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嫁皇妃:媚倾天下
字体: 16 + -

第014章 圣意裁定再议婚

次日一早,昌平公主就进宫谒见窦皇后。

恰好后宫的妃嫔都在窦皇后处请安,那些妃嫔见了昌平公主,自有一番奉承。

萧贵妃见昌平公主似有话要和窦皇后说,也就站起身来笑道:“皇后娘娘,妾们也来了一早上了,想来娘娘也乏了。不如妾们先行告退,娘娘歇一会儿罢。”

那些妃嫔见萧贵妃如此说,也都站起身来,纷纷告退。

不过片刻,屋内就只剩下了窦皇后和昌平公主。

昌平公主问了几句窦皇后的起居,就笑着说道:“母后,昨日女儿请几位名门闺秀听琴,不想六弟却来了。”昌平公主说到这里,似是想起什么好笑的事情,掩口而笑。

窦皇后被引起了兴致,追问道:“韬儿闹了什么笑话不成?”

却说昌平公主与秦王姐弟之情甚笃,昨日见秦王态度,误以为秦王对王婉有意,就想着帮秦王一把,所以故意做出这番态度来,引着窦皇后发问。

“六弟倒是不曾闹出什么笑话。”昌平公主说到这里,故意顿了顿,才又接着说道,“女儿大胆,强拉着六弟偷看那些闺秀。”昌平公主说着,眼角眉梢皆带着别有意味的笑意。

窦皇后已经明白了女儿的意思,也就问道:“韬儿相中了哪家闺秀?”

“母后,六弟为人严毅,自然不肯说出口。不过女儿瞧着六弟的神态,倒是对王家姑娘颇为中意。”说到这里,昌平公主“哧”的一声笑了,“母后不知道,六弟看着王家闺秀脸竟然红了。六弟从小就喜怒不形于色,却是难得看到六弟有这般神态。”

窦皇后闻言,不由也笑了,道:“我当初就属意萧姑娘和王姑娘,韬儿既然喜欢王姑娘,这就更好了。”

昌平公主点头道:“王姑娘态度温婉,言词讨喜,女儿也很是喜欢她。”

窦皇后缓缓地点了点头,道:“那日萧姑娘进宫谒见,韬儿见了,只说萧姑娘太过刻板。我冷眼瞧着,萧姑娘举止确实太过端庄。不过这也难怪,萧家前朝宗室,萧夫人出身礼教名家,家教自然是严的。”

昌平公主知道太子妃的选择干系甚大,因此也不肯明言,只是说道:“女儿说句大胆的话,萧姑娘举止言谈雍容大度,与那些寻常闺秀别是一样。那日女儿设局考察她们,萧姑娘处事冷静,恐怕就是寻常男子也比不过。”

窦皇后已经明白了昌平公主的意思,道:“这些日子,我也是这般考虑的,萧姑娘的仪容气度倒可以母仪天下,所以我特意让你对萧姑娘和王姑娘严加考察。如今韬儿既然对王家姑娘有意,这更好了。只是此事干系重大,还要你父皇决断才是。”

恰好这时,门外传来一阵巴掌声。窦皇后站起身道:“你父皇回来了。”

窦皇后携着昌平公主的手要迎出来,却见宇文渊已经走了进来。

待窦皇后和昌平公主请过安,宇文渊就笑着说道:“昌平来了。”一边说着,一边在居中的椅子上坐了。

窦皇后亲手捧过茶来,因见屋内没有外人,服侍的都是宇文渊和自己的心腹,也就说道:“臣妾这些日子为建元和崇韬择妃,因想着如果臣妾要是时常召那些闺秀进宫,那些夫人都鬼灵精似的,如何猜不出来。被她们知道了,装神弄鬼的,到时能择出什么好的来?因此臣妾就让昌平帮着看看,她们年龄相仿,时常在一处玩玩,倒也不露痕迹。”

宇文渊喝了一口茶,顺手将茶碗放在一旁的桌上,笑道:“皇后果然有妙计。”

窦皇后横了宇文渊一眼,道:“女儿还在这里,胡说什么?”

宇文渊微微一笑,就问昌平公主:“昌平看得怎么样?”

昌平公主就将那日设局考察和这些日子冷眼看到的一一道来,倒也不偏不倚。

宇文渊听了,微微点头,也不说话。待昌平公主说完了,宇文渊就吩咐自己的心腹太监何忠道:“昨日程玄礼送进宫一批楚宫的珍宝,你去选几样给公主拿回府中赏玩吧。”

昌平公主忙谢了恩。

窦皇后道:“臣妾也曾召那些闺秀进过一次宫,冷眼看着萧家姑娘和王家姑娘都不错。尤其是萧家姑娘,雍容大度,态度别是一样。”

宇文渊忙说道:“皇后的眼光定然不差。”

昌平公主见宇文渊似有话要和窦皇后说,也就说道:“时候不早了,女儿告退。”

宇文渊道:“也好。”

昌平公主行了礼,慢慢的退了出去。

宇文渊见昌平公主一走,就叹了一口气。

窦皇后见宇文渊似有愁容,忙问道:“陛下,可出什么事情不成?”

