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兵出川
字体: 16 + -

第一章 全村都是白火石

    sat may 14 15:51:44 cst 2016

    乾隆年间,在四川省有一个村子,此村距德阳县约八十多里路,坐落于群山之间。因村边的山丘上盛产一种乳白色的巨石,故取名白石村。由于山路崎岖,道路不通,村民们少与外界接触,常年过着农耕火织的生活。村子里民风淳朴,百姓们安居乐业,日子过得是祥和宁静。

    也不知从何时起,这白石村年年遭遇天灾人祸:头一年,连绵洪涝,碧波滔天,暴雨一口气下了三个多月。雨水全蓄在环山之中,也没地方泄出去,把白石村淹成了一座小湖。乡亲们走亲串巷都划着船儿去,晚上又乘船回来。第二年村民们求着别下雨了,这老天爷还真就开眼。全年一滴雨水没有,整天烈日炎炎,酷暑难耐,小山坳儿热的跟火炉似的。一到了晚上,村民们就两眼冒绿光地从屋子跑出来找水喝。

    到了第三年,总算是风调雨顺了,可害虫又来了。早上一开门,铺天盖地的蝗虫如狂沙风暴般席卷而来,将粮食啃吃得干干净净,连一片青草都不留,整座山跟剃了头似变得无比荒凉。饿疯了的村民终于把怒火发泄到害虫身上,顿顿红烧蚱蜢,清蒸蝗虫,吃的全村人脸色墨绿,跟蛤蟆似的。

    多年来的灾祸让村子里的百姓们苦不堪言,每每求神拜佛,祈祷太平。到了第四年,还真就平平安安地过了大半年。乡亲们以为是佛祖显灵,保佑村子消灾避难,于是更加虔诚起来。到了年三十的晚上,百晓寂静,星空璀璨,漆黑的夜幕忽然明亮起来,接着火光滔天,整个山谷被照得犹如白昼。天空中,一颗卡车大小的陨石燃着熊熊的火焰划破长空,呼啸怒吼着直直地坠入白石村。

    瞬间,将整个村子炸成了灰烬。

    ……

    赶巧的是,那天村民们都到山顶的玉皇观烧香去了,村子里一个人都没有。等大家烧完香,回来一瞧:咦~村子没了!

    原本熟悉的家园变成了一个百十米宽深不见底的硕大圆坑。这下,全村的人都傻了眼儿,不时仰望天空,低头看洞,惊讶得不知所措。八十多岁的老村长急了,带领全村人点着火把四处找家,一边找还一边寻思:这村子咋没了?难不成自个儿长腿跑了!

    就这么整整找了一晚上,伴随着微亮的天色。乡亲们泄气地抄起手,盘腿坐在地上,望着黑洞洞的大坑发呆。有些妇人们忍不住哭了起来,哭得撕心裂肺,跟死了爹娘似的。男的也是愁眉苦脸,唉声叹气。有人说干脆搬迁吧,可老村长不同意,他死活要在村子的原址上重建白石村。在老村长一番慷慨激昂的鼓励下,大家总算都打起了精神,鼓足了干劲儿重建村子。

    光是填平那个‘坑’就花了大半年。

    一年以后,村子建成了。全村人热泪盈眶,满心欢喜地放炮庆祝。为了驱宅辟邪,老村长又花重金请来峨眉山上颇有名望的贾道长来测测风水。贾道长来了村子,行礼作揖道:“哎呀,人家建村子,都是先测风水再修房,你们倒好,先修了房再测风水,那要是风水不好,你们还打算移村啊?”

    此话一出,全村人都蒙了,个个面面相觑。老村长的脸上也是红白相间,干笑了几声后,使劲捋了捋花白的胡子敷衍道:“道长有所不知,老夫姓愚,单名一个公字。别说移村了,移山都行。”

    贾道长钦佩地再行一个大礼,拿出罗盘,脚踏七星莲花步,手掐日月乾坤指,口中反复念叨咒语。来来回回走了十多趟,他掐指这么一算,惊呼道:“哎呀,你们这个村下头,有个大坑啊!”

