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兵出川
字体: 16 + -

第三十三章 精明的山羊胡子

    sun may 15 22:14:16 cst 2016

    四人风卷残云将整只老母鸡啃吃得干干净净,休整一会儿,就又出发了。走了一天路程,慢慢跟上前头部队,一路步履蹒跚地回到广灵县。进了城,他们先找到大夫给沈黄鳝治伤,然后到自己的部队报到。当晚,三人疲倦极了,倒在床上便呼呼大睡起来。

    经过一夜休整,总算回复了些体力。

    第二天一大早,兄弟三人到伤员馆看沈黄鳝,见他腿上缠着绷带,脸色有了血气,心中宽慰许多。大家有说有笑,打趣他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沈黄鳝则一个劲儿地感激道谢。碰巧此时,刘团长带着乌营长等人也来看望伤员。大家见团长来了,急忙起身敬礼。刘团长挥手劝弟兄们不必多礼,又一个个慰问将士们的伤情。走到沈黄鳝这边,见着白幺娃等人,又表扬他们英勇抗战,狠狠夸奖了几句。

    闲聊中,幺娃得知在过去的几天,陆陆续续有走散的川军士兵逃回到了广灵县。刘团长将剩下的残兵败将重新整合一下,也不管是不是自己团的,只要开口说川话,就拉过来充部队,东拼西凑地还就拉扯起了一支三百来人的队伍。这一下,团长变营长,刘德发此刻也是感慨万分,唏嘘不已。遥想刚出川的时候,自己带着上千人的队伍,骑的是高头大马,左右是千呼万唤,何等的意气风发,何等的春光满面。这辈子,也就这么风光了一把。

    如今,头回跟鬼子硬碰硬,就差点儿把425团的番号给打没了,刘团长只觉得这小鬼子的战斗力确实强。看着满院的伤员躺在病床上哀嚎**,有的断手断脚,有的双目失明,还有的毁了容。刘团长心里边难受得跟刀绞似的,眼泪止不住地往下落。

    “团长,别误会,我长得就这样。”刀疤脸见团长悲痛不已,急忙起身安抚了几句。旁边乌营长和白幺娃也连忙解释。

    刘团长偏是不信,硬说刀疤脸是为了抗日毁的容,捏着他的肩膀狠狠掐了下,道:“兄弟啊!你受苦了,你们为国家、为人民付出的牺牲,党国是不会忘记你们的!”说着,他又站起身,对在场的全体伤员道:“我刘德发代表全川的父老乡亲向在座的各位,以及那些战死的兄弟们说一声谢谢了!”

    刘团长脱下军帽,挺胸立足,向全体将士们大大的行了个军礼。

    这下,所有川兵伤员们也都纷纷起立,给团长回了个军礼。大家同是出川抗日的袍哥好汉,在鬼子的枪炮下历经生死才走到这一步,兄弟们的情谊那更是不必说。

    敬完礼,刘团长又问了大家还有什么需要。李副官说部队缺药,特别是纱布和消炎药,消耗量很大。

    刘团长二话不说,拍着胸脯表示一定满足大家的要求。接着,他带上乌营长、白幺娃等人马不停蹄地往晋军团部赶去。此时,驻守广灵县的是晋绥军的392团,团长姓王,原是阎锡山手下的一个参谋。虽说是个文官,还没怎么打过仗,但凭着为人精明,左右逢源,还是慢慢混了个团长的职务。

    在听取了传令员关于天镇被围的战报后,王团长看着山西地图,使劲儿捋着下巴上仅有的一小撮山羊胡子。约莫过了十来分钟,他忽然轻哼一声道:“我看这天镇守不了多久了。鬼子这么一围,再这么一打,我估计不出三天,晋西北的屏障就会被鬼子攻破。到时候,咱们这儿就成了鬼子的首要目标。”

    “那,咱们怎么办?”旁边的贴身侍卫上前问道。

    王团长摆出一副事不关己的轻松神态斜坐在椅子上,抬头瞟了眼他,露出丝颇有深意的笑容道:“一个字,等!”

    “等?”那侍卫显然有些摸不清头脑。他茫然道:“团长,咱们等什么?等鬼子来?”

    “不,等侧退的命令!如果我没算错,我估计撤退的命令很快就会来了。”

    “团长,咱们撤了。那县城怎么办?”

    “这叫战略转移!”停顿片刻,王团长的脸上勉强挤出了一丝为难的表情,紧接着又摆出那副副事不关己的态度道:“鬼子的部队太多,光凭咱们一个团的兵力,根本守不住县城。更何况,如果我要是没猜错,阎长官的意思是要把散落在各地的晋军全部撤到大同外围。建立防线,集中所有队伍跟鬼子打拖延。与其分散兵力让鬼子个个击破,不如全力一击,跟鬼子拼死一搏。”

    那侍卫恍然大悟地点点头,钦佩地赞扬了团长几句。

    王团长放松地闭上眼,双手枕着后脑勺,道:“这些天,你也别闲着,把团里的枪炮武器和物资补给全部收回来,存进仓库,做好撤退准备。”

    “是”那侍卫严肃答道。

    这时候,传令员从外面跑进来,立正敬礼道:“报告团长,22军425团团长求见!”

    “川军?”王团长忽然皱起眉来,眼珠儿左右这么一转,连忙让传令员去请。

    那侍卫上前关心道:“团长,这川军来找咱们能有什么事儿?”

