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世七星剑
字体: 16 + -

第十二章

    sat aug 01 16:58:55 cst 2015

    妖

    指超自然的怪物或违背常理作孽的神秘现象。《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四生兴孽者,妖也”。

    鬼

    1人死为鬼。《说文·礼祭法》:“人死曰鬼。,又《太清玉册》卷五:“虽修道而成,不免有死,遗枯骨于人间者,纵高不妙,终为下鬼之称,故曰鬼”。2人死后的灵魂。《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人死而灵者,鬼也”。《论语·先进》载孔子论鬼神:“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3二十八宿之一。朱鸟七宿之第二宿,有星四,属巨蟹座,星光皆暗,中有一星团;晦夜可见,称曰“秋尸气”。《博雅》:“舆鬼天之庙”。《晋书·天文志》:“舆鬼五星天目也”。《观象玩占》:“鬼四星曰舆鬼,为朱雀头眼。鬼中央白色如粉絮者,谓之积尸,一曰天尸,如云非云,如星非旱,见气而已”。

    八卦神

    《云笈七签》卷一八:“太一君有八使者,八卦神也”。“经曰:八卦天神,下游于人间,宿卫太一,为八方使者,主八节日,上计校定凶吉。乾神字仲尼,号曰伏羲;坎神字大曾子;良神字照光宇;震神字小曾子;巽神字大夏侯;离神字文昌;坤神字扬翟王,号曰女娟;兑神字一世(一云字八世)。常以八节之日存念之,其神皆在脐中,令人延年。”《洞真黄书》有“八卦在天,八卦在地,八卦在人”之说。

    酆都诸圣

    酆都大帝

    亦称“北阴酆都大帝”,道教具界之神。最早于《真纪》为“五方鬼帝”。(《元始上真众仙纪》)梁陶弘景《真灵位业图》的第七神阶中位,北周《无上秘要》的“得鬼官道人名品”均列“酆都北阴大帝”为“炎帝大庭氏,讳庆甲,天下鬼神之宗,治罗酆山,三千年而一替”。其“罗酆山在北方癸地,其上其下并有鬼神宫室。山上有六宫,洞中有六宫,{车取}周迥千里是为六天,鬼神之宫也。”(《真话。阐幽微》)民间流传的四川酆都县之“鬼城”,是附和汉代仙人王方平、阴长生曾在四川平都山修道成仙,二仙之姓合成“阴王”,误为阴间之王,大概北方罗酆山也就附和为四川酆都山(亦称“平都山”)了,成为有名的“鬼国都城”。

    酆都六天宫真灵

    亦称“六天宫仙官”。六天宫为鬼神之宫也。“封绝阴天宫主宰真灵,明神(晨)耐犯武成天宫主宰真灵,泰煞谅事宗天宫主宰真灵,敢司连宛屡天宫主宰真灵,恬照罪气天宫主宰真灵,宗灵七非天宫主宰真灵。”(《上清灵宝大法》卷三九)。

    天汉

    即“天河”,亦称“银河”、“银汉”。据《天皇至道太清玉册》载:天汉,亦谓之汉津,起于东方箕尾之间,分为二道:其南经传说鱼星天龠天弁河鼓,其北经龟贯其下次终南北魁左旗。至天津下而合南道,乃西南行,又分夹匏瓜、络人、星杵、造父、螣蛇、王良、附路、阁道、此端门太陵、天舡、卷舌,而南行,路五车,经北河之南,入东并水位,而东南行络南河、关丘、天狗、天纪、天稷、在七星南而没。津汉为金水之气,其本为水汉,星多则水、星少则旱。

    星辰

    道教神灵名词。道教言及开天辟地、自然变化时将星辰神化,尊之为神。据《天皇至道太清玉册》云:星为万物之精。水之精、山川之精气皆上为列星。阳精上为日,日分而为星,因此星字即由日、生二字组成。辰指北辰,谓之北极辰。为星居之处。道教称日、月和二十八宿为星辰,各为神明。星辰亦称星煞。星煞指天星、地煞。黄帝曾分星次,敬顺昊天,数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时。道教认为星辰为神明,各有所主,不可冒犯。

    星君

    指道教祟奉的星神。道教认为星为日所生,故写作日、生。又云万物之精上为列星。道教对星官的崇洋特别重视,在其神仙体系中,星神位尊,且数量极大。星神中居最高位者为“中宫紫微北极大帝”即北斗星,又称北辰。还有“勾陈星宫天皇大帝。”道教所祟奉的星君很多,据《上清灵宝大法》载,有“金木水火土星君、”“北斗七元辅弼星君”、“南斗诸星君。”据《道门定制》载,则有“十一大曜真君”、“北斗中星君”、“南斗太帝众真”、“东斗六阳星君”、“西斗六明星君”和“中斗星君”。还有紫微垣众星君,太微垣众星君,天市区众星君,紫微外座众星君,北极四相星君,二十八宿星君等。

    七十二地煞

    道教称北斗丛星中有七十二个地煞星,每个地煞星各有一个神,称为七十二地煞。道士斋酿作法时,常召七十二地煞与三十六天是神将下凡驱魔。《水济传》因以附会梁山泊中的七十二个头领。《水浒传》:“不因此事,如何教三十六员天是,七十二座地煞降在人间,哄动宋国乾坤,闹遍赵家社陵。”

