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开之死
字体: 16 + -

《卖国贼郭开之死》(十八)

    mon nov 16 14:07:59 cst 2015

    《卖国贼郭开之死》(十八)

    江淮荷花

    这样我们就好理解了,当年的赵国实在已经是国穷财尽、弱不禁风、人心不古,不过是李牧在凭一己之力在苦撑,李牧为了赵国,实在是尽力而为了。李牧一死,被他带到邯郸前线的五万代地精兵顿时都作鸟兽散,没有人再有心去打仗,人们争先恐后的奔还代地去了。邯郸城门被赵王迁打开,举白旗投降秦国,公子嘉即赵王迁的哥哥,这个原来的赵国太子,只带了区区数百人逃往代地,并在那里建立起赵国的流亡政府。

    公子嘉等人在代地虽然自立为代王,“表李牧之功,复其官爵,亲自设祭。”但赵国只不过是在利用李牧曾经的“未尝一败”,利用李牧曾经的巨大威信,来鼓舞士气罢了,赵国作为国家已经败亡,早已经丧失元气、兵微将寡、徒唤奈何,不复存在了,公子嘉们不过是在苟言残喘而已。公子嘉们能保住现有的代地已属不易,想复国,想替李牧报仇,挑战强大无比的秦,已经是万万不可能的事情了。这是历史的事实,也是历史的大趋势。

    我们再来看郭开,二十年来在赵国一直贵为相国,辅佐赵国两代君王,应该是贪得无厌,搜罗了数不尽的金银财宝,富可敌国。他身为一代奸相,位高权重,无一日不在为自己打算,无一日不在为自己谋私。他坏事做绝,害人无数,特别是最后害了李牧,亡了赵国,他应该知道自己的罪孽深重,他怎么可能不替自己的后路和安全作想,不替自己的后路和安全考虑呢?一个小小的苟延残喘的“代国”,又那里会是郭开的对手?

    一个小小的苟延残喘的“代国”,又那里会被放在郭开的眼睛里面,一个小小的苟延残喘的“代国”,又那里敢派人去半路上截杀郭开,一个小小的苟延残喘的“代国”,实在已经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有贼心没有贼胆了。而且更加重要的是,郭开的此次回邯郸取宝,已经是贵为秦国上卿,位比秦国的相国,又新宠于秦王赢政,随身侍卫有上百人之多,基本上都是训练有素的“大内高手”和敢死之士。比较起在当年赵国为相来,更加威风八面、神气有加。

    但是郭开却遭遇不测,郭开的上百人之多的随身侍卫,这些训练有素的“大内高手”和敢死之士,却说没就没了,说死就死了,竟然死得是干干净净、悄无声息,一个个全部是有去无回,就像一阵风。但一阵风也应该有记号,也应该保留下一些痕迹,这些人长期跟随郭开左右,而这些人基本上又都是不问政治、只知道效忠主子的“豪杰”和死士。郭开又有钱,他应该有的是钱;郭开虽贪,但绝对不笨;在战乱之年对这些人刻意地加以收买和笼络应该是常识。

    这些人本来就是“豪杰”和死士,这些人拿了郭开的钱,一定会对郭开更加忠心耿耿,一定会替郭开死拼到底。因为不保住郭开,不保护住这位“金主”和“钱主”,他们上什么地方去领赏和拿钱呢?这更是常识,已经不需要多说了。但是这一次,这些曾经的大内高手,这些“豪杰”和死士,上百训练有素的“豪杰”和死士们,竟然全部被杀,竟然无一人逃出来,被彻彻底底地杀人灭口,这就真的有一点耐人寻味和意味深长了。

    但问题是谁能做得如此隐蔽而又不露出任何马脚呢?上百的训练有素的“大内高手”和死士,四车之多的金银财宝,转瞬之间就烟飞灰灭。如此的计划周密和情报准确,应该是绝非区区几个盗贼所为,更加不会是一般的人所能为。即便盗贼众多,几倍于郭开们,但乌合之众的一般盗贼是敌不过这帮敢死之士的。郭开的上百人的敢死之士中,无论如何也应该有高手冲出,突破这帮乌合之众的包围,回邯郸或回秦搬取救兵,或者揭露事实真相,以便今后查明真凶。

