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民国史札记
字体: 16 + -

第三十章 血战上海滩

    thu apr 07 17:04:45 cst 2016

    军队在训练,李鸿章也没闲着,他在派人密查吴煦和杨坊这两条地头蛇的黑账。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原来,上海虽然被太平军围攻,gdp大打折扣,但每月的关税、厘金也有三十万两银子之多,而吴煦和杨坊报给自己的却是二十万两。

    也就是说,每月的关税、厘金有大约十万两银子被这两个混蛋给私吞了。

    那李鸿章就好奇了,两个老家伙每个月拿着这么一大笔银子都干什么去了呢?

    两个老家伙可精着呢。他们拿着这笔银子开钱庄,办外贸,投资房地产,但凡最暴利的行业都少不了他们的身影,这些年下来,算是发家致富奔小康了。而且这些生意有不少都是跟外国人合资的,朝廷还无权过问。

    贼娘,拿着公款去干这些勾当。

    李鸿章决心要办了这两个贪官。

    不过古语有云:强龙不压地头蛇。这两个老家伙在上海滩的日子久了,已经养成了自己的势力,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搬倒的,弄不好打蛇不成,反被蛇咬。

    怎么办呢?

    这么办。

    李鸿章上疏朝廷,弹劾这两只大老虎手下的三只小苍蝇。

    李鸿章是什么身份,弹劾三个芝麻绿豆小官那自然是手到擒来。

    不过,李鸿章拍子既然已经举起来了,那两只老虎当然也不能不接招。

    果然,三只苍蝇拍死没几天,吴煦过来找李鸿章。

    来得正好,我倒要听听这只老狐狸说什么。

    吴煦一见李鸿章的面就哭了,一把鼻涕一把泪,跟李鸿章痛说革命家史,说:

    上海滩华洋杂处,事情既多又难办,那些洋人又个个得罪不起。自打太平军来了,上海的局势更加艰难了,下官苦苦撑持,四处奔走,练兵筹饷,不知挨了多少骂,受了多少气,才勉强维持住这个局面,现在实在是撑不住了。都说上海滩富得流油,很多人都怀疑下官这些年贪墨了不少银子(难道不是吗)。实际上上海这几年穷极了,收上来的银子都不够用,下官还得自己掏腰包往里贴,结果弄得倾家荡产不说,还费力不讨好,落了个贪官的骂名,这个官实在是当不下去了。

    说到这,袖子里掏出一份辞呈,往李鸿章桌子上一放,拱手告辞了。

    没几天,杨坊也过来递了辞呈。

    噢,李鸿章明白了,这是要跟我撂挑子。

    要说两只老狐狸虽然混账,但是一下子没了他们,李鸿章自己一个人还真玩不转。这不,他们前脚一走,后脚上海滩的大事小情就全停摆了。

    怎么办呢?

    有办法。李鸿章派人把吴煦喊来,一见面就劈头盖脸一顿臭骂:

    贼娘,怎么搞的,一连十来天不露面,公事也不办,成何体统!

    一下子把吴煦给骂懵了。

    不对呀,明明是我占理,怎么成了他占理了?

    吴煦赶紧提上次递辞呈的事。

    什么,还有这回事,什么时候,真的呀,你瞧我这记性!

    说着,李鸿章连拍脑门。

    得,人领导贵人多忘事,你什么理也挑不出来。

    你看眼下时事多艰难哪,咱们拿着朝廷的俸禄,能不为朝廷分忧吗,哪能自己先叫起屈来?你看你,扔下公务十几天,弄得上海成了个烂摊子,我跟上头都不好交代。

    说到这,李鸿章来回踱了两圈,走到吴煦跟前,拍着他的肩膀,语重心长地又来了一句:

    小吴,咱们这么干可不合适啊……

    一番话说得吴煦无地自容。

    啥也别说了,官大一级压死人哪,老老实实回来上班吧。

    就这样,吴煦和杨坊两只老狐狸只好又回来了。

    这时候,李秀成亲率二十万大军从苏州赶来,开始围攻松江。

    李秀成,你终于来了,我正要会会你呢。

    在整个太平天国中,唯一配做李鸿章对手的人,只有李秀成。

    这两个人,都是各自阵营中的绝顶高手,名将中的名将。

    这一战,不论胜负如何,都已注定将成为一个神话。

    李鸿章以常胜军和英法防兵(英法两国保卫租界的军队)为南路,取金山卫和奉贤;以程学启、刘铭传、郭松林、潘鼎新为北路,取南汇。

    李秀成集中兵力,先打败了常胜军和英法防兵,嘉定、奉贤失守。

    随后太平军进攻上海,结果半路被程学启截杀,大败,太平军南汇守将开城投降,南汇收复。这时,一万余太平军自川沙厅来援南汇,刘铭传固守南汇,将其击败,收复了川沙厅。

    李秀成进攻受挫,开始放慢步子,稳扎稳打。他先派一军夺了青浦,又派一军屯驻塘桥,之后亲率大军进攻新桥。

    程学启这时正率八百余人驻在新桥,被李秀成围了个水泄不通。两军激战,太平军踩着尸体一步一步向前紧逼,尸体几乎填平了战壕。眼见太平军要攻进大营,突然,程学启大开营门,向太平军发动猛攻,太平军大骇退却。

    听说程学启被围,李鸿章立即亲提大军增援。程学启自营中望见李鸿章帅旗,率军倾营杀出,两军内外夹击,李秀成大败。淮军斩首三千级,俘虏一千余。

    这时候正值曾国荃围攻天京正急,洪秀全急调李秀成回援天京,李秀成不想走,他上书跟洪秀全解释:

    清军的各路精锐中,以楚军为最,现在他们乘胜下安庆,破芜湖,而围天京,正在势头极盛的时候,不可轻易与之交战,必须坚守以待其疲,然后才可以一鼓破之。

    洪秀全大怒,下诏斥责李秀成:

    朕屡次下诏催你救援京城,你他妈的竟然不动窝,你想干神马?将不奉诏,就是逆命。国法都明明白白地摆在这,你小子看着办吧!

    李秀成长叹:

    京城里有五位王爷,十位大将,兵马二十万,竟然连自保都做不到,还要调疲于奔命之师去解围,这是自杀的节奏啊。我他妈的还能说神马?

    终于不得已而撤兵,回援天京而去。

    松江之围遂解,上海警报解除。

    淮军初战告捷,军威大振。自此,上海民众再也不敢轻视这支叫花兵,英法防兵见淮军将士骁勇,纪律整严,也无不肃然起敬。原本还有点瞧不起李鸿章的常胜军,经此一战,也都老老实实服从指挥了。

    李鸿章一战得胜,立即乘胜进兵。

    七月,程学启、郭松林攻克青浦。同时,李鸿章闲着没事想玩玩华尔给自己买来的这些大玩具,于是用轮船运兵渡海,攻克了浙江余姚。

    八月,李秀成部将―慕王谭绍光率大军十余万自苏州而来,进攻程学启驻守的北新泾,李鸿章亲率大军往援,与太平军对峙于虹桥。

    当时战情非常激烈,李鸿章坐在一个胡床(俗称马扎,古人居家旅行,指挥打仗之必备神器,类似于诸葛先生的四轮小推车)上,踞桥头亲自督战。太平军人多势众,部将张遇春败回,到桥头的时候,李鸿章指着张遇春对左右说:

    把这小子的脑袋给我砍下来!

    张遇春吓得回马杀向了太平军,勇不可当,于是大获全胜。

    之后,李鸿章与程学启合兵一处,前后夹击谭绍光。程学启裹创率军大进,捣毁太平军营垒数十座。太平军大溃,谭绍光退保苏州。

    淮军与常胜军乘机进兵浙江,攻克了慈溪。

    此战中,华尔身先士卒,被流弹贯透前胸而死,终年32岁,遗愿以中国衣冠殓葬。

    华尔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

    他早年热衷冒险,运过鸦片,当过海盗,贩过奴隶,足迹遍及五大洲。之后漂洋过海,单枪匹马在东方开创出了非凡的事业。

    华尔排除万难为中国组建了一支最先进的军队,也为中国引入了大量新式武器和一整套西式的军制与操典,为中国的科学技术和国防现代化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华尔由一个美国混小子做到中国的将军,在美国成为了一个神话,成为了美国梦的先驱,个人奋斗的典范。当时的美国总统林肯(没错,你没有看错,美国没有第二个叫林肯的总统)称他为“美国的杰出公民”。

    当然了,他在守旧的中国官员眼里,可能只是个洋流氓。

    华尔死后,常胜军由他的队副―美国人白齐文接管。这白齐文跟华尔可不一样,这家伙确实是个洋流氓,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李鸿章很快就会知道了。

    九月,谭绍光率大军十余万,再度光临上海,将淮军水陆各营围困于四江口。谭绍光仗着兵多,沿运河设数十里连营,架设浮桥互相连通,之后一面分兵攻打黄渡,一面全力猛攻四江口。

    李鸿章一面令程学启率领各营精锐合攻谭绍光大营,一面亲自打马冲到阵前,很嚣张地告诉太平军:

    老子就是你们要找的李大妖头,有种的,就过来杀了老子!

