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1914
字体: 16 + -

第四章 战争和平

    wed may 25 06:07:54 cst 2016

    刘思哲接见了德国驻中国大使海茵茨,两人一见面就很热情地握手和拥抱,海茵茨说:“刘,又一次见到你,这次你已是这个古老帝国的掌舵者,风华正茂;而我,老得不成样子,却还只是一个可怜的外交官。”这老头一口汉语流利极了,还是地道的京片子。

    “哈哈哈,耿直的德意志人也开始学会狡猾地恭维人了吗?”刘思哲大笑,请海茵茨入座,然后吩咐秘书不要泡茶,把自己珍藏的蓝山咖啡豆取出来,泡咖啡。

    海茵茨夸张道:“刘,看来你是一个很会享受的人――这位秘书小姐真的很迷人。”

    刘思哲一愣,他以为这老家伙说的是咖啡,没想到最后一句来了逆转,这意思是他和秘书有一腿吗?没错,总统秘书的确有点年轻,叫张静淑,今年十九岁,是名副其实的小姑娘,不过刘思哲顶多是为了平时劳累的工作时养一下眼,玩婚外情他还没想过。

    当然,邱爱慈也不让啊!刘思哲太了解自己的妻子了,虽然自怨自艾肚子不争气没有生儿子,但她绝不会容忍丈夫出轨!说到底,思想解放之后,新时代的女性基本一致,让她们和别的女人分享一个男人很不现实。

    刘思哲和海茵茨就男人和女人的问题浅谈了几句,接着切入正题,海茵茨道:“我最担忧的是日本,联邦政府有没有信心阻止日本在东北扩张?”

    恐怕你担忧的的确是日本,不过不是担忧东北,而是山东吧?刘思哲这样想,说:“不管战争会不会爆发,我首先会保证德意志帝国的在华利益,这一点,请大使先生放心,也请腓特烈陛下放心。”

    这是一个混乱的历史,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皇帝是腓特烈三世,另一个世界的历史中他因患了喉疾去世,只当了三个多月的皇帝,又称“百日皇帝”。这一个世界的历史是,腓特烈三世的喉疾被治好了,本来的继任者威廉二世只能继续当自己的皇储,到了一九一四年,腓特烈三世八十三岁,这是一个高龄了,而且看这位皇帝的健康状况,再活十来年完全不成问题。

    腓特烈三世雄才大略,是一代明主。海茵茨显然对自家的皇帝陛下很有信心,听到刘思哲的承诺,笑道:“刘,你能这么说,证明德意志帝国和华夏联邦还是朋友,在亚洲,德国会一如既往地支持中国。”

    刘思哲道:“那就再好不过了。”

    送走海茵茨,刘思哲点了一根“炎黄”牌纸卷烟,烟雾缭绕,张静淑轻声咳嗽,他赶紧把烟掐掉,抱歉道:“对不起,忘了你在这里了。”

    张静淑笑着摇头,刘思哲道:“小张,你做我的秘书刚刚一年,还习惯吗?”

    张静淑道:“习惯,总统对我很好。”

    刘思哲笑了笑,心不在焉地用手指摩挲着桌角,幽幽道:“究竟是战争,还是和平呢?”

    萨拉热窝事件发生之后一个月,奥匈帝国在德意志帝国的支持下,以此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随后德、俄、法、英相继因为各种原因卷入战争。德奥为同盟国,俄法英塞为协约国,再之后,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王国加入同盟国,支持协约国的有意大利和比利时。

    欧战正式拉开序幕,日本反应迅速,第一时间对德国宣战,加入协约国。中国的态度本来有些模棱两可,不过在日本对德国宣战之后,联邦总统刘思哲立刻签署动员令,大部分国防军精锐调往东三省和山东。

    联邦政府陆军分为国防军和联邦军,国防军抽调完了之后,刘思哲又把联邦军放在西部。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了,趁着这个时候收复藏疆蒙正是天赐良机,而唯一要担心的就是日本的阻挠。

    海茵茨再次上门,这次他顾不得拐弯抹角了,火急火燎道:“刘,皇帝陛下让我问你,中国会不会支持德国?只要中国加入同盟国,德意志帝国以后绝对会无条件地支持中国,一起打压日本。”

    刘思哲微微一笑,看看,忍不住了吧。他故作沉吟,叹道:“这事比较重大,我不能擅自做主,大使先生,你先回去,我和幕僚们商量一下。”

    海茵茨强忍着唾丫一脸臭狗屎的冲动,商量什么的就是借口,谁不知道华夏联邦的总统等同于独裁者?只要刘思哲一句话,中国参战可谓板上钉钉!不过人家都把话撂到这儿了,海茵茨也不是不懂事的人,该给的面子必须给,窗户纸能不捅破就不捅破。

    海茵茨带着满腹牢骚走了,刘思哲召集众人把情况一说,李宗仁第一个道:“总统的意思呢?”

    这句话就说明了刘思哲在联邦政府中的绝对地位,而其他人也都把目光看了过来。刘思哲苦笑,还真把我当独裁者了?他淡淡道:“我想听听大家的意见。”

    萨镇冰道:“如果加入同盟国,日本就真的有了借口进军东北,甚至山东。而且,到时候我们的敌人不仅仅是日本,俄国、英国在亚洲都具有强大势力,腹背受敌,恐怕形势会急转直下。”

    刘思哲道:“萨老担心的有道理,但俄国在协约国中只会是一个打酱油的,沙俄帝国风雨飘摇,恐怕打不了多久就会退出战争。英国在亚洲的势力范围,首先在中国无非是香港,我军在广东具有绝对优势,如果战端开启,凭借香港的那点英军,不足为虑;剩下的就是英属印度了,这是个麻烦,现在藏疆还没有收复,我军又不具备远程作战的能力……”

    李宗仁捻着手指道:“那到底是加入协约国还是同盟国,抑或保持中立?”

    刘思哲摇头道:“保持中立是不可能的,中立了日本也会把我们拖下水。”

    “总统你就下决定吧,你怎么说我们怎么做!”英烨难得地开了一回口。

    袁世凯和段祺瑞对视一眼,前者分析道:“从现有的情报看,同盟国的战败几率很大。”

    说得对,不过不是很大,而是绝对大。刘思哲暗叹,但那是另一个世界的历史,这个世界的历史已经不同了。自己统一了中国,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皇帝又是雄才大略的腓特烈三世,只要中国加入同盟国,成王败寇还真不好说,毕竟中德联手,胜算大增。

    当然,因为地域关系,中国和德国离得太远了,万里之遥,双方要合作的话,华军赴欧参战陆路是别想了,海路要么走印度洋经非洲转欧洲,要么走太平洋经美国转欧洲。更大的可能是,中国加入同盟国之后,在亚洲牵制俄英法日,俄罗斯远东,英属印度,法属印度支那,日本,从地图上看,已经把中国牢牢包围。

    萨镇冰道:“总统,如果你真的决定和德国携手共进,日本政府将会真的肆无忌惮,而且日本联合舰队威震亚洲,中国海军初建,像样的也就一个黄海舰队,真要拉出来和日本人打,极有可能全军覆没。”

    刘思哲道:“这个我也知道,联合舰队不仅在亚洲堪称龙头老大,恐怕和英美海军也不遑多让,日本人的确是一个狭隘的民族,但在我看来,他们身上有着许多中国人必须学会的优点:隐忍、团结。”说到这里,他苦笑了一下,“单这两点,中国人就远远及不上日本人!”

    袁世凯道:“总统,大不了放弃制海权,我们在陆地上和日军寻求决战的机会。”

    刘思哲道:“这是人民党上下的一致意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