    十二宫神

    又称“十二宫分星君”(《金箓设醮仪》)、“十二宫辰星君”。(《金箓延寿设醮仪》)《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卷五二、《道门定制》卷三,“天称官尊神、天蝎宫尊神、人马宫尊神、磨蝎宫尊神、双鱼宫尊神、宝瓶宫尊神、白羊宫尊神、金牛宫尊神、阴阳宫尊神、巨蟹宫尊神、狮**尊神、双女宫尊神。”其“十二宫辰星君”之称,依次为“天秤宫辰星君……双女宫辰星君。”(《中天紫微星真宝忏》)。

    三垣

    我国古代将全天的垣星分为三区,即“三垣”: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古代观象家在黄河流域常见的北天上空,以北极星为中心,**周围其他各星,合为一区,即“紫微垣”;在紫微垣外,星、张、翼、轸以北的星区是“太微垣”;在房、心、尾、箕、斗以北的星区是天市区。道教祟拜星象,奉星辰为神,遂以“三垣”之说区分星神之域。紫微垣为帝王之星北极星所居之处,五星属于太微垣,二十八宿属于天市垣。三垣列宿,各有所主。(见《天皇至道太清玉册》)。

    紫微垣众星君

    亦称“紫微垣帝座星君”。我国古代天文的“三垣”之一,道教沿袭称:“紫微垣帝座二星,天皇大帝、北极大帝;太子星君、庶于星君、后宫星君、四辅星君、勾陈星君、五帝内座星君、天柱星君、六甲星君、华盖星君、御女星君、柱史星君、女史星君、尚书星君、大理星君、阴德星君、阳德星君、天床星君、天一星君、太一星君、东蕃左枢星君、东善上宰星君、东蕃少宰星君、东蕃上辅(弼)星君、东善少辅(弼)星君、东蕃上卫星君、东蕃少卫星君、东蕃少巫星君、西蕃右枢星君、西蕃少尉星君、西蕃上辅星君、西蕃少辅星君、西蕃上卫星君、西蕃少卫星君。”(《道门定制》卷三,《上演灵宝大法》卷三九)。

    太微垣众星君

    亦称“太微垣帝座星君”。太微垣是我国古代天文的“三垣”之一,道教沿袭此称。“太微垣:五天帝座星君、太子星君、从官星君、三公内座星君、元卿内座星君、内五诸侯星君、幸臣星君、谒者星君、虎贲星君、郎位星君、常陈星君、东蕃左执法星君、东蕃上相星君、东蕃次相星君、东蕃上将星君、东蕃次将星君、西蕃右执法星君、西蕃上相星君、西蕃次相星君、西蕃上将星君、西蕃次将星君。”(《道门定制》卷三,《上清灵宝大法》卷三九)。

    天市垣众星君

    亦称“天市垣帝座星君”。天市垣是我国古代天文的“三垣”之一,道教沿袭此称。“天市垣:帝座星君、侯星星君、官(宦)者星君、宗正星君、宗人星君、宗星星君、斗星星君、斛星星君、列肆居君、东肆星君、市楼星君,屠肆星君、帛度星君、南海星君、燕星星君、东海星君、徐星星君、吴越星君、齐星星君、中山星君、九河星君、赵星星君、魏星星君、河中星君、河门(间)星君、晋星星君、郑星星君、周星星君、秦星星君、蜀星星君、巴星星君、梁星星君、楚星星君、韩星星君、宋星星君。”(《道门定制》卷三,《上清灵宝大法》卷三九)。

    三台星君

    又称“三台华盖星君”。即“上台虚精开德星君,中台六淳司空星君,下台曲生司禄星君。

    (《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卷五二)“三台星天之陛官,旦为龙,昼为蛇,暮为鱼。三神者,三台之灵也。”《云笈七签》卷二四)“三台有六星,两两而起势,横豆北斗第二{鬼勺}星之前,一曰天柱,乃王公之位、在天曰三台,在人曰三公。西近文昌二星曰上台,为司命主寿;次二星曰中台,为司中主宗室;东二星为下台,为司禄主兵。又曰上台司命为太尉,中台司中为司徒,下台司禄为司空。一曰泰阶上台上星护助天子,下星为女后;中台上星为诸侯,下星为卿大夫,下台上星为士,下星主庶人,所以和阴阳而理万物也。”(《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注》卷三)“三台者乃中天之大化,北斗之华盖也。”(同上卷三)故称“华盖星君”。“三台星君共增禄寿,令无祸殃。”(《太上老君说益算神符妙经》)。

    三台华盖星君

    见“三台星君”条。

    上台虚精星君

    三台星君之一,又称“上台一黄星君”,亦称“上台虚精开德星君”。“上台星君名虚精,身长一丈,面黄吐黄炁,散发道装,浅黄之衣,手执玉圭,乘三素玄云,顶中有黄炁。”(《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经注》卷中,《太上助国救民总真秘集》卷二)“上台星君号通妙玄道天尊,生生主者。虚精者乃星君之内讳也。”(《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注》卷三)“上台司命主寿,上星应天子。下星应女主。”(《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卷二)“步三台罡咒,上台虚精,保我千龄。”(《道法会元》卷一二六)。

