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鼎
字体: 16 + -

第七章:牢狱起谣言

    杨温第二日就跟着帅府的信使往台城进发,为避免卢太翼这大和尚再生诡计,就将他也带上。

    至于临安城的防务,则托付给彭,陈二将,并留言:“若遇外敌,彭校尉出战,陈校尉守城,不可同时出城浪战。”

    “遵命。”彭虎和陈当同时应诺。

    临行之际,杨温见到了随军护卫——张忠信半是羞愧半是无奈,躲避不开后只得上前见礼。

    “杨将军?!”张忠信恭敬执军礼,“卑职奉命扈从,定然保得沿途平安。”

    “有劳张副将。”杨温眉头舒展,似乎将所有不快都忘记了,‘我知道你是个忠义之士,着实敬佩。这次到台城后,我向大帅申请把你调拨到临安。’

    张忠信默认无言,不知如何作答。

    一旁的随行和尚卢太翼尤善察言观色,而且也看出张忠信是个忠义之士,收服后将来堪当大任,于是趁机劝了几句:“当今之世,贫家勇士想要出头,绝非易事。杨将军怀素有爱才之心,张壮士且莫多想,更不可错过机会。”

    张忠信依旧不语,也不知道是否听得进去。

    “走吧。”杨温切换话题,问卢太翼。“道明大师,不必再劝。咱们到台城后,你可得想想怎么替我向大帅女儿求亲。”

    卢太翼连忙正色应诺。

    其实,娶不娶亲是个侦查策略,这要看大帅对杨温是准备扶持还是打压,只要允诺嫁女,那短时间内杨温就性命无忧。

    所以,杨温表面是带着求亲之意去,实则就差直接向大帅摊牌:“您是信守承诺将女儿嫁我,还是要食言取某项上人头?”

    一切都要看大帅态度,至少目前杨温无正面对抗的实力。

    就这样,五日后,杨温和卢太翼等一行到了台城,本以为定下功劳,还会有赏赐,谁知立马被投入大牢中,局面愈加扑朔迷离。

    情势危急矣!

    “想不到我猜错了。”某日中午,监牢外大雨倾盆,里面湿气蒸腾,不耐处境恶劣的杨温憋出一句话来:“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我算是明白了。从今往后,某决不再受制于人!”

    “将军总算是想明白喽,可喜可贺。”隔壁牢房的道明和尚笑道。‘要出去,还不简单?某略施小计,两日后必奏凯歌。’

    “计从何来?”杨温一面蓄养力气,一面冷笑道:“和尚,大帅出此手段,是想给我下马威。月余之前,我还只是这城里太平军的一员小卒。除了上阵卖力厮杀,从没人正眼看上我……而现在,却是坐拥一方坚城的军头,所以瞧咱不顺眼的人,多了。”

    “阿弥陀佛,将军果有慧根。”卢太翼笑吟吟道:“这只不过是将军成就大事的头一重考验,苦难还在后头呢。”

    杨温无言以对。

    一方面,身负天命,重生崛起的他,注定要走上一条非凡之路;可另一方面,任何枭雄大人物,在取得无上权力之前,都会有过一段落魄的日子。相比较刘邦的抛妻弃子,不过是坐几天牢,……这又算什么?

    “王者不死,图大业于将来。”杨温吐槽道:“卢和尚,看你的了,早点把咱们弄出去。”

    “贫僧去也。”卢太翼叠加而坐,施展秘法,很快一朵金莲从他头顶冒出,飞向牢外,须臾不见踪迹。

    在杨温深陷困境之时,帅府的第二波使者抵达临安城——王炳的侄子王显。

    有赏罚旨意宣告:陈当,彭虎听封。

    两人只能候着。

    “陈当何在?”

