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的时候
字体: 16 + -

第八章 朱明延恩(上)

    sun jul 05 09:51:57 cst 2015

    百姓何罪之,苦于乱世谁能言?

    明思宗 崇祯(1611~1644)

    清朝的初期,可以说是十分的艰巨和困难的;在清太祖努尔哈赤起军同明朝作战时;军不过六万民不过十余万而且还没有取得山海关以外白山黑水之间的全部领地(长白山,黑龙江)最开始建国时候的领地 差不多只有现在的黑龙江省那么大,而后努尔哈赤南征北战;制定了一套极为优待投降过来的将领或官员的政策,加上后金军极为强悍(在北宋末年的时候,金军的力量就被证实过-所谓“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就是女真战力最好的证明,只是后来被繁华腐蚀了的金军被成吉思汗打的很惨还差点没被所灭了)努尔哈赤时期的内政几乎全由满人主持,而那时的满人还是游牧时期,内心的纯净如同元朝初期(蒙古)的放牧人一般真实朴素,极为血性-也因此,后金初期的内政十分开朗和严明精简

    而自从努尔哈赤在萨尔浒战役中大败明军十六万之后(电视剧上所谓萨尔浒打败了六十万明军纯属胡扯,明朝当时全部的正规军还不到六十万呢!加上民兵最多也才一百来万,你一战搞死了人家六十万那明朝早亡了,人皇太极也不至于在山海关外来来回回溜了近二十年)便逐渐一统现在看到的东三省和黑龙江以北所有土地(就是被俄罗斯抢走的那一百来万平方公里的远东地区)不过,当时的朝鲜尚属明朝蕃国而蒙古诸部也臣服明国,由此努尔哈赤的后金便显得比较孤立,后来建都盛京不久(奉天,沈阳)努尔哈赤便在进攻山海关的时候被袁崇焕的葡萄牙红夷大炮给炸伤,加上朝鲜从背后突然袭击,在这样内外交困腹背受敌的情况下,努尔哈赤于重伤中去世-本来是想传位给多尔衮的,结果被皇太极抢先发动了兵变,没有成功(明朝有两个最著名的“世界第一”一个是早期的大明水师,一个便是火器 什么五雷神机,十眼铳,三眼铳,五眼铳,鸟铳....多的不得了)

    后世很多人都说清朝出了个皇太极;其不论军事-政务-外交-样样俱到,一生四次兵临北京-掠夺大量人口和财富,完善努尔哈赤的政策漏洞;巩固了山海关以外的金国根基;招降了毛文龙的水师部下和军队(毛文龙原系三边军官,萨尔浒大战后;与明军失去联系逃往朝鲜,之后组织起了一个可进可退-扼守要道的地盘和军队,其中著名的水师将领施琅就是他的部下,每每金军进攻山海关时他总可以从后面突袭盛京让金军首尾难顾,后为袁崇焕无故杀死)还使朝鲜完全臣服于金国,同蒙古和亲加强关系-远征林丹汗,重用了范文程,洪承寿,祖大寿等等一大批汉臣,招降了许多明朝的边关悍将,加大了中央集权削弱了八旗各旗主的势力(皇太极即位初期是同三大贝勒俱南面坐,共理朝政)建国“清”文化上也柔和了汉元素(为了联络蒙古和西藏,大力扶植宣扬喇嘛教还将老满文改成了新满文等等等等...)可以说为清军进关奠定了强大之基础

    皇太极之后的清国主要是由皇太极的大儿子和努尔哈赤的几个子嗣主持-其中以多尔衮为中心,可以说-顺治朝的前七年几乎全是多尔衮在做主,清朝刚入关时 东有李自成,西有张献忠,南有明朝,北有鞑靼,再西边又有和硕特部和乌思藏部(西藏一带)准格尔部和吐鲁番部(新疆一带)卫拉特部和喀尔喀部(现在的外蒙古由西到新疆北部的平原)可以说是十分的艰难的;而当时八旗的精锐只有八.九万,要面对的却是上百万的敌人...多尔衮入京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被农民军暴晒了数日的崇祯皇帝之尸体入殓,用规模极为宏大的对待帝王的礼仪来厚葬崇贞;清国当时是以帮助明朝剿灭叛军的理由入的关,这种理由不是给那些高层的人的,而是给关内汉民看的,多尔衮的这种做法极大的安稳了北京的民心,使北京极快的得到了稳定

