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的时候
字体: 16 + -

第五章 再造玄黄

    fri jun 26 01:36:26 cst 2015

    晚清知兵帅,岑袁最有名

    岂如赵将军,川边扬威名 《将军叹》章士钊

    大雪还在纷飞,堂内的人们感觉不到一丝寒意,若小的殿内放着十多个碳炉....然而,心中的寒冷呢?

    载漪头一歪,问道“李中堂..本王问您儿话呢”长久的沉默使这位王爷沉不下心了,倒不是他多耐不住性子-只是大多数人都面朝慈禧跪下-而少数未表态的站立之人恰好就有那位中堂,满汉之间自古就存在着本能的矛盾,满人看不起汉人-认为他们被自葛的祖先打败,就该世世代代受满人的欺辱和看不起,而汉人则认为-如今的满人都是一些提笼架鸟,不识烟火.只靠着祖上功德或给满人主子当奴才才得来的家业与官职,这一点从爵位上就可见一二,自康熙三蕃之乱后-除诸如朝鲜,蒙古,西藏,安南等属国诸王外,满人随随便便就是贝勒郡王亲王,公的话什么镇国公辅国公的一抓一大把,跟玩似的;动不动就是一个世袭罔替,而汉人呢?撑死就一个侯爵,而且生前封得一等侯的-只有收复了清朝半壁江山的曾国藩,就连现在还始终在我们印象中的晚清重臣李鸿章,也不过是死后追封一等侯;而另外一位清后叶封侯的便是收复了新疆的左宗棠(二等侯),因此-满人自古便看不起汉人,可如今的大清江山-哪个挽狂澜于既倒的一位位中兴之栋梁大臣不是汉人?因此现在的满族大臣或满皇宗室总有一种被“奴才”反超而造成的恼羞;而汉人亦是看不起满人-凭啥咱们汉人辛辛苦苦给你们守江山,最后也不过如此;而你们这些坐享其成的随随便便就一个王啊公啊的,最后还看不起我们?(清末倒台其中的一个因素便是满人宗室的皇族内阁事件,从根本反应了“满人治国”的不变方针;把清朝几百年来深入“中产阶级”的最后那点根,那点人心,都给斩断了;这其中,最先遭殃的就是袁世凯≧△≦)

    而载漪方才分明感受到从边上斜射来的鄙夷之光,仿佛在说“狗奴才,你除了会这点伎俩,还会些什么?”对方就这么不吭声但又确确实实的站在自己边上,这一时间-就有些尴尬了-“尼玛!劳资堂堂郡王顶亲王才有的十珠之礼,谁见了咱不客客气气的哈着?你特么凭啥一声不吭的站在劳资边上劳资又跪着?你算啥啊!”但你真要说又确实没啥指责对方的。(自古议政便是你一言我一语,磨磨唧唧扯半年的;一字一句都要斟酌半天,毕竟一字可以得千金-一字可以诸九族呐,这便是古人的政治,看似开了一个小时的会,有时候总共说的字加起来还特么不到一百个= ̄w ̄=更多的是内心的较量-所说出来的,所回答的-都是心中计量好了,最后才讲出来的,然后别人又在心中琢磨半天,再回一句-有试探-有激将-有挖坑-有反挖坑-有进攻也有防守;有时候一句话稍微顿了顿,都会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意思....种种种种,这便是汉字的奥义..全论起来四五千字都说不完╯▽╰貌似跑题了..)

    看载漪似乎真有些沉不住气了,李鸿章不紧不慢的张了下嘴-缓了缓干裂嘴角“不知荣相..是何看法?”草!不少人心中暗骂,就知道这货今儿来不是喝茶的,平时议事基本都是快言快语一个时辰通过;很少有踢皮球的现象,有-也是分量极重的人,才有资格,呃..见对方皮球踢过来了,荣禄无奈接道“这..以祖制论,帝满三十尚还无嗣...可以过继宗室近脉为阿哥,以防国祚,可圣上离三十儿还差十来个月..呃当然,这祖制始终是祖制,这...人儿是活的嘛,先帝爷年仅一九便不幸殡天..老佛爷思子心切,臣等怎能不解?因此...奴才荣禄,复议端王之请”说完也跪拜到;刚刚话说一半时-荣禄顿时感觉到无数目光的逼视,话头瞬间来个180°急转弯,心中也是汗颜;倒是上首的慈禧心里有些嘀咕-怎么荣禄在这事上似乎有些犹豫呐?

