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节
鞍山,后方吃紧,努尔哈赤又不得不撤兵,保护沈阳。
这个毛文龙,散踞在各个海岛之上,势力虽然不大,却像后金政府身上的跳蚤,在其身上又蹦又咬,后金政府看不见,抓不着,浑身痒痛不已。
西南有袁崇焕,东北有毛文龙,让夹在中间的皇太极干着急,动不得。尤其这个毛文龙,神龙见首不见尾,四处活动,已经到了不除什么事情都办不了的地步。
经过调查,皇太极发现,毛文龙这个人,虽然对大明非常重要,但是,他却被认为是魏忠贤的人,让朝中东林党圈子里很多大臣不满。
毛文龙出身江湖,自然明白圈里圈外孰轻孰重。虽然他久居海外,自主经营,但是,也得靠明政府这棵大树给养。在朝内,年轻的明熹宗,只知道吃喝玩乐,根本不问政事。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一手遮天,向本圈子里的人要钱要物,向阉党圈外的人,索权索命。
毛文龙为了保住自己的位子,只能混进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圈子里,对圈主大肆追捧,送钱送物,同时也要钱要物,以供自己发展之需。正因为他是阉党圈子里的人,对国家又有贡献,所以屡屡被提拔、封赏,授总兵,提升到左都督,挂将军印,赐尚方剑,对三品以下官员,有先斩后奏的权力。
第三部分第64节:不做适者,就做逝者5
毛文龙靠住魏忠贤这棵大树,官好当,事好办。他自报驻军有20万,每年要求明政府拨款120万饷银。谁都知道,毛文龙手下并没有20万人,他仗着自己是阉党圈子里的人,假公济私,肥自己的腰包。
其实,毛文龙冒领军饷,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阉党圈子里的人,把握实权,而且又贪婪成性,基本上都是雁过拔毛。
毛文龙所要的军饷,多一半要给阉党圈子里的人作回扣。如果没有50以上的回扣,毛文龙一分钱也得不到。
袁崇焕,不像毛文龙这样会变通。他对阉党圈子里的人,瞧不起,看不上,甚至不屑,尽管魏忠贤权高位重,但他依然按照自己的原则做人、做事。尽管毛文龙是袁崇焕成就大业的好帮手,但是,袁崇焕认为,两个人志不同,道不合,不是一路人。
在“宁远大捷”中,袁崇焕拼死杀退金兵,但是,因为他不是阉党圈子里的人,功劳再大,也无人愿意在皇帝面前提起。他们只提自己圈内的人。凡是阉党圈子里的人,无论文武,通通晋升加薪,都论“功”行赏。其中,魏忠贤堂叔伯兄弟的孙子魏鹏翼,还是吃奶的婴儿,就被封为安平侯。而杀敌立功的袁崇焕,只是象征性地提了一级。
袁崇焕,也像皇太极一样,受夹板气。前有沈阳人视他为眼中钉,后有北京人视他肉中刺,都想拿掉他。
谈判桌上的文字游戏
宁远一战,让皇太极和袁崇焕都看清了自己。
袁崇焕看到,锦宁防线,并不是牢不可破,他需要时间,对防线重新进行构架。
关外4城,相距200里,北面靠山,南面是海,山海之间40里,屯兵6万,商民数十万,基本上属于地狭人多。锦州、中左、大凌河三城的城防,尚未修好,移过去的商民,还未站稳脚跟。一旦金兵袭扰,只能面临功败垂成的悲剧。现在只有和后金国议和,争取时间,修好三城。这样,就能实现山海关外400里的防区连成一片,使边防固若金汤。
皇太极两次攻打锦宁,皆以惨败告终。这让他看到,现在攻打大明,时机尚不成熟。
他从失败中看到,在和大明决战之前,必须改革内政,发展经济,加强军备,积蓄力量。如果和明朝议和,就能腾出手来,收拾朝鲜和蒙古,使后金政府无后顾无忧。
在议和的幌子下,他不断地派人到明朝国土上,烧杀抢掠,大肆哄抢人口、牲畜、粮食和财物,使双方力量此消彼涨。
皇太极和袁崇焕都想以议和为幌子,进而争取时间,壮大自己。但是,两个人都清楚,谁都没有真正讲和的诚意。于是,在谈判桌上,双方展开了拉锯、消磨战。
首先,皇太极为了表示议和的诚意,给明政府写了很多封书信。在信中,他一改往日的狂妄,取消过激言辞,承认自己是大明的属国,表示愿意去帝号改汗号,结尾也不以自己的年号结束等。
