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嫁皇妃:媚倾天下
字体: 16 + -

第133章 贺端午太后选妃

窦太后听了昌平公主的话,不由一怔,随即漫不经心的问道:“什么事情?”

昌平公主在窦太后身边坐下,这才笑道:“昨日是婆母的生日,婆母娘家的两个侄女过来拜寿,竟如两朵花儿一般。女儿瞧大女儿生得尤其好,且性格温柔——”

窦太后不等昌平公主说完,就问道:“你是想让我替皇上纳妃?”

“到底是母后,一猜就准。”昌平公主又忙说道,“虽然如今孝服未满,皇上不好纳妃,可太后娘娘不如先暗中定下来。待出了孝,太后娘娘就替陛下纳进宫来。”

窦太后听了昌平公主的话,不由触动心事。窦太后因皇上对萧允有情,又因此事事关皇室体面,因此终是窦太后的一块心病。如今她听昌平公主让自己替皇上纳妃,不由暗思道:皇上如今妃嫔甚少,因此才会对萧允有情。如果这后宫的妃嫔多了,燕瘦环肥,只怕皇上早就把萧允忘到脑后去了。

想到这里,窦太后含笑道:“你想得很好。你说你婆母有两个侄女,不如下次你进宫把她们两个一道带进宫来给我瞧瞧。”

窦太后又自语道:“谢家的家世倒也可以。”

窦太后的长兄娶武烈侯谢有道之女为妻,而昌平公主的婆母正是这位武烈侯之女。

原来,昌平公主见永平公主将自己的小姑献入宫中,吕姑娘进宫后就被封为昭仪,且那吕昭仪在宫中甚是得宠,如今又有了身孕,昌平公主难免就存了一份心思。

可昌平公主嫁入窦太后的母家,窦太后曾说过为防外戚专擅,不会再让母家之女入宫,因此昌平公主只能另选人选。她偶然见自己婆母家中的女儿,就动了心思。她又暗自和自己的婆婆说了,谢家却也愿意女儿入宫,因此她特意进宫和窦太后商议。

窦太后因皇上迷恋萧允,为断了皇上的情愫,窦太后就想着广纳后妃。如今昌平公主的话合了窦太后的心思,窦太后令昌平公主下次进宫将谢家的两个女儿都带进宫来。

昌平公主听了窦太后的话,心中暗喜,忙答应了下来。

窦太后沉吟了一会儿,道:“你若特意带进来,如果没看中,倒让那两个姑娘难堪,不如端午的时候带进来罢。”

昌平公主连声称是。

窦太后点头道:“我累了,你也回去吧。”

昌平公主忙起身告辞,行过礼就退了出去。她适才见窦太后和皇上之间的气氛有些尴尬,心中难免纳闷,出了窦太后的屋子,就找自己在宫中的眼线暗中打听,方才打听明白。

那昌平公主是个聪明的,她知道了昨晚的事情,自然明白了窦太后的用意。

光阴荏苒,岁月如水般流过。

因没出国丧,宫中虽然在为端午节做准备,可诸事都准备得极俭素。

皇上自上次被萧允拒绝后,就再也没踏入过结绮宫半步。皇上虽然不再去结绮宫,可并未怠慢萧允母女。太医院最好的太医依旧每日去给小公主诊脉,外臣进贡的诸般珍品必有结绮宫的一份。

这让宫中的众人百思不得其解,越发猜不透皇上的心思,因此却也不敢怠慢萧允母女。

正是如此,在宫中这个踩低捧高的地方,萧允的日子倒也不难过。

窦太后却是彻底冷落了萧允,不再召见萧允,甚是不再派人去瞧小公主。

王婉倒是派人去瞧了小公主几次,又让人送了几回东西。小公主周岁的时候,王婉特意备了礼物送来。皇上知道了,倒是格外感念王婉。

长乐公主的身子一天好似一天,萧允也放下了久悬着的心。因小公主脸上结了痂,萧允怕小公主挠破结痂,落了疤,因此拿了细棉布做了套子,戴在小公主的手上。

小公主自然不愿双手被束缚着,每日里想方设法要拿掉自己手上的套子。萧允只得坐在小公主的床边看着。

小公主如今已经满了周岁,呀呀学语,正是逗趣的时候。萧允每日里陪着女儿,逗女儿说话,日子过得甚是舒心。

小公主现在吐字还不甚是清楚,每每看到萧允,就混糊不清的唤道:“母亲。”