    上台一黄星君

    见“上台虚精星君”条。

    中台六淳星君

    三台星君之一,又称“中台二白星君”,亦称“中台六淳司空里君”。“中台星君名六淳,一名六亭,身长一丈,面白光,吐白原满天下,道装白衣,执白圭,乘白云,顶有白炁。”(《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经注》卷中,《太上助国救民总真秘集》卷二)“中台星君号仁化昭德延福天尊,养养大神。六淳者乃星君之内讳也。”(《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注》卷三)‘中台司中主宗室,’上星应诸侯公王,下星应卿大夫。”〔《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卷二)“步三台罡咒,中台六淳卫我身形。”(《道法会元》卷一二六)。

    中台二白星君

    见“中台六淳星君”条。

    下台曲生星君

    三台星君之一,又称“下台三青星君“,亦称“下台曲生司禄星君”。“下台星君名曲生。身长一丈,面青有光,芒气如丝射,暗立青气中,道服青衣,执青圭。”(《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经注》卷中,《太上助国救民总真秘集》卷二)“下台星君号灵源妙有空洞天尊,护护天尊。曲生者乃星君之内讳也:”(《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注》卷三)“下台司禄主兵,上星应土子,下星应庶人。”(《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卷二)“步三台罡咒,下台曲生斩灭邪精,台星到处大布威灵。”(《道法会元》卷一二六)。

    下台三青星君

    见“下台曲生星君”条。

    三十六天罡

    道教称北斗众星中有三十六个天罡星,每个天罡星各有一神。道士在斋醮作法时,常召其下凡降妖伏魔。《上清天枢院回车毕道正法》卷中:“三十六天罡,天中大神王,……七总太无君,为吾驱祸殃。”小说家即以附会于梁山泊中的三十六位头领。《宣和遗事》前集:“天书付天罡院三十六员猛将。使呼保义宋江为帅。广行忠义,珍灭奸邪。”《水济传》七十回:“三十六天罡临化地,七十二地煞闹中原。”民间亦有三十六天是、二十八宿、七十二地煞合作降妖伏魔的传说。

    十一大曜真君

    十一大曜真君,是太阳帝君、太阴元君、木德岁星星君、火德荧惑星星君、金德太白星星君,水德辰星星君,土德镇星星君,罗喉星君,计度星君,紫炁星君,月字星君。《元始天尊说十一大耀消灾神咒经》:当灾害将起时,速绘十一曜形仪,建道场,持念本《神咒经》,即可“上消天灾,保镇帝王,下摄毒害,以度兆民。”

    日月九曜星君

    见“十一大曜真君”条。

    太阳帝君

    道教日神,全称“日宫太丹炎光郁明太阳帝君”,或称“日宫太阳帝君孝道仙王”。治洞阳郁仪宫。‘太阳帝君,日宫之精”,(《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卷五八)“主照临六合,舒和万果。”(《太上洞真五星秘授经》)“日者,太阳之精,人君之象。日中帝君、仙官、神吏万众,皆修郁仪奔日之道。日为洞阳之宫,自然化生空青翠玉之林,天官采食花实,身生金光,日之精炁比生金鸟,{木妻}其林,朝出赐谷,夕没崦嵫,一年一周天。日宫太阳帝君,上管周天二十八宿星君、天曹,注禄寿之司,常以三元万灵天官皆诣日宫检校世人罪福之目,进呈上帝诣之阳宫生籍,日魂吐九芒之炁,光莹万国,日名郁仪。”(《洞渊集》卷七)又称“太阳雷君”有“雷霆赖以威”之说。(《道法会元》卷一一○;《无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经)。

    太阴元君

    道教月神,亦称“太阴皇君”,全称“月宫黄华素曜元精圣后太阴元君”,或称“月宫太阴皇君孝道明王”。治洞阴结璘宫。“太阴皇君,月宫之精。”(《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卷五八)“主肃静八荒,明明辉盛。”(《太上洞真五星秘授经》)“月宫太阴之精,皇后大臣之象。月中帝君,仙官,神吏万众,皆修结瑶奔月之道。月为广寒洞阴之宫,自然化生育华紫桂之林,亦曰降林枝叶玉兰,神仙采食华食,寿同日月,升入玉清。魄精之炁化生玉兔、?—月一周天。月宫太阴帝君,下管五岳、四渎、五湖、四海、十二溪水府、并酆都罗山百司,常以三元日冥官僚佐皆诣月宫,校定世人生死罪福之目,呈进上帝诣之阴宫死籍,月魄常泛十华之彩,光莹万国,月名结璘。”(《洞渊集》卷七)又称“太阴雷君”,(《道法会元》卷一一○)“雷霆赖以神。”(《无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经》)。

    罗睺星君

    十一大曜真君之一,亦称“神首罗睺星君”,全称“交初罗睺神首建星真君”。“罗睺大圣一十二宫之轮,照十二分野之流”、“交初神首、列耀中央、感光所到、山裂石穿、神通广大。”(《道门科范大全集》卷四八,《太上三洞神咒》卷二)“罗睺神首星君,主九天之下二切诸恶。星君戴星冠,蹑朱履,衣纯玄霞之赃,执玉简垂七星金剑,带白玉环佩,逆行天道,顺之则昌,逆之则祸。”(《洞渊集》卷七)还有“罗睺雷君”(《道法会元》卷一一○)之称。

