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户梦璃物语
字体: 16 + -

第三章 山吹弓今川取

    thu jan 07 12:55:00 cst 2016

    弓,乃十八般兵器之一,激弦发矢,可以及远,相传在清国的上古时期,黄帝蚩尤大战于涿鹿,纯用弓矢以制胜,从那时起便已经有了弓箭,只是当时之弓矢,都以竹木为之,虽能及远,终未能完善,迨后推阐其理,互相发明,加以精密之改造,于是乎弓矢逐成为战争之利器。

    按照弓箭之第一人为挥,考工记云:古传黄帝臣挥作弓,荀子则称倕作弓,而山海经则谓少皞生般,是始为弓。按年代考之,当以挥为创造者,而般倕大概亦古之弓人也。在当时弓箭之用,诚十百倍于其他兵器,非但力劲及远,擅是术者,精研而熟娴之,穿杨贯虱,百步射人,万无一失,故十八般武艺,以弓弩始而以白打终,其重视之也宜矣。

    在清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弓箭的应用就已经非常广泛,它被列为兵器之首,贵族将门之子从小就学习射箭。“射”作为一种技艺是公卿大夫必须通晓的“六艺”之一,不仅在国君会盟、宴会上被视为一种礼仪,而且在民间风俗中也以它为礼节。

    而到了后来,种类更是细分为王弓、弧弓、夹弓、瘦弓、唐弓、大弓等六种。它们的形制各有特色,用法各自不同,王弓、弧弓用于守城和车战,夹弓、瘦弓用于田野狩猎和弋射飞鸟,唐弓、大弓用于习射。弓的大小也依使用者的身长和体力,区分为上弓、中弓、下弓。

    日本传承了唐宋文化,继承了儒道,自然也传承了清国的弓文化,然而日本物产毕竟不如天朝丰富,加上地形多是山地丘陵,林木茂盛,故而弓箭之艺,偏于强弓重箭,发展出类似于清国东北山林部族的陷阵弓箭。

    日本弓道所使用的一类长弓。标准的和弓长度大概有2.2米(七尺三寸)。在武士口耳相传中,和弓又被称为大弓,泛指总长度超过逾两米的所有长弓。另有一种比和弓为短的制式,称为半弓(大约45至160厘米)。使用者执弓的位置主要是弓的下弧部份,长度比例是全弓的三分之一。和弓本来是由竹与木再以鳔(胶原料的一种)组装而成,拉力极强,弓体笔直,故而射速较慢,但是配上沉重的箭矢,能够破甲裂石,是陷阵之弓的不二选择。

    日本和弓分为丸木弓,重漆弓,重藤弓,笱即弓,伏竹弓,三枚打弓,四方竹弓,竹木复合弓胎弓。除了竹木复合弓胎弓其它几种都是实战用弓。一般长度为160到180厘米。竹木复合弓胎弓标准的长度大概有2.2米(七尺三寸)。使用者执弓的位置主要是弓的下弧部份,长度比例是全弓的三分之一。

    此时的日本正处于礼崩乐坏之际,与南蛮人交流甚广,南蛮人所用的弓约有1.6米的长度,使用时持弓者通常都掌握在弓的中心部位。

    不过,和弓与其它的弓却大不相同。和弓长逾两米,而且弓的上弧部份共占了全弓长度的三分之二,换言之和弓的制式是「上长下短」,其规格及长度亦可称得上是世界最大的弓。另有一说,指和弓在拉满弦的状态,其实符合了黄金分割的完美比例,因此和弓的构造被认为在众多弓种之中拥有最美丽的弓型。

    和弓上长下短的构造,某程度上为使用者带来执弓时难以平衡的困扰。要精确使用和弓,必须有高水准的技术,使用者持弓的手要掌握发箭时弓的震动幅度,预测弓上下弧的长度差所产生的反动力,并运用这种反动力推算箭的发射方向及应要施加力度的多寡。只要能妥善利用这种反动力,射出的箭轨便可以做出多种不同的变化(例如控制射程、箭的抛物线等)。

    作为一个曾经在岛上狩猎打渔为生的渔猎民族,日本的弓道发展可谓源远流长,绳文时代初期(公元前13000年)开始创立“原始的弓”,简陋的弓配以石制的箭镞,主要用於进行狩猎。

    弥生时代(公元前5世纪)开始创立“丸木弓”,作为武器使用 丸木弓,是日本和弓之一。丸木弓是早期和弓的雏形他吸收了汉弓的特点和曲线,丸木弓也有地方叫做木丸弓因其射杀力量大中箭人异常痛苦如古代接受 木丸刑法 所以有些地区也称作木丸弓。坂东武士全部配备丸木弓,也因此平安时代中后期和镰仓时代有”坂东武士天下无敌”的说法木丸弓主要适合两军对垒时和城堡防守时作战,当箭簇射光后敌军已经接近弓箭手,弓箭手会卸下弓弦将铁制枪头插入弓的一端,作为长枪兵作战。