    “荣相乃总管内务府大臣兼宗人府左宗正..又是镶黄旗都统,既然荣相拟亦无议,奴才一介外臣..不敢妄言皇室内务”李鸿章腰一恭,合手行礼到....静..除了静还是静....连咚咚咚的心跳声都能听见,良久-才有一人反应过来出列反驳道“李中堂此言差矣,我等既被召来-足以说明老佛爷取听众言之意,咱们都是为大清效劳,为老佛爷效劳的,何来内外之说?”这位官员出列面朝慈禧跪拜到,“启禀老佛爷,奴才以为,翟大人所言甚是”“启禀老佛爷-奴才以为..册立小贝勒为大阿哥乃皇族内务,我等外臣-实无插言之道理也....一切还请老佛爷圣裁”“徐卿所言...”慈禧缓缓开口“犹豫”道到;这位官员姓徐名用仪字吉甫,是兵部的尚书;从表面看他似乎是站在慈禧的立场上,不过稍稍“明白点”的人都知道,对方不过是欲擒故纵罢了,想把事情发展就扼杀在“阿哥”这一步“子黻呐,你讲讲儿吧?”慈禧转头看向李鸿章-再次询问到。

    唉...李鸿章难得的起了一些翻涌-说实话,人到了他这个岁数,官也做到了他这一步,经历了他所经历的那些事情后-再怎样的人也都万念俱灰了,还记得那年自己刚接替曾帅任直隶总督时,曾国藩拉着他的手嘱咐道“章桐呐,我知道你本事大,但你记住-凡事还是要多磕头!~少说话呐~”曾国藩晚年的时候,在病榻前经常对前来看望他的湘军元老们说的也是这句话-多磕头,少吭声;虽说湘军将领们都是浴血过来的百战老将,一个个也不是盖的,不过在(朝廷)这群人面前,就是个“大老粗”;光阴的故事恍如流水,三十个年头转瞬即逝-而自己也成了那群人中的一个,而且还是首屈一指的佼佼者...你说这人呐..李鸿章苦笑着

    古时候的政治可以说是两个极端,即复杂的很-又简单的很(不多解释),大家都是在千百年流传下来的既定规则和范围里争来斗去,这时候突然出现一种外来的,要打破这种常规的力量时-结局当然是所有人联合起来 搞死对方,在有着千丝万缕的人脉路子却又空前团结的保守派面前-维新派,是那么的不堪一击...李鸿章想着..他旁边面朝慈禧跪着的人名叫载漪,为近六朝里新封世袭罔替的五大铁帽子王之首,也是新一辈宗室诸王里最受慈禧喜爱和信任之人;他爸惇亲王是道光皇帝的五子-只比咸丰小六天,道光帝除去早夭或不幸病逝的皇子们,其余的阿哥分别是老四咸丰帝,老五惇亲王(世袭罔替)老六恭亲王(世袭罔替)老七醇亲王(世袭罔替),七阿哥醇亲王是光绪皇帝的亲生阿玛,后来的摄政王载沣-末代皇帝溥仪,亦是其子孙...道光的几个阿哥们,活的最久的老六恭亲王-也在茂戌变法前的一个月病逝。(在奕誴和奕詝出生的几个月前,大阿哥奕纬便“无疾而终”至今众说纷纭)

