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风云之赵构传奇
字体: 16 + -

第十三章 郭京乱国

    sun dec 13 13:03:44 cst 2015

    东京城里的混乱让赵桓每天过得提心掉胆,靠这些人能守得住京城吗?

    这时,他突然想起了两个人——李纲和种师道。这真是国难思忠臣,他们在京城时,军纪是多么严明,一声令下,令行禁止,所有部队没有人敢违抗。哪象现在乱得一团糟?这个时候的赵桓,真是后悔,不该听信谗言,将李纲赶出京城,自毁长城,否则金人怎会如此猖狂?

    种师道已经忧愤劳累而死,李纲现在还在流放途中。赵桓立即下诏:派人以八百里紧急诏书火速召李纲回京,重新起用。可惜的是,此时的李纲还在数千里之外的流放之地。

    宰相何栗与新任命的知枢密院事(国防部长)孙傅也在苦思御敌之策,孙傅日夜亲自守城。孙傅非军人,而是文人,进士出身,国家存亡之际,他还读诗,结果看到一首《感事诗》,其中有“郭京、杨适、刘无忌”之语,于是在市井中访得刘无忌,在龙卫兵中找到了郭京。

    郭京其实不过是一个下级军官,自说善于“使神役鬼”,有“移山倒海、撒豆成兵,隐形潜身”之能。郭京扬言,“六甲神术”所向无敌,施此法术须用七千七百七十九人,生辰八字必须合六甲。只要施法,就可以活捉完颜宗望和完颜宗翰,将金兵一举平定。

    大喜过望的孙傅立刻将郭京推荐给朝廷,北宋朝廷以为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

    郭京带了两名助手在金殿之上进行试验,一个是被称为“傅先生”的还俗和尚傅临政,一个是在开封街市卖药的道人刘无忌。

    他们用白粉在金殿地砖上划了许多个大圈小圈,大圈外侧的左右边各画一道门,左门上写个“生”字,右门上写个“死”字。试验开始,郭京南面而坐,口中念念有词。郭京喝声“住”,刘道人从衣兜内取出一只猫,傅先生也从衣兜内取出一只鼠。

    郭京喝一声“生”,傅先生把鼠放在生门,刘道人把猫放进死门,猫鼠一齐进入大圈,彼此沿着小圈转来转去。有几次,猫鼠擦身而过,鼠并没有畏怯的样子,猫也象根本没有看见鼠一样。这样过了一段时间,郭京又喝一声:“死”,猫、鼠交换了进口的门。鼠一进死门就吓得伏在地上不敢动弹,猫跳过去一爪搭住咬死。

    如此这般试验成功,在一旁观看的大臣、内侍们莫不称奇。观看了现场演示的宋钦宗深信不疑,任命郭京为武略大夫、光州刺史,并赐金帛数万,让他自主募兵。

    郭京不问军事技艺能否,只选择年命合六甲者。结果所得都是些市井无赖。有武将要给郭京当副手,他拒绝说:“君虽勇猛,然明年正月当死。”

    完颜宗望大兵压境,宋廷不积极组织军民抵抗,却把希望寄托在“神仙”上,孙傅去找郭京,郭京谈笑自如,手拍胸脯,向孙大人保证:“大人放心,我有神力相助,待我选好皇道吉日,择机出兵,定将金兵杀得片甲不留,保证到时天下太平,。”

    中书舍人孙觌看见学士院、中书省后街司的十几个打杂的居然也当上了“六甲神兵”,他去问郭京:“这些市井小儿,怎么能去打仗?”

    郭京笑道:“只要他们会拾金兵的人头就行了。”孙觌又问:“那谁去斩金兵的人头,好让他们去捡?”郭京气得满脸通红,也不理睬孙觌,转身走了。

    有人告诫孙傅:“从古到今,还没有听说靠这种办法成功的。恐怕授郭京高官厚禄,将来一定会成为笑柄。”孙傅闻言大怒:“郭京乃是为时而生,是上天派来拯救我大宋的。阁下幸好是跟我孙傅说这句话,如果说给别人,必将以动摇军心之

    罪严惩!”

