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哥罩你
字体: 16 + -

第214章 民族英雄

    sat jan 10 07:00:00 cst 2015

    徐诚忻给铁卫军下达了动员令,鼓舞了士气,又马不停蹄地直奔皇宫跟哲宗皇帝去辞行。

    景政殿内哲宗正在处理政务,但徐诚忻不比常人,王旭不敢怠慢赶紧亲自进去通报。不一会又面带笑容地出来,称圣上宣徐大人觐见。

    徐诚忻回以微笑,边走边随口问道:“圣上在与哪位大人在谈事呢?”

    “鸿胪寺卿袁大人,已经谈了好一会儿了。”

    “袁丁,袁大人?”徐诚忻好奇,皱眉道:“袁大人怎么会来,莫非又有哪个属国来讨要钱财啦?”

    大宋富庶天下闻名,科技发达、经济富裕,又喜欢要面子称老大。周边小国也是摸透了汉人的脾气,低个头叫声“老大”,隔三岔五地派使臣来朝拜一下。大宋皇帝一般都不会亏待他们,说一声“赏”就都能发笔小财。于是这些小国就开始乐此不疲,有脸皮厚的国家一年能来三五趟。

    徐诚忻对这种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事非常痛恨,但朝廷的惯例都是如此,要管也不是一天两天能改过来的。今天既然看到了,他自然不能袖手。

    王旭知道他的脾气,见他皱眉忙道:“小的仿佛听说是倭国的事情,大人进去一问便知。”

    倭国的?徐诚忻更为讨厌,这帮孙子难道又闹出什么新花样来了。这样想着快步迈进景政殿,便听到哲宗开心的笑声。

    “徐爱卿来啦!快进来快进来,听听袁丁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消息!”远远地就听到哲宗叫道。

    “看陛下气色便知一定是好事。”徐诚忻笑道。

    “果然是好事。”袁丁也颇为兴奋,向徐诚忻行了一礼才说:“自今日起,我大宋再无倭寇烦恼,海疆无恙矣!”

    徐诚忻心中一动,暗想:我离开明州才三个月,莫非赵颜动作这么快已经打日本打下来了?这宋代的小日也太窝囊了吧!

    徐诚忻在明州被虏这件事一直没有告诉哲宗,原因有二,一是为明州众官员着想,他们既然从一开始就瞒着朝廷,那他也只能帮着一瞒到底;二是赵颜父子的事只有他一人知道,刘武是

    他心腹倒是不用担心的。他担心把这事告诉哲宗会引起他的不满,毕竟哲宗只让他放赵颜一命,并没有让他帮赵颜东山再起。徐诚忻在意的并不是赵氏家族的帝位,而是整个中国的历史命运。

    袁丁继续说道:“昨日,倭国的村上天皇突然从杭州港上岸,随行不过十余人。杭州知府章帆上奏:上月初,倭岛突遭外敌入侵。来犯之敌携惊天神兵火器,声如惊雷,所抛之铁球洞船

    开墙、扬尘数丈,无人能挡。数千兵勇随船而至,稍有反抗便遭屠杀,仅一月不到便横扫四岛,死伤逾万,倭民尽服,倭国皇室仓皇离岛。至今日,倭国已为其所灭,村上天皇不日将抵京,泣恳吾皇代为复国,其状甚悲......”

    徐诚忻听了大爽,心想:赵颜老兄,这件事你干得太漂亮了,可谓利在当下利在千秋啊!凭这,说什么哥也要帮你一下,你可已经化身为民族英雄啦。忙对哲宗道:“陛下,他们虽然灭了咱们的属国,但好歹也是自己人,臣建议还是不要帮倭人的好。”

    哲宗奇道:“徐爱卿知道那伙人是什么来头?”

    徐诚忻一怔,赶紧解释道:“这个......自然是不清楚的。不过臣想倭人阴险狡诈、贪婪凶残,已经为害我朝百姓多年,他们既然灭了倭国,也算是帮了我们一个大忙,如此看来......哦,对了。不知道章知府有没有说灭倭国的是什么人?”

    袁丁笑道:“这事听起来荒唐,自己的国家被占了,倭国天皇竟然还不知道是何人所为。只知道听手下人说,这伙人到哪儿都举着一面旗帜,上书一个汉字为‘赵’,可见他们应该是汉人。”

    “赵?”徐诚忻装模作样的沉思片刻,说道:“陛下以为如何?”

    哲宗的神色有些玩味,笑道:“此人竟与朕同姓,难怪倭人要怀疑到朕的头上。不过,既然倭人认我朝为宗主国,朕自然要给他们撑腰,不然其它属国岂不人人自危。”

    “陛下想出兵帮倭人?”徐诚忻问道。

    “徐爱卿以为如何?”

