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兵出川
字体: 16 + -

第六章 谭大爷

    sat may 14 16:01:19 cst 2016

    过了晌午,人们都回去吃饭了。广场上不再像之前那么热闹,队伍依旧排的很长。终于轮到幺娃的娘了,只见她放下扁担,双手揪住麻布口袋的两个角儿,费尽力气地将它提起来,两三步走到村长跟前。接着,他娘喘上两口气,左右使劲儿摇摆着身子,顺势一丢,将手里的米袋甩到称上。

    老村长看着幺娃的娘,客套了几句,让旁边的两个小伙儿把米倒进簸箕称重。白皙的米粒如瀑布般哗哗落下,不一会儿便积满了小半簸箕。倒完米,老村长将干瘪的口袋递还过去,幺娃的娘正要提另一筐里的米袋。这时,老村长点着头挥手示意道:“够了,够了。有20斤了!”

    幺娃的娘先是一愣,刚要开口,老村长提笔喊道:“白幺娃家,粗粮20斤!”接着,向她使个眼色。幺娃的娘立马明白了,这是老村长体恤她们孤儿寡母的不容易,有意照顾着,只缴一半的粮。她也心照不宣,一个劲儿地向村长道谢,将米袋放进箩筐,挑在肩上,正要转身离开。

    也不知从哪里蹦出来个谭大爷,一把拦住去路。接着,他走到老村长跟前,指着簸箕里的米道:“慢着,你这有20斤米?欺负老子认不到称啊!”

    老村长脸色大变,他怎么也没想到谭大爷会跑这儿来插一脚。心知这老头不好惹,又是大庭广众的,不愿声张,厉声道:“你在这儿干啥。又不缴粮食,快走开,走开。”

    那谭大爷得意洋洋道:“嘿嘿,我来监督你们啊!我看看你们会不会中饱私囊,少缴粮食。”接着,一挺胸,一昂头,骄傲道:“我儿子在国民党当官儿!我就是国军家属,为公为私,我当然要担起这份责任,监督看你们哪个敢少缴。”

    经他这么一闹,原本冷清的广场又热闹起来。后头排队的人也不排了,索性都围过来看好戏。老村长怕事情败露,连忙叫谭大爷闭嘴。可那谭大爷哪里肯干,好不容易引起大家围观,怎能就此罢手。他双手抬起簸箕,挨个给大家展示道:“你们看,这有20斤,这都有20斤,老子把锄头嚼起来吃了……”。这下,之前交过粮食的村民们不干了,也纷纷闹哄起来。

    原本天气热,大家心里头就烦躁,一听说老村长偏袒谁,少缴粮食,立马火气大发,非要争出个是非来。其实按理说,幺娃一家孤寡凄苦的,确实不容易。老村长照顾下村民们也没什么大不了。可村民们看事儿,只认一条理。大家都缴一样的粮食,凭什么她就只用缴一半的粮。要是幺娃的娘只用缴一半,那自己之前缴的也得退一半出来,不然就不公平。

    面对村民们咄咄逼人的态势,老村长被呛得半天说不出话来,脸色红白交替着,跟认错似的低头。大家的火气就更大了,话说得也越来越难听,手指头都快指到他的鼻子尖儿了。

    见周围人群情激奋,谭大爷更加威武起来。他扯着嗓门儿在那儿吼,说得眉飞色舞,就差跳到房顶上给村长来个批判大会。

    幺娃的娘虽然也让人围着,却没怎么挨骂。一来,她人缘不差,街坊邻居的,刚才还有说有笑,这会儿也不会撕破脸。二来村里人都知道她家艰苦,谁也不愿欺负孤儿寡母的,让人笑话。于是大家都只把火气往村长身上撒。

    看着老村长让人围着骂,幺娃的娘心里也不好受,索性一拍脑袋,大声道:“哎哟,哎哟,你看我,啥记性,这边儿还有一筐米的嘛。”说着,又把那一筐米提出来,甩到众人面前,对着村长颇为埋怨道:“哎呀,你也是,我忘了,你也不记清楚,我这儿还有一筐没有算呢,咋我们两个都给忘了。稀里糊涂地挑着就往回走。我还说这空筐咋那么重哩。”

    趁着众人来不及反驳,她又继续笑着道:“你说这是咋回事。称了我一筐米就说够了,硬是记了那么多人的帐。到了我这儿,帐就记错了,连称了一筐还是两筐都记不到了?你看你,这下我看你咋说得清。”

