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粒沙
字体: 16 + -

第一百八十三章 随遇而安

    tue may 10 06:40:17 cst 2016

    在1984年时,所里曾分给我一间圈楼的宿舍。可是,宿舍在北面一层的阴面,我也是考虑房间阴暗潮湿,而且,又是公共厕所。在古文月(当时的未婚妻)极力地反对下,所里才给我换成8号楼的两居室。想不到的是,2004年的今天,由于二次动迁,我们迫不得已,又选择了圈楼的单间。我们也只能是随遇而安了。

    圈楼是1951年建筑的苏式楼房,从空中俯瞰楼的形状,像个大大的“回”字。因为楼里东西南北的走廊相通形成了个圈,所以,我们都叫它圈楼。整个楼体是砖木结构的二层楼,它的东西南北都有一个楼门和楼梯。由于,初建时,是为了单身建的宿舍,因此,只有南北两面有洗漱室和厕所。每个楼层,南北两面的东西长(大概有60余米),走廊在中间,阴阳两面共有20多个房间;东西两面的南北短(约有30余米),走廊靠内墙一侧,只有朝外的一面各有6个房间。

    50年代初,在通信学院时期,圈楼里面住的都是单身学员。60年代末,通信学院搬去南方以后,圈楼分给了工作人员做了宿舍。当然,一家只有一个16平米的单间(东西南北四个角的房间只有8平米多一点)。80年代初,对圈楼进行了改造。每个楼层的东西两面,紧挨着楼梯的四间房,被封闭成两套两居室。厨房和厕所是在走廊上封闭出来的,东西两面上下共有8套。事后,分给了营职干部;南楼口上下改建了4套;其余的南面住房改造成三居室,两套房阴面的左右房间分到了左右两家,中间的一间一分为二,作为两家的厨房和厕所。在圈楼里边的二楼室外,构筑了露天的走廊和楼梯。房子分给了团职干部;北面的所有房间保持原有的样子未动,房子分给了工龄不够20年的男职工和女职工。

    现在圈楼北面住的都是职工。他们大多还是老职工的子女,所以,大家都很亲切。当时,北面的二楼上,住着人的有12户。一上楼的东面,过了厕所和水房,就是我们的临时住房。我们家的左边是水房,右边是食堂的炊事员刘大宝,大宝是他们家的老嘎达。他爸爸刘叔是个好老头,退休前是浴池烧锅炉的。

    刘叔总是念着他大儿子结婚的时候,正赶上物资短缺,我爸帮着给他们家买了许多的猪下水,才办了个像样的婚宴。我出工伤以后,每个礼拜天去洗澡时,他都破例提前放我进浴池。前几年,老爷子住在院外,圈楼二楼的房子让给了大儿媳和孙女住;大宝的大姐在招待所上班,住在我们二楼的紧里边;大宝的二姐工作在服务社,住在圈楼的楼下。

    我们家的对面偏左边是三个集体厨房,偏右一点是我的小学同学张青家。与她们家比邻的是郭叔家的三丫家。门诊部的清洁工小秦,原电话班转业的付班长,干休所门诊部的方护士几户都住在西头。

    一拿到圈楼住房的钥匙,我和秀莲一来到这里时,大家甚是惊喜。大宝夫妇、大宝的姐姐、三丫和小秦,还有付班长他们都围拢来说:“没想到你们家会来这住。这里一间房,还是公共厕所,儿子又那么大了,多不方便啊?”

    我说:“这也是没办法。上次动迁时,小祁闹病昏厥了好几次,把我和孩子吓坏了。我们要是到院外去租房,街坊四邻谁也不认识,我又是这个样子,要是出点啥意外......实在是太可怕了。好在这里都是熟悉的人,又不是长期的住在这,所以,我们只能在这克服两年了。”

    大家都纷纷地说:“可也是。没事的,你们放心!你们家要有啥难事就吱声,我们大伙肯定能帮忙。”

    我们俩说:“到时候,少麻烦不了大家。”

    大家都说:“都是哥们,别客气!”

    秀莲要收拾房子时,他们要进来帮忙。秀莲说:“房子小,又挺脏的,我一个人就行。你们忙你们的,谢谢大家啊!”