    “咳..”慈禧边上的李莲英干咳一声,提高了点声调“中堂儿大人..老佛爷问您儿话呢”恍惚间-李鸿章“醒”了过来,知道自己失态了;赶忙撂袍下跪“奴才死罪...”“算了..子黻呐,你老拉...”慈禧有些叹息道,“谢老佛爷宽恕...(停顿了许久)奴才老了...早已行将就木..既然老佛爷相问,奴才就直言了...”顿了顿-在慈禧示意继续的目光下,李鸿章徐徐说道“咱大清入关以来..已历八代九帝...世祖入关灭反贼-代明皇牧授天下,圣祖即位禽鳌拜-平三蕃-南取郑明-西灭卫拉特蒙古之准格尔部-北上尼布楚驱退沙俄之势...亲往多伦会盟蒙古诸部汗王,降服北患;世宗励精治国..十三年间,国库丰盈比之圣祖晚年不止百倍;高宗即位甲子余年...仿圣祖-体民情-六下江南展盛世.....仁宗即位..盛世暮年...叛乱不断..仁宗呕心沥血护我大清国祚..诛和珅,饬内政,肃纲纪,诏求直言-广开言路...时人称之为“咸与维新”..然,天降横祸-竟发生了‘天理’乱党冲入皇宫行刺之汉唐宋明未有之事;宣宗年间...内有天灾人祸-叛乱不断...外有西欧之英吉利引进鸦片,腐我大清血骨-其后更是兵临沿海诸省,炮轰虎门...然,赖盛世之余威..总还是平安无事;文宗即位-不过数年,逆贼洪秀全仿古之张角-以太平之名叛乱...文宗爷苦不堪言..其后误信国贼“肃顺”致使英法联军攻入京师-咱大清国威尽散呐~..南有太平余孽,北有捻党横行英法入侵...文宗爷驾崩后..幸有老佛爷及东太后之垂帘同治-南灭太平余孽-北定捻党叛乱-收复西域...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之将倾...只惜天贼不公,夺我先帝圣命..两宫太后本该颐养天年...怎奈国无主君,只得再次垂帘..老佛爷体谅文宗爷无嗣,代咸丰爷及列祖列宗择君-以承国祚-过继道光朝之七阿哥-醇贤亲王奕譞之长子载湉为咸丰爷嗣子,承继大统...老佛爷有心图强,只怪臣等无能..甲午海战-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关外之地尽失...竟致东洋倭人兵临京都....奴才万死难辞其咎..茂戌年变法,圣上听信谭嗣同康有为等人之言;竟有围园杀荣而后逼宫之意...幸得有宫保及时禀报方才免大难于我朝..圣上失德,老佛爷秉承满朝众意-再度临朝训政,奴才死罪..斗胆揣度圣意...若仅仅只是册立皇嗣,老佛爷大可与荣相商议之后自行颁召-昭告天下...若是..”李鸿章毫无征兆的掐住话头,一口气说了近千字-一字一顿的语速让人听了仿佛有千钧之力一般...一滴汗珠从前额滑落..看来真的老了,不中用咯...李鸿章内心如是的感慨到。

    “若是老佛爷...还有..他意...奴才斗胆-还请老佛爷诏天下封疆大吏回京商议..”“哀家..临朝训政,治理天下已近四十余年...皇帝无德,哀家悔不当初.怎就抱了这么个逆子坐上了龙倚...”“老佛爷~!”李鸿章断然一声低喝,而后又是一声喃喃“老佛爷...”“唉..子黻呐,你就非要跟哀家过不去吗?你忘呐,就在俩年前;他还罢了你的官儿~要不是他偏信翁同龢,何至于甲午大败..”“唉...”一声长叹后,李鸿章喃喃自语“老佛爷此言缪矣...万岁爷最多就是失德..怎会无德呢?..我大清国祚,一脉相承..虽说圣上非亲脉皇嗣,可也是文宗爷最近的一脉了...当年奴才主张过继一‘溥’字辈之宗室近支为先帝同治爷之皇嗣..以求一脉相传...是老佛爷您自葛力排众议-过继了惇王家的大阿哥为文宗之嗣..如今儿...圣上在位已近二十六载..而此多事之秋,百年皇威-尽聚于万岁一人之身...如今圣上尚且康在..您儿如此做,置天下百姓于何地?置列祖列宗之恩德于何...”“李鸿章!”载漪一声怒吼,起身逼问道“尔不过区区一介奴才!竟敢如此与老佛爷言哉?!”

    李鸿章亦缓缓起身,锐利的目光如同子弹般朝载漪射去;由于姿势与身高的原因,朝帽上的“三眼花翎”格外明显,载漪一时气节,竟不知说些什么...“载漪..放肆!~”载漪回过神来,面朝慈禧拜罪道“老佛爷息怒...奴才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