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开之死
字体: 16 + -

《卖国贼郭开之死》(十五)

    wed nov 11 16:17:54 cst 2015

    《卖国贼郭开之死》(十五)

    江淮荷花

    这一次秦王赢政改变了策略,他在战场上打不过李牧,但他自有他的办法,他的办法就是实施恶毒的“反间计”。这一次他决心要将可怕的邪恶的对手李牧置于死地,一如对自己曾经的“爱将”恒齿奇。秦王赢政不愧是搞阴谋诡计的高手,他先是假装与李牧谈判,要求双方讲“和”。真正是“欲取之必予之”,秦王赢政这一招正中李牧的下怀,秦赵两国的军队堂堂正正的摆开了打,到了这个时期、这个时候,赵国的军队那里还是强大秦军的对手。

    但秦军是劳师远征,利于速战速决,急于早一点解决战争,急于早一点取得战争的胜利。而久拖不决,时间长了,什么事情和什么情况都会发生,七年前的恒齿奇就是犯下这样的毛病,结果功亏一篑,秦遭遇前所未有之大败,也是前所未有之大辱大耻。赵军统帅李牧当然希望这样的局面重现,当然希望通过谈判来拖延时间和争取时间,因为时间对赵军太有利了,赵军是深沟高垒、以逸待劳,就是想用时间来化解和拖垮强大的秦军。

    所以李牧根本就没有考虑,其实也不需要考虑,谈判是假,双方派代表谈好了。在李牧是理所当然的拖延时间,在秦王赢政当然是另有阴谋和诡计,只是秦王赢政当然不会告诉李牧,秦王赢政当然是“打枪的不要,悄悄的进行”。于是由于当年的交通不便,又由于事情发生的太过突然,秦王赢政突然提出双方需要进行谈判。也确实由于当时形势的相当严峻和时间太紧来不及,当然也由于李牧的疏忽,李牧竟然没有及时向赵王迁报告请示。

    不过话又需要说回来,真正是白纸黑字,当年赵王迁曾经信誓旦旦地答应李牧可以“假臣便宜,无拘文法,方敢受命”。赵王迁对李牧是有过承诺的,他亲口允诺让李牧“无拘文法”,“便宜”行事,所以李牧即便有错,也不应该是什么了不起的大错误。更何况赵王迁还曾经大叫:“牧乃吾之白起也!”并且封李牧为“武安君”,李牧当然可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更何况李牧还没有“君命有所不受”,只是暂时同强大的秦军谈判,没有及时,没有来得及向赵王迁报告。

    但李牧是在替赵国争取更多的备战时间,赵王迁对李牧又有过承诺,所以无论如何李牧都是有这个权力作出这个“和谈”决定的。为了赵国的利益,面对秦强赵弱的形势,为了人民的安居乐业,李牧不可能不接受“和谈”,也只能和只好“和谈”。秦王赢政早就算计好了这一切,接下来的一切就顺了:秦王赢政再派王敖入赵,“再打郭开关节”,再一次地金钱开路。于是得了秦王大笔金钱的郭开,只是轻轻地摇动了一下口舌,只是轻轻地对着赵王迁说了一句话:“李牧与秦私自讲和,约破赵之日,分王代郡。”

    赵王迁本来就是一个花花公子,本来就是一个没有自己主见的人,本来就是一个专门吃喝玩乐的货,本来就是一个疑心很重的人。他不过是在强秦入侵、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在马上就可能失去王位的情况下,才被迫用的李牧。他对七年前大破秦军的李牧,在赵国老百姓当中享有崇高威信的李牧,天生就怀有很深的戒心,他根本就不信任李牧,他昼思夜想都害怕身为大将军的李牧,会来分他的权。

    其实所谓的“代郡”,其实就是当年的“代地”,即后来所谓的“代国”。在李牧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分王代郡”,他根本就不必要“分王代郡”。他本来就是镇守“代地”的大将军,是赵王迁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自己决定将李牧调到了抗击秦军的第一线,而李牧手下的精锐部队大部分也都是他从“代地”带过来的“代兵”。李牧已经是位高权重,李牧正在为赵作最后的拼死一搏,李牧已经将秦军阻挡在坚城之下,七年前的历史完全有可能重现,因为李牧是大名鼎鼎的“未尝一败”。但是赵王迁却完全忘记了这一切。