    打扫完卫生以后,我和秀莲特意核算了家具的摆放。房间是4米乘4米的正方形,屋门在房间的东北角。靠门左边的墙边放一米五长的电视柜,里边是一米三的立柜,三个皮箱打算摞在立柜的顶上;双人床摆在靠门的右侧,床外面的门边上放冰箱;徐强的单人床摆在南窗户的下面,写字台紧挨着他的床脚;两个床的中间摆书柜,顶上放茶几,前面放双人木质沙发。这样一来,房屋中间的空地只剩下了不到5平米。

    当时,由于助理员停了5号楼的水和电,我们无法再住宿在那里。被逼无奈之下,我们摸着黑,顶着雨搬家。林大哥和贵会计都说:“今天这会儿,黑灯瞎火的,还下着雨。你们把冰箱搬过去,要不,这一宿没有电,冰箱里的东西肯定就坏了。再就是把要紧的东西,还有床搬过去就行了!剩下的等明天白天再搬吧!”

    在大家的劝说下,我们只好照办了。

    第二天一早,搬家公司的卡车一来,我们连忙装车,搬完要搬到圈楼的东西,其他的家具再也挤不进圈楼了。我们就把两个板箱和一个缝纫机,存在了古老师家的地下室里;另一个缝纫机、电风扇和两个折叠椅存在了付大哥家里;剩下不紧要又不能丢的东西,存在了老变电所里。下午,林大嫂来到我们家,她对秀莲说:“小祁啊,下午我正好没事,我来帮你收拾。我拆完包,把东西递给你,你该往哪放,就往哪放。”

    在林大嫂的热心帮助下,她们两个人忙了大半天,才收拾利索。

    适者生存,我们的生存空间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节奏和习惯也随之改变。圈楼的水房和厨房是分开的,秀莲做饭洗涮都要加快节奏。而这里的厕所是集体的,给我解手带来了不便,所有的一切,都得一点一点地去适应。在一个多月以前,我就开始练习尽一切可能少喝水,而且在家里时,一律改穿松紧带的裤子,为的是减少上厕所的次数,能够独立去解小手。每天解大手的时间,也由原来的早6点,提前到早5点。这样就可以避免秀莲为我善后,进入男厕所人多时的尴尬。

    白天儿子上学不在家时,我和秀莲可以随意一些;可一到晚上,我们俩就要在晚8点半儿子回来以前,洗漱完毕,收拾利索。夏天的每个晚上,儿子回家以后,我们夫妇二人就带上半导体,来到大操场,一边纳凉,一边听广播。直到临近半夜11点时,我们俩才回到家里就寝安歇。我们这样做,可以,给儿子以安静和独立地学习空间。

    为了解决每个星期的洗澡问题,我想到变电所里有热水器,只有去打扰我的师傅们了。我与龚师傅商量:“龚师傅,我们现在搬到了圈楼,集体厕所安不了热水器。我自己又不能到外边去洗澡。所以,每个星期,想来变电所洗一回澡。你看行吗?”

    龚师傅很善解人意,他痛快地答应了。每次洗澡都是我和儿子先去,儿子有时间了,就帮我洗完再走。没时间,他洗完先回去写作业,他妈帮我洗完,再自己洗。

    在集体宿舍居住,有一大优点,那就是你永远也不会感到寂寞。十一、二家30多个人,在大走廊里,大人们忙进忙出;孩子们来回地跑动。我们家又紧挨着水房和厨房,这里是人们聚集的场所。孩子们的跑动声,大人们的话语声,锅碗瓢盆的磕碰声,交织在一起......人少的时候,它犹如潺潺流淌的溪水;人多的时候,又如同行进中的金戈铁马......

    小秦与我们是同一个厨房,他们夫妇俩跟我们都是同龄;大宝的媳妇秋菊聪明伶俐,能说会道,与秀莲又是同一年生人,她们性格相近,很快成为了好姐妹。郭叔和郭婶他们家,以前和我们同住在八号楼。现在,因为动迁,他们老两口和二丫住在我们的楼下。他们三口跟三丫他们在一起起火。所以,白天的时候,郭婶在二楼的时候居多。

    在这里,我们都是工人阶级,都是兄弟姐妹。我们相敬如宾,我们情同手足。总而言之,我们的生活环境改变了。可是,并没有改变我们的心情,改变我们对生活的热爱。我们很快就适应了这里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