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中华
字体: 16 + -

第二十九章 半壁江山

    sun oct 04 14:12:42 cst 2015

    第一师在六月一ri在南京向北进军,二ri破滁州,四ri破凤阳蚌埠,随后全师以两个旅向东进攻高邮洪泽直至海边。一旅向西攻淮南、阜阳。第十师则西出直取合肥,此时从南京逃到合肥的两江总督陶澍在城头守城是被十师的狙击手she杀于城头。

    合肥处于战略要冲,史称“淮右襟喉、江南唇齿”,历为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期,魏吴逐鹿,在合肥纷战32年之久。公元215年,张辽率八百jing锐挫败东吴十万大军,孙权策马跃过西津桥,落荒而逃,三国演义第67回形象描绘“退后着鞭驰骏骑,逍遥津上玉龙飞”,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张辽威震逍遥津”。作为三国故地,合肥遗存曹cao教练五百弓弩手的古教弩台、魏将满宠修建的“三国新城”遗址,至今流传着斛兵塘、藏舟浦、筝笛浦等动人传说。

    六月二ri,破合肥。

    第十四师和第十六师的南下也十分顺利。

    六月三ri,破杭州。

    六月五ri,破九江。

    ........

    到十一月二十万大军基本攻占上海、浙江、福建、安徽大部、江苏南部、广西、贵州一小部分战果之大超乎想象。

    随后,吴晟有紧急招募陆军师一十二个,共计约24万左右,投入战斗。

    帝国陆军凭借军事装备和战术水平的巨大优势一路上以横扫之姿态,狂风扫落叶的攻击,所向披靡。

    1843年,六月左右。

    帝**队基本收复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区。

    七月处,由帝国第2师、第29师和第31师组成xizang方面军,强行进驻xizang。

    xizang第七世班禅丹白尼玛自坐床以来,是清朝zhongyang政权对xizang地方的统治达到了它的全盛时期。但是,xizang地方开始遭到外国势力的侵略,廓尔喀人两次攻入xizang,把扎什伦布寺抢掠一空,帝**队进驻时廓尔喀人正在扎什伦布寺抢掠,帝**队一举击退廓尔喀人,并逐步的控制xizang大权。

    八月二十ri,到任的xizang省长丹巴,在布达拉宫与七世班禅进行密谈,此时十世**喇嘛楚臣嘉措尚未亲政。进过一个下午的密谈,班禅同意了帝国提出的决定,保留班禅和**的在宗教领域的地位,但将行政立法司法等国家权力移交zhengfu。

    九月初,xizang贵族叛乱,但叛乱得不到两位活佛的支持(都在帝国控制中)。很快叛乱被平定,改革在xizang顺利进行。

    在北面,帝**队扼守秦岭淮河一线,在西南地区帝国则以测量和确定边界的名义想不丹、锡金、尼泊尔地区和迪布鲁格尔地区进军。

    1844年,四月,帝国借口廓尔喀人进攻我xizang为由,进攻不丹锡金等地。

    1844年,六月二ri,帝国陆军第二师先锋duli团占领甘托克。

    六月十五ri,帝国占领大吉岭。同ri东路占领廷布。

    1844年,十月三ri。通过帝国买通英国报纸控制舆论,中华帝国与大英帝国就印度北部边界达成和解,中华帝国拥有布拉马普特拉河源头至其北岸小城提斯浦尔到马杰巴德一线以北土地的领土主权,而英国除了获得巨额现金补偿外,还被允许英国商品可直接进入内陆地区并且帝国对英国全面开放市场,这对当时的的英国是十分重要的,一个辽阔的市场吸引着全英国的资本家。当然让英国人失望的是他们的商品既没帝国的好又没帝国的廉价。这场买卖英国人赔了个底朝天。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现在,1844年十月一ri,大中华帝国大皇帝陛下吴晟,在万众瞩目中骑着高头大马,身穿帝国皇帝戎装,在禁卫军队引导下进入六朝古都南京,在1843年攻下南京开始,吴晟就开始啦迁都的准备,到收复全部秦岭淮河以南的土地时,迁都被安排上了ri程。

    上海和广州还有香港可以说是吴晟重点规划下发展起今天的成就,柏油马路,水泥大楼。现代化,哦不!近现代化之快,让吴晟自己都目不暇接。而当欧洲主要国家的大使进驻香港和上海的大使馆时,他们感觉就像进了城的乡巴佬,这直接导致帝国水泥对外出口量大大提高。

    其实南京也只是临时首都而已,beijing才是zhengfu最合适的地点。

    在各国大使和金陵百姓的注视下,吴晟祭拜炎黄,祁五谷.......

    而全国改革也轰轰烈烈的展开了,打土豪,分田地,惩贪官,翻旧案....

    “南边的反贼已经打下我大清的一半的江山,满朝大臣竟都只知道在这一个劲的磕头认错承认自己无能。你们还算什么忠勇之士,说什么自己满腹锦纶,全是稻草罢了,朕真该学学前明,把你们肚子里全填上草。”道光皇帝正在在大殿上呵斥群臣。

    “皇上息怒,臣等以为唯有编练新军才能与南贼一战。”穆彰阿出列道。

    “南方乃赋税、粮食重地现在朝廷哪里还有钱粮筹募新军。”道光颓废的说道。

    “皇上为今之计,只得新开赋税了。”

    “永不加赋乃圣祖皇帝的祖训啊!”

    “皇上,南贼势大且兵强马壮,八旗绿营皆不可敌,如不编练新军恐国有危啊!”载铨接言道。

    “那就加赋吧!”道光无奈的摇摇头,想了想说。

    “臣请奏奕山为新军统领,其于广州曾与南贼作战,因实力悬殊而败退,一路北来屡败屡战,可见其忠于我朝,将士可用。”穆彰阿急忙出列说道。

    “准!”道光想了想。

    载铨富有深意的看来穆彰阿一眼,后悔自己慢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