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仙侠要从科考开始
字体: 16 + -

第三十五章 儒家正炁

    起初之时儒术只有炼炁术,这个练的就是浩然之“炁”,儒家认为天地有正道,万物能活便是因有“炁”,能活正道之炁便是正炁,故而称之为浩然正炁。

    儒家要大气,这个气是气派。

    炁中大者,便是不论什么时代都不可或缺的存在,也就是正炁。

    故而正炁便大气。

    也就成了如今的《大气歌》。

    有道是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所有《大气歌》都通俗易懂,想要精神,就得靠自己的领悟和苦练。

    正炁是大道,大道往往都是易学难精。

    后来儒家被独尊之后,便吞并了百家之中的许多小家,最后形成了“儒家六艺”,亦可称之为“儒家六术”。

    礼,乐,射,御,书,数。

    礼术乃是儒家的律术,以此区别于法家的律术,礼是从“仁义礼智信勇”六德入手——据说当年发家分出两派,一派认为去人欲存天性,清本正源入手来制法,另一派认为当从德性上规范人伦来以此制法。

    后来法家一派吞并了诡辩为主的名家,打败了后面一派,败的一派便投入儒家门下,为其吞并,成为其中一支,形成儒家礼术。

    乐便是琴瑟琵琶,笙箫钟鼓,这原本是音家的,音家非小家,乃是一等一的大家,毕竟能享声乐的非富即贵,独尊儒术时都未被吞并,是当时君主亲自下令兼并入儒的。

    射是兵家一支。

    但是这个“射”并非单字射箭,还指投壶,掷矛,踢毽传毽等诸等投掷之物,这便是儒家吸纳扩张后的“射术”。

    御术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抵御防御,另一个指的是驾驭控制,而不单单指驯养马兽,有意思的是,练剑修剑剑斗统称为御剑之术,从当年小宗小家的剑家并入了儒家御术之中。

    但凡动笔之术,都指书术,读书解书猜谜是书术,书法绘画是书术,吟诗作对也是书术,编歌唱谣作学问更是书术。

    数,很简单,就是数术。

    不过加减乘除等,但深奥非常。

    除此之外,棋家棋术也被吞并为数术。

    后来儒家崩掉,四分五裂的原因之一,也是野心太大,吞得太多不消化,反而最后六艺六术形成了六家,六家余下又分出二十四家。

    还好擘楚之后,儒家终归一统。

    如今擘楚效法了当年太商,却又有很大不同,各方各面都不同。

    尽管如此,儒家依旧是儒家。

    《大气歌》也是儒家修神养炁的根本,儒家六术都要以正炁驱使,才能迸发巨力。

    得到这《大气歌》倒也遂了许长安心愿。

    他本就发现,练心神又练杀炁,是日常了杀心重成习惯,内心良心反而冷淡了不少,本来对杀人这等事还有那种感同身受不认下手之感,现在却杀了觉得爽,还想再杀。

    再下去,他怕控制不了。

    他想到读书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所以回来要继续走这条路,其实并非是为了考取什么功名,只是为了自疗自愈自救罢了。

    翻开《大气歌》,便见其上开篇:念由心生,炁随体长,然念可动身,何故不可动炁耶?故而心正则炁盛,心佞则炁邪,心乱则炁紊,心哀则炁凉……而儒者,心谦炁虚,则如大海能纳百川,则如穹庐可应万变,号有敢为天下先,为长生立命,开世道太平之志,方有和而不同,大无量之炁。

    “符先生那里文献,儒家典籍少,其余家的倒是多,照太商那时情况,其实儒家并非大家,也没那么兴盛。看来经过那么多年融和,发展,才有了这般成熟大器的论著,比之杀炁之类确实是难得大道,正道。”

    回去后许长安翻看着,感叹良多。

    这本《大气歌》和他读到的太商时期的些许儒家经典风格完全不一样,对比之下就能明显看出“与时俱进”的痕迹。

    相较而言,他学的有些落后。

    但最主要的是,儒家理念先进,有远见,就这和而不同,满招损谦受益等理念,不论什么时代都是适用的。

    越往下看,他越发觉得精妙。

    经历桃花村,他和心态和以前发生了天壤之别,各种各样的观念,所占位置也比原先高了许多,看得更加别样多彩了。

    《大气歌》的儒家正炁修炼并不困难,那就是多读书,明理,然后除了心中怀有大志向外,还要心性坚定,不为外物侵扰,接下来敛神收炁,不断变得含蓄,既要让自己如封似闭,又要接纳外面,也就是所谓“宰相肚里能撑船”,要养出一个“宰相肚”,这样身上才能有“浩然正炁”。

    可这正炁如何用,怎么用,倒是没说。

    这就好像只教你如何赚钱攒钱,却不告诉你这个钱能买什么,能花在哪儿一样。

    不过,这都不重要了。

    许长安修炼了没多久,就感觉心态平和舒畅了许多,没先前那么躁戾难自控了。

    翌日许长安正在饮茶看书。

    明天就要七日考,四书五经这些他也该温补温补了,修炼心神最大的好处,便是心神强壮了,念头清晰明白迅速,想什么记什么,观察反应都比常人强,快。

    一清早他温习了三遍。

    四书五经的四书,是儒家传世立根的四本经典之作,分别代表了儒家创始人太祖,儒家建立门庭,巩固地位的高祖,把儒家发扬光大的大宗,以及奠定儒家根基的少宗,四人分别著过许多书,经过后人统合分为四本,而《大气歌》便是儒太祖著写。

    五经却不是儒家典籍。

    甚至和儒家完全没有关系。

    五经,五本经书,便是道家,法家,兵家,农家,商家各家经典经儒家集大成之作,统称之为《道典》《法经》《兵略》《农学》《商韬》。

    这也就是儒家奉行的“和而不同”之道,儒家并不认为自己最优秀,相反,认为自己最简陋,所以必须去吸收别人的好来补足自己的简陋之处,但如何辨别好坏是非,如何学习,这些全在儒家《四书》之中。

    童生的考核,就是要能对四书五经烂熟于心,倒背如流,能够随意抽取便可知道出处,仅此而已。

    秀才的考核则是要明白随便一句话,它的本意是什么。

    故而童生识字,秀才明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