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鼎
字体: 16 + -

第十六章:金蝉脱壳去

    区区一顿酒宴,敬祥说服胡冰岩后,杨温就带着两名护卫,转换身份轻车从简悄然离去。

    正所谓金朝脱壳,人所莫知。实际上,等待大年初三,队伍再度起行时,杨温早就到达永宁城。

    只不过,刚入城不久,永宁城一连串的谣言突然不受控制的发生,连杨温顶着的‘’胡公子”身份都收到了影响。

    话说,惹出这件事的不是别人,而是瞎眼后的太阴观观主常自行。自那日棋差一招败落,这老道士不甘失败,改头换面自称麻衣神算,继续在太平军地头上煽风点火。

    当然,太阴观是有风水法术传承的,其中《葬经》和《乌青天书》都是前朝道家嫡传,故而每一代风水大师都被传得神乎其神。

    鹰扬郎将——董昌本就出身草莽,骤得高位后德不配位,不过是碍于大帅往日情分和威严,尚不敢明目张胆造次。现在侄子被杀,愤怒之余又受到常自在蛊惑,很快就展开轰轰烈烈的造反行径。

    “将军面相可比英布,乃是先受黥面之邢,而后得富贵。”常自行拄着拐杖,掐算半晌,方才讲出摸骨算命结果。“然则面有瑕疵,贵不长久,尤其是到了四十岁有一大劫,须得改易风水,扭转命格。”

    而董越在少年时曾流落六合,自然听过大将英布的传说,尤其是他还在英布坟冢遗址得到一本六合枪诀秘籍……因此,惶恐不安的董越决定听从仙师指点,奋力一搏。

    要更改风水格局,自然要搜集钱粮,征调大批工匠,‘胡公子’杨温也自然逃脱不了捐献钱粮的名额,所以永宁城里的富豪沈家,王家,徐家主事人都被叫到一起,拿着老道士常自行列出的清单,开始一项一项的募捐……如此更是闹得风言风语,甚至引出了当地归隐儒宗刘旬的劝诫。可偏偏太平军以道门经义起家,非但不将儒家那一套治国理念放在心中,甚至焚烧书院,禁制祭祀儒们先圣,不尊孔孟。因此,下面的小头目就将其乱棍打出,彻底引发了城里士绅的怒火。

    于是乎,此事引发的第二轮风暴即将爆发——董昌的副手,在前线巡视军情的太平军督抚洪全要回来了!

    洪全,字仁干,乃是当今太平梁国国主洪天贵的远房表侄子,师从南粤心儒学派,是太平军中唯一不信太平道而能做到高位的人。天知晓他到底是被发配还是下放历练的,反正其人来此三个月以来,就各种动作不断。

    他先是致信节度使兼大帅——张仓水,说治理地方还要靠士绅,怎么能焚毁书院和宗祠呢?凡是愿意为梁国效力的读书人,都要留下来让他们做官。国家制度应该这样定,废除以教治国,改为以儒治国。另一边,他走访各地,聘请有见识的读书人出山,稳定地方,故而越地各处乡野秩序很快就稳定下来。

    年轻且精力充沛的洪全有着治理天下的抱负,好不容易取得一点成就,没想到就后方起火,故而他急速往回赶,同时斥责董昌‘改易风水’的荒谬性。然而,还未等他赶回来。就接到了永宁城多名士绅被集体关押的消息。

    所以洪全快马加鞭赶路,他要阻止这一荒唐举动!

    如此,有见识者都知道,宗室新贵洪仁干要与地头蛇董昌摊牌了——图穷匕见在即!

