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仙侠要从科考开始
字体: 16 + -

第五十三章 多谢赐教

    “假如这个都能替换,那么你依旧是你。但对于所有看到这件事发生的我们来说,你,已经不是你了。眼下富阳楼,除了根基外形外,没有一处是原来的,可它依旧是富阳楼,六百多年来那么多文人墨客为它塑造的文字形象传颂出去,化为解读之人的念想,存在于人心。”

    说完,许长安挥挥袖子。

    他来到那几个秀才跟前,拱了拱手道:“多谢几位赐教。”

    一时间,这几个秀才面色涨红。

    这哪里是他们赐教,明明是他们这几个秀才,被一个小小童生给赐教了。

    这是赤裸裸打脸,羞辱!

    可让他们气馁的是,真的是无可奈何。

    “哈哈哈哈!精彩!精彩!”一声大笑,鼓掌声后是拍桌子声,放眼看去,原来是诺先生在那兀自笑得畅快。

    他指着这边道:“许长安!你眼下至少有贡生之才,冬至你去院考,今年就能中,在贡院里待个几年后殿试,必然有所名就!哈哈哈哈,未想这偏远弹丸之地,如今还有这般精才的名家辩论……当值!当值!”

    言罢,他笑着离开了富阳楼。

    那样子,一派心满意足。

    至于这几个老秀才,还没等宴会开始,一声招呼也不打就离开了,也不知是何时离开的,钱师爷私底下找了许长安,告诉他,这番算是得罪人了,以后得多留个心。

    许长安看得出来,钱师爷是个玲珑人,眼光好使得紧,脑子又聪明,不与人交恶,可要与人为善却也分人。

    能这般提醒他,如果不是觉得自己有前途,便是应了李知崖先生的面子。

    但不管如何,他都得礼貌作应。

    请秀才来的另一个目的,便是这些秀才老道,擅长解书,这是童生考秀才的关键,宴会上会由知县来提问,童生解书,解得好坏,正确与否,全由这些老秀才来评判。

    虽说秀才不如举人,可秀才面大部分税,也无需徭役,可以说只需中了两三年,家中就能富裕起来,帐下佃户颇多。

    眼下许长安故意问悖论和名家诡辩之说,把这些家伙气走,就是为了图个清静。

    可清静是清静了,乐趣也少了许多。

    这虽然让卢知县面子上难堪,却也有个更大好处,那就是诺先生也走了。

    这厮与他不对付,留着碍眼。

    虽说少了老秀才,解书颇为无趣,可他请了鼎鼎有名的清倌人,不夜斋御伏安来,这女子能与文坛大家往来,颇为不凡,还能先他人之见察觉许长安论述中有悖,可见水平真不低,加上这里又有水荫堂几个女书生,其中仅次于许长安的谢英灵也是才貌双绝,外面很冷,雪下又刮风,可富阳楼内,气氛颇佳。

    不过再次煞风景的还是许长安。

    人家和美女解书,打得你来我往,好不火热,许长安一个人坐在角落,吃吃喝喝,不过一会儿功夫,一桌十人份的菜被他一人吃了个七八,转眼他又和久宝地换了个位子,坐到另一张桌子吃吃喝喝了。

    身为才子,怎么可以不出风头?

    先前一个人把整潭水搅浑了,眼下又默不作声,众人虽说热闹却总觉得少了些什么,还是御伏安点这名让许长安来解。

    好几次,众人望去,就看许长安不是在啃蹄髈就是在吃鸡,一嘴油腻。

    这不免惹来众人取笑。

    也就在众人笑时,谢英灵从怀中取出丝巾潮了潮水,递给许长安。

    许长安道了声谢,抹干净嘴,出口就是妙解,直让众人既嫉妒他才华,又嫉妒谢英灵这样的才女投之以琼瑶。

    不过,他这吃货形象可不好。

    虽然他自己也知道不好,可能改得了吗,他肉干已尽,只能吃这些普通肉食充饥,饿的兴头一上来,他还真管不了三七二十一。

    这把以他为豪的李知崖弄得尴尬。

    尴尬归尴尬,可食色性也,人之常情,李知崖也只能尬笑,剩下是无可奈何。

    还好钱师爷忽然大笑起来道:“这嘴能进珍馐,亦能吐妙言,一身才气,也望他日后加冠了更可如食量一般,大肚能容,倒是好一个鸿口妙才许长安。知崖先生恭喜啦,先前诺先生也说了,长安少说有贡生之才,运气好些鼎甲也容易,到时候莫说是栢岁堂,就是咱们整个县,郡,都能生辉啊。”

    “钱师爷也是深藏不露的大才,这‘鸿口妙才’四字端的是极好,贴切至极呢……不过,奴家这弟弟心眼还有些坏……”御伏安倒是叫“弟弟”叫上头了,当众人的面既表示与许长安的亲切,又奚落了他一番。

    这般奚落,还真让人难以生气。

    之所以说“心眼有些坏”,其实明眼人现在回想刚才的事,也都瞧得出来,是许长安心中不爽,故意刁难了那几个老秀才的。

    按着擘楚风气,至少也得表面恭谦下。

    毕竟这几个老秀才的年纪,和许长安养父母没差多少,少说也是叔叔辈的。

    但许长安当那么多人的面直接让他们下不来台走人,与其说是心眼坏,不如说是他心眼背后的性格已有些乖戾,不愿受气,没有那种擘楚儒生的“动心忍性”。

    “鸿口妙才,这好听。”谢英灵竟和久宝地两个异口同声赞同。

    如此,许长安就有了名头。

    “鸿口妙才”之名,从此次抬槛宴上便生成传出,不久后,会在郡内坊间流传,那就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了。

    这个“头”就是名头。

    出门在外,人家说起你名字,绰号,能够知道,就是“有头”。

    这个“脸”就是面子。

    你报上家门,说出名号,人家一听,给你让让道,亦或者对你抱个拳,作个揖,这就是给面子,说话也就有份量了。

    为什么有份量,那便是因为许长安这“鸿口妙才”之名源于这场抬槛宴,这场抬槛宴意义何在,以后人家一说这个名头就会告诉你,那谁,不知道叫啥名字,就是那“鸿口妙才”的书生,还是童生,就在抬槛宴上把小觑刁难他的几个老秀才给怼得下不来台,愣是把人家在宴前就逼走了,宴会上人家大口大口吃东西,每个书生样,可问到他,每回解书都是妙解,美女书生更是为他递上贴身绢帕,鼎鼎大名的不夜斋魁首御伏安更是认他作弟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