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1914
字体: 16 + -

第七章 千秋功业

    thu may 26 06:16:20 cst 2016

    草原的秋天与别处不同,随风摇曳渐渐枯黄的水草失去了绿油油的生机,十五万华军风尘仆仆,从察哈尔出发,轻松突破了一个又一个城镇,临时拼凑的蒙古兵实在不堪一击,最多的时候上千人,最少的时候不到一百人。华军将士的信心已经树立起来,甚至变得膨胀,面对这样毫无挑战性的对手,这群千里征战、脸庞被风沙吹得皲裂乃至红扑扑的年轻汉子,走着走着就放声高歌,歌唱着国防军的军歌:

    不见南师久,漫说北群空。当场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且复穹庐拜,会向藁街逢!

    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

    军歌嘹亮,传遍千里蒙地,许多沉睡的牧民揉着眼睛走出蒙古包,赶羊的牧民也停下了挥鞭的手,他们呆呆地看着眼前的一切。成千上万的汉家军队,目不斜视地踏过这片土地,说笑着,唱着歌,步伐坚毅,他们知道,这是要直捣黄龙,打下库伦,一举收复外蒙,他们相信,只要跟随总统就能使国家富强。总统从起兵开始,虽然失败过,但都从逆境中爬了起来,并最终统一了中国。

    缓缓行军的华军队伍像一条蜿蜒的大蛇,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笑容,李宗仁走在队伍中间,不时有士兵到他身前报告,然后离去,周而复始。在心中整理着士兵收集到的情报,李宗仁渐渐放松下来,根据附近牧民的说法,彦苏正在把蒙古兵主力往后调回库伦,准备据城而守,并在库伦的直通城镇和华军见仗。

    很明显,彦苏不准备守卫其它地方了,蒙古兵本就不多,外蒙古又那么大,兵力捉襟见肘,华军来势汹汹,还不如集中兵力,寻求决战的契机――当然,彦苏这个“决战”是不准备主动出击的,他清楚的看到了蒙古兵和华军的差距,没有黄俄干爹的支援,华军打到库伦城下是迟早的事情,这一点毋容置疑。

    李宗仁内心里对彦苏亲王终于有了一丝欣赏,不撞南墙不回头,这孙子有种!如果不是立场不同,他都有心放彦苏一马了,毕竟蒙古汉子都是受人敬重的嘛,李宗仁真的对这老小子起了“爱才”之心。

    与此同时,国内发来电报,刘思哲亲自指示,必须在十月之前拿下库伦,而且一定要保住唐努乌梁海。李宗仁很奇怪,保住了蒙古不就等于保住了唐努乌梁海吗?总统这心操得也太大了吧?他可不知道另一个时空发生的事,随着外蒙古自立门户,唐努乌梁海被“老大哥”吞并,成立所谓的“图瓦人民共和国”。

    华军行进到赛音山达的时候,第一场像样子的战斗开始,赛音山达只是一座残破得不能算城池的城池,城墙不是用青条石垒砌,更多的是用冻土夯实,远远的看去就像一道土围子。朔风呼呼地刮着,华军停止前进,李宗仁一摆手,命人去劝降。

    现代战争已经和古代战争不同了,依托城池就要有挨大炮轰的觉悟,况且赛音山达那低矮的土墙不用炮轰,只有集合几百人用脚踹,恐怕也就塌了。蒙古守军是五百人左右,个个惊惶不安,等华军的劝降使者来到城下,更是起了一阵骚动。

    投不投降?蒙古兵一边犹豫,一边把目光看向自己的头头――二等忠国伯格力木。格力木也在犹豫啊,十五万汉军在城外一字排开,那阵势着实骇人,就凭自己手下这点人,够人家塞牙缝的吗?

    可是,格力木有自己的考虑,他是蒙古贵族,家眷都在库伦,被彦苏亲王控制着,一旦投敌,老婆孩子怎么办?老婆可以不要,孩子必须得保住,自己都五十多了,就一个儿子,总不能白发人送黑发人吧?

