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嫁皇妃:媚倾天下
字体: 16 + -

第143章 因丑事叔侄生隙

寒风刺骨,萧允虽然穿了极厚的斗篷,可不过片刻就被冷风打透。膝盖跪在又冷又硬的青石板上,早已麻木。萧允为了女儿,只得咬牙硬撑着。

疏影见萧允脸色惨白,嘴唇发紫,忙上前低声劝道:“娘娘,不如先回去,待明日再过来求太后娘娘。”

萧允摇了摇头,依旧挺直身子跪着。寒意一阵阵袭来,仿佛直达心底,萧允不由打了一个寒颤。

风卷着枯叶,那枯叶在地上盘旋着,终于归于尘埃。

守门的小太监见萧允长跪不起,心中也有几分担心,就悄悄走进去回明了杜妈妈。

杜妈妈明白窦太后此次是狠了心,自然不敢多说话。她又有几分担心萧允,想了想,已经有了主意:萧贵妃和萧允谊属姑侄,自己不如悄悄和萧贵妃说了,让萧贵妃去劝萧允。

杜妈妈有了主意,就悄悄的去告诉了萧贵妃。

萧贵妃虽然不知道事情的真相,不过也明白事情有几分尴尬。可萧允毕竟与自己有亲,自己倒是去劝萧允几句才是。

萧贵妃带着贴身侍女出了上阳宫,就见萧允身子挺得笔直,跪在地上,可面色却极是难看。

萧贵妃忙走上前去,一把握住萧允的手,触手冰冷,忙劝道:“这里冷,萧娘娘不如先回去。”

萧允凄然一笑,道:“贵太妃不必相劝,今日妾定要见太后娘娘一面。”

萧贵妃还要相劝,却见萧允身子一歪,已经晕倒在地。

萧允早上的时候受了气,气滞于胸,折腾了一番才好些。本来身子就没大好,如今又在冷风里跪了这么长时间,如何禁得住?萧允为了女儿,一直强撑着,此时已是强弩之末,早已支撑不住了。

萧贵妃忙一把抱住萧允,连唤了数声。疏影也在一旁帮忙,见了萧允这般,眼泪早就流了下来。

萧贵妃知道不好,就自作主张,让小太监抬过一乘暖轿,要派人将萧允送回结绮宫。

外面乱作一团,窦太后因问杜妈妈道:“外面做什么这么乱?”

杜妈妈出来看时,小太监已经七手八脚的将萧允扶上了暖轿。

萧贵妃见杜妈妈出来,就将萧允晕倒一事告诉给了杜妈妈。

杜妈妈低声叹了一口气,就进去复命去了。

窦太后听说萧允晕倒了,也不说话,半晌才说道:“你让人请个太医给她瞧瞧。”

杜妈妈忙答应了,出去传话。

却说萧允跪在上阳宫外没多久,就有小太监悄悄的告诉给了魏刚。

魏刚知道皇上待萧允不同,自然不敢隐瞒,忙回明了皇上。

皇上听了魏刚的话,急道:“她刚好些,这么冷的天跪在那里,如何禁得住?”皇上说完,就要过来看萧允。

待皇上匆匆赶到,迎面正碰上小太监送萧允回结绮宫。

皇上见疏影跟在暖轿旁,就叫住疏影,问道:“萧娘娘为何要跪在这里?”

疏影站住脚,就将长乐公主被窦太后抱走,萧允来上阳宫想要要回女儿,不想窦太后却不见萧允,萧允因此跪在外面希得窦太后召见等语告诉给了皇上。

皇上听完,点了点头,吩咐疏影好生回去照料萧允。

疏影行了礼,匆匆往回赶去。

皇上沉吟了一会儿,吩咐魏刚道:“你传朕的旨意,让萧夫人立刻进宫照顾萧娘娘。只是你让传旨的人有些分寸,莫要惊吓着了萧夫人。”

魏刚忙答应了一声,就去传旨。

皇上因安排萧夫人进宫照料萧允,这才放下心来,自己却朝上阳宫行去。

上阳宫守门的小太监见是皇上,忙要进去通禀。皇上却摆了摆手,迈步进了院子。

那些宫女、太监都知道窦太后如今在气头上,谁也不敢触霉头,因此院内静悄悄,一个人也没有。

皇上默默的在窦太后寝宫外跪下,脸上流露出坚毅的神色来。

皇上不过跪了一小会儿,就有小太监匆匆去禀明了窦太后。

窦太后心中虽然恨皇上和寡嫂私通,可皇上毕竟是自己的儿子,哪个母亲舍得自己的孩子受苦?因此窦太后听说皇上跪在外面,迟疑了片刻,就扶着杜妈妈出来了。

窦太后一见皇上外面只披了一件银鼠的斗篷,忙上前一把拉起皇上,道:“皇上穿这么少跪在这冷风里,倘或病了该如何是好?”