    朝廷恭恭敬敬地把这一帮神仙们供了起来。可是,每天在城上和金兵厮杀的还是那些将士。一要郭京“施法”退敌,郭京不是说时辰不对,就是有这样那样的原因。朝廷也就每天照旧好吃好喝把他们供着,傻呼呼地等着。

    这一年的冬天特别寒冷。闰十一月十三日,漫天大雪飞扬,连日不停。第二天,许多守城士兵冻得浑身寒颤,冻僵的手指握不住兵器,有的人冻得倒在雪地里。

    金兵原本生长在塞外,对寒冷有很强的耐受力,在风雪中他们照样频频发动进攻。张叔夜、刘延庆和统制官姚友仲等人率兵抵抗,但因为天气和补给跟不上,部队战斗力越来越弱。

    闰十一月十四日,赵桓亲自走上城墙巡视。他在朝阳门上看见门外的护城河已经结了厚厚的冰,金兵正在上面铺木板和草,然后把云梯、鹅车等大型攻城器械推过护城河,逼近城墙。

    有一群金兵望见城上的伞盖,指着赵桓破口大骂。有卫士请赵桓下令,让他们下城与这伙嚣张的金兵一战。赵桓随即下达命令,自己亲自在城上观战。他本以为自己亲自督战,此战必胜,然而结果却出乎他的意料:宋军中只有两个人英勇地冲入了敌阵中,其余三百多名“勇士”站在后面不敢前进。

    赵桓立即向城上的士兵大声呼喊,让他们上前杀敌,可就是没有人动。赵桓眼睁睁地看着那两名英勇的士兵被金兵砍倒在血泊中。赵桓忧愤交加地下了城。

    有大臣给朝廷提了个建议:对敢杀敌者一定要重重赏赐——现在只能激起人贪婪之心,才有可能让他们去卖命。

    通津门的守军发砲击中了金军一员裨将,赵桓给出了极高的赏赐:授以武功大夫之官,并赐金带一条。

    赵桓的皇后朱氏亲自拿起针线,带着宫女们给守城将士缝制护颈。赵桓在皇宫惶惶不可终日,光着脚站在地上,祈求老天开恩,让天晴日出。

    闰十一月十七日,赵桓见京城形势一日不如一日,紧急召募了四名死士,分头持蜡书密信潜出京城,给在相州的康王赵构下达密令:“诏书任命康王赵构为河北兵马大元帅,陈遘为元帅,宗泽、汪伯彦为副元帅,在河北召集全国勤王之军,火速前来救援京城。”

    连日的奇寒给了金军机会,完颜宗翰望着漫天飞舞的大雪,格外神清气爽:“雪势如此,如添二十万新兵。”大雪很快就阻断了四面通往东京的道路,各路宋朝的勤王之师被大雪阻挡滞留在半路上,东京已经成为一座孤城。

    完颜宗翰已经将四周的用于阻击宋朝援兵的兵力集中到了东京城下,多处护城河已被填平,大型攻城器械被推到城下,借助器械,金兵的攻势将会越来越猛。

    金帅要求北宋派遣亲王和宰相何栗前去“议和”。何栗不敢去,急忙去找他的救命稻草——郭京,催促郭京赶快施展“六甲神术”退敌。

    郭京还想推延:“不是到了万分危急的时候,我的神兵不能出动。”何栗开始觉得不对劲了:“此时还不万分危急?还要危急到什么地步?”郭京见捱不过去了,答应施法破敌。

    京城风雪弥漫,郭京上城“作法”。一听说神兵出战,城中军民都在延颈以望,但郭京却命守城士兵全部退下,不得窥视。理由是他的“六甲神兵”金兵是看不见的,而守城的凡人无法隐身,会误了他的大事。