    于是乎,二等忠国伯格力木坚定了一个信念:抵抗!自己死了也就死了,起码得把儿子保住!

    华军劝降使者无功而返,李宗仁笑道:“这蒙古人果然是马背上的民族,血性不小啊!”

    廖国明道:“再大的血性也没用,五百蒙古兵对十五万大军……这不是打仗,这是送死!”

    实际上格力木就是在送死,谈崩之后,华军开始架炮攻城,当二十门施奈德山炮一次齐射,橘黄色的诡异火焰在赛音山达的南墙飞落,然后“轰”地连声爆炸。硝烟散去,那土围子一般的城墙已经塌了,这还只是二十门大炮的第一次齐射。

    华军发出震天响的欢呼声,李宗仁再次一摆手,一个团两千人一马当先,从缺口入城。这一场战斗并不激烈,蒙古兵的抵抗意志也不坚决,半个小时之后,城内顽敌被肃清,投降和被俘的蒙古兵超过三百人,面对这样轻松的胜利,李宗仁却发了火,指着该团的团长骂道:“装备精良的两千人打拿着马刀的五百人还打了半个小时,你这个团长是怎么当的?”

    团长羞惭满面,他身边的政委辩解道:“元帅,这事并不怪李团长,兄弟们对地形不熟,蒙古兵又东躲西藏,能在半个小时内解决敌人已经不错了。”

    李宗仁从善如流,闻言让人把该团的几个士兵叫过来询问,证实了这一情况,遂道:“看来是我误会了,汉锦,给这位李团长记功!”

    廖国明应了一声,对该团团长和政委笑道:“放心,元帅一向赏罚分明,按照此种情况,李团长的确有功。”

    拿下赛音山达之后,华军前面又是两个通往库伦的重镇:那林和吉尔夏兰特。李宗仁让人把行军地图在马背上摊开,用铅笔沿着赛音山达到库伦划了一道虚线,他说:“时间不等人,接下来让兄弟们辛苦一下,我们急行军,争取在九月到来的时候拿下库伦。”

    廖国明笑道:“收复库伦,封狼居胥,祭姑衍,千秋功业呵,想想都美。”

    李宗仁看了他一眼,说:“你这话等我们打到库伦看到姑衍山和狼居胥山的时候再说吧,那时候我们好好喝一回酒!”

    外蒙的战局很轻松,率着十万联邦军西进藏疆的蔡锷中将也很轻松,只不过轻松之余,他也绷紧了心中的那根弦。新疆和西藏弹日可下,只要外国势力不插手,蔡锷相信随便派两个机械师就能拿下。问题在于,战争爆发之前,收复藏疆肯定要受到外国势力,更多的是英俄阻挠,战争爆发之后,中国参战,加入了同盟国,这就更给了英俄寻衅滋事的借口。

    不过,也正是因为战争爆发,欧洲打开了瓢儿,英俄法德没一个顾得上亚洲了,刘思哲给蔡锷的电报是这样说的:欧陆列强意图裂我中华之心不死,中华统一,则世界多一大国,必威胁列强利益。故列强常欲遏制中华统一,谨防崛起,而今欧罗巴大乱,无暇顾我内政,此乃天赐中华收复藏疆蒙之良机,切不可失,失者,则为中华民族之千古罪人!

    蔡锷深以为然,电报的末尾又说:克复三地之后,与英俄法矛盾更甚,我军万勿冲动,英属印度、法属印度支那多加提防,是以我军不主动出击于南亚、东南亚,英法亦不会轻易挑衅我军。我军之目标当在沙俄,李德邻北上外蒙,将军克复藏疆,陈兵北疆牵制俄军,日后收复北海(贝加尔湖)故土,于将军幸甚!中华幸甚!

    真能那么容易收复尼布楚,饮马北海吗?蔡锷对这件事并不看好,但他相信总统的眼光。

    把电报交给政委,蔡锷下令道:“急行军,今天我们要打波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