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杨八郎杨延顺
字体: 16 + -

第一章 北宋京城

    fri jan 23 17:26:27 cst 2015

    第一章北宋京城

    公元960年,赵匡胤陈桥驿黄袍加身之后,定都开封称帝。而后广络将士人才,多方征讨,也算给南方创立了一个安定宁静的局面。

    今日与往日没有什么区别。在热热闹闹的街市里,到处叫卖的吆喝声中。杨家前三位已婚少爷的夫们人陪着佘赛花,带着两三岁的小八妹逛街买菜,后面有几位仆人样式跟着。

    “听闻今日杨元帅他们凯旋呢!”

    “是嘛,是嘛~~”

    “又是胜仗呢!杨家真是咱们大宋的保护神啊”

    ~~~~~

    熙熙攘攘的人们也在议论着宋朝大胜的事情。

    “老二,恭喜恭喜啊,你家又立功了~~”

    “是啊,是啊,二哥,恭喜恭喜了”

    “少嘲笑我了,你们。来~来,喝茶喝茶。”

    某茶楼里,小厢房内。三年轻男子,年约十九,二十岁,独酌一桌,悠闲茶道。细看,细听。其谈吐不凡,长得也都器宇轩昂,玉树临风。

    前一说话男子柴文武,当今柴王的儿子,柴文意郡主大一岁的哥哥。

    第二男子赵惟政,当今八贤王赵德芳的亲大哥滕王赵德秀的儿子。只是没有人知道他还健在而已,都传言暴毙了。当然其身份也连这三兄弟都不知道。

    后一男子自然是杨延顺了。

    于5年前他们各自多方查询得知自己的身世。当时也是诧异一时。他们三位是南方传言已久的异姓三兄弟柴杨赵。与西北边的玉龙堡齐名为南北兄弟。一个垄断北边经济贸易,一个统筹南方经济。当然他们中间也有往来。不过北方是亲兄弟,南方是异姓兄弟。

    不长时间,杨继业带着军队,整齐划一的浩浩汤汤的凯旋而归了。

    一座在首都东京(今开封)城内西北向、天波门的金水河旁的府邸,门匾有太祖皇帝亲笔御书“天波杨府”字样。天波府由:杨家府衙,杨家花园,演兵场三部分组成。占地广阔,建筑宏伟。门前有一碑文,书有“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八字。

    而今夜府里府外,宫里宫外都热闹非凡,唯独这三兄弟像游魂一样,无家可归。

    他们不是穷。相反是家财万贯,多的金银珠宝。至于真的有多少就不知道了。只是没有家的感觉。纵然你面前是山珍海味,鱼翅粉丝燕窝汤,没味道就是没味道。三兄弟就这样落寞了。

    “唉~~”异口同声的叹气,喝茶,喝酒,吃饭夹菜,有气无力。

    “我说小三,你不是和赵叔一起的吗?你叹气什么呢?”大哥柴文武狐疑的问道。

    赵惟政放下酒杯辩解道“大哥啊,咱们从几岁就开始在一起了啊。这处处训练考验的,我其实和你们差不多。”

    “那到也是哦~~~”杨杨延顺赞同的点点头,无奈的应答道。

    “本来就是嘛,不然怎么能是我们三个组建战龙,还秘密队伍。”赵惟政说道。“唉~那着那样说来我们也是政府工作人员啊~~~”

    “哎哟,小三,你说什么呢?有区别吗,有用吗?在外面我们都是柴大,杨二,赵三有什么用?”柴文武泄气道。

    “也对啊。”杨延顺说道。“别想了,别想了。既然是秘密战队,那就秘密吧。赶紧着吃完,然后整理睡觉,明天到书院报道。”

    “哦噢~~没几天这苦日子又来了。”

    “唉~~”

    一通抱怨埋怨之后又回到住处歇息了。

    他们的住处很普通朴素。简单的茅草屋,但是设备齐全。基本为竹制家具,所以别致雅兴。内有名花贵草,溪水潺潺,虫鱼鸟兽,好不宁静,世外桃源。

    天波府内,其乐融融。之后各自安歇。佘赛花却心事重重,独自怜惜流泪。流亡在外的可不止一个儿子啊。

    “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信女佘赛花虔诚跪拜,请保佑我的孩子们逢凶化吉,大吉大利,平平安安~~~”禅房内,佘赛花又开始了她的祈祷。

    “夫人~~”杨继业尾随而来,知道她又开始想念孩子了。

    “老爷!你怎么过来了?”佘赛花擦拭着泪眼问道。

    杨继业双手合十,鞠躬三下,心里默默祈祷着。然后转身对佘赛花说“唉,赛花,对不起。这么多年真苦你了~~~”

