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嫁皇妃:媚倾天下
字体: 16 + -

第119章 新帝私祭全令名

萧允坐在马车上,觉得身子有些发软,也就倚在车壁上。

疏影见了,忙道:“太子妃如今刚好,又劳了这一早上的神,不如眯一会儿。”

萧允微微点了点头。疏影拿过一个软枕放在萧允身后。萧允微阖双目,闭目养神。

马车的速度慢了下来,萧允半睁开眼睛,心中有些纳闷:怎么这快就到了?

魏刚在马车外小心的禀道:“太子妃,颖国公请太子妃安。”

萧允听到“颖国公”三个字,不由握紧了手中的帕子。萧允无声的叹了一口气,才淡淡的说道:“我累了,早些回去吧。”

魏刚听了,吩咐了车夫几句。那车夫一甩马鞭,马车疾驰而过。

程伯瑜站在路旁,眼中流露出一丝怆然来:她如今连见都不愿意见自己了。

爱情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都是一种执着,但有时我们应该选择的是放手。如果我们一味执着,我们就会发现也许有一天我们已经真正的失去了它。

次日早朝时,皇帝下诏以王礼安葬建元,并令有司选择吉日。

魏刚一听到消息,就告诉给了萧允。

萧允听了,一时也说不出心中究竟是什么滋味:自己虽然早已知道建元已亡,可多少次午夜梦回,泪湿枕畔,自己都仿佛感觉他就在自己身边。如今这道圣谕无疑打消了自己的全部希望,但他终于能入土为安了。

萧允只是怔怔出神,魏刚低低唤了一声“太子妃”。

萧允这才回过神来,因想到到时承明必然是要去的,就吩咐疏影道:“请世子来。”

过了一会儿,疏影就带着承明来了。萧允将圣谕告诉了承明,承明低着头,萧允猜不出承明此时的心思,只是叮嘱他诸事小心。

到了建元出殡这日,萧允、承明都绝早的起了身,换上了孝衣。建元虽然是以王礼安葬,可朝中诸臣谁又敢和建元牵上关系,因此除了全副执事,竟连一个朝臣都没有。

萧允带着承明坐马车,跟在执事的后面。

承明看着冷清的送葬队伍,不由想起昔日父亲在日,那些朝臣对父亲的巴结逢迎。

承明经此大变,已是看透世态炎凉。他的心中陡然升起一种渴望,渴望看到今日那些翻脸不认人的朝臣将来有一日跪在自己脚下,俯首称臣。

萧允并不知道承明的心思,此时她只是静静的坐在马车上,心思却有些飘渺:工部并没有为建元另择吉地,而是让建元和先太子妃杜氏合葬……

马车慢慢停了下来,萧允在疏影的搀扶下下了马车,进了后面的灵棚。

丧仪的仪式一项项的进行着,萧允跪在后面,表情麻木。建元和先太子妃杜氏合葬在一处,连梁昭训的尸骨都被迁到此处,安葬在建元坟侧。

萧允目光茫然的看着周遭那漫天盖地的白,自己将来又该身归何处?那个生前与自己同榻的男子,在死后却和另一个女人同穴,自己真的已经失去他了吗?

突然,外面传来一阵纷乱的脚步声。魏刚匆匆的跑了进来,禀道:“陛下来了。”

萧允微怔:他来做什么?

因为帷幔遮挡,萧允看不见皇帝。不过过了片刻,魏刚就悄悄的进来告诉自己:皇帝此次来是私祭,为全兄弟之情。皇帝在建元的灵前拈了香,又叫了一声“大哥”。

萧允的脸上流露出几分苦笑来:兄弟之情?刀兵相向,你死我活这就是皇家的兄弟之情。可皇帝这样做,无疑为自己博得了友爱之名。

又响起了一阵纷乱的脚步声,脚步声堪堪在帷幔外停下。

这时,就听一个声音说道:“你多多保重。”

萧允已经听出是皇帝的声音,但不等萧允答话,就听脚步声渐去渐远。

仪式终于结束了。萧允拖着疲惫的身子坐上马车,心中除了哀伤,更多的是凄惶。

次日一早,窦太后派人颁下懿旨:令萧允带着承明、长乐公主进宫居住。

萧允叩头谢恩后,心中明白:东宫是太子的居所,如今虽然皇帝尚未册立太子,但是如今自己再住在这里未免名不正,言不顺。建元已经被废为庶人,连带自己、承明也没有了品位。长乐公主虽然受封公主,可是年纪尚幼,还没有自己的府第。自己入宫依窦太后而居,无疑是最妥当的。

想到这里,萧允让人叫来了昔日东宫的太监、侍女,这几名太监、侍女都是那日幸存下来的。

萧允端坐在居中的椅子上,逐一看过众人,这才说道:“太后娘娘刚才派人来让我入宫居中,如今我们孤儿寡母的,这样倒极是妥当。我召你们来,是想告诉你们我进宫去自然不能带许多人,你们如果不愿意跟着,每人给一百两银子,就回家去罢。”

