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动春秋
字体: 16 + -

第十五章 伍子胥蓄势

    fri feb 13 14:14:11 cst 2015

    伍子胥和公子光商量好一切事宜,然后把专诸藏在公子光的府邸,充当刚刚招来的庖厨。

    一方面,公子光让人宣传自己新得一位善于烹饪鱼炙的庖厨,主要宣传的对象就是王宫贵族。另一方面,伍子胥开始向楚国派出自己的心腹,打探楚国的情况,伍子胥知道,自己和公子光要想成功,必须向楚国借势。

    在吴国,公子光加紧秘密训练死士,并暗中拉拢剑士,他早就知道,有很多剑士听说吴国得到了越国的贡奉的名剑,都来到这里想一睹名剑风采,他准备以此为由,招揽一批门客。

    一切都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时机,跟孙武一样,伍子胥也明白,要想把握住时机,就必须做好一切准备。不过表面上,伍子胥依然和众军士生活在一起,上一次,他在吴国跟楚国交战的战场上奋勇杀敌的勇猛表现,已经为他在吴国军士中赢得了很多军士的忠心。在吴国军士中,他很受众军士的尊敬。

    伍子胥除了在军营里活动,就是到罗浮山去找孙武喝酒。而且隔三差五就去,每次都带上很多酒水,然后一个人到山上待一整天,并且他还有意无意的告诉一些军士,说他在山上寻访到一位有才学的隐士。

    这件事一流传开,他在军士心中的地位更加不一般。在外人看来,伍子胥不但在战场上勇猛不凡,在生活上还向往山林,俨然一位是能力超众隐士,有古代先贤的遗风。

    至少吴王僚在听到他派出去监视伍子胥的人如此回禀后,就是这么认为的,他知道伍子胥的大才,也知道伍子胥对楚国恨之入骨,可是,正是因为伍子胥太有才啦!他没有把握能驾驭的了伍子胥,就像公子光提醒他的那样,如果给了伍子胥兵权让他去报仇,以伍子胥对楚国国君的恨意,一定会不不惜一切代价,很有可能把吴国带向毁灭;可是一旦他成功了呢?那么谁也无法保证伍子胥会不会回军把矛头指向吴国,到了那个时候,吴国如何抵挡,左右都逃不过灭国的命运。

    吴王僚不知道,一柄剑早已经悬在了他的头顶。

    他一直在提防着伍子胥,没有立刻重用他,当公子光提议要代他考察伍子胥,他便欣然应允。

    对于吴王僚的心思,伍子胥了然于胸,他没有气馁,也没有觉得复仇的希望渺茫,相反,他很庆幸,他知道自己离成功更近了。

    早在伍子胥第一次见到吴王僚后,很快就看出吴王僚没有霸主的气概,也没有什么雄心壮志。即使他伍子胥再有才也无法辅佐这样一个君王在这个战乱时期称霸,更别说再去兴兵伐楚,灭楚复仇。他看好的是公子光,从第一次见到公子光,伍子胥就看出公子光的不臣之心,他不在意公子光跟吴王僚有什么恩怨,甚至不在乎吴国谁当君主,他一心只想亡楚复仇,他选择辅佐公子光是因为公子光有雄心壮志,能助他灭楚。

    所以当公子光找到伍子胥的时候,伍子胥并不吃惊。甚至在公子光提出要伍子胥帮他夺取王位的时候,伍子胥立刻就答应了,这让公子光大为欣慰,他许诺,若是自己夺得吴国王位,定像齐桓公待管仲那样对待伍子胥,而伍子胥却只要公子光登上吴王的王座后,能全力支持他兴兵伐楚。

    公子光本来就有争霸天下的野心,伐楚只是他的第一步,不过吴国人才稀少,兵力不足,让他不愿冒险去夺王位。而伍子胥的出现让他见到了称霸天下的曙光,勃勃野心又开始在他的胸膛里跳动。为了拉拢伍子胥,他待伍子胥如师如友。

    伍子胥也感激公子光的知遇之恩,知道公子光能帮他复仇,他便一心辅佐公子光。

    近日,伍子胥更是完全抛掉的朝中的事物,俨然一闲人。

    这不,寻到一个晴朗的清晨,他再次带上美酒踏上了罗浮山的山路。

    罗浮山,竹舍外。

    孙武静坐在竹案前,手里拿着一卷司马穰苴所著的《司马法》,大声在诵读。

    “讨不义,诛有罪,会之以发禁者九,凭弱犯寡则眚,贼贤害民则伐之,暴内陵外则坛之,野荒民散则削之,负固不服则侵之,贼杀其亲则正之,放弑其君则残之,犯令陵政则杜之,外内乱禽兽行则灭之……”

    季柔在孙武面前的竹林中舞剑,剑花在凌乱的竹叶中一朵一朵的绽放开,虽然看起来杀气腾腾,可是以孙武的眼光来评价季柔的剑术,他认为季柔所学剑术适合单打独斗,如果上了战场,于万军之中反而不如简单的劈,砍,斩,刺。换个角度来看,季柔的剑术还真的漂亮,甚至可以用来在宴会上表演,想想季柔的身份,孙武释然,一个位楚国公主又怎么能学到那么多杀人的剑术。

    孙武一边读书,一边欣赏季柔舞剑,看着季柔美妙的身姿,孙武被吸引住了,兵书也不再诵读。

    思绪回到昨晚的梦中,不自觉的吟诵起一首他以前经常唱的诗歌。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季柔听到孙武的歌声便停止停舞剑,拿眼角瞥了一眼孙武,看到孙武一脸陶醉的在盯着自己看,一时怒由心生。

    “先生言:‘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能用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敢问先生此作何解?”

