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嫁皇妃:媚倾天下
字体: 16 + -

第034章 美人春睡香梦酣

宇文渊沉吟了一会儿,说道:“皇后以前也曾和朕提及此事,朕亦仔细思之。只是那杜家的家教不好,万一这杜氏不是个贤良的,只怕平白添堵。”

窦皇后听了,忙道:“陛下说得是,却是臣妾考虑得不周。”

“朕怕太子妃倚势欺凌承明,故此不肯让萧家掌权。而那杜家又甚不堪,倒也不宜掌权。建元在朝中的势力未免孤弱,朕因想着将程玄礼的儿子给建元做了侍卫。”宇文渊顿了顿,又说道,“朕起兵时,因无人可以托付,故此留建元驻守后方。建元筹集粮草,征召士兵,功劳甚大。可因此建元却不曾领兵,因此在军中势力甚是孤弱。崇韬少年即随朕起兵,攻城略地,也甚有功劳。崇韬从军多年,手握兵权。如今苏信作乱,朕再三思之,决定让太子领兵讨伐。”

窦皇后听了,脸上流露出几分担心来。

“皇后放心,苏信不过是前朝余孽,势力不堪与朕对敌。且建元虽然不曾掌兵,却不是那等无能之辈,定然能平叛成功。”

窦皇后见宇文渊说得有理,且军国大事,自己不宜插嘴,也就说道:“陛下安排的必然是极妥当的。”

却说萧允一早给窦皇后请了安,从宫中回来。疏影已将西厢房收拾好了,只等萧允去看。

萧允因见建元尚未回来,就吩咐暗香道:“等殿下回来再传膳吧。”萧允说完,就带着侍女去西厢房。

萧允看了一遍,见诸事都甚是妥当,也就满意的点了点头,又吩咐疏影道:“你让小太监把我的那几箱子书抬过来,等下午闲了,我把书收拾出来。”

疏影忙答应了。

萧允带着侍女回到自己的屋子,一边做针线,一边说几句闲话。

恰好这时,刘德海进来禀道:“太子妃,昌平公主的生日快到了。奴才想着是不是该安排送礼物了,还请太子妃裁断。”

萧允听了,不由笑道:“我刚进东宫,许多事却都不知道,亏得有刘总管想着。难为刘总管心细,难怪殿下让我诸事多问着点刘总管呢。”

刘德海听了萧允的话,心中越发欢喜,越要献殷勤,道:“这却是奴才的本分。”

萧允道:“烦劳刘总管将库房的账簿拿来,我选几样礼物给昌平公主送去。”

刘德海答应了,忙要退出去。

萧允又叫住他道:“刘总管,烦劳刘总管将陛下、皇后娘娘、母妃们、亲王、公主,还有詹事府诸人、夫人的生日都详细的列明,免得到时失了礼数。”

刘德海道:“回太子妃,若说宫里诸人的生日,奴才却还知道。至于这詹事府,奴才倒要仔细访查访查,怕是要过几日才能回太子妃的话。”

“这个却也不急,只是有劳刘总管了。”

“太子妃折杀奴才了。”刘德海说完,就躬身退了出去。

不大一会儿功夫,刘德海就捧着一本厚厚的账簿进来。

萧允拿过账簿,细细的翻看着,看到合意的,就让疏影记下来。萧允因昌平公主是窦皇后的爱女,礼物格外加厚几分。

一时,萧允将礼物选好了,就让疏影将记下的东西念一遍给自己听。

萧允闭着眼睛,听疏影念了一遍,这才睁开眼睛道:“很好,没有遗漏的。”

萧允又将单子递给刘德海,笑道:“我入东宫,却是第一次送寿礼。刘总管帮忙瞧瞧,可有不妥当的地方。”

刘德海适才在一旁留神看了,见萧允事事精细,知道萧允是个心细的。如今给自己看,不过是给自己颜面,倒也不敢敷衍,忙双手接过,看了一遍,道:“太子妃想得是极仔细的。”

萧允微微一笑,道:“既然这样,刘总管让人准备好了,就送去吧。”

刘德海忙答应了,行了礼,随即退了出去。

恰在这时,建元从宫中回来了。

萧允接着,因问道:“殿下今日回来的却晚?”

