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风云之赵构传奇
字体: 16 + -

第一章 金兵南侵

    wed dec 02 22:19:24 cst 2015

    北宋末年,公元1125年,金太宗消灭辽朝,毁弃与宋朝的友好盟约,兵分两路进攻北宋。西路以完颜宗翰为帅,包围太原,东路以完颜宗望为帅,在宋降将郭药师引导下长驱直入,前锋直指北宋首都汴京开封府。

    郭药师,渤海钦州人,其人反复无常,先为辽将,后投奔大宋,再后来又投降大金,是一个十足的投机分子。大宋宣和年间,为对抗女真族的日益强大,辽燕王耶律淳招募一批辽东饥民,组成了一支军队,称为“怨军”,由足智多谋、骁勇异常的郭药师统领。

    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9月,童贯率宋军攻打辽国。郭药师见辽大势已去,于是率部八千人投降了宋军,并献出了涿州和易州。在对辽战争中,宋军虽大败,但唯有郭部在战争中表现神勇,战后,郭被任命为武泰军节度使。

    宣和五年的正月,宋徽宗诏其入朝,并在凝和殿召见了郭药师,赐其厚礼府第和多名美女,委以守燕山府重任,并多次和郭一起蹴鞠(宋朝一种类似踢足球的一种体育活动)、游乐,郭药师感激涕零。

    郭返回燕京后,任用亲信,大肆扩充兵马,使“常胜军”兵力达数万人之众。此时,郭军将士仍着辽人之服,朝中一些大臣对此提醒宋徽宗,认为郭有安禄山之嫌,宋徽宗和童贯却不以为然。

    郭药师等将率宋军与金军相遇,两军开战后,金军照例出动用铁浮图军在正面进行攻击,当女真人的羊角军号声后,部分宋军竟在阵前不战而逃,完颜宗望利用这一良机,下令金军全线出击,郭药师无法抵挡,宋军大败而归。金军趁势掩杀,兵锋直逼燕京城。

    此时,郭药师这个反复无常的小人见金军势大,决定叛宋投金。

    宋军战败的消息,使身为文官的知府蔡靖手足无措,逃回燕京的郭药师瞒着蔡靖,秘密派心腹与金军联系投降,完颜宗望大喜,当面许愿,只要事成,日后一定重用郭药师。于是,郭药师趁知府蔡靖召集抵抗金军的军事会议时,竟突然率所部发动兵变,当场将蔡靖等人拿下,然后将其捆送金营。

    这样一来,宋朝的北方重镇燕京城就落入了金军之手。

    燕京失陷后,燕山府所属各州郡见大势已去,无不望风而降。12月10日,金军兵不血刃全部占领燕山府所属的六州二十四县,驻燕山的十一万宋军就这样不复存在。

    燕京城和燕山所属各州县的陷落,除金军的骁勇和铁浮图军与拐子马军的威慑作用外,金军的快速进展在很大程度上是郭药师降金的功劳,加上郭深知大宋军事底细,金太宗下旨,委郭药师为金燕山留守,并赐姓完颜氏,跟随完颜宗望南下伐宋。

    12月14日,当完颜宗翰率领的西路军还在太原城下与宋军激战时,完颜宗望留下少许金兵和投降的宋军防守燕京,自己率领六万金军,以郭药师降部两千人为前锋,从涿州倾巢南下,开始了对宋首都东京的闪击作战。

    12月16日这天,金军越过了四年前宋金两国商定的边界线白沟。位于河北中部中山、真定、河间这三座军事重镇首当金军铁蹄冲击。21日,金军围攻中山久攻不下。

    完颜宗望率金军避开中山,折向西南,连续攻陷真定、庆源、信德、邯郸。完颜宗望命郭药师率两千投降宋军组成的骑兵为先锋,自己率金军随后跟进,兵锋直指大宋的都城—汴京。

    边关战报突至,朝廷一片震惊。北宋满朝文武大臣吓得不知所措,只有太常少卿李纲毫无畏惧之感,坚决主张抵抗金兵。

    李纲,字伯纪,祖籍福建邵武,北宋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生于无锡。

    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中进士,任镇江府学教授;三年后升为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

