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水谣
字体: 16 + -

第33章 平凡

    第二天,李牧原跟着老纪去忙农活。

    昨日晚上,他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生不如死,身上每一处伤口都在疼。这还不是要命的,更重要的是身体里的血好像被煮沸了,又像被人抽出来,再灌进去,如此反复不停。

    李牧原十分硬气,咬着牙在床上一声不吭,只是临近黎明,实在忍不了就自己走出去,拖着蹒跚的步子在田里晃。

    鸡才叫了第一声,老纪居然已经开始忙了,他瞅着李牧原,问了问情况。

    “干点活就好了,闲的。”

    按理说,李牧原是一千万个不信,干点活就好了?可当他忍着疼跟老纪挑了一趟水回来,体内那种五内俱焚的感觉居然真的减轻了一点。

    就是肩膀磨得疼。

    “你这孩子啊,怎么死脑筋!挑水不能用死力气,你看你,用手死抓着扁担,那不是木头磨肉么?松开手,抓住绳子,扁担一松一放肩膀一高一下,看住平衡,别掉下来就行了。”

    待到天明的时候,李牧原和老纪已经挑了两瓮水。这时才清楚,老纪不知道从哪弄来了一个方子:用清晨未触阳气之水,加黄土一份,加油渣一斤,草灰一捧。

    据说是一位种菜高手的方子,老纪要试试。

    李牧原肩膀肿的老高,坐在一旁看老纪弄肥。

    这挑扁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虽然有老纪传授的秘法,但李牧原基本还是靠一身蛮力硬扛回来,直到最后,才勉强找到了一些方法。

    “这挑扁担实际上是挑水,水性不定,变换莫测,时高时低。有时候需要顺着,但一味顺着却又会过于劳累,还应用力气纠正,让水按照自己的想法行动,梳、通、理、调……”

    李牧原越想越兴奋,似乎想明白了什么道理,以树枝为剑,挥舞起张攸攸传授的大河刀法,一些晦涩之处,他不完全按照刀法来,而是加上了自己的见解。

    大河刀法挥舞起来,如浪滔天,如水流瀑布,激烈非常,与刀结合度更高一些。剑是君子之器,温文尔雅,没有那么霸道,自然就有些结合度不够。

    以剑为刀,是仿形,不能至极。

    “这一刀是开凿山石,清出新水道。我改成挖掘淤泥,梳理旧道,神妙之处自然是跟原刀法没法比,但最适合我。”

    李牧原越想越兴奋,仿佛得到了心爱玩具的小孩子。

    “小伙子来搭把手,老头子年纪大了,干不动喽!”

    李牧原赶紧接上,一翁清水加了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已经成了泥浆一样的东西,老纪插一根木棍在里面,试图搅拌均匀。

    李牧原接过棍子,入手细腻柔滑,看木棍的纹理似乎有些熟悉,只是上面沾满了土看不清楚。

    “就这一根棍子,小心些,千万别弄断了。”

    泥浆硬的几乎要凝固,棍子竖在上面居然不倒!李牧原用力自然也能搅动,但眼前的木棍似乎撑不住他的力气。

    “找巧劲!一味用蛮力可不行!只要找准了劲,这翁料就能搅成稀汤。”

    李牧原若有所思。

    力在何处?巧在何处?

    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处轻松地方,搅动一会,又停泄不动,还要重新寻找。

    面前的泥浆好似一个高明的剑客,无论李牧原怎么出剑,都能轻易化解。偶尔被李牧原抓了空挡,也能迅速的修复。

    “还算有点悟性。”老纪躺在地上,舒舒服服的抽着烟,一会儿把送饭的小柔打发走,自己抓出了一块鸡骨头,啃得舒服。

    “这水的道理岂是那么容易懂的?这小子三天能把这翁水搅好,就是不错了。”老纪正想着,只见浑身大汗的李牧原来自己身前坐下,拿起一块窝头就啃。

    “好了!”

    “好了?”

    匆忙把鸡骨头塞进嘴,老纪赶忙起来:“莫要胡说,孩子干活要脚踏实地!咦?”

