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粱问道
字体: 16 + -

第三十六章 不归已平妖

    《莫不归平妖记》,听名字便知道其中大概的内容。

    沈言于是抱着几分期待读了下去。

    但只读了寥寥几页,心便又沉入谷底。

    因为,这书中主角‘莫不归’,居然是一位江湖侠客。

    “凡俗的拳脚刀剑么?”沈言微一叹息,不是他看不起世间武学,实在是自己亲身体验过修仙之法,前者与之相比,着实登不上台面。

    便是真有那剑法技艺臻至巅峰,乃至传说中能隔空发出剑气的剑中圣者,只怕也未必抵敌得过自己这一手浊青术吧。

    沈言不免有些失望,但还是耐着性子继续往下读。

    如果不考虑书对于沈言的作用,只作为一个故事小说,这本《莫不归平妖记》称得上是其中佳作。

    其洋洋洒洒数十万字,将那莫不归自孩提时代为猎人之子,苦练气力,到少年得高人传武,小有名气,再到三十武功大成,一路由南向北,挑战各路高手,被尊为‘莫无敌’,问鼎武林,最后起意寻仙,杳无音讯,凡一甲子之事说了个通透。

    至于为何书的名字为平妖记,那是因为莫不归在寻仙之前不为人知的最后一战,也是他此生最巅峰的一战,正是与一位通了灵智的山中妖物展开的。

    而那一战,莫不归以区区凡人之身,逆斩了修成妖气的妖物,绝对称得上是以弱胜强。

    不过,也正是因为见识了妖物的可怖,莫不归才发现这一身武道根本不算什么,遂起了寻仙问道的心思,不再出现在江湖之上。

    沈言目光停留在这最后一战的记载中,因为上面对那座山地形内貌的描述,像极了玉梁山中。

    虽说玉梁山方圆千余里,但既然这本《平妖记》以香火的形式保留在青阳县城隍处,那么是此处地的可能性就很大了。

    “似乎,三合村的确出过一位江湖大侠,难不成便是莫不归?”沈言眉头紧皱,要不要这么巧合!

    他又仔细翻了最后几页,着重看莫不归是以什么方法破了妖物的护体妖气。

    只见其上这般写道:“彼时风吹雨动,雷鸣电闪,正是天公助力,斩此妖邪,莫不归自血泊中缓缓站起,见地上长剑碎裂四散,便拾起被雷击落的枝桠,大喝一声,迎向那周身黑雾蒙蒙的妖精。”

    “当是时,树枝竟引落雷霆,一片霹雳闪烁,只听那妖物凄声惨叫,血光四溅,不待此獠反应,莫不归福至心灵,再以树枝施展刺剑术,藉奔雷之势,破开妖躯,将之钉死在山石之上……”

    树枝引动风雷?沈言有些愕然,这……可不是凡俗武学能做到的地步。

    他虽是初入修炼之道,但也知雷法乃修仙正法中的最上等。别的不说,清云子曾施展的本事也不过是控物驱水,画符施咒罢了,比之雷法,那是远远不如,甚至除却杀伤力,本质还不如沈言浊青之术来得神异。

    但要说莫不归是巧合般地与天地风雷之势契合,那也说不过去,因为,之后莫不归寻仙问道的举动说明了,他一定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至于这本《平妖记》是否用了小说传记惯用的夸大手法……沈言直觉是不太可能。

    “风雷互助,雷击木落,风雷木……”沈言念叨起这几个字,不知为何,又渐渐有了当日忆起《逍遥游》的感觉。

    那记忆源自梦中不知在何处遍览过的道藏,于天地间,金碟玉册、竹简石刻分列万千,被云霓遮掩,氤氲阻隔。

    “天干地支,阴阳四象,五行八卦……”沈言喃喃自语,眼中神光却是愈来愈亮。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一曰乾,为天;二曰坤,为地;三曰震,为雷;四曰巽,为风;五曰坎,为水;六曰离,为火;七曰艮,为山;八曰兑,为泽。”

    “又有乾兑属金,坤艮属土,震巽属木,坎为水,离为火,故五行即为八卦,八卦即为五行…… ”

    看到这里,沈言终于恍然大悟:“原来如此,竟是这般缘由。”

    震巽正是风雷,而雷击而落的树枝正是五行之木,以木行承载木属,自然合情合理。

    “好一个天大的机缘。”想到那位‘莫无敌’必定是在这一过程中领悟了什么,沈言亦不由生起一丝欣羡。

    不过,自己自梦中之梦得来的记忆也不差,前有逍遥游奠定修道根基,后有脱胎于世间五行的八卦之论指点迷津,自己一直苦苦思量的字符之法也终于有了一丝眉头。

    既然缺少灵物,又不知符箓之道,那么不如便以所有之物去承载天地间对应的各属之气。

    正如沈言写的伦字,虽然不在五行八卦之属,但之所以功成,多亏了周文平的临摹之功,无形中注入了一丝神意。

    “那么……”沈言看向老槐树,又抬眼以神目观测天象,不由得有了几分笑意,“槐伯,届时虽说于你好处多多,但只怕要劳烦您受些苦了。”

    听闻此言,槐树“沙沙”作响,散了散枝桠,似说无妨。

    沈言见状,便不再多言。

    之后的几日,沈言除却修炼,便开始尝试各种各样的字符之法,以八卦之象辅入字中,或者以五行之质与所写之字契合,倒也收获匪浅。

    不过,即便忙的不亦乐乎,于百草堂处,该去查探的还是要查探。

    以那日周府夫人安素妙与管家的言论,显然百草堂之事还牵扯到了三合村。

    而三合村不仅与不见踪影的所谓玉梁山匪相关,也和城隍似乎干系极大,加上害死女鬼冯玉莲的居然是县守,以及早早如同避难般前往张家村的张然。

    这一连串的事环环相扣,只需解得一个,想必就能全盘皆通。

    算算离张夫子回来也就几日了,那么,今夜,不如就前去药坊探个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