    神首罗睺星君

    见“罗睺星君”条。

    计度星君

    十一大曜真君之一,亦称“神尾计度星君”,全称“交中计度神尾坠星真君”。“交终神尾,威撼山川,黑气飞踊,冲塞九天。”(《太上三洞神咒》卷二)“计度神尾星君,主九天之下一切罪福,多主疾病困苦之灾。星君戴星冠,蹑朱履,衣纯玄瑞云霞帔,执玉简垂七星金剑,带白玉环佩,逆行天道,不显神光,顺之则吉,逆之则凶。”(《洞渊集》卷七)还有“计度雷君”(《道法会元》卷一一○)之称。

    神尾计度星君

    见“计度星君”条。

    紫炁星君

    十一大曜真君之一,亦称“天一紫炁星君”,全称“天一紫炁道星真君”。“道曜紫炁,降福无穷,轰天正令,制鬼除凶,神光所照,降格玄穷。”(《太上三洞神咒》卷二)“天一紫炁星君,戴星冠,蹑朱履,衣紫霞瑞云之帔,执玉简垂七星宝剑,带白玉环佩,长侍紫微垣门,降人间之百福,添禄算之司。”(《洞渊集》卷七)还有“紫炁雷君”(《道法会元》卷一一○)之称。

    月李星君

    十一大曜真君之一,亦称“太一月字星君”,全称“太一月孛暗彗真君”。“威慧神猛,震断九天,神剑挥击,鬼灭九泉。”(《太上三洞神咒》卷二)”太一月李星君主九天之下一切凶杀。星君戴星冠,摄朱履,衣玄霞鹤寿之帔,执五简带七星宝剑,垂白玉环佩,逆行**,顺之则吉,逆之则凶。”(《洞渊集》卷七)还有“月字雷君”(《道法会元》卷一一○)之称。

    太一月孛星君

    见“月季星君”条。

    五斗星君

    “五斗”之释有二:1《真一口诀》:“斗中自有五斗,阳明为东斗,**为西斗,丹元为南斗,北极为北斗,天关一星为中斗。”2今解“东斗即东方七宿角亢等;西斗即西方七宿奎娄等;北斗即北方七宿斗牛等;南斗即南方七宿井鬼等;中斗即魁{鬼勺}等七宿。”“东斗主算,西斗记名,北斗注死,南斗上生,中斗大魁,总监众临。”(《元始无量度人上品经法》卷二,《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卷二)其星君有:“东斗生炁君,南斗司禁君,西斗司察君,北斗司命君,中斗司刑君”(《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卷五二)和“东斗注算真君,南斗注生真君、西斗注名真君,北斗注死真君,中斗太微真君”(《北斗七元金玄羽章》)等称呼。

    东斗星君

    五斗星君之一。“东斗者,即斗之第一星,主增算寿”。《真人口诀》:“阳明为东斗”。“今解东斗即是东方七宿角亢等少阳之职,主人生之算,令人上功名也。”《东斗长生护命经》:“斗中有五星”,“东斗五星尊号:苍灵延生真君,灵光护命真君,开天大卫集福真君,大明和阳保和真君,尾极总监真君。”(《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卷二,《元始无量度人上品经法》卷二,《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卷一,《中天紫微星真宝仟》)又有东斗六阳星君之称:东斗阳度星君,东斗阳昌星君,东斗阳巨星君,东斗阳惠星君,东斗阳广星君,东斗阳辉星君。”

    东斗六阳星君

    见“东斗星君”条。

    南斗星君

    五斗星君之一。“南斗者,即斗之第五星,主上其生录也。”《真一口诀》;“丹元为南斗。”“今解南斗即南方七宿井鬼等太阳之职,又主生,故上生录也。”《南斗延寿度人经》:“斗中有六星”,“南斗六司真君尊号:天府司命上相镇国真君、天相司禄上相镇岳真君、天梁延寿保命真君、天同益算保生真君、天枢度厄文昌炼魂真君、天机上生监薄大理真君”。(《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卷二,《元始无量度人上品经法》卷二,《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卷一,《中天紫微星真保仟》,《道门科范大全集》卷五四,《道门定制》卷三,《上清灵宝大法》卷三九)。

    南斗六司星君

    见“南斗星君”条。

    西斗星君

    五斗星君之一。“西斗者,即斗之第二星,主记录其功名也。”《真一口诀》:“**为西斗。”“今解西斗即西方七宿奎娄等太阴之职,主记人善名也。《西斗大计护身经》“斗中有四星”,“西斗四星尊号:白标帝君,高光真君,皇灵真君,巨威真君”。(《元始无量度人上品纱经四注》卷二,《元始无量度人上品经法》卷二,《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卷一,《中天紫微星真宝仟》)又有“西斗六阴星君”之称:西斗阴焘星君,西斗阴受星君,西斗阴领星君,西斗阴算星君,西斗阴召星君,西斗阴考星君。”(《道门定制》卷二)。

    西斗六阴星君

    见“西斗星君“条。

    北斗星君

    见“北斗九窟星君”、“北斗七元星君”条。

    中斗星君

    五斗星君之一。“中斗者,斗之第七星,为四斗之首,总统一身众灵。”《真—口诀》:“天关为中斗”,“今解:中斗即魁勉等七宿,所谓中斗而总监四斗,一切众灵生死罪福之事也。”《中斗大魁长算伏魔经》:“斗中有三星”,其尊号:“中斗赫灵度世星君,中斗斡化上圣星君,中斗冲和至德星君。”(《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卷二,《元始无量度入上品妙经法》卷二,《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卷一,《中天紫微星真宝忏》)又有“中斗七太星君”之称:“中斗大魁星君,中斗大理星君,中斗大籍星君,中斗大洲星君,中斗大申星君,中斗大固星君,中斗大济星君。”(《道门定制》卷三)。