宇文渊道:“昨日程玄礼传回密报,说前几日抓获了几个奸细,那几个奸细招认说他们皆是楚国御林军统领苏信的旧部,苏信派他们联系楚国旧将,希图不轨。”

窦皇后听说事关军国大事,倒也不敢胡乱插口,只是劝宇文渊放宽心。

宇文渊道:“如今倒应该以安抚楚国旧臣为要,朕就想着替建元择一前朝重臣之女为妃。如今皇后和昌平都说,萧敬宗的女儿不错,倒也是一个不错的人选,皇后到时再考察考察。既然王家的女儿也不错,皇后再看看许给韬儿如何?”

宇文渊和窦皇后是患难夫妻,故此在许多事情上,宇文渊对窦皇后的意见是格外的尊重。如今宇文渊听窦皇后说对萧允和王婉甚是满意,仔细一想,这两人出身皆可。且如今要安抚楚国旧臣,萧允的出身再合适不过了。

窦皇后听了宇文渊的话,知道宇文渊已是同意了,忙道:“陛下既然如此说,臣妾明日就召她们进宫来。臣妾想着,不妨给萧家和王家一点暗示,免得他们别处订了亲,再选人又要费一番周章。”

宇文渊缓缓点了点头,又道:“程玄礼送来一些楚宫的珍玩,朕一会儿让人送过来。”

窦皇后闻言,心中颇有几分感动:宇文渊如今虽然尊为天子,可依旧如往日一般,得了东西,必然交到自己手中。

想到这里,窦皇后笑道:“陛下,臣妾想着不如赏给后宫几件,她们服侍陛下也辛苦了。”

宇文渊闻言,拉着窦皇后的手道:“朕与皇后自结发以来,已经近三十年了,朕与皇后可谓甘苦备尝。如今朕虽然后宫三千,可在朕心中不过是闲暇时的玩意儿。”

窦皇后的眼圈已有些发红,轻声道:“陛下如此说,臣妾焉能不感激涕零?”

宇文渊道:“如今连韬儿都要纳妃了,朕与皇后就只等着含饴弄孙了。”

窦皇后听说,沉吟了一会儿方才说道:“陛下说到含饴弄孙,臣妾就想起承明来。”

“正是,怎么今日不见承明入宫?”宇文渊听窦皇后提起长孙,忙问起长孙的情况。

“建元派人来说承明感染风寒,如今吃药呢。承明自幼丧母,乳母虽然尽心,可许多事情终究不敢违逆承明的意思。孩子年纪又小,知道什么冷热,难免凉着冻着。以前天下未定,顾及不到这些,如今天下已定,所以臣妾才着急为建元择妃。有了太子妃,倒可以照顾承明。可如今择了妃,臣妾又担心继母对孩子不好。”

宇文渊听了窦皇后的一席话,忙安慰道:“萧家姑娘出身礼教名家,对承明不会不好,皇后放心就是了。”

窦皇后叹了一口气,道:“陛下如此说,臣妾自然放心。只是如果承明是寻常人家的孩子倒罢了,可承明是储君的嫡长子。那萧家姑娘纵是知礼数的,将来有了儿子,心中难免有别的想法。”

宇文渊听了窦皇后的话,不由沉吟不语:如今建元是太子,将来有一天就是这天下之主。承明又是建元的嫡长子,将来自然是太子。如今萧允即将成为太子妃,就是将来的皇后,可将来一旦萧允生下自己的儿子,又能否甘心让承明做太子?

半晌,宇文渊才问道:“皇后可有什么办法?”

窦皇后迟疑了一会儿,才说道:“建元为人端方,虽然有两房姬妾,可却不见他怎么宠幸。虽然要娶太子妃,可一国储君,身边没几个服侍的人,却也说不过去。臣妾听说先太子妃杜氏还有一个庶妹,品貌倒也过得去。臣妾想着不如让建元先纳她为良娣,她毕竟是承明的姨母,倒可以照顾承明。”

宇文渊已经明白窦皇后的意思,想了想说道:“皇后的法子虽然不错,只是杜家的家教太差。”

原来,宇文渊长子建元娶妻之时,宇文渊尚未起兵。只因先太子妃之父杜兴邦是楚国国君的心腹,宇文渊为交好杜兴邦,所以才联了姻。后来,先太子妃杜氏生产染疾,不幸早逝。

宇文渊起兵,杜家随同起兵,倒也有几分功劳。只是宇文渊素来瞧不起杜兴邦的为人,加上杜兴邦之子杜慎之恣意妄为,宇文渊心中对杜家甚是厌恶。只是看在太子和承明的面子上,才不得不优容杜家。

大晋沿袭楚国制度:东宫太子妃之下设良娣、昭训、淑娥三级。如今宇文渊听窦皇后说要纳杜家之女为良娣,自然不肯同意。

窦皇后听宇文渊如此说,也知道杜慎之在京师胡作非为,宇文渊心中不满已久。只是如果处置杜家,建元和承明的面子上都过不去,也就说道:“陛下所言甚是,是臣妾考虑不周。”

宇文渊见时候已经不早了,就站起身道:“朕去御书房批阅奏折,皇后且歇歇吧。”

窦皇后带着人送了出来。

宇文渊坐上帝辇,心中却在想着窦皇后刚才所说的萧允和承明之事,眼中闪过一抹算计的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