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粒沙
字体: 16 + -

第三十九章 虚惊一场

    thu feb 11 07:48:33 cst 2016

    明媚的春天随着风儿远去,绚丽的夏天伴着雨儿又来。学校在前几年,为了能让我们学生进行学农锻炼。特意与拖拉机厂协商,把他们的农场借给我们学校。8年级的学生轮流到农场进行劳动锻炼。刚一入夏,我们班就接到了去北郊农场劳动的通知。

    林老师在动员时说:“......我们这次去农场参加劳动,主要是去消灭虫害。玉米刚刚长起来,玉米芯里生出了许多的虫子。就是玉米螟子。我们要去把它们除掉。玉米才能长得快。长得壮。秋天才能收到粮食。15天我们要吃住在那里。自己准备好吃饭的饭盒。洗漱和卫生用品。还有行李。这也是锻炼我们的好机会。我们倡议大家都要去。有病的和特殊情况的要请假。去的同学记住明天带10块钱和15斤粮票,交到徐卫东那里。我们多退少补,劳动结束以后,把剩下的钱和粮票再退给大家。”

    林老师接着问道:“好!咱们班的同学,都有谁会做饭?”

    许多同学都争先恐后地说:“老师,我会!”

    周益民喊道:“老师,我能做大锅饭。”

    赵德才、曲和平和其他人也说:“老师,我会闷干饭,就是炒菜差点。”

    林老师点我的名问:“徐卫东,你那?”

    我说:“家常饭我都会。就是油炸的东西差点。”大家哄堂大笑......

    老师说:“那好,你一个。还有周益民、赵德纯和曲和平你们四个负责做饭。所有的同学后天早七点以前,带好自己的行李到学校。我们先把行李送来运走。......”

    放学后,林老师把我们班委的同学留下来开会。在会上老师说:“......除了徐卫东和周益民之外,其他的班委同学负责组织大家劳动。明天,徐卫东把钱和粮票收上来以后,去交给食堂负责采购的王老师。后天一早,你们几个负责做饭的同学带好行李来学校。先跟着王老师去买粮和用的东西。然后,直接跟车去农场打前站。那里有农场负责的老师等你们,你们去了那做好准备。我和其他同学大后天就去了。徐卫东,曲和平你负责通知他一下。大家清楚了吗?”

    我们异口同声地说道“清楚啦!”

    我们买粮要去太原街附近的中心粮店。需要早早的去那排队。所以,早7点半同学们就把准备好的行李都送来了学校,装上了嘎斯卡车。食堂的采买王老师是个小个子。梳着分头,大眼睛,鼻头有点发红。他领着我们打前站的同学登上了卡车,向着太原街飞驰而去。

    到了中心粮店王老师带着我排队等着交钱买票。其他人在车上等着。粮店早8点开门。我们等了大概一个小时以后,才轮到我们按着标准买了粮。那时候,粗粮多,细粮少(我们学生每人每月是28斤的定量。每月3斤白面、5斤大米、3两豆油、高粱米和苞米面各10斤)。王老师随后领着我们买了油、盐、酱、醋等调味品,还有许多的咸菜和大酱。王老师最后说:“行啦!买齐啦!新鲜菜到了当地再买。上车走人。”我们这真是人马未动粮草先行。

    汽车像脱了缰的马儿向北飞奔。一个小时以后,我们来到了农场的所在地--平罗(大概是)。农场在一村庄的西头。那里有一排正房和一排偏房。房子都是砖木结构的瓦房。有一位张老师和两位九年级的学姐在那里驻守。他们把我们领到坐东朝西的房门前。张老师说:“把头的这个大房间是给男生的。左边的小房间是给女生的。”

    进了我们男生宿舍的门一看,这分明就是个库房。面积比我们的教室大一倍。靠左侧的大半个面积,是两排木板搭的板铺。右侧靠门口有个木架子和张桌案,木架子好像是用来放粮食的,在桌案上有大铝盆,小铁盆和水舀子一些炊具。里边犄角里有两个特大的水缸和一个大锅台,锅台边上堆着烧火的劈柴柈子和树枝。王老师跟张老师交代清楚以后,等我们卸完了车,他就跟着汽车回学校了。

    张老师让九年级的两位学姐告诉我们怎么安排伙食。再去集市上购买明天要吃的菜。两位学姐先问我们能来多少人,听说能来50多人以后。她们俩你一言她一语地告诉我们:“蒸窝头和多少面放多少面启子;馇粥下多少米填多少水。粗粮多细粮少就得多吃粗粮少吃细粮。早饭可以煮稀饭,蒸窝头加咸菜。中饭和晚饭可以准备炖菜或者是菜汤。一天当中窝头和高粱米最好是调换着吃。大米和白面怎么吃等着问你们老师吧!”

    当天下午,两位学姐带领我们去集市。我们买了一些蔬菜,还有葱、姜、蒜。回到驻地以后,我们打扫了屋里屋外的卫生。水缸里也打满了水,一切准备就绪,单等着明天老师和同学们的到来......

    第二天下午,林老师带领30多个男生和20多个女生坐着大面包来到了农场。老师说:“今天下午,大家把自己的东西都安顿好。明天,我们就开始下地劳动了。不准到处乱跑......”顿时,男生女生在各自的寝室里忙碌起来。男生和女生的寝室中间的间壁很薄,彼此能听到说话的声音。大呼小叫欢声笑语,两个房间一时沸腾起来了......

