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风云之赵构传奇
字体: 16 + -

第十一章 二次出使

    fri dec 11 21:07:55 cst 2015

    赵桓一走出父亲宋徵宗的住处,立即变脸,下令太监每天监视太上皇赵佶一言一行,防止宋徵宗伺机乘乱带着亲信离开京城,另立江南小朝廷,架空自已。

    宋徵宗赵佶见儿子当了皇帝,居然六亲不认,如此不信任他,防范他,心中十分愤怒,但又无可奈何。为了使儿子赵桓不至于仇恨自己,将自已当作敌人,并不再向赵桓提出离开京城这件事,静观京城事态的发展,寄希望朝廷能转危为安。

    十月十四日,赵桓召回老臣种师道。十六日,任命范讷为河北、河东宣抚使。这一天,麟州失守。

    出使金营的王云向京城传回了消息,说金人已答应不再要求割让三镇,只要将三镇税赋每年交纳给金国,就可以罢兵,但前提条件是必须康王赵构前来议和。

    赵桓听到不割让三镇,就能议和成功,忙不迭地答应了金帅条件。又命康王赵构再次代表宋廷出使金营。

    这一次,聪明的康王赵构没有象上次那样慷慨请命,他已经看清了这个朝廷的自私、冷酷、无情,大哥再也不是以前的温柔敦厚的大哥,既然大哥对父皇都如此不信任,又怎么可能相信自已,这一次无非是利用自己,到时候,万一遇到紧急情况,同样会将自已的生命视为草芥。

    赵桓明白九弟康王赵构对上次偷袭金营,伤点使赵构丢了性命,心中不满。于是,这次,他给了赵构很丰厚的赏赐,赵构虽不敢公然抗拒赵桓的命令,但借口要做准备,就是不动身。

    等不到指定的议和代表,金国二帅自然又有了继续进兵的理由。

    十月二十四日,金西路军继续南下,到达汾州南边的回牛岭山。回牛岭山势险峻,壁立千尺,易守难攻。金兵大部队到达山下,仰望头顶上回牛岭上的武装整齐的宋兵,都担心攻不上去,纷纷说:“怎么办?山势太险不能靠近,否则他们只要以石头往下砸,我们就是死路一条。”

    正当金兵在山下徘徊不敢前进时,山上却发生了一件让他们意想不到的事情——据守汾州南边回牛岭,凭据天险的宋兵突然却不战自溃,逃得无影无踪。原来北宋此时已经是国用乏竭,每天给守军的粮食只是每天二升豌豆或者一升粗糠而已。

    士兵端着豌豆苦笑:“就给我们吃这个,还想老子们替你们卖命!”扔下手中的豌豆,全都逃跑了。

    金兵不费摧毁之力很快越过天险,攻破平阳府,接着威胜军、隆德府、泽州相继失守。

    十月二十八日,金东路军继续在河北推进,有大臣请赵桓派兵增援中山,赵桓却汪给予任何答复。他此时已不寄希望于抵抗,只寄希望于康王赵构此次能够一举议和成功。

    十月二十九日,老将种师道突然病故。至此,大宋的两个国之栋梁,一个是李纲已经发配南疆,离开了权力中心,一个是种师道离世,使这个国家在关键时刻失去了依靠,再也无人能使北宋朝廷起死回生。

    十一月初三日,西夏军队攻陷怀德军,知军事刘铨被俘遇害,通判杜翊世自缢,其妻张氏义不受辱,纵火**,全家死于烈焰之中。形势越来越危急,宋钦宗赵桓心急如焚,他见赵构找借口迟迟不肯出使,再耽误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但又不好逼迫强制他,思来想去之后,他决定将赵构之母韦氏一次跃升八阶,封为龙德宫贤妃。然后召见赵构,痛哭流涕地恳请赵构,为了朝廷的安危,为了天下的黎民苍生,赶快出使金营议和。

    赵构知道再拖也就说不过去了,十分不情愿地出了离开京城前外金国。刚刚走到长垣,突然听说王云从完颜宗望的军营中快马驰回,报告事情中变——金帅一定要宋朝割让三镇,不然就要进兵攻取东京——金国提高和谈的价码。

    赵构心里暗自庆幸,重又返回了京城。十一月初六日,赵桓在延和殿召集文武百官,商议是否割让三镇。十个月前的正月二十七日,赵桓也曾商议过是否割让三镇求和,参与者是李纲、种师道、吴敏、李邦彦、姚平仲、折彦质。

    不过十个月时间,除折彦质外,李纲流放,吴敏贬官,种师道病死,李邦彦罢职,姚平仲逃走……

    能担当重任的重臣可惜都已不在朝堂上,流放的流放,贬官的贬官,罢职的罢职,死的死。

    谁能在此时临危受命,再次力挽狂澜?