    神和仙

    神仙

    一般指长生不死、修炼得道的人,即“神仙者,所以保性命之真而游求于外者。”(《汉书·艺文志》)亦称“仙人”、“真人”、统称“仙真”。若从“神仙”一词的广义和道教神学来看,神与仙是有区别的,神是先天自然之神,是出于天地未分之前,亦称先天之圣;仙是后天在世俗中修炼得道之人,亦称后天仙真。

    神仙思想渊源流长,中国古籍中的“神”字,内涵相当丰富,既包含有“超自然力”,人们难以预测、驾驭者谓之神,如《易》曰:“阴阳不测之谓神”,又曰:“唯神也,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又有精、气等谓之神

    如“子曰:‘气也者神之盛也,魄也者鬼之盛也。’”(札记·祭义》)“圣人之精气谓之神,贤智之精气谓之鬼。”(《札记·乐记》注)还有长生不死者谓之神,如《家语》曰:“不食者,不死而神。”《山海经》中则记载有“不死之山”、“不死之药”,“不死民”等。可见,中国古籍中的“神”既包含先天神灵,也包含有精、气谓神和希求不死之愿望。而神仙之说,究竟起于何时?据考十三经中无仙字,《道德经》五千言亦无仙字,足征“神仙”一词不见于春秋之前。春秋时已有“古而不死,其乐若何?”(《左传·昭公20年》)之讨论,战国时,有人献不死药于荆王和“客有教燕王为不死之道者”,表明神仙思想之萌发。而《庄子》书中则描述了各种神仙人物,有真人、至人、神人、仙人等。与此同时,从战国齐威王、宣王及燕昭王,以至秦始皇、汉武帝三次大规模地遣使往勃海中寻觅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索取不死之药,使求“仙”寻“药”活动推向高潮,使神仙思想得到长足发展。道教创立之后,以继承和发展古代萌芽的“不死”、“长生”观念,成为道教神学之特色。其仙真有天仙、地仙、散仙等,天仙可以晋升为天神,地仙则只在人间,散仙大多在天上人间飘忽不定。而修炼仙真之说亦有许多变迁,从寻求“不死之药”到人工“炼丹服食”,从宣扬“白日升天”到“尸解仙”,以至发展为道教内丹术,但仍以“炼丹成仙”为其神学目的,使“长生不死”、“得道成仙”形成道教教理之宗旨、修炼之目标。所祟奉之仙真在道教神仙体系中占有突出地位。道教仙真的祟拜大体上包括:古他人,如赤松子、彭祖等;古老神话传说人物,如黄帝、酉王母等;道家、道教史上杰出人物,如老子、庄子、张天颊、葛洪、寇谦之、吕洞宾、杜光庭、王重阳、丘处机、张三丰等;历代流传的高道,神异人物,如八仙等等。

    道教的广义神仙内涵,继承了长生不死成仙之说,包容了中国古代宗教、古老神话、民间信奉的众神,并且受佛教传人的深刻影响,逐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神仙体系,即先天之圣、后天仙真和道教民俗神。道教初创时,五斗米道所祟信的“天地水三官”以及神仙谱系的诸天帝、日月星君、风伯、雨师、诸山神、水府等,均是继承中国古代宗教祭祀祟拜演化而来。古代神话也是道教神仙的重要来源,如道教至上神元始天尊,其原型来自盘古开天辟地的古老神话。对于黄帝、西王母等神话传说人物,则取舍不同,各用其长。对黄帝是专门宣讲“人王长生、得道、升天”的神话,吸引和取得了历代封建帝王对道教的扶持;西王母则是女子登仙得道所隶焉的女仙领袖。佛教的传人,对于道教神仙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中国古代是讲九天的,而道教吸收佛教“三界说”,有“四梵三界三十二天”,所供奉的三十二天帝等,则模拟佛教而来。道教神仙体系的构建是一个历史发展的渐进过程。道教最早经典《太平经》中的神仙体系为六等:“一为神人,二为真人,三为仙人,四为道入,五为圣人,六为贤人,此皆助天治也。神入主天,真人主地,仙人主风雨,道人主教化吉凶,圣人主治百姓,贤人辅助圣人、理万民录也,给助六合之不足也。”(王明《太平经合校》289页)道教初期五斗米道尊老子为太上老君,并崇拜天地水三官。张角太乎道则奉中黄太一。两晋南北朝时,除继续祟牵太上老君之外,随着《上清》、《灵宝》经典和各种派别的相继出现,又有以元始天王、元始天尊、太上大道君、太上玉晨大道君为至上槽。不过由于元始天尊能最完美地体现“道”的丰富内涵;即“莫知其先,强目曰元,其知其初,强目曰始;故曰‘元始天尊。”(《混元圣纪》卷二)因此,元始天尊作为道教至上神的地位,为多数派别所承认。此时,各派在吸收旧有神灵基础上,又有大量新的神灵。在当时的道经中,出现了名目繁多的道君、天尊、天帝、帝君、元君、真君、仙君、岳镇海神、仙真众圣等等。但皆无统序,互不相关。故在南北朝后期,为了道教的传播与发展,一些高道试图进行神仙谱系的排列,如北周末道书《无上秘要》的“道人名品”就作了这种尝试。梁陶弘景著《洞玄灵宝真灵位业图》,共列50多位神仙,以世俗的“朝班之品位”排定出神仙界的“真灵之阶业”。它分成七个神团,由天间、人间、阴间三大体系组成,从玉清、上清、太极、太清、九官、洞天、太阴的框架构想,设了七个中位,每个中位一般设一个主神,又设左位、右位、女真位、地仙散位等。而《无上秘要》的“道人名品”是以“得道成仙”之视角,从下至上依其修炼之程度,分为八个层次,即“得鬼官道人”(为人死后的仙鬼安排,死后也给升仙真的希望与机遇)、“得地仙道人“、“得地真道人”(即相当于洞天)“得九宫道人”“得太清道人”、“得太扳道人”以至“得上清道人”、“得玉清道人”