因为不想真正讲和,皇太极又提出明政府不可能接受的苛刻的附加条件,将拒绝和平的责任推给明政府,为日后出兵设下伏笔。他坚持,以前所有的战争,都是因明政府引起的,后金政府没有任何责任,坚持“七大恨”,并要求巨额“和礼”。
皇太极在“和礼”上,狮子大开口,要求明政府首付后金政府:黄金10万两,白银100万两,绸缎100万匹,棉布500万匹。后金政府的首付仅为:东珠10颗,貂皮1000张,人参1000斤。
协议生效之后,明政府每年要送给后金政府:黄金1万两,白银10万两,绸缎10万匹,棉布30万匹。
如果明政府答应此条件,两国便确定疆界,各自治理,互不干涉内政。
袁崇焕击败努尔哈赤、皇太极两次进攻,为明政府赚足面子,累计升迁,已经成为负责山海关内外防务的一把手。虽然他的官职不小,但是,大明王朝就像一家国企,办任何事,也得层层申请。后金就像私企,老板一句话,想怎么干就怎么干。这样,就导致袁崇焕在谈判桌上,非常被动。
反正两家都没有诚意和谈,谈,都是做给对方老百姓看的,想打仗,又不想承担发起战争的责任。即使在谈判桌上谈,暗地里双方该干什么还得干什么,什么都不耽误。
第三部分第65节:不做适者,就做逝者6
两家在谈判桌上,开始玩文字游戏,各说各的理,没理也得声高。
在明政府圈子里,向来都是实干的不如吃闲饭的;吃闲饭的不如捣乱的。有的人,不了解边关情况,不了解袁崇焕为什么要和皇太极谈判,甚至什么都不了解,道听途说,妄自揣测,或者因为自己所在圈子的需要,向为国家谋利、为百姓谋和平的袁崇焕打闷棍,下黑手。
因为袁崇焕不是阉党圈子里的人,所以,阉党圈子里的人,才不管他对国家有多重要,纷纷以一副伸张正义的面孔出现在明熹宗面前,要求阻止和谈,严惩袁崇焕。
开始时,明熹宗是支持袁崇焕和谈的。后来,听反对谈判的人说的理由,他就转变了观点,不再支持谈判。
一把手不支持谈判,这让想利用谈判争取时间的袁崇焕非常被动。
魏忠贤绝对不允许不是自己圈里的人,日渐做大。他把皇太极派阿敏进攻朝鲜,围剿毛文龙的诱因,都安在袁崇焕的头上,说他坚持和谈,导致皇太极有时间有精力打击朝鲜;后来,皇太极围攻锦州,袁崇焕在宁远没有出兵相救,这件事又让魏忠贤的人抓住把柄,一参再参,逼得袁崇焕只能申请提前退休,回家养老。
魏忠贤把袁崇焕搞掉之后,换上他圈里的人王之臣,接替袁崇焕,做辽东督师兼辽东巡抚。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权倾朝野的魏忠贤,随着明熹宗的去世,崇祯皇帝即位,也就失去了靠山。
那时,魏忠贤位高权重,要想晋职加薪,都得先成为他圈子里的人,否则,想都别想。扬州巡抚杨邦宪,想向上面挪动,就赶时髦,奏请拆掉名胜古迹周、程的三贤祠,用来给活人魏忠贤建生祠扩大规模。
计划没有变化快。杨巡抚这封奏折,送到北京时,新领导崇祯刚刚即位。崇祯皇帝看到这道拍马屁的奏折,觉得很好笑,没说行,也没说不行。
一朝君子一朝臣,魏忠贤明白这个道理。在明熹宗眼里,他是一个金坨子,在崇祯皇帝眼里,他就是一个屎坨子。于是,他很识趣,向新领导发出试探性的信号,要求退休,回家养老,看看新领导对自己的态度。
崇祯皇帝非常明白,要想扩建他的圈子,必须消灭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圈子。于是,他借坡下驴,准许魏忠贤的奏请,顺便卸下他的权力,把他安置在安徽凤阳养老。
下面群臣的鼻子,对政治的味道,非常**。尤其不是阉党圈子里的人,感觉出头之日到了,于是,和新领导崇祯紧紧抱成团,为铲除发臭多年的阉党圈子,出工出力,纷纷弹劾阉党的罪行。
崇祯皇帝凑足了彻底消灭魏忠贤的罪证,就下令逮捕他。魏忠贤知道自己罪恶深重,便自己找了根麻绳,做了了断。
斩草要除根。崇祯皇帝没有因魏忠贤自我了断而放过他,他的“媳妇”、兄弟、子侄一个都不放过,家族里的人,不分男女老少,通通问斩。有的婴儿,被砍脑袋时,还在襁褓里甜蜜地睡着觉。