    赵桓看了看群臣,吩咐给每个人纸笔,让他们不得含糊其辞,必须明确写出自己的意见,赵桓不想一个人背割让国土的罪名。

    以右谏议大夫范宗尹为首的七十人主张割地求和,以中书侍郎何栗、户部尚书梅执礼、吏部侍郎吕好问、左司谏秦桧为代表的三十六人反对割地。

    范宗尹,字觉民,襄阳邓城(今襄阳樊城区)人,南宋初大臣。少年好学。宣和三年,上舍登进士第。累迁侍御史、右谏议大夫。建炎元年(1127年),出京担任舒州知县,因反对李纲为相,又被劾曾受张邦昌伪命,责鄂州(今湖北武昌)安置。宋高宗召为中书舍人,迁御史中丞。

    三年后,拜参知政事,四年,守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御营使,年仅30岁时,被宋高宗任命为丞相,显赫一时。绍兴元年二月辛巳,天上的太阳发现有黑点,范宗尹认为是自已辅政无能,请求罢免,朝廷不许。晚年为秦桧所排挤,出京担任温州知州。绍兴六年,退居天台。

    秦桧说:“金人贪得无厌,狡猾奸诈,纵使割地亦未必能使其罢兵,还须率众守御京城为是。”此时的秦桧,尚是热血爱国青年。他认为金国人根本没有诚信,割地未必求得和平,必须提前作好防卫京城的准备。

    秦桧,字会之,汉族,生于黄州,籍贯江宁(今江苏南京)。南宋著名奸臣、主和派代表人物。政和五年(1115年),秦桧进士及第,中词学兼茂科,任太学学正。宋钦宗时,历任左司谏、御史中丞。

    靖康二年(1127年),因上书金帅反对立张邦昌为帝,随徽、钦二帝被俘至金,为挞懒信用。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秦桧逃回临安,力主宋金议和。绍兴元年(1131年),擢参知政事,随后拜相,次年被劾落职,绍兴八年再相,前后执政十九年,历封秦、魏二国公,深得高宗宠信。绍兴二十五年(1155),秦桧病逝,赠申王,谥忠献。

    范宗尹痛哭流涕:“不能再战了!前方节节败退,城池接连丢失。陛下,臣恳请割弃三镇以息干戈,避免国家大祸临头。”

    此时,出使完颜宗翰军的李若水正好回来。

    李若水,原名若冰,字清卿,广平曲周水德堡村人。靖康元年为太学博士,官至吏部侍郎,曾奉旨出使金国。靖康二年随宋钦宗至金营,怒斥敌酋完颜宗翰,不屈被害。

    李若水上殿后拜伏于地,泣请赵桓同意割地。中书侍郎何栗起初反对割地,见范宗尹、李若水执议坚决,也不知所措。

    就在北宋朝廷的大臣们议论纷纷,莫衷一是的时候,完颜宗翰的西路军势如破竹,如狂风扫落叶一般卷过了河东路。

    一路上宋朝守城官吏大多弃城而逃。十一月十日,西路军统师完颜宗翰抵达黄河北岸。

    宣抚副使折彦质领兵十二万驻扎于黄河南岸迎敌,签书枢密院事李回也率一万骑兵防守黄河。

    金兵探马探知消息后,回报完颜宗翰:黄河边有宋朝重兵集结,不可轻率渡河。完颜娄室献计:“南朝兵力虽多,但毫不足惧,只须今夜把所有战鼓聚集于阵前,通宵达旦擂响战鼓,天亮时再看宋兵有何变化。”

    黑夜中传来隆隆的战鼓声,使宋朝的士兵将领在恐惧中煎熬。将近黎明,这些懦夫们接二连三地开始溃逃,最后全部跑光了。

    金兵的战鼓声居然吓跑了宋朝十几万大军。

    一个国家史治太腐败了,人民就对这个政府失去信心,军队自然就不会有战斗力,当一个社会全部腐败了,还有谁愿意这个为国家奋斗,还有谁愿意为国家流血牺牲?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当一个社会没有理想了,没有了伦理价值,只有弱肉强食,没有公平正义,这个社会,这个国家就真的没有希望了!