    铁拐李

    八仙之一。又称“李铁拐”。相传姓李,名玄,或称“李凝阳”、“李孔目”、“李洪水”。《集说诠真》引书说他是西王母点化之人,封东华教主,前往京师度化钟离权。加封为紫府少明君。后世道书多传其为得道隐士,形貌魁伟,因履约赴老君华山仙会,将肉体留在杨山洞中,嘱弟子谨守七日,而以阳神出游。逾六时,守身的弟子因老母病危,急欲归视,无奈之下,于次日将师傅肉体火化。李凝阳归后,无形魄可依,遂附一路边饿弹还身,蓬头虬髯,坦腹破足,并巽水化竹枝为铁杖,执杖助跛,故名李铁拐。常背一药葫芦,浪迹江湖,行医治病,后功行圆满,被玉皇大帝封为上仙。元杂剧《吕洞宾度铁拐李岳》及其后来的通俗小说《东游记》均载有铁拐李的事迹。

    曹国舅

    八仙之一。传说他是宋曹彬之孙,曹太后的长弟,名佾,又传名景休。其志在清虚,不慕浮荣。后因其弟骄纵不法而深以为耻,遂隐栖山岩,一心修道。遇钟离权和吕洞宾,得受真秘,引入仙班。(见《续文献通考》卷二四二)其形象为头戴纱帽,身穿红袍朝服,异于隐士装着的其他仙侣。

    韩湘子

    八仙之一。据《酉阳杂组》载,为唐代文豪韩愈之侄孙,性狂放,能奇术。但韩愈侄孙韩湘实为官场中人,曾在长庆三年考中进士,官至大理远。韩愈有《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等诗相赠。韩愈另有族侄,好道学仙能造“逡巡花”和“倾刻酒”,韩愈曾作《徐州赠族侄》诗云:“自云有奇术,探妙知天工。”后人将此二人相混为一,称韩湘子,列入仙班。明杨尔曾编有《韩湘子全传》,民间流传《蓝关宝卷》等唱本多种。其形象常为手执竹笛的英俊少年。

    蓝采和

    八仙之一。据南唐沈汾《续仙传》载,蓝采和原为游方道士,衣着褴褛,一脚着靴,一脚足赤,手持大拍板,往往在市中带醉踏歌。夏着絮,冬卧雪,似狂非狂。曾歌曰:“踏歌蓝采和,世界能几何?红颜一春树,流年一掷梭;古人混混去不返,今人纷纷来更多。”传说后来浪迹壕梁间,在酒楼乘醉升仙。陆游《南唐书》和《太平广记》卷二二均载其事迹。蓝采和本为男子,但后世戏曲中常以女装为扮。