阉党圈子里的人,像“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儿”、“四十孙儿”之流,不是被杀,就是被流放、贬职或下狱。
辽东巡抚王之臣,是阉党圈子里的人,能力再强,也不能用。那么用谁呢崇祯想到了不愿与魏忠贤同流合污的袁崇焕。
不能向领导随便承诺
阉党圈子里的人,因为圈主伏法,树倒猢狲散。被魏忠贤压制、打击的人,纷纷上台,真是你方唱罢我方登场。
1627年2月,袁崇焕又被起用,被崇祯皇帝任命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
7月,崇祯皇帝在平台召见袁崇焕,商讨对付后金的相关事宜。
崇祯皇帝问袁崇焕,“女真那群跳梁小丑,在东北成了气候,祸害我们十年,抢占我们不少地盘。你这次上任,有什么办法对付他们呢”
袁崇焕非常感激新领导对自己的重用,很兴奋,不加思考地说道:“如果您支持我,给我五年时间,我就能把他们消灭干净,收复辽沈地区。”
第三部分第66节:不做适者,就做逝者7
五年就能收复辽沈地区,这让年轻的崇祯很高兴,说:“如果你能在五年之内消灭女真,收复辽沈,我就给你个侯爵你好好干吧,工作以外的事,不用操心辽东那块儿,我就全靠你了。”
这时候,崇祯皇帝内急,去洗手间了。
五年之内,消灭女真,给事中许誉卿觉得袁崇焕的话,说得有点大。趁崇祯皇帝不在,他问袁崇焕,“哥们儿,皇太极那哥几个,如狼似虎的,可不是省油灯啊,五年内,你拿什么收拾他们”
袁崇焕对自己说的话,根本没往心里去。许誉卿这么问,他说:“领导那么一问,我就那么一答,目的就是让他高兴高兴而已。”
许誉卿说:“看来你还是不了解咱们这位新领导,他最大的特点就是较真。你自己红口白牙说五年时间收复辽东失地,五年之后,你不能收复,他要问起来,你怎么办哥们儿,这个大坑,你挖得太深了,将来自己会爬不上来的”
袁崇焕比任何人都了解辽东局势,别说五年,就是15年,他也未必能把后金怎么样。说出去的话,如泼出去的水,收不回来啊。他现在非常后悔,不应该在崇祯皇帝面前吹这个牛皮。五年后,他拿什么兑现今天的诺言呢
崇祯皇帝回来,坐好之后,袁崇焕为他五年之后不能实现诺言找台阶。他说:“陛下,东北的事儿,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五年之内,我能解决,但是,得在一定的条件之下,才能实现。”
袁崇焕想提出一些崇祯皇帝不能答应的条件,为自己争取时间,或者为失败找借口。
崇祯皇帝刚刚即位,非常想搞出点政绩,告诉天下我能行。他听袁崇焕这么说,便说:“有什么条件,你尽管提,只要你五年之内搞定女真。”
袁崇焕说:“在五年之内,我也没有特殊要求,一是钱粮,二是器械,希望户、工两部不打折扣地及时供应上,决不能找任何借口耽搁。”
崇祯皇帝看看站在身边的户部尚书王家祯、工部尚书张维枢。
两个尚书心领神会,新领导上任,态度比能力重要。于是,他们不管国库如何,都爽快答应说:“没问题”
袁崇焕见这个条件没有让新当家人为难,继续提更难的。他说:“为了提高办事效率,我还需吏、兵两部配合。辽东方面提拔谁,或者罢免谁,都得听我的。”
崇祯又看看负责兵、吏两部的负责人王永光、王在晋。两个人见工、户两部都不愁,自己还愁啥,不管三七二十一,先让新领导高兴再说。于是,两个人也说没问题。
崇祯皇帝刚刚当家,自然不会知道柴米贵。袁崇焕提什么,他就答应什么,目的只有一个,五年后,袁崇焕要兑现他的承诺。
王之臣属于阉党圈子里的人,不能用;满桂与袁崇焕关系不好,手里又有尚方剑这些问题,有人都为袁崇焕考虑到了,要求让袁崇焕司令、政委、参谋长三职一起兼任,免得相互扯皮。
崇祯一心想搞点政绩,决心重用袁崇焕,所有条件,不打任何折扣地全部答应,把袁崇焕架到任上。
袁崇焕深受阉党圈子里人陷害,自然对阉党圈子里的人,恨之入骨,其中就包括毛文龙。在他当巡抚时,就觉得无法和毛文龙合作。恨毛文龙的人,不止袁崇焕,还包括东林党圈子里的人,首辅钱文锡。