    康熙一生前后六次南下孝陵祭奠明太祖朱元璋,行三叩九拜之大礼-每每南下祭陵几乎都是天地会要起事的关口..康熙的行动将当时南京的数万前来观礼的百姓感动的痛哭流涕,江南的不稳因素也一次次被化解,虽然都是面子上的工作;康熙一生内平定三藩之乱,加强中央朝廷威望;外收复台湾(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康熙才是真真正正灭亡明朝的皇帝)远征准格尔-纳入新疆;北与俄国决战-划分国界,十万八旗精锐兵临多伦与蒙古诸王会盟..清朝前期的所有不安因素都在康熙这朝被圆满的画上了句号;虽说他一生杀的朱明皇族不下千人...不过对老百姓来说的话..相对明朝的战乱不断还是很好的了,虽然被剃了额头-留了辫子;改变了华夏数千年的文化,但是对于老百姓来说-有饭吃不饿肚子,谁会管那么多?(尽管在演变的过程中有着令每一个汉人思之....嘉定三屠..扬州十日...我们被杀的那么多人..真正心存汉意的老百姓们早被杀完了...再痛惜惋惜又如何?我们还是被统治了那么多年..将近三个世纪...晚清最后几年到辛亥年革命的时候已经达到了年入三亿两白银,康乾盛世也不过年入一亿两白银...慈禧要晚死俩年的话,说不准咱们就立宪,创立国会什么的了..此即清末新政;而回过头来看看北洋内战,国民北伐,中原大战..八年抗日,比清朝如何?再看看所谓的太平天国..人口锐减一亿人...往后再怎么内战也比不上那时候乱..要真让它成了...还不知会怎样..)

    从清国最开始的后金到清朝灭亡南明朝廷(1616~1662)整整四十六年的过程这中间还不算康熙平定三蕃,东定准格尔,南收台湾,这些明朝遗留的不安因素的问题呢(算上三蕃和台湾的话,正真意义上彻底的斩断了明朝与清朝联系的时间是1683年-收复台湾的时候,这样算..就整整六十七年的时间了..)这也是康熙成为了“清圣祖”最主要的原因,治国的话清朝的哪个皇帝不行?雍正帝再厉害不还是‘宗’吗?乾隆帝再不可一世死了也是‘宗’,努尔哈赤就不说了-人家是开国太祖嘛,皇太极那么厉害的皇帝也才是‘宗’康熙是‘祖’也不用解释了..可顺治呢?在位不过十八年,对外征战毫无建树(那都是多尔衮和满清诸王公的功劳)对内亦是如此,还是清朝唯一一个当了和尚的皇帝..临终的托孤大臣鳌拜还把自己的老妈和儿子搞的很恼火...居然也能称“清世祖”,完全就是仗着是第一个入关的皇帝..由此可见,满人对入关是多么的不容易和重视呀...不过话说回来清军入关前的一年皇太极便就去世了,也挺好奇他要没死的话会怎样呢?

    雍正年间,天下彻底太平无事“饱暖思.淫.欲”雍正皇帝想起了朱氏皇族,觉得“受命之君”应该礼遇前代子孙,以示兴灭继绝的太平盛世(指死去的灭绝的;重新恢复希望-重新出现)便令人到处寻找前朝皇裔,其实都杀的差不多了...还真不好找;过了好几年-礼部才找到一个合格的人选“朱之琏”系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代王朱桂的后裔;其祖父朱彝当年随洪承寿出征,受命任“监军”随后洪承寿松山大败一起被俘,后降清;一直未曾反叛,到朱之琏时已历三代,而朱之琏被找到时已经是快六十的人了,当了清朝四十多年的官吏,在毫州一地就干了十七年,能力一般却资历极老,按道理至少得是三品京官却因为是朱氏皇裔而只当得五品外职,一直是汉人八旗中的镶白旗,雍正帝知道后大喜-立刻封朱之琏为一等“延恩侯”轶极品(一品以上)世袭罔替兼一云骑尉抬入上三旗;并且担任明十三皇陵与孝陵祭祀的负责人,允许前朝子孙祭祀先祖,雍正的举动被举朝称赞为“超越前朝历代之举动,存上古之遗风;显圣朝殊荣之盛世”

    清朝的在经过了雍正大治的巩固期后,实力在乾隆前二十年至三十年达到鼎盛-西出化外之地(中亚)南行戎蠻各国(中南亚各国)东至朝鲜,日本,吕宋(菲律宾),琉球,北临中西伯利亚,周围各国系数臣服(除了俄罗斯和印度的莫卧儿)