    嗬,谭绍光一听这话,这叫一个气,命令士兵们往死里打,一定要生擒这个李大妖头。太平军仗着人多势众,攻势极为猛烈。李鸿章纵马驰骋于各营之间,往来调度,激励士卒。程学启、刘铭传、郭松林三员大将冲在最前面挥剑奋战,淮军士气登时大振,一举击溃太平军。

    太平军大败奔逃,争渡浮桥。

    程学启乘胜追击,尽歼未过桥者,擒斩万余人。四江口之围解除。

    随后,李鸿章开始对吴煦和杨坊这两只老狐狸发起第二轮进攻。他上疏朝廷,说上海有大笔的关税、厘金被地方官员贪墨,请求朝廷严查,但就是没提被哪些官员给贪墨了。

    李鸿章是署理江苏巡抚啊,朝廷还能派谁来查这件事呢,还不就是他嘛。

    所以朝廷又把球踢还给了李鸿章,下旨要李鸿章严查此事。

    要的就是这句话。

    李鸿章把两只老狐狸找来,把朝廷的圣旨拿给他们看。

    两只老狐狸傻眼了,冷汗都下来了。

    李鸿章这回学乖了,知道两只老狐狸树大根深,不能一下子搬倒,所以李鸿章也不打算一下子就搬倒他们。管关税的是外国人,他不好直接插手;所以他就先把管厘金的换成自己人,从两只老狐狸嘴里抠出了一半的财政大权。这么一来,李鸿章每个月就能从厘金中拿出十万两银子的军费,相当于是平地一声雷,陡然而富,转眼富家翁了。

    两只老狐狸当然没有二话,把柄捏在您手里呢,您说什么就是什么。

    李鸿章拿着这笔银子开始大肆给淮军更换装备,忙得这叫一个带劲。

    这时候曾国荃已经开始攻打天京了,李秀成也回到了天京,跟曾国荃斗得正酣。曾国藩担心九弟曾国荃不知进退,被李秀成给吃掉,到处给他张罗援兵,也写了一封信给李鸿章,想调程学启增援金陵。

    李鸿章犯难了,程学启是自己的王牌,把他调走淮军实力必然大减,而且自己手头也不富裕,那个谭绍光还在苏州虎视眈眈的,没了程学启,这仗恐怕就没法打了。

    怎么办呢?

    李鸿章眼珠一转,有了。

    常胜军当初就是吴煦和杨坊两只老狐狸组建的,两只老狐狸也算常胜军的长官,吴煦是常胜军的督带,杨坊是常胜军的管带,干脆就让这俩老狐狸带着常胜军去增援金陵,正好把他们俩也一块请出上海滩去,一举两得。

    于是他下令吴煦、杨坊率常胜军增援金陵。

    李鸿章还写信给曾老师说,常胜军兵力又多,战斗力又强,远非程学启的开字营可比,门生现在就让他们去增援沅丈(曾国荃,字沅甫,又是曾国藩的弟弟,所以按辈分比李鸿章大一辈,李鸿章管他叫沅丈),您老就请好吧。

    写完了信,李鸿章立刻就把吴煦和杨坊两只老狐狸给找了过来,连连给他们道喜,恭喜二位,本官给你们找了个立功的好机会,你们赶紧收拾收拾,带着常胜军去江宁吧,等建了大功,可别忘了引路人啊。

    什么,我们没听错吧,让我们俩老狐狸,啊不,俩老文官,去带兵打仗,这不是真的吧?

    当然是真的了,本官什么时候骗过你们,快去收拾东西,一会我派人来接收工作。

    李鸿章不容分说地夺走了两只老狐狸的最后一点权力。

    好事成双,十月十二日,李鸿章被实授为江苏巡抚,成为了整个上海滩名副其实的老大。不久,清朝廷又把五口通商大臣一职也给了李鸿章。

    短短一年,从一介幕僚跻身封疆大吏,李鸿章创造了一个奇迹。

    放眼上海滩,再没有人敢不听我的号令!

    放眼全中国,再没有什么能阻挡我的步伐!

    我的命运将由我自己掌握!

    望着黄浦江的滚滚波涛,李鸿章的思绪飞向了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