    十地间君

    冥间之神,又称“十殿阎罗”。据《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五历钞传》和《阎王经》载,十殿阎罗名称及职掌为:第一殿,秦广王蒋,二月初一诞辰。专司人间天寿生死,统管幽冥吉凶。善人寿终,接引超生。功过两半者,交送第十殿发放,仍投人世。男转为女,女转为男:恶多善少者押赴殿右高台,名曰孽镜台,令之观照其阳世之迹,随即批解第二殿,发狱受苦。第二殿,楚江王历,三月初一诞辰。司掌活大地狱,又名剥衣亭寒冰地狱,另设十六小地狱。凡在阳间伤人肢**盗杀生者,推人此地狱,另发应到之小狱受苦。期满转押第三殿加刑发落。第三殿,宋帝王余,二月初八诞辰。掌管黑绳大地狱,另设十六小狱。凡阳间杵逆尊长、教唆兴讼者,推入此狱,另发应至几重小狱受苦,期满押至第四殿。第四殿,五官王吕,二月十八日诞辰。司掌合大地狱,又名剥戮血池地狱,另设十六小狱。凡世人抗粮赖租、交易欺诈者,推人此狱,另再发小狱受苦,期满押至第五殿。第五殿,阎王天子包,正月初八诞辰。前本居第一殿,固怜屈死,屡放还阳伸雪,降调此殿,司掌叫唤大地狱并十六诛心小地狱。凡解至此殿者,押赴望乡台,令之闻见世上本家因罪遭殃各事,随即推入此狱,再发诛心小狱,钩心饲蛇。期满,发第六殿。第六殿,卞城王毕,三月初八诞辰。司掌大叫唤大地狱及枉死城,另设十六小狱。凡世人怨天尤地,对北溺便涕泣者,发入此狱,再发小狱受苦。期满转第七殿。第七殿,泰山王董,三月二十七日诞辰。司掌热恼地狱,又叫礁磨肉酱地狱,另设十六小狱。凡阳间取骸合药,离人至戚者,发入此狱,再发小狱受苦。期满押解第八殿。第八殿,都市王黄,四月初一诞辰。司掌大热恼大地狱,又叫热恼闷锅地狱,另设十六小狱。凡在世不孝,使父母翁姑愁闷烦恼者,掷入此狱,再交各小狱加刑。受尽苦楚,解交第十殿,改头换面,永为畜类。第九殿,平等王陆,四月初八诞辰。司掌酆都城铁网阿鼻地狱,另设十六小狱。凡阳间杀人放火,斩绞正法者,解到本殿,用空心铜柱使其手足相抱,烫烬心肝,然后发阿鼻地狱受刑,直到被害者个个投生,方准提出,解交第十殿发生六道。六道即天道、地道、人道、魔道、地狱道、畜生道。第十殿,转轮王薛,四月十七日诞辰。专司各殿解到鬼魂,分别善恶,核定等级,发四大部洲投生。男女寿天,富贵贫贱,逐名详细开列清单,每月汇总通知第一殿注册。凡有作孽极恶之鬼,着令更变胎卵湿化,朝生暮死。罪满之后,再复人生,投胎蛮夷之地。凡发往投生者,先令押交孟婆神,灌迷饮汤,使其忘却前生之事。阎罗源起于佛教,佛经称为兄妹二人,作地狱之主,兄司掌男界诸事,妹司掌女界诸事,为双王,汉音译为阎罗,遂被纳入民间固有之诸神体系,又被道教吸收。如《宣室志》载上帝令司命册立阎罗王,以五岳兵将拱卫天帝使,将其作为天帝下属。唐未,又有地府十王之说,将冥府分为十殿,各有一王主之,民俗称之曰“十殿阎罗”。一般没有专庙祭祀阎罗王,民间每于城隍庙中别辟十王殿。因十殿阎罗名目繁多不便祈祷,近代民间则多只知阎罗王,不知十王。冥府主宰之神,历代皆有,难以数计。隋唐后,民间流行刚正不阿铁面无私之人死后作为冥王的信仰,有“人之正直,死为冥官”之说。这些各朝各代为数众多的阎罗王中,只有少数几位较为著名。民间信仰最广泛的还是十地阎君中的阎罗王。

    十方天尊

    亦称“十方救苦天尊”、“十方大圣”、“十方大神”、“十方至真”等。其称:“东方玉宝皇上天尊(亦有前加多喜国土或后加九炁天君)、南方玄真万福天尊(亦有前加大福堂国土或后加三炁天君)、西方太妙至极天草(亦有前加大浮黎国土或后加七黑天君)、北方玄上玉晨天尊(亦有前加西那国土或后加五炁天君)、东北方度仙上圣天尊(亦有前加妙乐国土或后加梵炁天君)、东南方好生度命天尊(亦有前加难胜国土或后加梵炁天君)、西南方太灵虚皇天尊(亦有前加宛黎国土或后加梵炁天君)、西北方无量太华天尊(亦有前加郁丹禅善国土或后加梵炁天君)、上方玉虚明皇天尊(亦有前加均天国土或后加一炁天君)、下方真皇洞神天尊(亦有前加郁察国土或后加九垒土皇君)。(《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二九九;《无上秘要》卷三五;《太上洞玄灵宝智慧礼赞》;《道门科范大全集》卷八五)亦有“十方应化救苦天尊”之称,即“东方救苦玉宝皇上天尊”,其余依次均加“救苦”二字。(《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一○○)《太上灵宝洪福灭罪像名经》:“东方普慈救度天尊、南方大慈救苦天尊、西方慈敬护魂天尊、北方延生却死天尊、东北方护魂保命天尊、东南方万善慈救天尊、西南方延寿度人天尊、西北方弘普救度天尊、上方大慈普救天尊、下方扶衰延命天尊。”据《太上消灭地狱升陟天堂忏》:有依次“志心归命”十方各十位天尊,共列一百名天尊号,“道言:十方诸天尊,其数如沙尘,化形十方界,普济度天人,委气聚功德,同声救罪魂。”(《太上洞玄灵宝救苦妙经》)为此,道教科仪中,常为祈福免灾依次向十方礼仟祝顾。

