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嫁皇妃:媚倾天下
字体: 16 + -

第111章 中秋佳节共赏月

王绍政匆匆赶到秦王府,恰好贺客刚走,只有秦王一个人在外书房。

王绍政因时常来秦王府,自是熟惯了的,迳自去见了秦王,见过了礼,就将裴敬的话告诉了一遍。

秦王听了,一言不发,起身走到窗边站定,只是看着窗外的景致出神。

王绍政一时猜不出秦王的意思,只能默默的站在秦王的身侧。

窗上悬挂着一挂水晶帘,一阵风吹过,水晶帘相互碰撞,发出清脆的声音。

秦王伫立良久,方才转过身来,冷笑道:“事已至此,那不如将事情再做得狠绝一点。”

日已西斜,日光透过水晶帘映入屋内,折射出七彩的光芒。王绍政吃惊的看了一眼秦王,宛如被这光芒刺了眼,随即垂下头来。

秦王的脸上流露出果决的神色来,秦王自幼领兵征战,能建下赫赫战功,很大程度就是靠的这份果决。

秦王看着王绍政,道:“既然一击不中,那就要趁敌人尚未准备好时,再给敌人致命的一击。一旦敌人有了准备,到时只怕就要多费手脚。”

“殿下的意思是——”

“既然这件事没能让父皇对皇兄起疑心,那么想要借父皇之手除去皇兄的办法就不可行,只有——”

秦王说到这里,意味深长的看了王绍政一眼。

王绍政为人精明,略一琢磨,已经明白了秦王的意思。他虽然一直想废除建元的太子之位,改立秦王为太子,但是此时他的身子还是不由自主的轻颤了一下。

“如今只怕父皇和皇兄都对我起了疑心,已经不能再等,因此事不宜迟,及早动手才是。”秦王本就风采逼人,如今说话时带了几分狠厉,让人不由心生畏惧。

王绍政忙敛下眸子,虽然是八月天气,可他却出了一身冷汗,不敢再看秦王。

秦王示意王绍政上前,低声吩咐了王绍政几句,就摆了摆手。

王绍政不敢耽搁,行了礼,就匆匆退了出去。王绍政站在书房的门口,长长的出了一口气,这才觉得不似刚才那般的压抑。

王绍政虽然是秦王的妻舅,但是他见到的都是朝堂上温文尔雅的秦王,从未见过这般狠绝无情的秦王。

王绍政又回头看了一眼,暗思道:也许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帝王,冷酷无情,果决狠厉。

王绍政走后,秦王就坐在书案后,只管看着冰盆内消融的冰块出神,修长的手指却无意识的敲打着扶手。

魏刚进来给秦王倒茶,见了秦王的情形,知道秦王在想心事,蹑手蹑脚的将茶碗放在书案上,就要退出去。

秦王抬起眸子,仿佛下定了什么决心,看向魏刚,道:“更衣,我要进宫给母后请安。”

魏刚心中颇有几分疑惑,可却不敢问出口,忙取了衣裳来。

因为天气炎热,秦王没有戴冠,只簪了一支碧玉簪,身上穿了一件湖蓝色绣云龙暗纹的夹纱长袍,腰间系了一条深蓝色带玉带扣的丝绦。

魏刚早就让人备好了马车,秦王迳自坐上马车进宫见窦皇后。

却说窦皇后因午后无事,靠着软枕坐在贵妃椅上,如意拿着芭蕉扇在后面轻轻的扇着。

窦皇后让人将这次选进宫的良家子召来,自己亲自挑选。

窦皇后知道建元和萧允夫妻之情甚笃,如今萧允虽然只是产下一女,对承明没有什么威胁,但保不准下一胎生的就是儿子。杜家又不争气,杜慎之又是个烂泥扶不上墙的。承明没有母族的护持,将来势力孤弱,只怕要有变数。因此窦皇后就想着替建元选几房侍妾,分萧允之宠。

窦皇后正在察看那些女子的举止,突然有小太监进来禀道:“皇后娘娘,秦王殿下求见。”

窦皇后听说幼子来了,心中却也高兴,忙道:“让他进来吧。”窦皇后说完,又对屋内的那些女子摆了摆手。

那些女子福身行了礼,随即匆匆退了出去。

秦王进来上前给窦皇后请安,道:“儿子给母后请安。”

窦皇后含笑看着秦王,招手道:“今日你儿子洗三,怎么不在府中,反倒进宫来了?”

秦王在窦皇后身边坐下,指着魏刚手中提着的篮子,道:“今日有人送了雪梨来,儿子想秋日燥热,吃这个是最好的,就拿了些给母后尝尝。”

窦皇后闻言,越觉欢喜,笑道:“难为韬儿有这般孝心,连这样的小事都想到了。韬儿送来的正好,我正想吃些去去火气。”

一旁服侍的宫女闻言,忙接过篮子。

窦皇后和秦王说了一会儿闲话,宫女就拿着切好的雪梨走了进来。

窦皇后拿起一片雪梨,尝了一口,极口夸赞。

秦王笑道:“儿子适才来的时候,见母后正在忙着,不知道母后忙些什么?”