    “臣以为不妥。”徐诚忻直接否定,“倭族人都不是个好东西,陛下何不趁此机会灭了他们。至于其它属国......臣一下子也没想出办法,但大家商量一下总能应付过去的。就算勉为其难也总比救下中山狼好些。”

    袁丁做为外交官,应付这种事比较有经验,他也痛恨倭人,忙献计道:“陛下,臣有一计,或可解开此局。”

    “讲。”

    “待倭国国主来京恳求时,陛下尽可答应他的要求。但同时也要向他说明,我朝现在战事吃紧,自顾不暇。北有辽人虎视眈眈,南面海外诸国屡次挑衅,西面又有蕃兵作乱。事情有很多,微臣自会跟他们说。用这些理由拖上三五年料不是什么难事,等那时我们再慢慢想办法安抚各国也不晚。”

    “妙!”徐诚忻夸道:“袁大人不愧是外交好手,这个‘拖’这诀用得了神入化。”

    袁丁瞥了他一眼,暗想:这招还不是你教我的......

    “不妥。”哲宗一口否定,“事情是可以拖过去的,但我大宋的信义岂不大大有损。”

    袁丁还待再说,哲宗却不耐烦地对他摆手道:“这事儿先议到这里,回头朕让中书衙门讨论一下再说。袁卿你且退下,朕与徐爱卿再议议北疆的事。”

    袁丁遵旨退下。

    此时徐诚忻的心思全不在北方的事上,与辽人的对策早就想定了,还有什么好议的。见袁丁退下立即又对哲宗说:“陛下真的打算帮助倭人夺回四岛?”

    哲宗笑笑并不答话,回到椅子上坐下喝了口茶,才缓缓道:“徐爱卿,你上次明州之行,清剿倭寇可还顺利?”

    徐诚忻一怔,心想这事不早就跟你汇报过了吗,怎么又提它做什么。便回道:“虽有些曲折,但总算不辱使命,陛下怎么又想起这事来啦?”

    “可朕却听说......你差点命丧贼手,凶险得很啊!”哲宗虽然面带笑容,但语调颇有些意味深长。

    徐诚忻暗暗一惊,听他口气似乎知道些什么。对了,问题一定出在范斫身上,自己虽然没跟他提起此事,但凭他武功想要偷听自己与刘武的对话还是不难的。陛下这样问是在怀疑我有事故意瞒着他,此事不能马虎,看来只有......

    徐诚忻不知道哲宗了解多少,但身为这帝王最忌讳的便是臣下故意隐瞒。他脑子飞快地转了一圈,最终还是决定为保险其间主动坦白为好。

    “嘿嘿,”徐诚忻讪笑几声道:“这事儿说起来有点掉面子,我也是不好意思跟陛下说。其实那次在明州我不小心被一伙强人所俘,没想到他们的主子竟是赵颜父子。”

    “哦?”

    “为安抚他们,我只得假意跟他们合作,又建议赵颜去倭国立足。陛下曾嘱咐我放他们一马,这样一来,不仅能保全赵颜父子,还能借他们之手灭了倭国,从而彻底解决倭寇之患。这次依倭国天皇所述,估计他们已经得手,但又不敢太肯定......”

    “哈哈......”哲宗开怀大笑,道:“开始朕听了还不信,想不到你还真是要面子。这有什么不好意思的,你为朕出生入死,又布下这等妙棋,从此朕再也不必为海患忧心,何乐而不为呢?哈哈哈哈!”

    徐诚忻暗暗松了口气,看来他知道得并不太多。忍不住又问道:“陛下,那出兵之事......”

    哲宗笑道:“赵颜是朕的皇叔,既然树的是‘赵’姓大旗想必还是以我赵宋为尊,都是一家人,朕为何要自相残杀呢?倭人如此可恶,给他们些苦头吃倒是大快人心的。况且我与他隔着东海,真要打也没那么简单。所以朕决定不日派出使臣,封其为东瀛王,为四岛之主,以示交好。”

    “陛下圣明啊!”徐诚忻大喜,这次夸奖绝对是诚心诚意的。

    “好啦,这事就这么定了。待那倭国的亡国之君来京,朕只好化些银子好好养着他们,给他来个乐不思蜀罢了。”

    “好注意,呵呵!”徐诚忻一边笑,一边暗暗腹议:丫的,原来你早就打定注意了,就是想试试哥有没有图谋不轨啊。

    哲宗的心情不错,畅快地笑了几声又问道:“你今天来宫里可是来辞行的?”

    徐诚忻这才想起正事,道:“正是,我打算明天就动身北上,陛下还有什么要交待的吗?”

    哲宗笑道:“朕想到的你早就想到了,怕是你有什么想交待朕的吧?”

    “陛下虚怀若谷,果然是一代明君。”徐诚忻随手拍了个马屁,又道:“我只是在想此去幽州谈判多半不会有什么结果,所动早晚是要用强的。希望陛下早做打算,辽人刚刚打完仗,百废待兴,正是最虚弱的时候。我们一旦时机成熟,该扁的时候还得当机立断才好。京城到易州中途遥远,书信来往耗费时日,陛下虽然英明,但旨意到我手上怕已经与局势不符,所以......

    ”

    “朕懂你的意思。”哲宗略一沉思,道:“朕早有与辽人一战之决心。至于军事上的事,朕信得过你,只管放手去做,朝廷不会插手。只要你能打下辽国,要什么尽管向朕开口,朝廷自当全力支持。”

    徐诚忻一听颇受鼓舞,道:“有陛下这些话,我们铁卫军必为大宋打下一片大大的江山下来。”

    “好,朕就先祝你旗开得胜,凯旋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