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哪些事儿
字体: 16 + -

逼上芒砀山

    sat apr 25 21:30:47 cst 2015

    刘老四上路了,虽说是九死一生,但身为小小亭长的刘老四除了服从,别无他法,令他想不到的是,这一走,他就将再也不会再属于这里了。而眼前的三百徭役,将是他走向至尊的第一桶金。

    路上的时光是无聊而又紧凑的,依大秦律法,徭役必须限期到达目的地,延期皆斩。所以对刘老四来说,现在最要紧的任务不是怎么在骊山活下来,而是怎么先到达骊山。这三百个徭役可并非都是善茬,大家应该还记得,在三百个徭役中,有50个是萧局长送来的,这50个人,是犯人。要说犯人被送去服徭役总比坐牢好吧,答案是否定的,在当时去骊山修墓还不如在牢里呆着潇洒快活。所以这些犯人是心怀怨恨上路的。虽说来自泗水亭的徭役们也是很不爽,但犯人和普通老百姓不同,犯人不服管,不怕死,他们有着另一种称呼:亡命之徒。所以说,刘老四手下的50个人是绝对不安定因素。好在跟着一起去的有很多是刘老四的弟兄,路上也能帮忙照看着点,可惜,这只是刘老四的想法。刘老四的那些弟兄们到底是怎么想的我不知道,但从他们后来的举动来看,他们是否准备帮刘老四是值得怀疑的。

    毕竟是在社会上混过的,刘老四的直觉告诉他,这一劫他是过不去了。但是出乎他意料的是,变动会来的这么快。

    六月三日从中阳里出发,六月五日就出事了。这一天,他们到达了一个叫芒砀山的地方,这里离沛县很近,处于今天豫,皖,苏,鲁的结合地位置。走了一天,刘老四准备让大家歇会儿再走,顺便点下人数。这一点,出事了。跑了十几个人,这对刘老四来说,是致命的。更尴尬的是,仅仅对刘老四来说是致命的,因为他是负责押送徭役的,不但要自己要按时到达骊山,还要保证其他所有人都按时到达骊山,人跑了,剩下的人按时到达还能活命,可是他去骊山必死无疑。

    混混毕竟是混混,思考了一会儿,刘老四找来了一起跟来的卢绾,让他去向剩下的徭役宣布解散,反正老子不走了,老子要跑路了,要去你们自己走,不想去的也可以跟来,一起跑路。

    经过短暂的争吵与商量,统计的结果出来了,大部分人都愿意跟刘老四混,毕竟逃命跟个组织存活率比较高一点。只有少部分人离开了队伍,自行逃命去了。

    其实刘老四的做法看似很明智,其实还是很有风险的。万一剩下的徭役要求去骊山的居多(毕竟去骊山还是有生的希望的,而造反那几乎是必死的,更不排除某些二杆子精神爆发,死也要去给先皇去修墓),那么他们一定会去抓住刘老四,毕竟他是负责押送徭役的,他不去自己就没了组织,况且拿他向官府请赏说不定还能免了徭役,何乐而不为呢。所以刘老四让卢绾去宣布了这一决定(出了事可以立马跑路),好在沛县的子弟们中二杆子只是少数,才没有出什么乱子。不能不说刘老四是个很不厚道的人,但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刘老四办事情是很周密的。这是刘老四向他的梦想跨出的第一步,不能不说,这一步很有水平,很厚黑!

    当然这时候的刘老四是不会想到什么梦想的,他现在只想活下来。

    在短暂的商量之后,刘老四决定,就地,上芒砀山躲躲。于是两百来人浩浩荡荡的向芒砀山进发。

    在进山的途中,还有一个小故事。说是刘老四喝了很多酒走在队伍中间,月色苍茫,小径蜿蜒,突然有手下跑过来向刘老四报告:前面有大蛇挡道,还是绕道而行吧!刘老四醉意朦胧,朗声大笑道:英雄豪气,所向披靡,区区一蛇,安敢挡吾道路?说话间,仗剑前行,果见一巨蛇横卧路中,摇头摆尾,对刘老四说,我乃赤帝之子,你敢斩我头,我就乱你头,敢斩我尾,就乱你尾。刘老四听完,大笑一声,举剑将白蛇拦腰斩断,径直前行。后面跟上的手下看到了一个妇人在哪里哭,好奇的询问原由,妇人说:我儿乃是白帝之子,却被赤帝之子所杀,我怎能不哭。说完就不见了,所以手下们都对刘老四非常恭敬。

    这个故事,很明显,是假的。但是我依然把他原原本本的写了出来,因为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推测:此时的刘老四,老大地位非常不稳固。

    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传这个故事的人是不可能相信这个故事的。那他们为什么要传这个故事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他们是刘老四的人,而且及其可能是他从中阳里带出来的铁哥们,如卢绾,周勃之流,他们的目的有两个,一时是让其他人服刘老四,让刘老四并不稳固的老大地位稳固下来;二是让其他人相信跟刘老四混是有肉吃的,是有希望的,从而提升这只队伍的凝聚力。而这两个目的的意图都直接指向同一个目的:成功地、彻底地控制这帮人。高!实在是高!

    虽说知道这是假的,但自己也得骗自己,刚在芒砀山的藏皇峪(听这名字也知道是后来取的名字,在当时还没有名字,只是个荒谷)安定下来,刘老四就宣布,跟上来的这只队伍以后统一使用红色大旗,以表明自己赤帝之子这一身份。

    关于在芒砀山上的日子史料是缺乏记载的,原因很明显,这个时候的刘老四不再是混混了,而是一个彻底的土匪,四处打家劫舍,史书自然不敢给高皇帝抹黑。其实老四也是没办法,手里有几百号人,不抢吃什么呀。不过即使是抢劫,这些土匪过得也是相当的悲惨,因为芒砀山是个很荒凉的地方,此处人烟稀少,打劫都没个对象。况且此时秦二世横征暴敛,民不聊生,前来投奔芒砀山的人是越来越多,僧多肉少,吃了上顿没下顿,再这样下去,不用官府派兵剿灭,自己就会饿死。

    好在这样的日子很快就会结束了,因为这一年的10月,也就是4个月后,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