袁崇焕在辽东大权独揽,钱龙锡便跑到袁崇焕的住所,两个人商量如何处置毛文龙。袁崇焕对毛文龙的意见是:能用就用,不用就杀。
袁崇焕离开北京,一路上直想抽自己的嘴巴。五年之内,拿什么摆平皇太极啊于是,他天真地认为,可采取和谈的策略,诱使后金政府让出已占领的辽东,归还俘获的辽民。
袁崇焕在说大话的时候,根本就没弄明白国情。当时的大明朝,经过几代无能皇帝的折腾,到崇祯接班时,一年已有113万两白银的赤字。军队里,不能按时开工资,已是家常便饭。
军队里,当官的还能有机会贪污点儿粮饷,勉强凑合着还能干。当兵的,连饭都吃不饱,自然军心浮动。
驻扎锦州、蓟镇之兵,因为长时间拿不到工资,纷纷哗变。驻扎在宁远的士兵,也吵嚷了好几个月。13营的兵,为了拿到工资,绑架了巡抚毕自肃、总兵官朱梅,宣布拿不到工资,就砍了两个人的头。
袁崇焕上任,采取两种措施,一是安抚从众哗变的士兵,答应及时发饷;二是采取强硬手段,逮捕鼓惑闹事的带头人15名,闹市斩首。这样,他迅速平息兵乱,稳定了军心。
在山海关外,虽然袁崇焕是一把手,大权独揽,但是,缺人少物,是不争的事实。他为了五年内兑现他的诺言,不顾包括崇祯在内的多人反对,坚持议和,为他实现目标争取时间。
即使假议和,也得装出真议和的样子,这是袁崇焕需要的。可是,毛文龙却不配合,时不时地骚扰后金领地。皇太极也拿毛文龙跟袁崇焕说事,说,你们要有诚意讲和,就拿毛文龙的人头证明。
在袁崇焕看来,毛文龙属于阉党圈子里的人,他难以驾驭。阉党虽灭,毛文龙却贼心不死,基本无法合作。现在,他要与皇太极讲和,毛文龙又出来捣乱,坏他五年大计。这个毛文龙,的确到了不得不除的地步了。
第三部分第67节:借的智慧1
第九幕借的智慧
只有杀错,没有错杀
袁崇焕与毛文龙的矛盾,不是一天两天,也不是一件事两件事了。
天启年间,毛文龙手下一员将领,不习惯岛上的荒凉与寂寞,渴望城市里的生活,带着手下的士兵投靠了袁崇焕,袁崇焕居然还接收了。这让毛文龙很没面子,写信到北京告状,要求政府出面干涉,严处叛将。
袁崇焕虽然接到政府严惩投靠他的那些人的通知,却私下以守城缺人手的名义,给这些人安排了工作。
毛文龙觉得袁崇焕拆他的台,给他的管理工作带来难度。袁崇焕却认为,不管将士在谁的手下,只要能发挥他最大的能动性,都是为国做贡献,不该深究。为此,他还写信向毛文龙解释。可是,毛文龙接到信后,看都不看,就把信撕了。袁崇焕知道后,觉得他不可理喻。
第一次锦宁大战,袁崇焕炮轰努尔哈赤,使其受伤败走。有消息传到北京,说努尔哈赤被袁崇焕的大炮炸伤后气死,朝廷把导致努尔哈赤死的功劳,记到袁崇焕头上。
不久,毛文龙向北京报告,说努尔哈赤在宁远城下,根本没受伤,还跑到本溪汤泉疗养。他派人不断骚扰,气得努尔哈赤背疮严重,才在回沈阳的路上一命呜呼的。
在毛文龙看来,导致努尔哈赤的死,他的功劳远在袁崇焕之上。再加上他是阉党圈子的人,大家信他而不信袁崇焕,只给袁崇焕升了一级。
袁崇焕平息锦宁兵变之后,为了统一布置,派一名使者去皮岛视察,了解那里的情况。这时的袁崇焕,已经是关外驻总,崇祯皇帝身边的红人。使者认为,他是代表上级来皮岛视察工作的,毛文龙应该做好接待工作。
谁知道,毛文龙根本不把使者当回事儿,一连几日,只让他吃工作餐。对待使者的态度,也是公事公办的架势,不给任何特殊照顾。
使者张嘴袁督师,闭嘴袁督师,话里话外暗示毛文龙要把袁崇焕当回事儿,要把他当回事儿。谁知道,毛文龙根本不吃他这一套,摆出有招想去,没招死去的架势。
使者回到宁远之后,把毛文龙的无理和傲慢,扩大百倍之后,传给袁崇焕,说毛文龙根本不把袁督师放在眼里。
袁崇焕上任,要求朝廷派人到辽东,核实在编人数,按实际人数发放军饷。毛文龙的确虚报人数,便以讨厌文臣监制为由,抗疏不从。
袁崇焕成为毛文龙的主管上级,毛文龙亲自前去祝贺。因为以前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