    但是就像空气散去一样,就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什么都不清楚,什么都是含含糊糊、恍恍惚惚,整整四大车的金银财宝,竟然被所谓的盗贼们“取金而去”。而且“取金而去”竟然就真的“去”了,从此无声无息、渺无音讯,再没有追查,再没有询问,连提都没有人提一下。我们这里说的是强大无比的秦帝国,是“蜂准长目、鹘膺豺声”,“刻薄寡恩”和“残刻少恩”的秦王政,竟然一起无声无息、渺无音讯,竟然连问一声都没有,都懒得发慌。

    这就很不正常了,它让我们想起了“始皇帝死而地分”的典故。说秦大一统之后,秦始皇帝得意洋洋地到全国各地巡视,突然某一日接到报告,说山东某地发现一块石头,上面写着“始皇帝死而地分”七个大字。秦始皇帝大怒,秦始皇帝大怒的后果十分严重:秦始皇帝下令杀光“石头”周围十五公里以内的所有人家里面的所有人,以表示惩戒。秦始皇帝的凶狠、残暴、无情以及睚眦必报由于此可见,秦始皇帝是有足够地能力处置一切敢于的挑战者的。

    但是对秦上卿郭开的惨死,对于整整四大车的金银财宝被所谓的盗贼们“取金而去”,秦始皇帝却不闻不问、一声不吭,甚至充耳不闻、满不在乎。一伙人在光天化日之下,且不管他们都是一些什么人,公然在秦赵之间的驿道之上杀人行凶,当年的所谓驿道就是今天的高速公路。而被杀害的恰恰不是一般人,不是别的什么小人物,而是替秦国立下了大功,贵为秦上卿的一品大臣郭开。这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是一件小事情,应该是和“始皇帝死而地分”一样的政治事件。

    这应该是对秦帝国的公然蔑视,是在挑战秦王赢政至高无上的权威,这是秦始皇帝于情于理、无论如何都难以接受的。但一反常态的是秦国上下却无声无息、毫无反应。老百姓不问应该是情有可原,老百姓们不了解情况,也不会允许老百姓们了解情况,老百姓们当然可以不问。但是大臣们也没有人问,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说话,连提都没有人提出来,这已经相当不大正常了,但现在竟然是秦王赢政,其实现在已经是一统天下、声威赫赫的秦始皇帝了。

    但是秦始皇帝本人也不闻不问,连提一下都没有。这就相当相当不正常了,它又让我们想起了秦始皇帝在统一六国的战争中的多次屠杀和屠城。正是在对赵的战争中,由于赵国将军赵恬的“纸上谈兵”,在“长平一战”中,秦军俘虏赵军四十万人。这个伟大的胜利竟来得如此地突然和迅速,连秦始皇帝自己都震惊不已,以至于毫无准备,根本无法安置这近四十万人的俘虏。秦当然不想放掉这些俘虏,这是赵国的实力和国力,放走这些人无异是放虎归山,无异于替大秦国的统一六国的战争留下无穷的后患。

    秦始皇帝是聪明绝顶的人,绝对不会做这种极为愚蠢的事情,于是他一声令下:“坑杀”。可怜赵国整整四十万精锐之师统统死于非命,化成了皑皑白骨,成了历史记载中的重大事件。但是现在,秦国的上卿郭开死了,秦始皇帝的亲信郭开死了,在搬运家财的过程中,被一伙不明白身份的盗贼所杀。以秦的强大,以秦军的攻无不克和战无不胜,以秦始皇帝在统一六国战争当中所表现出来的那个气势,以秦国谍报、间谍系统的无孔不入和无所不在。

    不要说当年已经没有什么人敢同秦抗衡了,即便真有人不知道“高”和“低”,不认识马王爷有几只眼睛,公然向大秦帝国叫板。秦始皇帝要是真的想破这个案子,那还不是板上钉钉子,手到擒来的事情,即便退一步,说是实在破不了这个案子,就是查不出来。但是以秦始皇帝的“睚眦必报”,以秦始皇帝的“刻薄寡恩”,当年的长平数十万赵军,都不在秦始皇帝的眼里面。再后来的“始皇帝死而地分”的一块大石头,就杀光了大石头周围十五里的所有人。

    秦始皇帝的绝决,秦始皇帝的残酷和残暴,实在是史有记载、不绝于书。但是郭开郭相国这一次,却没有任何的反映,没有任何的调查,没有任何的声息。就像死了一条狗,死了一条丧家的没有人要的癞皮狗,其实是连死狗都不如,不要说秦王赢政了,秦国的上下竟然根本就无人过问。当然没有秦始皇帝的话,也真的没有人敢于过问,除非这个人想找死。于是更为相当怪异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