建元拿过一把折扇,一边摇着扇子,一边说道:“母后听说我昨日教训承明了,特意把我叫去叮嘱几句。”

萧允见建元额上都是细汗,忙拿了自己的帕子替建元拭汗,道:“殿下等一会儿再扇扇子罢,不然散了汗,倒该发热了。”

疏影见建元回来,忙去厨房传膳去了。暗香则去耳房内替建元拿衣裳。

建元却比萧允高,萧允踮着脚替建元拭汗。建元只觉得一股馨香萦绕在鼻间,又见屋内没人,就故意朝后面退了退身子。

萧允只顾着替建元拭汗,随着建元一动,不想却站立不稳,一下子朝前扑去。

建元忙一揽萧允纤腰,将萧允揽在怀中,只觉得软玉温香满怀。

萧允红了脸,轻轻捶了建元一下,就挣开建元。

因是白日,建元也不好太过出格,忙松开萧允,却故作委屈道:“娘子立足不稳,为夫好心扶了娘子一把,不想反捱打,娘子倒是好狠的心啊。”

萧允横了建元一眼,道:“妾还记得第一次见殿下时,殿下举止威严,妾心中甚是敬畏,不想如今殿下竟与那浪荡子一般轻浮。”

建元携了萧允的手,道:“张敞不曾说过‘夫妇之乐有甚于画眉者’,你我既为夫妻,倒是这般有说有笑才好。”

萧允如何不明白此节,只是她是新妇,脸面薄,不过是含嗔带娇的说几句罢了,因此她早垂了头,抿嘴而笑。

暗香拿了衣裳过来,萧允忙替建元更衣。

一时,建元更了衣,净了手。

疏影进来禀道:“殿下,太子妃,早膳已经摆好了。”

建元和萧允一前一后出了屋子,到外间屋子用饭。

早膳后,建元去了外书房,萧允则卷了一本书,倚在榻上看书。

门外的小太监进来禀道:“太子妃,世子下学回来了。”

萧允坐起身子,笑道:“快让他进来吧。”

承明已带着服侍的嬷嬷、宫女、太监走了进来,他一进门,就躬身行礼道:“儿子给母亲请安。”语气中已带了几分亲昵。

承明早熟,自然明白昨日多亏继母从中周旋,因此如今再见萧允,就多了几分亲切之意。

萧允招手道:“承明过来坐吧。”

承明在萧允身边坐下,萧允拉着他的手,问道:“今日外面热,可曾热着了不曾?”

承明道:“母亲放心,虽然热,路却也不远。”

萧允拿过一个蓝色绸布缝制的书包,道:“母亲给承明缝了一个书包,承明看看,可还合用?”

承明接过,见那书包缝制的甚是精致,忙道:“儿子谢母亲。”

“承明可知道母亲为何用最常见的绸布给你缝制书包,而没用云锦,锦缎等物?”

“儿子明白,母亲是要儿子明白俭素的道理。”

“承明明白就好。”

萧允又和承明说了几句,就让承明回去了。

午膳后,萧允因见无事,就带着疏影和暗香去西厢房整理自己陪嫁过来的图书。却说萧允出嫁时,将自己屋内的图书尽数带了来,却也装了几箱。

萧家虽是前朝宗室,萧敬宗却是极爱读书的人,因此家中藏书甚多。萧允自幼受父亲熏陶,也甚爱读书。萧敬宗甚是娇宠萧允,得了珍本书籍,往往送给女儿阅览,因此萧允的藏书中却也不乏珍本。

因出嫁时,这些图书已是整理好了的。此时萧允不过略看了一眼,就让疏影和暗香将书插在书架上。

萧允自己一个人则拿了一本书,歪在贵妃榻上看书。

最初收拾西厢房时,萧允就让刘德海在书房的最里面设了一张贵妃榻。

刘德海特意选了一张沉香木的贵妃榻,他因见萧允喜欢素淡,又选了淡青色的锦褥铺在榻上。

萧允又让疏影在榻前张了一架屏风。这屏风却是紫烟罗面子的,紫烟罗却是定州的特产,远远望去,如有紫烟笼罩。取“日照香炉生紫烟”之句,这紫烟罗的屏风又名纱照屏。

萧允倚着装着玫瑰花瓣的软枕,不知不觉竟睡着了。

到了晚膳时分,建元回房,因不见萧允,就问翠袖。

翠袖忙答道:“回殿下,太子妃带着疏影、暗香去了西厢房。”

建元听了,记起萧允在西厢房设了一个小书房,就迈步朝西厢房走去。

一进西厢房,建元见疏影、暗香两个正在往书架上摆书,就问道:“太子妃呢?”

疏影、暗香忙上前请了安,疏影这才答道:“太子妃在那边看书呢。”疏影说着,指了指书房里边的纱照屏。

建元见书房深处摆着一架纱照屏,夕阳透过窗纱,照在屏风上,宛若紫烟缭绕,因笑道:“这屏风设在那里却好。”

建元说着,迈步来到纱照屏后,却见萧允倚着软枕,香梦正酣。萧允今日穿了一件鹅黄色绣海棠花暗纹的织锦长衣,鹅黄色在淡青色锦褥映衬下,越显柔和,衬得萧允的肌肤越发的白腻。

建元不觉情动,侧身在榻上坐了,只是目不转睛的看着萧允。

萧允似是感受到了这目光,从梦中醒来:长长的睫毛微微轻颤着,一双剪水秋瞳含着波光,睡眼微饧,脸颊带着一抹嫣红。

建元哑着声音问道:“怎么睡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