    我们四个火头军,每天要做好一日三餐。半上午和半下午还要烧好一锅开水,送到2里地以外大家劳动的地方。白天我们在家里是烟熏火燎手脚不闲;老师和同学们更是脸朝黄土背朝天。可是到了茶余饭后,我们大家在一起,老师和同学们海阔天空地一聊,再哈哈一笑什么苦和累都一扫而光了。

    一连数日,同学们顶着烈日在苞米地里,去一棵接一棵地捏死玉米芯里的虫子。烈日下弯腰驼背的,用不了一会,就吃不消了。更要命的是,有些女同学胆小不说,还爱干净。刚开始,一见了捏死的虫子,就恶心的吃不下饭去。有的同学痛苦的说:“这也太累了!...太恶心人啦!...这也太晒了!...可不是吗?...就是不干活还出汗那。更别说是干这么重的活啦!...哎呀,妈呀!受不了啦!......”

    在同学们都感到受不了的时候,几天后的一个上午还是艳阳高照,傍晚却是云来雨至。微风细雨把苦不堪言的同学们送回室内,大家欢天喜地的欢呼着跳跃着。有的同学笑曰:“你说,是不是真的有老天爷呀?要不怎么知道咱们受不了呢?”;还有的同学高呼道:“老天爷,谢谢您!谢谢您送来的及时雨!”;也有的同学凑到老师跟前问:“老师,这一下雨,明天是不是就不用下地了?”

    老师回道:“雨要是下的大,地里太泥泞就不用下地了。”

    “嗷!”大家又是一阵欢呼......

    晚饭后,有的同学听老师谈古论今。有的同学几个人围坐在一起,打起了扑克。还有的默不作声地在一边看小说。直到很晚,在老师的催促下才洗漱上床......雨一直地在下,没有了猫嚎,也没有了狗吠,更没有蛐蛐的叫声,只有淅淅沥沥的雨声。有的同学说了几句话,没有人应合。室内渐渐地安静下来,只能听到屋外的雨声......

    在人们刚刚要入睡的时候,“啊--”的一声尖叫把我们立刻惊醒。声音是从女生屋里传过来的,顿时两个房间全都慌乱起来。老师一边蹬上裤子一边大声问:“你们,怎么啦?”

    隔壁女生有人喊:“老师!有人爬窗外!”

    老师和我们许多男生已经冲出门去。有的手里还拿了铁锹和棍子。大家呼啦一下把女生的房门围上了。老师敲了敲门问道:“可以开门吗?”

    屋里有人说:“可以!”随着房门“吱”的一下打开了。周艳红、王玉欣和李枫几个女生站在门前。其他的女生全都躲到靠房门这头来了。

    老师和我们男生都没有进屋去。而是站在门外。老师问她们:“怎么啦?”

    周艳红说:“大家刚要睡。刘晓丽就喊起来了。她说:‘后窗户上有人。’”

    大家望过去,只能看到窗玻璃外面的塑料布在起伏不定。屋里开了灯,其他的什么也看不见。老师对我们说:“你们去几个人看看。”

    我们一大帮男生“噼里啪啦”地跑到后面。看到后窗户上,只有捂着严严的塑料布。我们再看了看四周,就连猫啊狗啊的影子也没有。我们回来复命。对老师说:“老师,四周都看了。啥也没有。”

    老师问女生们:“还有其他人看见吗?”

    女生们都摇摇头说:“没有。”

    老师略一思忖后,对周艳红说:“你,把灯闭了。”

    周艳红依着老师的话把灯闭了。大家一起盯住了后窗户。借着微弱的亮光,只见后窗的右边,有一团黑影在晃动。等大家仔细一看,原来是窗外树枝的影子。

    老师说:“看见没?那是窗外树枝的影子。风一吹就摇晃了。好了!赶快放心地睡吧!”

    气的我们男生都说:“嗨!大惊小怪的。”......“就是,胆小鬼!”......“真是的,白让我们虚惊一场”......

    小小少年很少有烦恼。特别是少男少女聚到一起,总是有无限的欢乐。越是这样就越觉得时间过得快。一转眼回家的日子即将来临了。我们的白面一直没有吃。为了在离开前犒劳一下大家。老师与我们商定在离开农场的前夜,给大家包一顿饺子改善一下。可是缺少猪肉还有擀饺子皮的擀面棍。这就得回城里去办了。擀面棍倒好解决,可以借到。买猪肉是要肉票的。班委的同学都说:“去我们家里拿。”

    我接受了任务回到城里想办法。挨家挨户地去说明原因,求得同学家长的帮助。在那个年月里,每人每月只供应半斤猪肉票。家家都很困难。到最后,只凑到了五斤半的猪肉和三个擀面棍。我回到农场以后,老师一看东西只有这么多。而会包饺子的人也只有老师和我们四个,只好做罢。

    在回城的当天早晨,我们做饭的同学起了个大早,蒸了两屉馒头。所有的肉和菜炖了一大锅。同学们都渴望早点回到家里。对于吃喝大家都没有怨言,仍然心满意足地吃光了所有的东西。高高兴兴地踏上了回家的路。

    几天以后,我们把剩下的钱分还给了大家。那是我度过的唯一的一次集体生活。也是我最快乐的一段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