    本来宋军每次出城作战时,城上都要布置大量弓弩手,一旦宋军作战不力,退回城中之时,城上的弓弩手就向追击的金兵密集射击,以防止金兵趁势攻进城门。郭京却只让张叔夜在城楼上和他一起观战。

    神兵刚一出城,在金兵的猛烈进攻下,七千七百七十七神兵,根本不堪一击,纷纷亡命逃跑,几乎全部阵亡,血流满河。

    坐在城楼上的郭京说需要亲自下去作法,然后带领余众南逃。

    张叔夜大惊失色,立即大声呼喊军士关闭城门,上城御敌。金兵的云梯搭上了城墙,一万多大宋守军居然掉头下城逃跑,连最精锐的班直军也不敢上前抵敌。

    京城四壁谣言四起,有的说金兵已从城门突入城中;有的说郭京是奸细,已放金人入城,统制官姚友仲率领亲兵弹压妄传谣言者,却被乱兵砍杀。

    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闰十一月二十五日午时,金兵首先攻破了陈州门,立即纵火烧毁城门,随后东水门也被攻破。统制官何庆言、陈克礼战死,东城监军宦官黄经痛哭流涕地对着皇城拜了几拜,纵身跳入了火中。

    住在靠近城门的城内侧的居民见金兵杀来了,慌忙扶老携幼地往里城逃命(东京城有三道城墙——外城、里城、宫城),动作慢一点的,都遭金兵杀戮。

    金军两路大军元帅完颜宗翰、完颜宗望很快也登上了城墙,望见城里一片大乱,惊恐失措的北宋军士和百姓到处乱跑,在街道上拥挤践踏,呼号声、惨叫声此起彼伏。

    完颜宗望哈哈大笑,给左右下令:“纵兵洗城,你们先去给我把南朝皇帝的帝姬们劫到军营。”

    赵佶的妃嫔们一共为他生了三十五个女儿,此时最大的二十七岁,最小的才几个月。完颜宗望此前就听说这些帝姬一个个雪肤花貌,美若天仙。

    “且慢.”一旁的完颜宗翰出言阻拦:“东京城里有百万居民,军士也还有几万。如果纵兵洗城,一旦南朝皇帝率居民拼死巷战,只怕我们这十万人马要有八万折在城里。”

    完颜宗望听了觉得甚有道理:“也是,不能把他们逼急了来拼命。”完颜宗翰道:“来人,传我二人命令,严令所有军士全部退回城上,有敢下城杀南朝百姓者,灭族!”

    金兵闻命立即退回了城上。金兵虽未下城,但东京城里的混乱却丝毫没有减轻。外城的军士百姓争着往里城逃,守卫里城的兵将怕金兵乘势攻打,也顾不得外城军民的死活,强行把一个个城门关闭。城门外的军士百姓拍打着城门声嘶力竭地呼喊,恸哭之声震天。大将刘延庆见里城已经进不去了,带着儿子刘光国领兵从城西的万胜门夺路而逃。

    完颜宗望在城上望见,冷冷一笑:“跑得好!在城里巷战本元帅还惧你三分,出了城,平原旷野之上,你就知道我大金铁骑的厉害了。”

    刘延庆所部大多是步兵,他刚跑出不远,身后就传来密集而急促的马蹄声。金国的骑兵迅捷地追了上来,展开了一场骑兵对步兵的屠杀。刘延庆被金兵赶入了金明池,淹溺践踏而死。

    此时的皇城里也是一片大乱,皇帝赵桓听说外城已被攻破,失声痛哭:“悔不听种师道之言……”

    种师道当时曾提过两个非常重要的建议:一、金兵第一次南下时,应趁其退兵之机,于黄河一线对其半渡而击之;二、金兵第二次南下是有备而来,宋朝禁军无力抵挡,应赶快迁都长安,据险以守关中。可惜,赵桓两条都没有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