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开之死
字体: 16 + -

郭开之死有争议

    mon sep 08 22:42:01 cst 2014

    《郭开之死》(一)

    江淮荷花

    有诗云:

    《说是李牧派人来》

    江淮荷花

    秦赵风云已成泥,

    赢政一笑费猜疑。

    未尝一败还是败,

    只缓强赵有郭偃。

    种瓜想瓜却得豆,

    官拜上卿逞秦威。

    慢道驿路偏逢盗,

    说是李牧派人来。

    注:郭偃即郭开,偃是郭开的“字”。

    人们一般把卖国的人称之为“卖国贼”,郭开就是这样一个地地道道的“卖国贼”。郭开名偃,战国末年赵国的政治人物,作为战国末年赵国的相国,历仕赵悼襄王、赵王迁两代君主。郭开对赵国的最终灭亡负有不可推卸的严重责任,其罪恶滔天,恶贯满盈,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但就在其卖国的事业如日中天、一切顺利之时,在赵国灭亡之后不久,很短的时间里面,突然发生了很大的变故。“卖国贼”郭开竟然死了,而且还死因不明,随之而来的竟然又有许多种说法和传说,一时间竟然成了众说纷纭。于是从严格的历史意义上来讲,“卖国贼”郭开之死竟然成了一个千古之迷,甚至连郭开到底是哪一国的人,竟然都众说纷纭,人们争论不休,整一个把人们都彻底搞糊涂了。

    按理说,郭开是战国时期的赵国人,从小就在赵国的王宫里面长大,并且是赵国的亡国之君“赵王迁”的同学,只不过是“伴读”而已罢了。从这个意义上说,郭开应该是土生土长、道道地地的赵国人,并且在“伴读”期间,同“赵王迁”同学还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这份深厚的“情谊”,直到十分倚重、相信郭开的“赵王迁”被秦始皇帝流放,才真正结束。

    但是郭开又应该是彻底断送赵国之人,因此对大秦帝国而言,郭开却应该是有功之人,有大功于秦帝国之人,于是又被秦王赢政封为秦国的上卿。这就有一点像后来的那个赵高,本来也是赵国之人,但赵国灭亡后自宫成了秦国的太监。到了后来竟然可以在沙丘这个地方“矫昭”杀死太子扶苏,扶不是太子的胡亥上位。

    赵高以一个“刑余之人”,以一个小小的太监的“残废之身”,竟然能够将不学无术的胡亥弄成了“千古一帝”的始皇帝的继承人。再后来竟然可以在秦朝的宫殿上“指鹿为马”,直接倒置了秦的灭亡,你说牛不牛?无论从哪一个方面说,赵高对秦和赵这两个国家来说,都成了举足轻重,说他无论是秦和赵那一国家的人,都不为过。

    于是和赵高一样,一个人而拥有双重国籍,先是赵国,后来又是秦国,从这个意义上说,郭开到底是那一国的人?你还真不是一两下子就能够搞清楚的。而且不但郭开的国籍成了问题,连郭开怎么死的也产生了种种的说法。一种说法是赵国灭亡之后,郭开被秦军抓住,以炮烙之刑处死,这种说法还说得有鼻子有眼,煞有介事的说是秦始皇帝亲自下的令。

    但这一说法的漏洞在于:赵国亡国的时间是公元前228年,而这个时间和时期,正是秦统一六国的关键时期,距离秦真正的大一统的公元前221年还有整整7年时间,秦始皇帝作为雄才大略之主,作为震古烁今的一代大政治家,断不会在此时匆匆忙忙的下令处死郭开,而且还动用如此残酷无比的“炮烙之刑”。

    所谓的“炮烙之刑”,就是活生生地把人放在烤红的铁板上,人的身体被烤热后膨胀如鼓后爆炸,一声接着一声,血水飞溅,响声如雷,之后就成为一滩干固的血水。因此被人们望文生义又叫“爆血之刑”,可见此刑的残忍和恐怖。一般的情况下,只有是在对付罪大恶极之徒时才使用,更加重要的是即便是罪大恶极之徒,也要看是站在什么角度上。

    郭开对赵国而言当然应该是罪大恶极,无论郭开怎么死,都是罪有应得、死有余辜。但是对秦国来说,对秦王赢政的统一大业来说,不但不能是罪大恶极,反而应该是有功之臣,是用得着的有用之人。秦王赢政尽可以残暴无比、穷凶极恶,但那都是为了对付反对秦王大一统的人和事,或者国家的,断不会来对付一个有功、有利于秦国的有用、有大用的人。

    假如秦始皇帝施用如此残忍的“炮烙之刑”于郭开,无疑就是在向世人宣布:投降卖国者得到的就是如此下场,所有向秦国投降的人,或者那些帮助过秦国的人,得到的就是这样的下场。如果是这样,尚在抵抗中的赵国余脉代国和关东六国的其他各国将不再有亲秦卖国者,必誓死抵抗到底,在关东六国中将不再有投降卖国者。

    如此,秦国的“振六世之余烈”,秦国的“远交近攻”、“合纵连横”的战略决策,以及收买敌国内奸,从关东六国内部击败、瓦解六国的阴谋,登时统统化为乌有。从此,秦国的统一战争必艰难十倍、数十倍,能不能成功尚在未知之数和未竟之天,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帝也就很有不复存在的可能了。

    当然从理想的角度来说,郭开这样子的死法当然是大快人心,十分地解气、解恨。从人心的角度说,古往今来的中国人最痛恨的就是卖国贼了,郭开这样子的死法,必定的大快人心。而从史学研究的角度说,当然也可以用来警戒世人和后人,以为叛变卖国者戒。

    但是我们必须要指出的是,“炮烙之刑”这样子的死法,人们痛快是痛快了,解气当然也忒解气。但作为雄才大略、立志统一华夏、精通法家“权术势”的秦始皇帝是断不会,也绝不肯如此行事的。如果秦始皇帝真的“炮烙”了郭开,那中国的历史就真的需要改写了。这个很浅显的道理,就算是傻瓜也完全能够想得明白的。

    《卖国贼郭开之死》(二)

    江淮荷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