    愚蠢的、刚刚过了几天好日子的赵王迁,还彻底忘记了当年李牧提出的任职条件:“愿假臣便宜,无拘文法,方敢受命。”赵王迁竟然私下里悄悄地派人去前线“察其情”,以印证郭开的话,显示自己处理李牧问题的慎重。结果当然是一切属实,李牧确实、当然在和秦军“和谈”,也确实没有向赵王迁报告。结果当然是李牧被愤怒之中的赵王迁撤销了赵军主帅的职务,结果当然是廉颇当年的故事重演,李牧嚥不下这口气,竟然不肯交出帅印。

    但李牧的不肯交出帅印,只是暂时和一时间的赌气,他李牧当然不可能像廉颇那样起兵“谋反”,只好学习廉颇的“脱赵逃魏”。但是李牧已经逃不掉了,赵王和郭开早就布置、安排好了一切,就在李牧“畏罪”逃跑的途中,被早有准备的赵王和郭开派人抓住杀死。因为心情不好,正在赵魏两国边境的一个小旅馆里面借酒消愁的李牧,被前来逮捕他的赵王迁的使者们抓了个正着。在战争中,在战场上指挥若定的大将军李牧,于是被五花大绑,被捆了一个结结实实。

    这些前来逮捕李牧的使者全部都是郭开的心腹,统统都被郭开收买,他们就像当年陷害廉颇一样,当然比陷害廉颇更加狠毒。他们统统都是赵王宫内的大内高手,他们摂于李牧的“能打仗”的盛名,根本就不知道李牧只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残疾之人,一上来就痛下杀手。他们一下子就首先打断了李牧的数根肋骨,让李牧疼痛万分却一动也不能动,活生生地瘫痪在地上。接着这些人又用刀刺中李牧的心脏,布置伪造了李牧畏罪自杀的现场。

    于是,威震战国末期的赵国的一代名将、“未尝一败”的战争之神、赵国这个国家最后的“守护神”终于死于非命。但是历史还是留下了蛛丝马迹,相当一部分历史学家认为李牧根本不会自杀,他残疾的身躯也没有办法像现场伪造的那样自杀。李牧在被杀之前,据《史记》记载,被捆绑着的李牧仰天长叹:“吾尝恨乐毅、廉颇为赵将不终,不意今日乃及自己”。李牧临终前的悔恨已经太迟了。

    李牧一死,等待赵国的只有灭亡,面对强大无敌和气焰嚣张的秦军,赵王无计可施、一筹莫展。赵国上下人心惶惶、军心动摇,无心、无力、也无勇气再战。赵王迁在郭开的鼓动和逼迫之下,只剩下了一条路可以走,那就是大开城门投降。面对志得意满、骄横不可一世的秦王赢政,赵王迁无可奈何地跪在那里,低着头并且浑身发着抖,手里捧着赵国的地图、人口表册,活脱脱就是一条丧家之犬。

    望着眼前的这条丧权辱国的丧家之犬,一丝怜惜涌上秦王的心头,其实最主要是做给尚在抵抗中的山东六国的君臣们看的:秦王赢政下令将赵王迁流放到今天湖北的房陵。公元前228年,赵国作为国家正式灭亡,郭开卖国有功,郭开终于功德圆满。秦王政以及秦国上下将郭开以上卿之位待之,以秦国第一大功臣待之,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在等待着郭开,郭开的卖国,郭开的无耻终于有了极其巨大的回报。

    于是呈现在郭开面前的是一片锦绣前程,郭开的前途是一片阳光灿烂,郭开现在是真正的心满意足了。于是郭开在志得意满之际,想起自己在赵国时贪污受惠得来的大量的金银财宝,就向秦王赢政请假,要求“请休假回赵,搬取家财”。郭开一点儿也没有瞒着秦王赢政的意思,他对秦国和秦王赢政是忠心耿耿、毫无“私心”的,他告诉秦赢王政他很有钱,他需要请假回去取“家财”。

    史书记载:秦王赢政“笑而许之”。但是请人们和读者,严重注意秦王赢政的笑,秦王赢政为什么要笑呢?雄才大略、野心勃勃、阴柔诡橘的秦王赢政是随便笑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