众人听了,心中自然高兴,只是一时不好流露出来,只是垂头不语。那些侍女自然是极愿意的,一入深宫,纵然满头白发,也不见得能出得宫来。如今回到家中,趁着年轻寻一门合适的亲事,胜过老死宫中百倍。那些太监因建元已亡,纵使留在宫中,也没有出头之日,因此也巴不得出宫去。

半晌,才有太监说道:“太子妃厚德,奴才等自然是感激不尽。只是奴才等服侍太子妃日子久,如今听说要离开,心中不舍。”

众人忙纷纷附和。

萧允听话里的意思,是愿意离开,也就道:“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你们出了宫去,好自为之罢。”

萧允说完,就看了疏影一眼。

疏影道:“你们愿意走的,一会儿到我这里拿银子。”

那些太监、侍女都跪下给萧允磕头,口中念颂不已。

萧允打发了那些太监、宫女,就让疏影带着自己的陪嫁丫鬟收拾东西。

萧允当初嫁入东宫,萧家陪送的嫁妆自然丰厚。做了太子妃之后,宇文渊和窦皇后颁下的赏赐甚多。

到了晚膳时分,疏影等人才收拾清楚,连带着将承明和长乐公主的东西也都收拾了。

萧允吃过晚膳,就唤来了长乐公主的乳母,道:“公主如今年幼,自然是离不开你的,少不得你要随我一道进宫。待将来公主长大,我自然求过太后娘娘,放你出宫。”

乳母忙道:“奴婢能服侍公主,是奴婢的福分。”

萧允特意赏了那乳母一套首饰,乳母千恩万谢的收了。

安排好了乳母,萧允这才对自己的四个陪嫁丫鬟说道:“你们当初随我一道嫁入东宫,我本想将来替你们安排一个好出身的,只是如今出了这样的事,你们随我进了宫,只怕就再也出不来了。你们侍候我的日子久,比别人不同。我给你们每人备了一份嫁妆,再和母亲说了,把卖身契给你们。”

那几丫鬟忙跪地叩头道:“太子妃的大恩大德,奴婢没齿难忘。”

萧允摆了摆手,道:“你们下去吧,我也累了。”

丫鬟们行了礼,就慢慢退了出去。

萧允闭上眼睛,猛然觉得似有人在屋内,忙睁开眼睛,就见疏影跪在自己面前。

萧允问道:“你有什么事?”

疏影忙道:“太子妃,奴婢不愿意走。”

“你如今出去了,找一个合适的人家,将来生儿育女,比在那深宫强百倍。”

“太子妃,奴婢明白太子妃是好意。只是奴婢自幼服侍太子妃,不忍离了太子妃。如今奴婢年纪也大了,又是奴婢出身,纵是出去,多半是给平头百姓做填房。奴婢想着,不如跟在太子妃身边,好生服侍太子妃。”

萧允见疏影态度甚是坚决,不由长叹了一口气,道:“如此最好了。”

到了次日一早,窦太后就派人来接萧允。魏刚指挥来人将萧允的东西搬上马车,先送入宫中。

萧允收拾好了,就带着承明、长乐公主、疏影上了马车。

马车缓缓朝前驶去,萧允微微掀开车帘的一角,看了东宫最后一眼,雕梁画栋依旧,可此时她的心思却是格外的复杂:自己在二八年华嫁入东宫,见遍了世间繁华,转眼却已是过眼烟云。如今自己即将步入深宫,并在深宫中任年华老去,青丝成白发。

马车在皇宫外停住,杜妈妈带着两个宫女在宫门内候着。

萧允下了马车,杜妈妈赶上来行礼,道:“太后娘娘一早就等着了。”

萧允等人随着杜妈妈朝上阳宫行去。一路上,萧允连一个太监、宫女都没看到,心中难免有几分纳闷。

上阳宫到了,杜妈妈引着萧允等人进了窦太后的屋子。萧允一进门,就福身施礼。

窦太后看见承明,格外的激动,忙摆手道:“免礼,快过来坐吧。”

萧允闻言,在窦太后身边坐下。窦太后和萧允闲话了几句,就一把握住承明的手,不住的打量。

萧允明白窦太后爱孙心切,也不说话,只听他祖孙说话。

窦太后看了一阵子,才将承明交给杜妈妈,道:“你带承明去见太上皇。”

杜妈妈忙答应了,带着承明出了屋子。

窦太后又抱过长乐公主,哄了长乐公主一阵子,才对萧允道:“你昨日收拾东西也累了,早些回去歇着罢。明早再过来,你妃母她们明早都在,你再给她们行礼,倒也便宜。”

萧允闻言,忙站起身,行礼告退。

窦太后又吩咐自己的侍女如意,道:“你送太子妃去她的宫室。”

萧允闻言,不由一怔:难道自己不随窦太后居住,而是另有宫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