    “还能有什么事?不过要枪要炮,伸手拿吃的呗。”王团长漫不经心地昂起头,带着一脸的不屑和轻蔑道:“要说这川军也够惨的,队伍刚出川,他们的刘总司令就死了。没了主心骨,川军就成了没娘的孩子,到处不受人待见。那蒋介石把川军调到咱们山西来,名义上是帮咱们打鬼子,实际呢?不过是拿川军当棋子,在咱们山西定一颗钉子来。等日后打跑了鬼子,好借机整编咱们。”

    那侍卫道:“是啊,这川军要在咱们这儿扎根下去,日后要走就不那么容易了。”

    “蒋介石的如意算盘打得好。可惜,咱们阎长官什么人啊?哪里不知道他的心思。你等吧,咱们早晚要把川军赶出去。”那王团长摇晃着脑袋,深深叹了口气,继续捋着他那山羊胡道:“可惜那刘湘啊,一心抗日,却遭了蒋介石的算计。落得个尸骨未寒,手下的几十万川军就让蒋介石整编得四分五裂,溃不成军。我听说各路军马都拿川兵去当炮灰,填战壕。如今,湘军已经收编为成中央军,川军又是群龙无首,形同散沙。很快,就轮到咱们晋绥军啦!”

    那侍卫悲愤地叹了口气道:“国难当头,蒋介石却只顾着铲除异己,借日本人的手清理门户,咳~~~”

    不一会儿,刘德发带着人进到团部。王团长立马堆起满脸笑容,摊开双手上前拥抱道:“哎呀,欢迎,欢迎啊!我说今儿个这么左眼一直跳,原来是炮灰团…啊呸……那个,川兵团的团长大驾光临,有失远迎,失敬失敬啊!”

    刘德发被突如其来的热情弄得有些受宠若惊。他紧紧握着王团长的手道:“在下是22军425团团长刘德发,今日受命撤退到广灵县。本该早点来报道,奈何伤员太多,耽搁了些时日了,还望见谅。”

    那王团长扶着刘德发的胳膊,像多年未见的亲兄弟般热情地请他坐下,接着道:“哎~刘团长军务繁忙,这可以理解。我就是392团的团长。鄙人姓王,子望旺,”

    站在旁边的白幺娃一听,恍然大悟地点着头道:“哦,你叫汪汪汪?”

    “什么汪汪汪,是王望旺!”王团长站起身,严肃地纠正了道。

    “汪汪汪?”幺娃依旧不懂。

    “王望旺”

    “汪汪汪”

    “王望旺”

    “汪汪汪”

    “汪汪汪”

    ……

    俩人就面对面地像小狗般汪汪汪地叫了半天,双方都争执不下。刘德发一巴掌拍在幺娃的后脑勺,吼道:“好啦,别汪团长吠了。站一边儿去。”

    幺娃这才闭上嘴,一脸不服气地退到后头。

    王团长争得面红耳赤,坐在椅子上喘好一会儿,慢慢恢复了些气色。接着,他依旧面带笑容道:“不知道,刘团长此来所为何事啊?”

    刘德发神情严肃道:“伤员需要药品,特别是纱布和消炎药。还望汪团长念在同是抗日友军的份上,调拨些药品给我们。”

    “哦,原来如此!”王团长深表同情地点点头,接着捋着山羊胡子,低头陷入沉思。

    刘德发见王团长不说话,以为不愿给,急忙道:“汪团长,咱们川军来山西抗日,舍生忘死帮你们打鬼子。没枪没炮,连吃的都没有,条件差咱们不说啥了,但是这药品还望你想想办法,一定给我们拨些,弟兄们还等着救命呢!”

    王团长露出极其为难的表情起身来回踱着步,一连走了七八圈。最后,他道:“刘团长,不是咱们不帮助友军,可如今战局艰难,形式严峻,什么资源都缺的很,咱们也没多少药。”说完,无比纠结地叉着腰,长叹一口气,彷佛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似的道:“这样吧,张志远,把我们团仅存的一点儿药品都给刘团长他们送去。”

    “啊?团长,这……”那侍卫面露难色,神情颇有些不愿。

    王团长又装模作样地开导他道:“哎呀,友军有困难,咱们得支援啊。人家大老远过来帮咱们打鬼子,总不能亏待了兄弟不是。”

    刘德发起先听说没药,心头变得沉重起来,后来又听说王团长要把仅存的药品送给他们,当下感激涕零,连忙起身道谢。那激动地样子,差点儿连话都说不清了,只恨不得跪下来磕上几个响头。

    王团长又好言安抚了几句,劝刘团长把队伍好好休整,等日后鬼子打过来,还要和他们并肩守城。

    刘德发当下拍着胸脯发誓,一定不辜负王团长的心意,拼死守城,人在城在,城破人亡!

    两人又聊一会儿,刘德发以部队有事为由便离开了。望着那几个川兵远去的身影,王团长颇有深意地看了一眼,旁边张志远上前道:“团长,咱们真的要把药品给他们送去?”

    “啊~~给他们?”王团长忽然从遥远的思绪中醒过来,一脸轻蔑道“就那点儿药,咱们自己还不够用呢,哪儿能给他们。”

    “那,团长,您刚才……”

    “咳……不给,情面上过不去,更何况,咱们阎长官在邓锡侯那儿恐怕也不好说话。这样吧,你去查查咱们库房里哪些药品是过了期的,不能用的,也别丢了,全送给川兵,算给个人情吧。这拨人我后头还有用。”王团长露出深谋远虑的眼光,再次斜躺在椅子上,捋起他那精明的山羊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