    孙武听到季柔跟自己讨论兵法,便回过神来,看到眼前的人是季柔,不自觉的流露出失望之情,转而变为伤心,不过很快被他给隐藏起来。

    孙武看了看季柔,他提醒道,“练剑当专心致志,心神合一,莫要分心,否则恐伤人伤己。”

    “孙先生不必理会小女子,请解答小女子的困惑。”季柔剑法不见半分散乱,反而越发凌厉,动作不似先前那般柔美,剑术变的简单许多,更像是战场上用的杀敌的剑法,一眨眼的功夫就有几株劲竹倒在她身后。

    “请不要再砍我的竹子了,这些可都是孙武的心血。”孙武有意回避季柔的问话。

    季柔一剑挥过,又是一片竹子倒下,加上孙武以前练剑时砍倒的竹子,眼下竹舍前的竹子已经少了一大片。

    “先生不回答,季柔便一直砍。”季柔话音未落,一剑凌尘,成片的竹子倒下。

    “姑娘是想知道吴楚前日之战孙武作何评价吧?”孙武早就注意到在自己诵读《司马法》的时候,季柔就又了反应,那时她应该已经在酝酿她的问题了。

    “请先生告知季柔。”季柔总算是不再冲竹子下手了。

    “周朝四百年,传至今时,周天子早已经形同虚设,各个诸侯争相称王称霸,大夫上卿每日也在处心积虑的想取自己国君而代之,所以,所有身处上位,或者想身处上位的人,都崇尚武力,君不见一国之君尚且会因为一言不合而兴兵黩武,时局动荡不安,上不顾下,连吃饭穿衣都无法保证给自己的国民,何谈礼教,上不识礼,下不守礼,在这个到处都是战争的世界,没有谁是正义的,也没有谁是正真的兴仁义之师,伐不义之君。”

    “吴国地处蛮荒,礼教不达,所以是这个样子,楚国虽建国较早,除了在令尹孙叔敖时期尚有可赞之处,其余皆不可言。”

    孙武偷偷地看了看季柔没有发怒,接着说。

    “吴楚百姓因为一点儿小事便大打出手,而两地的长官呢?并未去制止,反而带头发动更大的争斗,到了国君这里,吴国本就有意伐楚,看到此事发生,立刻就组织军士打到了卑梁,楚国虽然是迫不得已出兵,但是楚国连你一位女子都整日想着征伐天下,称霸诸侯,试问称霸诸侯不也是要打败吴国吗?”

    季柔觉得孙武在有意针对自己,但是她有不知道如何辩驳,想了想问道。

    “先生将要以兵法入世,也是为了封候拜将,征战天下,而且先生应该知道,一旦先生的兵法流传到各诸侯国,定会加剧当下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那么先生难道就是为了让天下流更多的血吗?还是说先生根本就是为了成就自己一世英名,而不惜驱上万,甚至是十万,百万军士的身躯?真可谓‘一将功成万骨枯’啊!”季柔心中不忿。

    “世人只知道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当是善战之人,却不知,战争的最高的境界是慎战,是止战!孙武在第一篇就有言: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季柔无言以对,跟孙武辩论,她总是落下风。

    “不要以为读了孙武的兵法就能真正懂得,孙武的征战之道,《太公兵书》全天下的将军都读过,但是自太公以后,又有谁用兵如太公那般如鬼如魅?”孙武的自信让季柔很不舒服。

    “这么说你孙武的兵法就只有你孙武自己才是真正的理解,才能运用自如?”

    “是!”孙武很肯定的回答了季柔。季柔从孙武的脸上看到了自信和她无法承受的王者气势。

    “季柔刚才问先生那句,‘兵者,诡道也!’先生还未给季柔一个肯定的满意的答复,先生当真能察觉到敌人用兵谋略?”季柔说着慢慢靠近孙武,她的目光投向孙武身后两丈远处的龙泉剑,而此时她与孙武的距离也不过两三仗。

    “孙武书中有言: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孙武并未看向季柔。

    季柔右手紧紧握着剑,似乎在犹豫。

    “倘若季柔此时……”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是吗?”孙武转过身来,一脸笑意。“孙武说过,此乃兵家制胜之道,不可先传也!”

    季柔一愣,自知已经被孙武看破动机,便不再做打算。气冲冲地收回佩剑,狠狠地瞪了孙武一眼,然后到竹舍里取兵书,取回兵书就席地做到孙武边上,跟孙武一起诵读兵书。

    “长卿贤弟,伍子胥带着美酒来看你来了!”远处传来伍子胥的声音。

    季柔已经知道伍子胥在楚国的情况,最近她老是见到伍子胥来找孙武,俩人一见面就喝酒,一喝就是一整天,讨论的也不再是与战争有关的国事,俩人讨论起了《周易》,孙武也不知道从何处抓到一只会变色的蜥蜴,俩人一看就能看半天。

    这个伍子胥怎么这么空闲!老是来打扰自己,季柔不喜欢竹舍吵吵闹闹的,显然,季柔已经把竹舍当成自己的家了,主人翁的意识比孙武都要强烈。

    有时候季柔也在想,据传信,伍子胥不是很有才吗?怎么觉得他在吴国好像根本就没有得到重用呀?

    这个孙武找错人了吧?季柔拿异样的眼光看向孙武。

    孙武似乎明白季柔的意思,看看,找上你的都是什么人?一个不被君主重用的逃亡之臣,你还指望他把你举荐给吴王?他连自己的官位都无法解决。孙武感觉到了伍子胥被季柔质疑,连带着他孙武也被季柔质疑了。

    “还记得孙武说过,兵者如剑,当善藏其锋芒,以积蓄剑势,只有剑势足够,对敌时才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孙武一副洞察天机的模样。

    “他就在积蓄剑势!”

    季柔冷哼一声,“那么季柔就等着看先生出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