皇上垂着头,道:“母后,千错万错都是儿子的错,还请母后不要责备萧氏才是。”

窦太后闻言,登时怒道:“陛下这是因萧氏来责备我这个老婆子了?我不想见她,是她自己愿意跪在外面的。不错,我知道她跪在外面,故意装作不知道。我以前瞧她甚好,没想到她竟是一个狐媚子,让陛下为她连江山祖宗都忘了。”

皇上听窦太后说“因萧氏责备我这个老婆子”,忙答道:“儿子不敢。”

待到后来皇上听窦太后针对萧允,心中一阵自责,也就说道:“母后,儿子是一国之君,不好跪在外面出丑。但昨日之事错在儿子,儿子愿跪在这里等母后消气。”

窦太后见了皇上这般,越发生气。

母子两人正在斗气,不可开交之时,王婉带着听琴过来了。

原来,王婉听说萧允跪在上阳宫外,自然不愿趟那浑水,索性装作不知道。后来,王婉听说皇上赶去,心知不好,只怕窦太后和皇上必然因萧允而起争执。

王婉忙带着听琴匆匆赶至,正好见他母子二人互不相让。

王婉忙上前请安道:“妾请太后娘娘。”

窦太后此时正在气头上,看也不看王婉一眼。王婉走上前去,扶着窦太后道:“太后娘娘切莫生气,倘或气坏了凤体,让陛下何以自处?”

窦太后冷笑道:“你也不用在我这里装好人,我知道你们平日里孝顺,却都是哄我的。”

窦太后一席话说得王婉紫涨了脸,垂下头去,一声也没有。

皇上见了这般,越发的感念王婉。

窦太后见了王婉的模样,也知道自己的话重了,也就冷着声音道:“你们随我进来罢。”

窦太后为了安抚王婉,也就将手搭在王婉的胳膊上。

王婉见窦太后的态度有了软化,就悄悄对皇上使了一个眼色。

皇上会意,站起身来,跟在窦太后身后进了屋子。

窦太后进了屋子,就在居中的椅子上坐了。

皇上亲自去倒了一碗热茶,奉给窦太后。

窦太后瞧也不瞧,淡淡的说道:“我不敢劳烦陛下。”

皇上陪笑道:“母后这般说,让儿子无地自容了。”

窦太后见皇上陪着小心,也就长叹了一口气,道:“陛下,她不过是一个失节妇人,陛下这般为她,委实失了体统。”

窦太后未尝不知道萧允失节是皇上逼迫的,但做母亲的往往都看不到自己儿女的错处,纵使是自己儿女的错,也多半会埋怨别人,皇上是窦太后的亲生儿子,所以窦太后把一切罪过都归在萧允头上。

皇上刚要开口替萧允辩白,就见王婉对自己使眼色。皇上只得将话咽下,皇上也怕自己越说窦太后越迁怒萧允。

王婉轻轻替窦太后捶着,陪笑道:“天气冷,太后娘娘且喝一口热茶。”

窦太后想起皇上在外面跪了半日,忙让人熬姜汤去。

皇上见窦太后的态度缓和了些,也就跪下道:“儿子让母后生气了,儿子不孝,还请母后责罚。”

窦太后叹了一口气,道:“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做父母的,哪有不白操心的?我说过了不管,可事到临头,却少不得管一管。”

皇上忙道:“儿子让母后操心了。”

窦太后拉着皇上在自己左边坐下,又拉王婉在自己右边坐下。

小太监将熬好的姜汤端来,窦太后看着皇上喝下,这才放下心来。

皇上见窦太后缓和了不少,就想着如何开口求窦太后将长乐公主送还给萧允。

窦太后见皇上欲言又止的模样,就道:“皇上想说什么尽管说吧。”

皇上跪下道:“母后是最慈悲的,求母后看在儿子的面子上,把长乐公主交还给萧氏罢。”

窦太后闻言,也不说话。

皇上叩头道:“母后,长乐公主年幼,离了母亲只怕诸事不便,还请母后开恩。”

窦太后沉吟良久,她也知道长乐公主如今刚满周岁,还是在萧允身边由萧允照料最好。

半晌,窦太后叹了一口气道:“既然陛下为她求情,我就看在皇上的面子上,送小公主回去。”

皇上登时大喜,叩头道:“儿子谢母后。”

窦太后看着皇上满脸喜色,心中不由长叹了一口气:孽缘,自己究竟是做了什么孽,宇文家竟然出了这等丑事?

却说承明随窦太后来到上阳宫,承明隐约知道事情不简单,也就暗中留心。

承明听说皇上来了,就悄悄走来偷听窦太后和皇上说话。他听到窦太后说萧允失节,不由一怔。承明已经隐约知道男女之事,而这宫中只有一个男人——那就是皇上。萧允失节,谁无礼于萧允,已经昭然若揭了。

承明心中一时也说不出是什么滋味,只觉得要大喊几声才好。

皇上又陪窦太后说了几句话,就和王婉起身告辞了。

承明看着皇上离去的背影,眼中流露出深深的恨意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