    不过这支侯爵家族和其他被封侯的家族不一样,没有任何根基,没有势力,只靠着那二三十倾祭田和每年的一点例银津贴过活,加上还要主持皇陵每年的祭祀,生活可谓是十分艰难;自乾隆后期就开始有些用度不支了,而到了民国年间1924年的时候-废帝溥仪召见了最后一代延恩侯朱保勋的时候,连满身补丁的朝服都是找人借的

    而我,在前不久就见到了这位朱明后裔的最后一代延恩侯-朱保勋

    受命之君指的是:外禅给另外一个君主..也算是一个朝代的灭亡和一个朝代的兴起吧,多数时候都没有那个君主愿意外禅的,很少很少..真正意义上两个朝代的君主进行过禅位仪式的,历史上就东周末代天子禅位秦始皇,汉献帝禅位曹魏,周静帝禅位隋朝,隋恭帝禅位李唐,唐哀帝禅位后梁,周恭帝禅位赵宋,而后元朝并未得到宋朝皇帝的禅位而明朝也未得到元朝或宋朝的禅位...清朝亦没有得到明朝的禅位,不过..清朝君主没有毁坏前朝陵墓,还对前朝太祖行三叩九拜之礼,历史上这么主动的君主几乎没有过;因此在康乾盛世中人们想当然的就认为明朝给清朝禅过位,而且这是上天的指示-要接受“天命”不能违背老天爷..当然,那只是当时人们的看法,现在的话没有了那些神鬼的因素后 很多人都对清朝抱有歧视,认为是蛮夷鞑靼,而对元朝也多多少少抱有这样的感觉;如果不是成吉思汗远征欧洲功绩可以说是世界第一人的话...现在的人们只怕会更厌恶元朝就像厌恶清朝那样,但是成吉思汗太厉害了;是个人都想往他身上扯点关系..所以有些史学家经常把元朝也称为人类历史演变中的中原王朝殊不知成吉思汗是蒙古人的伟大和游牧民族最大潜力爆发的结果..和我们这些自认为汉人衣冠...千年华夏的天朝上国的人有毛关系..

    拒绝历史上任何已发生的人心演变所产生的朝代结果,其实就是拒绝我们自己的过去..

    ---------------------------------------------------------------------------------这是分割线,前方高能,建议直接下一章←_←

    千万千万,由心而生;一人一心一世界,千万人而千万心,千万心界,心生千千万,万万由心延...在这个改革开放思想解放已然至此的年代里,其实都是表象..真实的是眼前的,眼前的真实的所影响的心中的东西与世道上千千万万的其他人心中的东西的对比,或表象的对比...就是现实..其实在这个迷惘又透彻的年月里,我们还有多少曾经呢?或许吧...台湾的明清与日本的唐宋..会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吧....人一世,思绪是魂性格魄,高楼大厦是什么?不过一砖又一瓦...千万表象眼前浮,何物何人系牵绊?是它?是他?是她?...唉..看透了就好了,其实都是表象尔....玩什么神秘和大咖,大..咖...这俩字用毛笔该怎么写呢..就是一个表象字眼而已又何须被字眼所带着的或自己臆想出来的假象表象所击败而恐慌?而自卑?连这个国家的开国领导人们其实也不过是和我们现在的爷爷奶奶那样的农民出生的...也是那样的节俭的..五十年代之前的民国共和国和古时候,和孔孟儒道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六十年代后大革命了的人们又是另外一种思绪..简称“主席时代”吧...到七十年代乃至八十年代小平真正掌权后改革开放解放思想的时候再过十年的九十年代吧,离我们是不是很近?可就算那样也还有人在质疑搞经济就是资本主义复辟...由此对比可想而知..小平纵是再厉害他能想象和脑补如今的我们这个社会的常态和各种各样的不同时代下的人心思绪的对比和现在的人心潮流?但是有一点老人家没说错,两手都要硬,软一点都不行...软一点改革开放就搞不起来=_=唉...社会在变,高层的人心也在随着时代而变化...什么都在变化..╯▽╰对比九七年之零七年,变化之大万字难尽言...对比零七年之如今的一六年..简直不能言语而达....屌丝的我比不了有钱的人们,多想想农民出身的主席总理和小平爷爷来平衡下内心的惶恐不爽和不安吧(o′w`o)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