“东宫的梁昭训没有了,恰好前些日子选了数名良家子进宫,我想着其中或有容貌品行出众的,赏给太子做妾室。”

秦王闻言,只是微微一笑,那笑容颇有些古怪,又问道:“母后,今年中秋不知道准备了些什么稀奇的玩意儿?”

窦皇后闻言,笑道:“你如今都是有儿子的人了,怎么还想着玩?今年与往年一般,陛下素来俭素,断断不准奢靡的。只是今年陛下高兴,特意吩咐要在宫中圆月。”

秦王听了,笑道:“儿子不过随口问问罢了。”

窦皇后和秦王又说了一阵子闲话,秦王就告辞走了。

虽然出了有人拦建元车驾三呼万岁的事情,但是建元冷静对待,处置得当,加上宇文渊也不愿因此事闹出什么风波来,因此这件事宛如没有发生一般。

朝堂之上也异常的平静,可这份宁静似乎昭示着即将到来的暴风骤雨。

金桂飘芬,皓月重圆。转眼,又是一年中秋佳节。

到了中秋这日,宇文渊早朝时,接受百官的朝贺。窦皇后也在宫中受了内外命妇的朝贺。

宇文渊因今年萧允产下一女,王婉产下一子,心中高兴,特意宣建元、萧允带着承明和长乐公主,还有秦王一道进宫圆月。王婉因尚在坐月子,也就没随秦王一道进宫。

到了晚上,宇文渊命人在荫榆堂摆下酒席。这荫榆堂在皇宫的正南方,清厦五间,三明两暗,院子的东南角种了一株两人才能合抱的榆树,枝干繁茂,荫凉满院。院中又种了几株桂花、梧桐,甚是清幽。

酒席摆在正房内,因有建元和秦王在座,妃嫔们自然不便同席,因此窦皇后特意命人在偏厅内摆下酒席,却是萧贵妃、胡淑妃和几位地位高的妃子,还有萧允坐在此处。

因天气和暖,宇文渊命人开了窗户,却不让人掌灯。月光映入,满室银辉,一切宛如在梦中。

窦皇后笑道:“甚妙,甚妙。”

宇文渊微微一笑,随即让人掌了灯。满室灯烛辉煌,越显得屋内诸般摆设光华夺目。

席上不过宇文渊、窦皇后、建元、秦王和承明数人而已。宇文渊见了,又让乳母抱着长乐公主在席上坐了。

宇文渊笑道:“朕如今也算孙儿、孙女双全。”

窦皇后因笑道:“陛下说的是,陛下如今不仅孙儿、孙女双全,更已有了一对金孙。只是韬儿的孩子太小,今日不便进宫来。等来年,一对金孙双全,只怕陛下更要欢喜。”

宇文渊大笑道:“皇后所言甚是。”

宇文渊举杯道:“中秋佳节,且满饮此杯。”

众人忙举杯。宇文渊一饮而尽,将杯子放在桌上,目光不经意扫过坐在一起的建元和秦王。

建元、秦王心中有事,皆垂下头来。

宇文渊扭头吩咐道:“让乐师吹一首曲子来。”小太监如飞的跑出去传命。

过了一会儿,一阵悠扬的笛声响起。

萧允的位置正对着窗子,正好能看到院中的情形,就见一个人执笛站在榆树下吹奏。月光洒在那个人的身上,倒颇有几分出尘的味道。

萧贵妃坐在萧允身边,见萧允出神,也就问道:“太子妃看什么呢?”

萧允笑道:“今晚月色却好,银辉洒落,宛如在仙境一般。”

萧贵妃不由取笑了萧允几句。

胡淑妃见她二人谈笑甚欢,把嘴一撇,扭头看向一旁。

却说宇文渊因建元和秦王兄弟不睦,心中忧虑,也就想着借机敲打他二人几句,因此借着建元、秦王的敬酒的机会,道:“今日阖家团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朕心甚慰。”

建元和秦王听到那句“兄友弟恭”不由都红了脸。

窦皇后见气氛有些尴尬,忙用话岔开了。

坐了一会儿,长乐公主就在乳母的怀中睡着了。承明也有些挺不住了,忍着哈欠,眼圈通红。

窦皇后见了,未免心疼,就道:“时候不早了,明晚月色也好,再赏也不迟。”

宇文渊闻言,道:“正是,明日还要早朝,早些睡才是。”

众人闻言,纷纷站起身来,行了礼,告辞出宫。

到了次日一早,建元刚刚换好衣裳,就见金亮慌慌张张的跑进来,凑到建元身边,低声回道:“殿下,颖国公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