    李纲素怀赤诚报国之心,面对山河破碎,激昂万分。他希望北宋君主能像汉武帝一样“勒兵十万骑,横临边朔”;像光武帝一样“早复收旧物,扫清氛祲,作中兴主。”

    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李纲上书宋徽宗,建议整修军备,抵抗金军入侵。宋徽宗不纳忠谏,反而将他贬谪到边远的南剑州(今福建)沙县充当一名监税小官。

    宣和七年冬,金兵大举南侵后,一路势如破竹,先后攻下太原、燕京两城。金军南侵不过十来天,大宋就已在军事上一败涂地。大批将领和士兵一箭未发就投降金军。李纲刺臂冒死上血书,恳请宋徵宗赵佶禅让帝位于太子赵桓。

    宋徵宗决定正式向全国颁罪已诏,借以改革弊端,以回天意,挽回人心,协力对外,同时宣布退位,让位于太子赵桓。

    宋徵宗在这份《罪已诏》中,首次承认继位二十五年,阿谀奉迎,言路断绝,宠臣持权,贪官得志。贤良蒙难,小人猖狂。横征暴敛,断民生计。官府牟利,军无衣粮,豪门贵族,奢侈成风,高官子弟,安享富贵。

    宣布裁撤大晟府、行幸局、采石所、都茶场;罢花石纲;遣散朝廷闲散人员,削减宫廷用度以及侍从官;停止都城内外包括道观、宫观在内的大型土木工程。

    号召全国军民努力报国,天下州府率兵勤王,捍御边陲,草泽百姓。怀抱异才者,均可破格使用,才能卓越者,以将相待之。官吏士庶不分出身,可直抒胸臆,各陈直言。当者采用,不当者不加罪。

    宋钦宗赵桓即位后,虽然下令抵抗金军,但心里却七上八下没主意。宰相白时中、李邦彦两人劝说宋钦宗赶紧逃跑。

    李纲得知消息,挺身而出,立刻求见宋钦宗,说:“太上皇传位给皇上,正是希望陛下能留守京城,陛下怎么能走呢?”李纲严正陈词驳斥白时中等人,说:“天下的城池,没有比京城更坚固的。只要皇上督率抗战,哪有守不住的道理。”

    李纲坚决反对逃跑路线,认为“今日之计,莫若整饬军马,扬声出战,固结民心,相与坚守,以待勤王之师”。并向宋钦宗临危请命,“陛下若不以臣庸碌无能,如命臣带兵,臣愿以死报答。”宋钦宗十分感动,决定留京坚守,升李纲为尚书右丞(副相)。

    第二天,李纲上朝时,发现禁军们已身披战甲准备护送皇帝与后宫上车出逃。紧急关头,他高声对禁卫们说:“你们愿意以死保卫国家,还是愿意随皇上出走避难?”禁卫皆大呼说:“我们愿意以死保卫国家!”

    李纲又对宋钦宗说:“陛下,昨已许臣留下,今又要弃城而去,这是为何?且三军士气高昂,兵士们的父母妻子皆在都城,怎么会忍心离去,金军就在城外,万一避难途中发生紧急军情,敌军又得知陛下行踪,以精兵一路追之,谁来护驾?”。宋钦宗这才下定留守京城的决心。

    靖康元年(1126)正月,李纲上任后,立即下令,凡主张逃跑者,一律处死。李纲率领开封军民及时完成防御部署,亲自登城督战,击退金兵。金帅完颜宗望见开封难以强攻,转而施行诱降之计,宋廷弥漫了屈辱投降的气氛。宋钦宗受主和派李邦彦等人怂恿向金兵谢罪求和。

    李纲因坚决反对向金割地求和,被宋钦宗罢官。消息传开,京城军民聚集数十万民众,为李纲请命鸣不平。由于开封军民愤怒示威,迫使宋钦宗收回成命,李纲才又重新被起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