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粱问道
字体: 16 + -

第四十二章 土地言往事

    早已离开村子的沈言自然不知自己苦苦钻研出的云篆术法被人认为是江湖邪门里歹毒的功夫。

    不过即便真听见了,想必也只会付之一笑。

    法无正邪,人有,紧守胸中一点正气,杀与不杀,又有何罪孽区分?

    庸人自扰罢了。

    于是走至一番田地,远远地,便看见青娘子一行人走了过来。

    沈言此际无意与他们接触,侧身躲过,忽而念起这些人识得自己身份,也知晓些底细,回到三合村必定会判明蜕须落到了自己手上。

    “若是禀告给他们帮主,倒也是不大不小的麻烦。”沈言眉头一蹙,“以那个道士的跟脚,真想找到我当是易如反掌。”

    但仔细一想,眼下又是债多不压身,无论是鬼劣余患,玉梁之乱,县守谜团,抑或周家狐妖,威胁都在那州府的道士之上。

    是以既来之则安之,谅那厮也不至于顷刻杀至。何况,自己也并非束手就擒之辈。

    这般思索着,便路过了一处摆在路边的老旧神龛。

    神龛比玉梁山庙处的那个小上许多,仅有三尺大小,供奉于一方低矮的土台之中,里头那泥塑神像面容早已模糊不堪,便也看不出是哪方神明。

    而土台前头,有两只满是尘泥的缺口破碗左右各摆了一个,朽烂的瓜果似被小兽们啃食过,歪歪扭扭地滚落在地上,倒是一旁土堆上插着的香似乎是几日之前,红紫之色还留有几分新意。

    沈言于是停下身子,凑近了看向这筑在三合村道上的神龛土台,觉得有些不一般。

    那是种很难用言语来表明的感受,总之,看着这神龛之时,沈言觉得神龛中的泥塑神像会不间断地动弹一下。

    而四周那隐隐不散的香火气息……似乎又有些熟悉。

    沈言不由低眉沉思,忽地便听身后传来一道苍老的声音:“兀那道士,在此何干?”

    转过身去,才发现是位拄着桃木拐杖,白发苍苍的矮胖老者。

    这老者面容颇有几分福气,但因着浑身沾满尘土,模样有类刚从地里头钻出来的土贼。

    沈言于是双目闪烁,紫色之瞳中便看到一股薄弱的香火气团聚环绕在老者四周,但不知为何,一处香火隐有黑气。

    竟还是个功德在身的小神,沈言目光微诧。

    须知天地之中,山川地域皆分封有神祇,虽不知因何位格有差,但称得上天地正神的,最次也是管辖方圆百里土地的县城隍,或者掌管相等地域的山神土地。

    至于城隍阴司之中那些判官将军,并非天地所封,于是就只能被称为小神,而诸如野祀外神,其间可能有神通广大还胜过正神者。

    但因非天地敕令,故也沦为小神之流。

    眼前这位老者,香火团身,是将凝聚位格之兆,但此地已有一位县城隍,如何又容得下第二位正神?

    沈言便打了个拱手礼,道:“原来是位神人当面,在下沈言,偶过此处,却是有礼了。”

    “沈言。”老者听闻此二字,眉头一跳,有些惊疑不定地问道,“你……是夫子小筑的沈言,沈真人?”

    “神人认得在下?”沈言讶然。

    “呵呵,世间修士,称得上真人不过寥寥,那等仙家人物,一向不履尘世,我辈亦无缘一面,而今,业已没落的青阳,竟有一位真人踏足人间,我等小神,岂敢不如雷贯耳!”

    确定沈言身份后,这位老者神色立时变得有些恭谨。

    “过奖了……”

    沈言闻言摸了摸鼻子,自家人知自家事。

    以他区区地浊炼己之境,若非怀有神异,又连得缘法,浊青术下虚实难测,只怕修士之称都有些名不副实。

    别的不说,山医相术卜以及符法咒这等修者必备的手段沈言可谓是一概不知。

    他于是转开话题,看着那神龛泥像说道:“这么说来,此处是神人的一处香火法场,神人难道是三合村的土地?”

    “土地,”老者喃喃念起这两字,神色忽而变得怪异,便一叹,“曾经小老儿的确是此方土地,可如今,不是了……”

    “这却是那般说法?”沈言双眉拧起,“还望土地告知。”

    老者于是反问道:“真人入了青阳后,难道不曾发现,而今青阳的只剩城隍阴司一脉香火神道了么?诸村无土地,便连那位玉梁大山的正神也遭劫身陨。”

    沈言微一沉吟,才发觉老者说得的确是事实。

    难怪他当时在张家村破了地关,按理说当时异动应该惊扰附近小神土地,实际却毫无动静。

    再结合周府那位妖狐所说,县城隍欠三合村的一席话,沈言脑中灵光一闪,似把握住什么线索,不由看向土地:“玉梁山神之事我倒是知晓一二,不过青阳之事,土地能否详细说说。”

    “呵呵,与寻常道士而言,知道多了也许是坏事,但您贵为真人,自然无妨。”土地捋了捋胡须,便娓娓说出一段旧日的秘辛。

    原来百年之前,如今的县城隍还是人身时,这老儿就已是三合村供奉的土地。

    彼时正值越朝太祖与前朝余孽,各地豪雄逐鹿天下,故身为与人道联系最紧密的各处城隍阴司,亦存在厮杀争斗。

    而青阳乃前朝龙起之地,有玉梁山神这位名列天柱的十二大山正神为靠山,便是县府城隍,亦有不弱于香火旺盛的郡府城隍的本事,实力可谓是相当雄厚,自然也就起了吞并外府神道,提升阴司位格的心思。

    “竟有这样一段事……不过如今看来,那城隍是失败了?”沈言闻言有些新奇,神道之争,却不曾从书中看到过。

    “不错。”土地微微一顿,而后继续说道,“具体如何失败的小老儿因不曾参与,故并不清楚,只是听说与那郡府城隍之战,老城隍大人本是占尽上风,可谁知……哎。”

    “此后,老城隍身死,一应赶去维系香火两界阴阳平衡的土地亦被孽力侵蚀,天劫降落而身陨,我青阳县神道败落,连带着本身的气运也跌落谷底,天灾不断,粮食欠收。”

    “自此,是一蹶不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