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嫁皇妃:媚倾天下
字体: 16 + -

第117章 践帝位大肆封赏

却说萧允因心中大恸,热血攻心,痰壅心肺,一时迷了神智。王敏中开了疏导之剂,本也对症。萧允服下后,吐出了心肺间的郁积。只是萧允自幼在萧家金尊玉贵,珍宝般养大,嫁入东宫为太子妃,更是尊贵无比,哪里受过这般挫折?因此萧允只是昏迷不醒,众人见她不省人事,越发的慌乱。王敏中见了这般,心中也没有了计较。

萧允缓了一阵子,神智清明了些,这才勉强睁开眼睛。承明因担心萧允,一直盯着萧允,见萧允睁开眼睛,忙叫了一声。

众人听到承明的话,忙看向萧允,就见萧允慢闪秋波,人已经醒了。

众人忙拥到床边,秦王也忘了避嫌,推开疏影,定定的站在床边,只是怔怔的看着萧允。

萧允一抬眼,也看到了秦王。她一见到秦王,就不由想起建元来,神情一黯,随即闭上眼睛,不肯再看秦王。

秦王此时心神都在萧允身上,自然不会看不到萧允眼中的厌恶,心中一凉,只得暗暗叹了一口气,转身迈步朝外走去。

疏影留了个心眼,见秦王出来,忙送了出来。

秦王见了疏影,只是苦笑了一下,道:“朕一会儿就回宫去了,你进去服侍太子妃吧。”

疏影闻言,福身行了礼,随即退进里间屋子。

暮色渐浓,屋内已经掌了灯。

秦王只是看着里间屋子门上悬挂的水晶帘,烛光射在水晶帘上,折射出七彩的光芒来。秦王素来神采逼人的眸子中满是黯淡,心中更是酸涩难言:上午自己召见萧允时,心中未免存了几分侥幸,但见了萧允的态度,满腹的话都咽回了肚子里。适才自己听说萧允病重,心神登时大乱,顾不得如今情势危急,不容自己轻易离开皇宫,就带着几名侍卫赶来。可她却连一个眼神都吝啬给自己,视自己如无物。

想到这里,秦王不由握紧拳头:天下自己取之尚且如探囊取物,何况一妇人?

但在下一刻,秦王就苦笑了一下:她性格刚烈,纵使是一时屈服于自己,只怕终究是意难平。自己岂不是要了她的命?

魏刚为人机灵,见萧允醒了,忙让王敏中又替萧允诊了脉。王敏中凝神诊了一会儿,见萧允脉象不似方才那般紊乱,也就点头道:“太子妃如今好了许多。”

魏刚闻言,忙带着王敏中出来回秦王。

秦王听了,方才放下心来,又怅然若失的看了里间屋子一眼,就吩咐魏刚道:“你留在这里侍候,太子妃若是有什么事情,飞马进宫来报与朕知道。”

魏刚忙答应了。

秦王这才迈步出了屋子,眉宇间已带了几分淡淡的愁思。秦王知道谢书斌故意刁难萧允,心中大怒,但如今是用人之际,只得不了了之。

秦王上马车的时候,谢书斌赶上来见礼。

秦王借口让谢书斌协助慕容延吉戍卫皇宫,借机将谢书斌召回,却让萧允之兄萧聪领兵守护东宫。

却说萧夫人见萧允醒了,自然欢喜无限,坐在床边柔声问道:“允儿,不如喝几口热水?”

萧允许久没听母亲这般唤自己,睁眼见母亲满脸倦容,可还是一脸担心的看着自己,心中一酸:母亲年事渐高,自己竟然还让母亲这般担心。

想到这里,萧允纵是无心求生,也不由微微点了点头。

萧夫人忙对一旁的疏影使了一个眼色。疏影会意,拿过一碗燕窝粥,递给萧夫人。

暗香忙半扶起萧允,疏影在萧允身后垫了一个软枕。

萧夫人舀了一勺,轻轻的吹着,喂到萧允嘴边。萧允只得张口吃下。萧夫人见了,脸上挂上了几分笑容。

萧夫人喂了小半碗燕窝粥。萧允摇了摇头,萧夫人只得将粥碗递给站在一旁的翠袖。

疏影和暗香这才上前扶萧允躺下。

萧夫人因见时候不早了,又见承明依旧在一旁侍候,小小的身子虽然拔得挺直,可却透着几分疲累。萧夫人知道承明小小年纪经此大变,定是心神俱疲,心中不由生出了几分怜惜。她自然不敢让承明去歇息,只得对萧允说道:“太子妃,如今时候不早了,不如早些歇着。”

萧允看向承明,道:“承明,你今日也累了一天,回去歇着吧。”

承明道:“儿子要留在这里照顾母亲。”