    村民见贾道长算得精准,更是信服,全都跪下来磕头求道长指条出路。贾道长叹着气摇了摇头,又皱起眉毛道:“你们这个村子,天灾人祸,十世厄运,生在这村子,那都是倒了八辈子血霉啊。如今是应了霉运,遭了报应,改不了,改不了……”

    老村长一听贾道长说改不了,也急了,连忙又跪又拜地求贾道长帮忙。贾道长起先还不答应,后来央不过村民们苦苦哀求,只得应允。他从箱子里拿出灵符、香炉、蜡烛、桃木剑等法器,毕恭毕敬地摆上天师牌位,嗤嗤呼呼地开坛做法。全村的百姓们都围在他的身后,虔诚地注视着。

    这场法事足足做了一整天。

    到了夜里,星空闪烁,弯月斜挂。那贾道长精疲力竭地一把丢下桃木剑,双手扶着贡桌气喘吁吁道:“你们咋还不开饭啊?你们白天不吃饭的吗?”

    老村长一听这话,急得直跺脚,道:“哎呀,贾道长你咋不早说,我们这儿等你呢,你法事不完,我们也不敢开饭,乡亲也都饿着在呢!”

    不等老村长说完,贾道长早已是饿得两眼发白,巍颤颤地往后倒。众人急忙将他搀进屋,扶到床边躺下。老村长又立刻招呼四五个村民生火做饭,一村子的人围着贾道长感激涕零。有些心善的老奶奶从自家端来碗姜汤给他服下,贾道长缓缓睁开眼,气息游离道:“我要吃猪耳朵!”

    村长立刻招呼大家快去切,两个壮汉拿着刀急冲冲直奔猪圈。可怜了全村的猪都被割了耳朵,一个个血流不止,嗷嗷直叫。大家切下猪耳朵,又拿滚水煮开,退了毛,细细切成片。拌上辣椒、蒜蓉、生姜、葱花,又撒上油、盐、酱、醋、胡椒、芝麻等佐料,足足拌了一大盆儿,让两个农妇端上桌来。

    见到堆成小山般的猪耳朵,贾道长忽然虎躯一震,眼睛里射出两道红光,噌的一声弹上房梁凌空翻了个大跟头。接着,他一跃到了桌子边儿,直愣愣地瞪着那盆凉拌猪耳朵,嘴里大把大把咽口水。旁边的一干村民们看得是目瞪口呆。

    老村长喜滋滋递上筷子道:“道长,还请慢用!”

    哪里还能慢用,贾道长一把抢过筷子,夹起猪耳朵就大块朵颐起来。大家看着贾道长吃得满意,这才长长舒了一口气。

    一顿风卷残云的饕餮大餐过后,贾道长剔着牙,将左脚翘在板凳上,心满意足地打着饱嗝。老村长和几个村民们陪坐在一旁,也都忍嘴待客,拿筷子装装样儿。村长道:“今日多亏道长施法,为我们白石村消灾解难,我们全村百姓是感激不已啊。”说着,起身进了里屋,约莫等了半柱香的功夫,怀抱着一个鼓鼓的包袱走过来道:“这是全村的一点儿心意,还望道长笑纳.”

    贾道长谦虚地摆了摆手,客套了几句,便收下了,同时告诉村长:光是做完法事还不足以消灾。这个村子五行缺火,阴阳不济,恐日子长了还会再生事端。

    村长听了这话,吓得脸色大变,连忙下跪作揖,恳请贾道长给个长治久安的方儿,贾道长捋着胡须,沉吟半响道:“干脆这样,你们全村人都改姓白,这叫以毒攻毒,以白制白。还有你们得改改村名,既然村子五行缺火,你们就在上面加个火字。就叫‘白火石’村,全村都是‘白火石’!这样就可以调解阴阳,共济水火,日后自然可以逢凶化吉,转危为安啦……”

    就这样,白石村就改成了‘白火石’村,村里的人也都改姓了白。每当有采药的郎中或是赶路的小贩途经村庄,村子里的人都会自豪地向他们宣称――我们都是‘白火石’!自从改了村名,村子到再也没有出现过灾祸,村民们又开始了往日的平静生活。就这样过了一百多年,到了清末民初,‘白火石’村依旧是老样子,村里人整天种田插秧,摘果打渔,日子过得平和宁静。
  

  

上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