    “卑职在。”

    “尔为先锋出城,破金贼于前,又克城于后,功劳甚大,之前为什长,现在大帅超擢提拔你为千夫长,赐钱两千贯,今后汝当尽心为大帅办事,不可懈怠。”

    “遵命。末将定当奋勇当先,报效大帅知遇之恩。”陈当只得接令。

    当即就有太平军将官甲胄发下,分为平时官服和战袍两套,千总已经算得上入品官职,因此腰牌,印绶齐全。

    接下来彭虎却只得到一个把(百)总官职,除了腰牌,别无赏赐。此举分明是分化之计。

    那使者王显本欲看笑话,谁知彭虎不以为意,只轻描淡写的受了职位,就借口要离开处理军务。

    王显又对二人笑着说道:“大帅赏赐已经完毕,你们下去做事,城里政务由本官接任。”

    “诺。”二人应诺,转身离开,

    实际上他们心里意见早达成一致,那就是暂时收敛锋芒,等杨温回来主事。

    王显端坐在大堂上,踌躇满志,今后他要从这里建立一方自己的功业。

    如此,十日后,信使重返台城。

    “下官李英,见过大人。”李荣,字国荣,年约三十岁,身形瘦高,穿着太平军官服,后面跟着二十余辆大车,上面尽是铠甲和粮食。

    王炳看了几眼,发觉都是可大用的物资,眉间愁绪舒展,朗笑道:“国荣,辛苦了。这些东西自有下人交割,你与我到内堂叙话。”

    “敢不从命。”李英笑道。

    两人进去后,自有婢女奉上香茶,彼此对坐闲聊,很少惬意。

    李英长吸口气,将临安城见闻一一讲来,并说杨温不可小觑。

    王炳看了李英一眼,意味深长的说道:“国荣目光锐利……只是如此看重一介小卒,多虑了吧?”

    对于王炳陡然变化的眼色,李英心头警惕大生,故作不知,说道:“金兵残暴,长期处处压榨百姓,但杨温破城后却尽废苛法,所立法度,简明宽仁,急得民心。唯一不足的,只是根基尚浅。某家此次前去探查,深为大人忧虑。故而,斗胆建议,决不能使杨某人再回临安。”

    “除此之外,还得分化其部将,那个唤作飞虎子的原黑虎寨寨主,也得将其调往前线,消耗他的部众。。”

    见王炳仍旧不发话,李英心中一沉,不敢怠慢,继续献策道:“王(显)郎君文武双全,只要稍加历练,便可大用,应当让他常驻临安……”

    “国荣呐,你所讲方略是极好的,某家会向大帅进言。只是三日前,董昌悄然在你府上出入,被人告发到大帅那里,哎——”王炳叹气,‘某亲自作保,大帅才放过你的家人。这段时间里,你好好在家反省一段时间。’

    李英苦笑一声,却无法辩解,谁让他娶了跋扈将军董昌的侄女呢。

    随后拱手作别上司王炳,出了大堂,往家中赶去。

    才到大街上,就听闻一则流言。

    只听一个底层的太平军士卒说道:“头儿,你说杨四那小子真要娶大帅的女儿啦?啧啧,真是好福气。”

    “那是当然。大帅金口一开,绝无反悔。我可听说,大小姐与他早就相识,已经认定了杨四。再说,你瞧瞧,人家临阵突围,搬来援兵,又大破金贼,算得上个英雄豪杰。”

    李英不由驻足倾听,这种言语明显是有人在暗里引导。

    “我看未必!”有一个地位稍高的太平军军官道:“嘿,实话告诉你们,杨四那小子已经被下了大狱,俺估计他小命不保呢。”

    “怎么可能?这也太不公平!人家杨四又没犯什么错,不就是长得丑点?照我看呀,指不定是有小人在暗中使坏。”

    李英是越听越断定是有人在用计引导谣言,放在往日他铁定去告诉大帅,可想起自己莫名遭到的贬谪,脚步再提不起来。

    恰在此时,大小姐张惠的身影从帅府里面出来,听到流言后霎时间眉头一皱……这是个蕙质兰心的女子,立即下定决心,要追根溯源,解决麻烦。

    可要是去阻止,好像……也说起不到作用吧?李英迟疑片刻后也放弃追究,他现在的处境当以自保为上。

    “卢太翼,法号道明,学贯阴阳,白衣宰相也。偿为太祖幕僚,同入牢狱,以秘法夜游,金身说法,众人信之。”——《新梁书》卷十,列传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