    佘赛花伸出手指放到他嘴上说道“你说哪里话,当年既然嫁给你,我自然会做你背后的女人。只是~~”

    “只是四郎,你还是放心不下~~~”杨继业拿下她的手指,说道。“我也是,但是我相信他,因为他是杨家的儿郎。放心吧,上苍会保佑的。”

    “嗯~~~”杨继业拥着佘赛花出门。即使再不舍她也只能无可奈何的在心里默默祷告,在不忍,也不想再让他承担更多,家国天下,她希望能把家给他抗下来。到了大厅嘱咐他们不要太晚,早睡,带着八妹歇息了。

    翌日柴杨赵三兄弟,应话来到“清风书院”。应话呢,是说听从赵德秀安排,在里面当教官。三人分别教授政治,军事,经济,中间自然掺杂文化历史进去。当然了只是偶尔来所谓教授学业,更多的是拟定操练教授方向,待赵德秀同意之后,监督,指引,指导各自带领的教员培训,训练,操练,教授学生。里面的学生分很多类,官员不够格的来补修,想要更上一层楼的来进修,富人有子不听话的来整修~~~~~简单的说就是政府出资的高配置学院。其在苏州已有总部,也是赵德秀鼓捣的。可没有想到这次到这里来了。

    这三个二十来岁的愣头青,能胜任吗?毋庸置疑。平凡的一般人可能是不行。可他们天赋异禀,不然如何统筹这南方经济。当然赵德秀也是劳苦功高,用心良苦啊。

    柴文武,武学奇才,力大无比,这学武功,就跟玩似的,任何一招武功在他面前,没有钻不透的,而且时间还短。

    杨延顺,记忆天才,过目不忘,这看书就像翻页一样,一目十行在他面前根本不算什么。思维清晰,善于分析。排兵布阵,制定方案。且精医理,懂厨道。

    赵惟政,经商怪才,头脑灵活,这做生意,那都不是事儿。即使身无分文,也能在两柱香内给你搞定10万两,关键是道具齐全。

    简单的说柴文武管行动,杨延顺制定方案,赵惟政提供经济物资。

    这三兄弟集结在一起也是机缘巧合啊。谁说不是呢?兜兜转转的,二十来年,这才发现,原来老家都安定在这地方~~赵老爷子自然也提及曾经是京城人士。

    倒也异常顺利,清风书院在开封分院的院长是苏州这边以前协助赵老爷子办事的林成明老学究,也是三人的启蒙之师。筹划已久,自两年前才实施。而今已是初具规模,才员往来不绝啊。

    “先生,辛苦了~~~”

    柴杨赵三人拱手相敬与老人家。

    “哎哟~你们终于来啦~~哈哈哈~~~”林成明先生四十五左右。听到声音,案前抬头,一脸高兴。身着黑青衣衫,花白头发,花白胡须。忙起身拱手回礼“辛苦什么,都是做事嘛~~呵呵。来,坐,坐,坐。”又叫人“看茶”。

    “这碧螺春,味道怎么样?很有苏州口感吧!”林成明开心的问道。

    “白云翻滚,清香袭入,色泽鲜润,明亮见底,先生,好雅兴啊!”柴大赞说道。

    “闻一闻香气嫩香清幽,瞧一瞧汤色嫩绿清澈,尝一尝滋味甘醇鲜爽,好茶,好茶”杨二自怡道。

    “看条索纤细,观卷曲成螺,察满身批毫,见银绿隐翠,哇,好景致啊~~”赵三感叹道。

    “哈哈哈~~~这就一个茶,怎的?在先生我面前卖弄呢,还是显摆呢?”林成明好笑的佯说道。

    “呵呵呵。哎哟,哎哟。这连夜兼程,难得茶味,这卖弄了,卖弄了。”杨二赔笑。

    “先生,见谅,见谅~~我们都是您一手带着的,哪儿敢显摆啊。呵呵。这茶真好,真好。”柴大附和着。

    “哎哟,林叔,您这哪儿跟哪儿啊。这茶真不错。呵呵。”赵三接着说。

    “你们三个兔崽子,我能不知道吗?哈哈哈,看见你们来我是真高兴啊。”林成明感叹着。捋捋胡须继续问道“苏州那边,都交接完了。”

    “哦,先生放心,一切都顺利进行着。”柴大回答道。

    “嗯,这边刚开始,还没有上手,可能要辛苦你们两头跑啊。”林成明似乎很有歉意。

    “没事,没事。没问题。只要不是您老来回奔波就行了。”赵三打趣道。

    “哈哈哈~~~你这小子~~~~”哄堂一笑。然后吃饭,整理,休息,入定。

    也开始了他们三个的半京城生涯。
  

  

上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