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一起去读史书
字体: 16 + -

少典

    wed sep 23 08:25:11 cst 2015

    如果我们翻开史书,我们就会发现这么一个人物关系表:燧人氏(配华胥氏)—伏羲(配女娲)—少典—黄帝,下面我们就开始读读关于少典的史书。

    少典,是中国原始社会时期有熊部落的首领。因生于有熊国(河南新郑附近),少典便被称有熊国国君。

    关于有熊国的来历还有一段传说

    少典,善于射猎,经常出入深山密林。有一次,少典进山打猎,坐在一棵大树下休息,不知不觉睡着了,朦胧之中,他觉得有什么东西轻轻推他的手臂,睁眼一看,原来是一只大熊站在面前。大熊见少典醒来,连忙跪在地上叩头,并卧伏在少典的身边,轻声吼叫着,少典就骑上了熊的脊背。

    大熊驮着少典,进入了一条阴森的大峡谷,看到一头巨兽。这时,从峡谷里走出来一群熊,一齐趴在巨兽面前。巨兽走进熊群,扑杀了两只吃掉。少典目睹这一凄景,终于领悟了大熊求他消灭巨兽的意思,急忙拉弓对准巨兽喉咙嗖地一箭,将巨兽射死。

    少典成了熊的救命恩人,可以任意役使熊群。有一年,居住在箕山(今禹州市南)的狼部落向北扩展,与少典部落发生了冲突,少典部落被狼部落打败,失去了不少土地,损失惨重。后来,少典带领着群熊赶走了狼部落人,夺回土地,重建家园。少典部落就改名为熊部落。称为有熊氏或有熊部落。后来,这个部落逐渐强大,发展成为 有熊国,少典就成了 有熊国的国君。

    对于有熊国的地理位置,各代史书中也有记载:

    汉,焦延寿《焦氏易林》:“黄帝有熊国君少典之子。有熊,即今河南新郑是也。”

    晋,皇甫谧《帝王世纪》:“(黄帝)授国于有熊。有熊,今河南新郑县也。”司马彪《续汉书·郡国志》:“河南尹新郑县,古有熊国,黄帝之所都。”

    魏,郦道元《水经注》:“或言新郑县,故有熊之墟,黄帝之所都也。”

    唐,李泰《括地志》:“黄帝征战蚩尤,初都涿鹿,即位乃都有熊。”杜佑《通典》:“新郑县……有溱洧二水,祝融之墟,黄帝都于有熊,亦在此地,本郑国之地。”

    宋,《路史·国名记》:“少典,有熊之开国,今郑之新郑。

    从以上文献来看,史传的有熊地望大致在今河南新郑的周边。

    谭其骧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在夏、商时期的地图上是这样标明的:有熊氏地域内有两大地貌特点:南有颍水,北有人隗山。可见有熊部族活动的主要区域就在今禹州市北部大隗山以南、颍水以北、荟萃山以东、古城,郭连以西这大约700平方公里的范围之内。

    少典的后代

    战国时期的哲学家庄子曾说,原始社会时期,“民知其母,不知其父,与麋鹿共处”。所以,关于黄帝的出生有好几种说法。最通常的说法是,有熊国国君少典娶了有乔氏的两个女儿作妃子,长妃叫女登,次妃叫附宝。

    有一天,长妃女登在华亭游玩,忽然有一神龙来伴。女登因此怀孕,生了炎帝,取名榆罔。传说他生下来三天能言,五天能走,七天就长全了牙齿,五岁便学会了许多种庄稼的知识。但是,因为他相貌长得很丑,“牛首人身,,脾气又暴,少典不大喜爱,就把他和女登母子俩养在姜水河畔,所以,炎帝长大后就以姜为姓,姓姜。

    再说少典的次妃附宝,有一天到郊外游玩,忽遇暴雨,有大电光缠身,许久才离开,绕北斗而去。结果,附宝感而受孕,怀胎25个月,生下黄帝,起名叫云,黄帝长得“河目龙颜”,落地能语,性情和善,很受少典国君的喜爱,就带着他和附宝一同住在阴水河边。附宝生就的美容丽质,非常动人,被人们呼为美姬。她常阴水边洗衣淘菜,人们见多了,就把这段河叫成了姬水,黄帝长大以后,便也以姬为姓,名叫姬云。

    炎帝姜榆罔长大之后,剽悍勇武,智慧过人,便做了部落首领,以“牛”为图腾,标记于旗帜之上。巫师说他以火德旺,所以称作炎帝。据说炎帝有一条神鞭,名叫“赭鞭”,用它抽打各种野草,野草便显出药性,炎帝为了验证这些药草有毒无毒,是热性还是寒性,到底能治啥病,就亲自尝百草,试其效用,为氏族百姓防病治病。因而炎帝氏族的人,个个身强力壮,迅速繁衍壮大,炎帝便率领他的部族沿渭水,黄河东迁,经河此、河南、湖北,还到过山东曲阜,打败了不少弱小部落,最后“定都于陈”,即今河南省淮阳县。

    黄帝姬云长大以后,身高九尺开外。他为人敦厚朴实,好旋仁义,很受部族人民尊崇,被拥戴为部落酋长,成了有熊国的继承人,他利用姬河两岸天然的地理优势,与丰富的矿产资源,鼓励部族民众发展农牧业生产,亲自教百姓播五谷,植草木,驯养猪,牛、羊、狗等,使有熊部落很快富庶强盛起来,周围许多弱小部落见他好行仁义,以邻为友,能团结人,就纷纷前来投奔、归顺,使有熊部族逐渐成为中原地区最强大的部族。巫师说他“以土德王天下”,土是黄色,所以叫黄帝。

    结语:有人认为少典不是一个人名,它是个古国名或者是个部落名,因为有这么一句话“昔大业娶少典子曰女华生伯益”,这句话意思是说“以前,大业娶了少典国(部落)的女子,生下伯益”。

    但在众多的史料来看少典是一个古人名。史料有:《史记·五帝本纪》:“黄帝者,少典之子”。 《史记集解》谯周:“有熊国君,少典之子也。” 《国语·晋语四》注:《世本》原著载“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曾祖母华胥氏。” 《三皇庙碑》载:包羲子少典为神龙首;东迁少典,君于颛臾之地以守包羲之祀。

    另外少典死后葬在少典墓,少典墓位于新郑华信学院新校区北门正对面。墓前墓已被修缮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