    就凭大金的鼓声居然能吓跑了宋朝十几万大军,可见北宋末年,社会是多么不公,朝廷已经彻底失去人心。离开了普天上老百姓的支持,任何王朝、国家只有走向灭亡这一条道路。

    十一月十一日,完颜宗翰大军兵渡黄河,长驱直入。宋永安军、郑州的守臣开门投降。西路军离东京已近在咫尺。

    东路完颜宗望率军绕开两河宣抚使范讷在滑州、浚州驻防的五万守军,经恩州古榆渡过黄河,直扑大名府。

    金东、西两路大军都已兵渡黄河,北宋都城汴京危在旦夕。

    王云再次建议宋钦宗,请康王赵构出使金营,当着朝廷百官,王云伏地泣请,保证表示愿以全家一百多口人的性命担保赵构此行的安全。

    赵构深知,此去凶多吉少,上次,是因为完颜宗望没有认出他,这一次,大金国就是要抓住他,必要时会要了他的命。大金国目前唯一认定,只有康王赵构还有点血性,这个九王可能会对大金造成致命的威胁,所以大金想尽办法要抓捕赵构。抓住了赵构,才能使大宋永远失去翻身的机会。

    赵桓再次下令让赵构前往完颜宗望军营议和,承诺割让三镇,并奉上袞冕、车辂,尊金太祖吴乞买为皇伯,上十八字尊号:大金崇天继序昭德定功休仁惇信修文成武光圣皇帝。

    赵桓彻底向金人屈膝求和,已无反抗的决心了。

    面对软硬兼施的大哥宋钦宗,康王赵构无可奈何地再次踏上出使的路途。

    当康王带领的议和队伍行经长垣时,百姓拦路高呼,恳请康王赵构起兵抗敌,不要再北去议和。

    面对百姓的阻拦,赵构停下脚步,问身边的王云为什么要坚持主张让自己前去议和。

    王云道:“东京城虽然城墙楼橹壮观如画,但真定的城墙比东京城墙几乎高一倍。金兵攻真定府时让我观战,我亲眼看到,不一刻功夫城池即被攻破。东京城防,恐怕挡不住金兵的进攻……”。

    赵构闻言,长叹了一口气,只摇头,说,“没想到我大宋曾经强悍勇猛的军队如此不堪一击,国家多事之秋,太需要中兴之将了”。

    完颜宗望和完颜宗翰可不是真的想议和。就在赵构出发两天后,金国使者到达东京,宣布金兵已抵西京洛阳,并开出了新的价码——不再商议割让三镇之事,如要和谈,宋朝必须割让黄河以北全部土地。

    金国使者出言颇为不逊,当着赵桓的面,说宋朝是“奸臣辅暗主”。赵桓敢怒不敢言。最后答应了割让黄河以北全部领土。

    然而完颜宗翰的大军片刻也没有停止进攻的步伐,十一月十三日兵进汜水关,一路上宋朝守军无不望风溃逃,不作任何抵抗。

    赵桓只得又命冯澥、李若水出使完颜宗翰军营,乞求缓师。此前主和的李若水从金帅不断提高价码,已经逐渐看出金人的和谈纯属是玩弄北宋朝廷。他在路上屡上奏章,请赵桓加强守备,下哀痛诏,征集四方兵士,准备誓死抗敌。

    十一月十八日,康王赵构到达相州。磁州知州宗泽将军赶来迎接康王赵构。

    宗泽力劝赵构不要前往金营,他慷慨陈词,说道:“此前肃王一去不回,现在金帅又用诡计,假意和谈,以使我朝心存侥幸,其实是狼子野心,乃是要灭我大宋,现在金国大军压境,形势十分危急,康王何必将自己送入虎口,使我大宋失去复兴的希望?”

    赵构闻言,紧紧抓住宗泽的双手,只呼,“宗将军真是我大宋忠臣,请受我一拜”,接着又叹道:“老将军有所不知,皇帝有令,我不得不从啊。”

    宗泽愤愤地说道:“朝廷到现在怎么还寄希望于议和?自从李相离开皇上后,国家的形势就一日不如一日,全误在一帮书生手中”。

    宗泽不想让康王继续北上,并上前拦住康王赵构的队伍,眼含热泪地说,“请康王下马,在本地暂住几日再走不迟”。

    见宗泽欲阻拦康王赵构北上议和,王云心里颇为不快。前几日,他已得知宗泽上章弹劾自己议和误国,现在宗泽又出来阻拦康王出使。

    王云就气不打一处来,觉得宗泽天天喊打喊杀,但以宋朝之兵力,哪里还能抵挡得住如狼似虎的金国铁骑?简直是痴人说梦,自不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