萧允勉强笑道:“你若累病了,母亲不是更加担心?你现在回去歇着,明早再过来也是一样的。且今晚你留在我这里的耳房内休息,我若是有事,喊你就是。”

承明犹豫了一会儿,也就道:“母亲好生休息,儿子告退。”

萧允因不放心,也就吩咐疏影道:“疏影,你带着世子到耳房内安置。”

疏影忙答应了一声,就带着承明进了一旁的耳房。

萧允知道如今东宫外面都是军士,因怕军士晚上生事,就让暗香和长乐公主的乳母带着长乐公主在另一间耳房内歇了。

萧允看了屋内服侍的侍女、太监一眼,道:“东宫如今别处自然是呆不得的,你们胡乱在外间屋子休息一晚罢。”萧允说完,又吩咐翠袖和红巾多拿些被褥来。

那些侍女、太监自然明白如今的情势,谢了恩,就去外间屋子歇了。

萧夫人见萧允一一安排妥当,也就笑道:“天晚了,我就不回去了。今晚和你一处睡,倒也好和你说说话。”

萧允见萧夫人态度甚是坚决,知道母亲不放心自己,也就应了。

母女两人同榻而眠。萧允如何睡得着,一闭上眼睛,脑中就不由浮现出和建元昔日的种种恩爱,眼中已是滴下泪来,却怕萧夫人知觉,只是任泪水悄悄滑落。

萧夫人心中有事,自然也睡不着,隐隐听出萧允勉强压抑的哭声,不由轻声唤道:“允儿。”

萧允听萧夫人叫自己,一个没忍住,已是轻泣出声。

萧夫人叹了一口气,道:“母亲知道你心里苦,你和太子也算少年夫妻,你们又恩爱。但是你也不能一味伤心,倒是也该为孩子想想。”

萧允听了这里,抽泣的越发厉害。

“承明年纪虽然不算小了,只是他无权无势,身份又尴尬,”萧夫人说到这里,不由压低了声音,“前朝那些事情我也是经历过的,如今巴不得除去承明的。他虽然不是你亲生,但是太子好歹只有这一点骨血。他若是有个三长两短,你将来如何见太子?”

萧夫人听萧允的哭声低了许多,又接着说道:“长乐公主如今尚不满周岁,太子已经没了,你若是再有个万一,没爹没娘的孩子在这宫里哪里长得大?”

萧允听萧夫人提起长乐公主,不由想起今早建元走时,还说回来要和自己商议给长乐公主过百日,心中一阵揪痛,泪水就如断了线的珠子般滚落。

萧夫人坐起身,轻抚萧允的头发,道:“你为了孩子,心中也该看开些。”

萧允哽咽了许久,勉强说道:“母亲说的这些道理我都知道,可我又怎能不伤心?”

萧夫人道:“人生在世就是这般。”

母女两人说了一夜的话,到了次日一早,萧允倒是好了许多。

魏刚一早进来请安,见萧允虽然双眼红肿,不过精神还好,说了几句话,就让人悄悄去回秦王。

秦王听说萧允病情有了起色,心中自是欢喜,让人告诉魏刚好生服侍。

却说王绍政带着秦王的亲兵,一夜工夫已将建元一党扫除干净,凡是和建元亲密的朝臣、将领都被除去。

薛云龙、王绍政等人就借机劝谏秦王早日登基,以免夜长梦多。秦王也深以为然,因此让人递话给囚禁在宫中的大臣。

那些大臣宦海沉浮多年,自然懂得识时务为俊杰的道理,因此早朝时分,那些大臣就劝秦王早日登基,又将议定的登基大典仪式呈上。秦王/谦让了一番,自然诏准。钦天监也早就选了一个最近的吉日,作为登基大典的吉日。秦王令礼部和内府司赶制大典所需一切物品。

朝堂上下自然一片忙碌。

转眼,登基大典的吉日就到了。虽然时间紧,礼部和内府司却不敢怠慢,诸事倒也齐备。

秦王头戴平天冠,身穿九龙袍,祭告天地,在群臣的三呼万岁声中,登基为帝。

秦王登基后,诏命纷下。

第一道圣旨就是尊宇文渊为太上皇,窦皇后为皇太后,移居上阳宫。秦王特意命人将上阳宫修饰一新,择吉日亲自送宇文渊和窦皇后迁居于此,还有宇文渊的一众妃嫔都随着宇文渊和窦皇后一道迁居于此。

秦王又封赏了平定建元有功的臣下,如薛云龙、王绍政、慕容延吉等人。

王婉被立为皇后,择吉入住了昭信宫。李孺人被封为德妃,晋制:贵、淑、德、贤四妃,位视一品,居望仙宫。连海棠都被封为才人,海棠如今有了位号,自然不好再以海棠相称,因她母家姓刘,因此宫中都称她为刘才人。

朝廷内外可谓一团喜气。

可秦王却陷入深深的沉思:自己该如何安置萧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