    旁边的两个小伙子也懂事儿,急忙上前抱起布袋,解开麻绳,将米倒进簸箕。有几个息事宁人的,也作恍然大悟道:“哎呀,老村长,你啥记性哦,连帐都记不清了。”

    “那肯定是记错了,那么大岁数咯。”

    “就是,记这么多的人难免会出错。”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慢慢说开了,原本紧张的气氛逐渐轻松下来。老村长感激地看了眼幺娃的娘,也不说话,只装作是自己一时大意记错了帐,故作委屈模样。幺娃的娘还自嘲地笑道:“哎哟,我还以为捡了个大便宜,可以少缴粮,结果还是没跑掉啊!呵呵呵呵……”,旁边村民们一阵哄笑。

    大家都挺高兴的,唯有一个人不乐意了。谭大爷板起一张脸,眼神里说不尽的失落遗憾。好不容易挑起点儿事儿来,他哪儿那么容易让人给遮掩过去。

    “不对,就算记错了,那米少了10斤你都看不出来啊!”谭大爷充满疑惑地问道,那严肃的神情仿佛包公断案。

    幺娃的娘直接答道:“村长只顾着写字,哪儿来得及看筐里头。想着嘛,快些称完,大家好早些回去。免得晒出病来,就急着喊下一个。”

    谭大爷又指着村长身后搬米的小伙子道:“那…那两个小伙子难道也是瞎的哦,村长看不到,他俩儿总看得到了。”

    那两个小伙子人也精明,一脸不耐烦道:“我们只管搬米,哪管米多米少。”

    “那…这个…这个…”谭大爷依然不肯罢休,嘴里嘟囔了几句,还想争辩,却又找不着破绽。他边揪着下巴少仅有的几根胡须,边绕着大家转圈,脑子里飞快闪过无数个念头,寻思着接下来该怎么说。

    幺娃的娘怕他再闹出些事来,急忙道:“哎哟,谭大爷,你要是不缴粮,就早些回去。这天热,莫把你热出病来了,我们不好跟你儿子交代。”

    “就是,谭大爷你又不缴粮,跑这儿来闹啥子。还差点儿还让我们冤枉了村长。”周围的村民们又开始针对谭大爷了。大家本来就不喜欢他,刚才因为缴粮的事,暂时跟着他一同批判村长。这会儿‘真相大白’了,知道是闹了误会,厌烦他的情绪又回来了。

    听到众人言语上的不敬,谭大爷是一万个不痛快,心里面又妒又恨。本想着露场好戏,给大家立个公正无私的形象,却不想让幺娃的娘两三句话就把事儿给化解了。这让他气得是咬牙切齿,一肚子怒火撒不出来,却憋得脸色铁青。正要破口大骂,忽然他脑子飞快一转,立马装出副假惺惺的笑容上前道:“哎哟,其实你也不用包庇村长。我晓得你们两个的事,孤儿寡母的不容易,大家都理解。村长虽说一大把年纪了,有点儿小私心,也是正常的。毕竟嘛,寡妇总要人照顾的嘛。”

    幺娃的娘听了这话,羞得满脸通红,气愤道:“唉~谭大爷,你说啥子,啥子叫我们两个的事,我们有啥子事,我们清清白白,你不要血口喷人。”

    谭大爷见幺娃的娘起了火,反倒乐了起来,舔着笑脸道:“你不要激动啥,清清白白,你激动个啥子劲喃。”

    “你……”幺娃的娘指着谭大爷,气得浑身发抖,半天说不出句话来。寡妇最忌讳的就是让人说三道四。一个女人含辛茹苦地带着孩子,这其中的辛苦说不尽,也道不完。可就算这样,幺娃的娘也从未想过再嫁人。一来她要脸,受不了村里人的闲言碎语﹔二来,她还盼着幺娃的爹回来,一家人重聚天伦。所以,就算是再苦再累,情愿咬着牙挺过去,也不愿跟村里的男人有接触。如今,让谭大爷这么羞辱,幺娃的娘哪里咽得下这口气。当着全村人的面,她一个寡妇又不好争辩,只得忍气吞声。

    那谭大爷又得势不饶人,话是越说越难听,不一会儿,就把幺娃的娘气得泪珠儿在眼眶里打转。

    这时候,幺娃还在巷子里与胖墩儿玩六子冲,两人来了几把,胖墩儿都赢得轻松愉快。幺娃不服,非要赢他一盘才肯罢休。

    有缴粮往回走的人,见着幺娃,有意挑事儿道:“幺娃,你还在这儿耍啊,你妈遭人欺负了,你还不快去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