每当这个时候,萧允心中满是为人母的喜悦。

端午节到了,皇上特意下旨称因为先帝服丧,故此宫中不任大庆。端午这日的早上,李德妃带着吕昭仪和刘才人过来给王婉行礼。

待妃嫔们行过礼,王婉就带着众人去了上阳宫。

上阳宫的正殿内只有先帝的妃嫔们,还有永平公主和昌平公主等人,因此昌平公主身后的两位谢姑娘格外的引人注目。

王婉扫了一眼,就将一切瞧在眼睛,心中已经猜透了七八分。她心中自是有些不自在,可却无可奈何。

恰在这时,窦太后扶着如意走了出来。众人忙躬身行礼。

窦太后笑道:“免礼。”

众人谢了恩,都依班站好。

窦太后摆手道:“你们坐吧,今日也没外人,娘们一处说说笑笑倒亲热些。”

众人谢了恩,这才在自己的位置上坐下。

窦太后着意看了那两位谢姑娘一眼,见两人果然容貌出众,仪态娴雅,就故意问道:“那是谁家的姑娘,长得倒水灵?”

昌平公主忙推了两人一把。两人一齐给窦太后问了好,又答了窦太后的话。

窦太后招手道:“你们过来,让我好好瞧瞧。”

两位谢姑娘忙走上前去,在窦太后身边站定。窦太后一手拉着一个,问了几句家常话。

这些妃嫔们在宫中日久,如何瞧不出窦太后的意思。李德妃一脸平静,宛如没有看见。吕昭仪脸上挂着微笑,手轻轻抚在隆起的肚子上。刘才人眼中流露出几分不快来,可只能干生气而已。

窦太后问了几句话,就放开手,笑道:“好一对姐妹花。”窦太后又让杜妈妈拿了一对荷包,赏给那两位谢姑娘。

众人说笑了一阵子,见窦太后脸上流露出几分疲惫来,纷纷起身告退。

王婉带着听琴回到昭信宫,心中委实不快,就默默坐在窗前的短榻上。

如今天气渐热,窗子都大开着。听琴忙劝道:“皇后娘娘,窗边风大,仔细吹了风头疼。”

王婉闻言,长叹了一口气,起身在屏风旁的贵妃榻上躺下。

听琴倒了一杯茶,奉给王婉。

王婉这些日子以来,也想着为皇上纳妃。依王婉的意思,这次纳妃要选出身低微些的良家子。

王婉因上次生产,元气大伤,难再有孕,就想着选几个出身低微的妃子。若是这些妃子将来有了皇子,自己正可以抱来抚养。一来是可以博得贤良的名声,二是自己也可以有儿子傍身。不想,这次窦太后为皇上纳妃,又是选的名门之女。

宫中的消息传得极快,连萧允也知道了这件事。当宫女当做一件新文学给萧允听,萧允只是一笑置之。

如今,小公主已经全好了。承明因为想念萧允和妹妹,日日派人去问太医小公主可好了。

这日,承明听说小公主全好了,就磨着窦太后要回去。

窦太后见这些日子以来,承明日日把萧允和小公主挂在嘴边,也知道承明甚是想念萧允和小公主。

窦太后因皇上对萧允有情,本不愿把承明再交给萧允,只是一想到自己照顾不了承明多久,就不再坚持,只是吩咐杜妈妈替承明收拾东西。

承明一听说可以回去,小脸上满是笑容,拉着窦太后的手,道:“太后娘娘,孙儿回去看了母亲和妹妹,每日里还是会过来给太后娘娘请安,陪太后娘娘说话。”

窦太后见承明的脸上已褪去了几分稚气,可还是拉着自己的手撒娇,不由戳了一下承明的额头道:“承明如今也不小了,还是这般撒娇,待你明日娶了媳妇,该叫你媳妇笑话你了。”

承明红了脸,道:“孙儿不娶媳妇,孙儿要陪太后娘娘和母亲。”

窦太后却触动了心事:承明如今已经十二岁了,若是寻常皇室子弟,只怕也该暗中相看婚配的人选了。如今承明身份尴尬,名门闺秀自然不愿嫁给承明。可若是寻常人家,自己又怕委屈了自己最疼爱的孙儿。

窦太后想到这里,不由长叹了一口气。

承明误以为是自己要走,窦太后不愿意自己走,忙劝道:“太后娘娘,孙儿一定每天过来陪太后娘娘的。”

窦太后看承明一脸着急的看着自己,不由勉强笑道:“承明记得就好。”窦太后说完,就吩咐杜妈妈送承明回去。

承明回到结绮宫,见到萧允自然心喜,坐在萧允身边拉拉杂杂的说个不停。

萧允也知道继子和自己感情甚深,因此只是含笑看着承明,又让疏影把自己给承明留的吃食都拿来。

承明一边吃着东西,一边和萧允说话。承明说了一会儿话,就要去看妹妹。

萧允笑道:“你妹妹在里间屋子呢,你去瞧她吧。”

承明随着疏影去看长乐公主,萧允看着承明的背影,也陷入了深思:如今承明年纪渐长,理应出宫居住,可如今自己又怎能放心让承明出宫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