面比洞口低了一大截,足有七、八十公分高。他立刻用双手脚撑住洞壁,然后用手电照了一下地面,那是灰褐色的泥地,便轻轻往下一跳,谁知竟像踩在松软的面团上,双脚直往下陷!一直陷到膝盖。他吃了一惊:泥土不可能是这样!

    他顺手摸了一下,是半干湿的粉状物体,这到底是什么东西?

    忽然,一团软棉棉又毛绒绒的东西「突」的一下掉在脖子上,那种感觉,竟令他汗毛都竖了起来!他顺手往地下一拨,那东西竟发出「吱」的一声!

    拿手电一照,原来是一只通身黑毛的小蝙蝠。他随手又把手电的光柱划了一下洞顶,啊!乌黑黑一大片,整个洞顶,一直延伸到洞的深处,都密密麻麻挂满了黑毛蝙蝠!看样子,凄息在这山洞的蝙蝠,不过百万,最少也有数十万只!他马上想象到,这百十万只蝙蝠,一齐飞出洞外,那是何等壮观!那定是好大一片天都变得漆黑......

    杨刚把地下的小蝙蝠捡了起来,放在手上仔细地观察起来,只见牠頚部短小,胸及臂部的肌肉发达,极薄的翼膜连着胸、上臂和极细的小脚。这小东西眼睛是闭着的,鼻子很古怪。据说,蝙蝠飞行时,靠自身发出那声波导航。当声波碰到物体,便反射回来,蝙蝠就自动避开,所以,无论牠飞得多快,都不会碰到任何物体。如果声波探测到的是蚊子或是飞行中的小昆虫,那又另作别论,当然是毫不客气地张开大口飞扑过去啦!这时,牠嘴里的小舌头,好像还伸出来舔了一下。看来这小东西还在做着吃蚊子的美梦吧!奇怪的是,先摔到他的脖子上,然后又掉在地上,这样重重地连摔两次,竟然觉照睡,梦照做!

    「突」的一下,又一团软棉棉的东西掉到脖子上。这次他没有用手把牠拨到地上,而是轻轻地把牠拿了下来。看来这些蝙蝠靠双脚抓住洞顶,睡觉时却忘记了,身子那里痒,就伸只脚来抓一下,不就掉下来了吗?

    杨刚告别了两只小蝙蝠,就继续一脚深一脚浅地踏着松软的「褐泥」,向洞穴深处前进。

    洞穴越来越宽阔了,那真是四、五个人一排都可以通过!

    再往前走十米八米,突然豁然开朗,竟是蓝球场那么大的洞厅!较平坦的洞顶,甚至连两侧洞壁的上方,全是倒挂的蝙蝠,竟像油了一层黑漆!怪不得手电的强光在这里显得那样软弱无力,因为黑色是吸光的颜色,何况是毛绒绒的黑色!

    再看了一下地面,全都是松软的「褐泥」。

    他忽然明白了,这是蝙蝠的排泄物——中草药里的「夜明砂」!

    「夜明砂」主治眼疾。中医里包括小儿夜肓、青肓不见、内外唯翳、五疟不止,都用到了「夜明砂」。

    「夜明砂」这么多!铺满了整个巨大的山洞,连洞口附近都深及膝盖!那真是个未开发的宝库!奇怪的是,整个地面都非常平坦光滑,好像经过加工处理。只有自己进洞时留下的一行深深脚印。他想,这样的洞穴,看来千百年从未有人探索过,最大可能还是睡梦中掉到地上的蝙蝠把它滚压成这样。

    其实,有了上次日本炮坑道的经验,进洞以后,他倒是十分留意地面的痕迹。他还作好了准备,万一再遇到大蟒,立即以最快的速度脱下衣服,把蟒头包住……

    可是没有,看来也不应会有,蟒蛇喜好的是潮湿有水的环境,而这洞穴却比较干燥,地下的「夜明砂」成粉未状就是明证。

    一条闪着油亮红光的物体向他快速地游来,手电一照,原来是母指的一倍半粗、长近四十公分的巨型蜈蚣!这么大的蜈蚣,他可真没见过,给它咬一口可不得了!他就曾被一只小小的毒蝎子叮过,结果痛足了两三个小时!

    对付这样的毒虫,他当然是毫不留情。只见他手起刀落,巨型蜈蚣已身首异处!只是长长的虫身,却在地上翻滚蹦跳,那正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无法啦!只好再补送它几刀,令它切底安息。可惜的是,随身没有携带瓶子之类的器皿,否则将其生擒,还可制成蜈蚣药油,闻说对治疗水、火烫伤,具有很好的疗效。

    说句老实话,敢闯进这样的山洞来,早准备了会遇到蛇、虫、鼠、蚁等毒物。可幸的是,除了上述蜈蚣,还不曾遭遇其它。不过,可别放松警惕,有其一必有其二,有其二必有其三。只是千万别联群结队、蜂涌而来,否则,那怕杨刚胆大如斗,恐怕也要落荒而逃!

    他绕着大厅似的洞堂走了一圈,发现周围竟有三、四个宽约二至三米的洞穴,不知通往何处。他挑了个较宽的,便沿着洞穴往前走。那知竟是越走越窄,越走越矮。到后来竟要爬在地上钻过去,而到此时,还看不到洞穴的尽头,他当然不干啦!一个向后转便返回了洞厅。

    随后,他又进入另一个洞穴。此洞穴明显向下倾斜,走了百多米,估计与洞厅的高低差最小十米。此时,阵阵寒气迫来,恍惚还闻得淙淙水声。身上只穿着单衣的杨刚,竟觉有点寒冷。加上进洞已两个多小时,长开的手电光也渐渐暗淡。如电源耗尽,那便麻烦大了。

    想到此处,杨刚决定马上往回走,暂时离开洞穴,待将来机会来了,再作二次探索。
  

  :www.sizhicn.com。_m.sizhi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