    平安时代中期(公元10世纪)开始创立“伏竹弓”,粗略地配合木与竹制作的合成弓

    平安时代後期(公元12世纪) 开始创立“三枚打弓”。以竹从前後包裹著木芯所制成的合成弓

    室町时代中期(公元15-16世纪) 开始创立“四方竹弓”,由四片竹包裹著木芯的合成弓

    江户时代(公元17世纪)开始创立“弓胎弓”,接近现今和弓制式,弓、箭和弽(持弓手套)都颇具规格。

    如剑道一样,弓道也具有很多流派,现存的弓道流派尚有小笠原流、日置流、本多流、大和流等,当中有不少流派仍相当活跃于弓道的前线。在江户幕府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之后,现代的弓道已不仅是具备战阵搏杀的武术,而是加入了礼仪要素所发展而成的一套活动系统,所以今时今日的弓道亦有所分类。有以小笠原流为代表的“礼射系”,与及以日置流为代表,依然重视战场实利,强调准绳及力度的“武射系”。另外,还有从日置流的“堂射流派”所派生出来,改变了骑射风格的另一支“武射系”流派本多流。

    日本弓武士认为是和弓选择自己的主人而不是人选和弓。当一把和弓定下是归本人所有后会举行结印仪式。一般请阴阳师。按照生日在结印册上添加结印以此定下和弓所属 3月4月5月出生的需要在结印册添加“赑屃结印、云松结印、渡边葵蟹结印”。6月7月8月出生的需要在结印册添加“渡边葵蟹结印、刳舟剡楫结印、羽心结印”。9月10月11月出生的需要在结印册添加“刳舟剡楫结印、竹雀结印、浆草结印”。12月1月2月出生的需要在结印册添加“扶桑伞幡结印、南宫橘末结印、百目静结印”。 当一把和弓需要转移所属者时,则在按照所属者的生日结印。原有结印就自动终止。日本认为和弓加结印代表弓与主人立下契约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松鹤丸的这把弓,形制属于山吹弓,一种拉力极强,弓体坚硬的强弓,在两百年前的战国大世,曾经是中国英豪毛利元就麾下的弓武士的最爱,那时候的毛利元就,靠着山吹弓几乎雄霸中国,当时的中国势力几乎被毛利家和宇多喜家平分,毛利家的山吹弓和宇多喜家的伊子弓雄霸一时,直到第六天魔王的铁炮部队登上舞台,这两把弓才退出了历史舞台。

    然而虽然如此,在幕府开立后,山吹弓依然以他坚硬的线条,拉弓时候犹如雷震的闷响成为了很多武士的最爱,反倒是更为平和的伊子弓,却慢慢退出了武士的武器架。

    这把山吹弓是用上好的拓木制成的弓体,据说这种材料是自己的祖先昔日追随关白丰臣秀吉杀上朝鲜的时候带回来的??????用牛筋搓成了的弓弦张力极大,如果松鹤丸不是从小就天生神力,恐怕他的父亲井之原忠良也不会想到使用这种材料给他做弓弦,要知道,现在的大和族可不是昔日的渔猎民族,更不是北方虾夷那些茹毛饮血的野蛮人,而是靠农耕为生的高等民族!用牛筋做弓弦这种事,也就想想罢了。

    山吹弓的弓体非常接近于蒙古弓——据那几个曾经踏上了朝鲜土地跟明国的士兵拼杀过的武士后代说的,据说明国军队中一个旗本都可以开弓三石!在普遍只能开弓一石的武士们眼里,这些明国军队简直惊如天人!然而就是如此的军队,居然转眼间就被现在的清国给覆灭了,清国对外号称弓马强国,如此看来弓道之造诣只怕还在明国人之上啊!

    一般的和弓,弓体都是一个带着微微曲度的弯弧,弓体细弱,然而山吹弓和伊子弓昔日的中国两大强弓却与此不同,据说上品的伊子弓是弯如半月,通体棕红,弓体粗如拇指。

    至于山吹弓却是更了不得了,真正的山吹弓是棕灰色,弓体有两个弯弧,握手处与身体较近,两截弓体宛如两段牛角一般,因此毛利元就昔日横扫中国的时候,用的都是牛角做成的山吹弓!

    松鹤丸这张弓,弓体就算是以松鹤丸的身量和手掌来说,也就堪堪一握,弓弦不用拉都能看出其中蕴含的巨大张力,弓体左侧刻着弓铭“百目静结印”,据只能拉开这张弓六成的父亲井之原忠良说,这张弓的拉力可到十石!在铁炮横行,弓道没落的扭曲年代,这张弓无异于是天神的作品。

    松鹤丸捧着这张弓看了片刻,仔细地用一块弓布擦了擦弓体,给弓体仔细地上了漆,又用油抹到了弓弦上,这才把这张弓放了回去。

    松鹤丸的人生,正如这张山吹弓一样,引而不发,一发必惊天动地!

    弓名,今川取,昔日的东海道第一弓取今川义元的姓氏冠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