    其实真正的冲突在于太平道和儒家治国的诧异之处。

    第一点:太平道治国,遵循太平经教义,以无为治理地方,级别分四级:绣衣法卒,县令祭酒,督抚地师,朝中师君,当朝天师分治各地,提倡以教治世,创造太平盛世。

    第二点:以符水教化百姓,使生病者饮用符水,参拜鬼神,忏悔罪恶,提高各地民众德行。

    第三点:建立义舍,分发米肉,提倡有田同耕,有返同食,无处不饱暖无处不均匀。

    而儒家则以《论语》《春秋》《大学》……等传统经学治国,又兼收并蓄,例行各代王朝的外儒内法之策。

    当然,回到眼前,永宁城时下的局面是,洪仁干携带大义,企图压服跋扈将军董昌。至于董昌是真要让道士改易风水格局,还是假装糊涂,全都是一团迷雾。

    杨温在化妆进入永宁城后第五日,同六七个当地士绅负责人在关押处见到了督抚地师洪仁干,就随大流装作迷迷糊糊的,准备先摸清对方意图。

    “尔等知不知道!”洪全厉声道,满脸煞气。‘董将军乃是我军重将,这些年北抗金贼,当他与金人血战的时候,天下人哪个不是期盼着太平军胜,大伙好脱离金军压迫……幸而,赖众人勇武,打破金朝大军围攻,才有了今日局面。所以对董将军要重修永宁城风水一事,你们都得支持。’

    除了杨温,其他人都为之默认……反对无用,强出头更会有血光之灾。

    “不过,做大事不能只靠风水。”洪全话锋一转,“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谁又能想到,一个外来的道士就把全城搅得乌烟瘴气。你们今年照常上缴赋税即可,董将军这次的事情办得的确有些不妥,某这就代你们向他求情。”

    “那道士信誓旦旦,说要为董将军建立‘狮子回头’风水格局,手段之高确实让人深信不疑,督抚大人可有什么……计策应对?”徐家的徐子枝略显不安的问道。

    “无妨。”洪全负手而立,自信道。‘先贤曰,子不语怪力乱神。你们放心,我洪某人最恨用法术骗人的诡诈之徒,今趟遇上,定会给那野道士一个教训!’

    沈家公子连连道:“洪督抚英明!您对我们几家恩重如山,有什么差遣,我等万死不辞!只是万一董将军到时和您起了冲突,那我们岂非罪过不轻?”

    “这边是要大伙先有所准备了。”洪全胸有成竹道。‘本督抚放你们回去,且听我通知。’

    众人松了口气,就此离去。

    “胡公子请留步。”杨温却被叫住。“足下远到而来,胡家又是江南第一富豪,理当为国朝多出份些力。”

    杨温此刻一副富家公子打扮,闻言摊开手作无奈状:“当今天下分裂,北地金朝且不说,但是汴梁的天师任用宦官,广选秀女,大肆修建陵寝,置黄河水讯于不顾……朝中诸公如此,即便胡某毁家纾难,又能如何?”

    “胡公子言重了!”洪全锐气勃发,慷慨激昂道。‘即便是国朝纷乱,也强过腐朽的金朝。至于国家治理,有某等仁人志士为之奋斗,早晚可清除尸位素餐之辈。当下的关键是,某要你助捐献钱粮,先平定永宁城之患。’

    “此时并非不可商量。”杨温点头。“但某还有一事请教洪督抚,阁下可有兵马制衡董将军?否则即便有钱粮也无济于事。”

    “有……!”洪全眸子里寒光大盛。‘我也不瞒你,董部将佐,已有数人投靠于我,倘若有变,不敢说控制全军,但夺下永宁城还是绰绰有余的。’

    杨温与之对视良久,才放下为难的表情道:“愿听督抚号令。”

    …………………………………………………………………………………………………………

    “快点,快点,都不许停下来!”

    “加紧把开凿出的碎石头清理完……哼,狮子回头,要的就是股威猛煞气。”

    原本城外的虎丘山前,大批的工匠丁壮正在瞎眼道士常自行指挥下,改造地势。清理废墟,并且重新雕琢山体。

    另一个披着甲胄的将军正是董昌也在旁观看。

    “将军!”一个亲信卫士策马而来,到跟前后,翻身下马,跑到董昌面前,急报道:“洪督抚已回城。”

    “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他有什么话要说?”董昌停下与老道士的交谈,问道:“难不成要阻拦本将改风水?”

    “不是,只有句口信:请大人放心建造风水宝地,钱粮会如数运来,只是要将军饶过城里的沈,王,徐三家主事。”

    “好吗?好,本将允了。你回城告诉董十七,好生看家,要防备小白脸使诈。”董越高兴之余就答应了洪全的要求,却仍未放松警惕。

    “是,小的这就去办。”卫士重新打马而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