    十地间君

    冥间之神,又称“十殿阎罗”。据《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五历钞传》和《阎王经》载,十殿阎罗名称及职掌为:第一殿,秦广王蒋,二月初一诞辰。专司人间天寿生死,统管幽冥吉凶。善人寿终,接引超生。功过两半者,交送第十殿发放,仍投人世。男转为女,女转为男:恶多善少者押赴殿右高台,名曰孽镜台,令之观照其阳世之迹,随即批解第二殿,发狱受苦。第二殿,楚江王历,三月初一诞辰。司掌活大地狱,又名剥衣亭寒冰地狱,另设十六小地狱。凡在阳间伤人肢**盗杀生者,推人此地狱,另发应到之小狱受苦。期满转押第三殿加刑发落。第三殿,宋帝王余,二月初八诞辰。掌管黑绳大地狱,另设十六小狱。凡阳间杵逆尊长、教唆兴讼者,推入此狱,另发应至几重小狱受苦,期满押至第四殿。第四殿,五官王吕,二月十八日诞辰。司掌合大地狱,又名剥戮血池地狱,另设十六小狱。凡世人抗粮赖租、交易欺诈者,推人此狱,另再发小狱受苦,期满押至第五殿。第五殿,阎王天子包,正月初八诞辰。前本居第一殿,固怜屈死,屡放还阳伸雪,降调此殿,司掌叫唤大地狱并十六诛心小地狱。凡解至此殿者,押赴望乡台,令之闻见世上本家因罪遭殃各事,随即推入此狱,再发诛心小狱,钩心饲蛇。期满,发第六殿。第六殿,卞城王毕,三月初八诞辰。司掌大叫唤大地狱及枉死城,另设十六小狱。凡世人怨天尤地,对北溺便涕泣者,发入此狱,再发小狱受苦。期满转第七殿。第七殿,泰山王董,三月二十七日诞辰。司掌热恼地狱,又叫礁磨肉酱地狱,另设十六小狱。凡阳间取骸合药,离人至戚者,发入此狱,再发小狱受苦。期满押解第八殿。第八殿,都市王黄,四月初一诞辰。司掌大热恼大地狱,又叫热恼闷锅地狱,另设十六小狱。凡在世不孝,使父母翁姑愁闷烦恼者,掷入此狱,再交各小狱加刑。受尽苦楚,解交第十殿,改头换面,永为畜类。第九殿,平等王陆,四月初八诞辰。司掌酆都城铁网阿鼻地狱,另设十六小狱。凡阳间杀人放火,斩绞正法者,解到本殿,用空心铜柱使其手足相抱,烫烬心肝,然后发阿鼻地狱受刑,直到被害者个个投生,方准提出,解交第十殿发生六道。六道即天道、地道、人道、魔道、地狱道、畜生道。第十殿,转轮王薛,四月十七日诞辰。专司各殿解到鬼魂,分别善恶,核定等级,发四大部洲投生。男女寿天,富贵贫贱,逐名详细开列清单,每月汇总通知第一殿注册。凡有作孽极恶之鬼,着令更变胎卵湿化,朝生暮死。罪满之后,再复人生,投胎蛮夷之地。凡发往投生者,先令押交孟婆神,灌迷饮汤,使其忘却前生之事。阎罗源起于佛教,佛经称为兄妹二人,作地狱之主,兄司掌男界诸事,妹司掌女界诸事,为双王,汉音译为阎罗,遂被纳入民间固有之诸神体系,又被道教吸收。如《宣室志》载上帝令司命册立阎罗王,以五岳兵将拱卫天帝使,将其作为天帝下属。唐未,又有地府十王之说,将冥府分为十殿,各有一王主之,民俗称之曰“十殿阎罗”。一般没有专庙祭祀阎罗王,民间每于城隍庙中别辟十王殿。因十殿阎罗名目繁多不便祈祷,近代民间则多只知阎罗王,不知十王。冥府主宰之神,历代皆有,难以数计。隋唐后,民间流行刚正不阿铁面无私之人死后作为冥王的信仰,有“人之正直,死为冥官”之说。这些各朝各代为数众多的阎罗王中,只有少数几位较为著名。民间信仰最广泛的还是十地阎君中的阎罗王。

    十方天尊

    亦称“十方救苦天尊”、“十方大圣”、“十方大神”、“十方至真”等。其称:“东方玉宝皇上天尊(亦有前加多喜国土或后加九炁天君)、南方玄真万福天尊(亦有前加大福堂国土或后加三炁天君)、西方太妙至极天草(亦有前加大浮黎国土或后加七黑天君)、北方玄上玉晨天尊(亦有前加西那国土或后加五炁天君)、东北方度仙上圣天尊(亦有前加妙乐国土或后加梵炁天君)、东南方好生度命天尊(亦有前加难胜国土或后加梵炁天君)、西南方太灵虚皇天尊(亦有前加宛黎国土或后加梵炁天君)、西北方无量太华天尊(亦有前加郁丹禅善国土或后加梵炁天君)、上方玉虚明皇天尊(亦有前加均天国土或后加一炁天君)、下方真皇洞神天尊(亦有前加郁察国土或后加九垒土皇君)。(《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二九九;《无上秘要》卷三五;《太上洞玄灵宝智慧礼赞》;《道门科范大全集》卷八五)亦有“十方应化救苦天尊”之称,即“东方救苦玉宝皇上天尊”,其余依次均加“救苦”二字。(《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一○○)《太上灵宝洪福灭罪像名经》:“东方普慈救度天尊、南方大慈救苦天尊、西方慈敬护魂天尊、北方延生却死天尊、东北方护魂保命天尊、东南方万善慈救天尊、西南方延寿度人天尊、西北方弘普救度天尊、上方大慈普救天尊、下方扶衰延命天尊。”据《太上消灭地狱升陟天堂忏》:有依次“志心归命”十方各十位天尊,共列一百名天尊号,“道言:十方诸天尊,其数如沙尘,化形十方界,普济度天人,委气聚功德,同声救罪魂。”(《太上洞玄灵宝救苦妙经》)为此,道教科仪中,常为祈福免灾依次向十方礼仟祝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