    大翁之中的泥浆已经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翁如清水般的料子。

    木棍放在地上,顶头处有一块冰。翁里液体还在不停旋转,有一个小小的漩涡。

    “妙!”

    “搅动目的是生成漩涡,我就双手握棍,反复搓揉,让棍尖旋转,以小漩涡带动大漩涡。并且从浅到深,棍子一点点往下压,试了一下,竟然成功了!不过这都是巧合,我也不懂道理。”

    “这就已经懂了。”老纪感叹道:“这天下之大,道理无数,不过农家道理乃是万物之源,这个懂了,你就什么也懂了。就如‘神’一样,神通万法明。”

    “敢问先生尊姓大名。”

    “鸡屎村老纪。”

    没有得到答案,李牧原也并不气馁,大徐开国年岁尚浅,各地有很多隐士也不以为奇。至于其他的,那是个人隐秘,说不定有些难忘回首,有些事情不说也罢。

    风起酒醒了,正在帮一个老太太编筐。

    他的手法可跟李牧原这样现学现卖的不一样,手法熟练,又快又好,藤条在手里几乎能编出花来。

    老太太大为高兴,煮了一锅茶水不说,甚至拍着风起的肩膀说:“小伙子,赶明儿娶媳妇的时候,老太太给你做媒!”

    风起面露尴尬:“早着呢!”

    老太太呵呵一笑:“不早啦,你看你年纪也不小了,男子二十娶亲,这是定律!老天爷定下的规矩,过了二十,老人在土下面也放不下心!”

    李牧原找到风起的时候,他正擦着眼角的泪。

    “你怎么了?”

    “无事!盯着藤条看的眼疼!”

    “你竟然会这手艺!厉害!”

    “不会手艺,走南闯北就要饿死。你竟有兴趣学?”

    “学学,这手艺活里也有道理。”

    风起没有藤条,就用干草叶子为教具:“你说的是,俺的刀法也是从农活里开悟的。那年去河里割苇子,狂风大作,苇子东倒西歪,差点没折腾死俺。一下午割了一点,第二天不服气,拿着家里柴刀又去,如此反复,竟让我悟出了一套本事!”

    “后来,我在山巅老庙住了一段时间,看风,砍风,过了好久,才把刀法完善。”

    “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道理!不过这编筐有什么道理,俺还没悟出,俺编了好多年,几千个筐总有了,现在闭着眼都能编。”

    “我也没有。”李牧原笑道:“哪有那么容易。你说这是不是教导你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两人一阵说笑,几天相处,风起觉得与李牧原难得投缘,有什么事总爱跟他说,说几句话就多了。说起自己刀法,高兴处挥刀给李牧原舞上一段,其中奥秘丝毫不隐藏。

    说起打算,昨日颓废无影无踪。

    “抓几个人就够了,那些混蛋们身上总带钱了吧?抓到一个就是赚到!”

    说起自己,又提到小梨子身上,风起却说不出话来,只是说好。半响,风起跟开玩笑似得:“要不你把那柔姑娘娶了的了!俺会看相,正是一副旺夫的相!”

    “你这小子,昨日听老夫说了一些八卦易理,自己就会看相了?”

    听到丁老夫子的声音,两人赶紧站起来迎接,李牧原躬身道:

    “老先生!”

    “老头子你的鱼呢?不是说要炖鲤鱼汤?”风起毫不客气。

    “城里乱成一锅粥了!老头子到哪去给你买鲤鱼!老夫在城北凿开冰池子捞鱼,还差点被人砍成三截!小朋友,话给你带到了,家里人让你不要着急回去,哦哦哦,差点忘了!若,还有一封手信!”

    “哦,对了!老夫在路上捡到了一个人,一个半死的老头!据说姓陈!满口之乎者也!嘿!怎么姓陈!”

    丁老夫子从袖子里甩出三五条小小的鲫鱼:“姓风的小子,把鱼杀了炖上!要用砂锅!多放葱!老夫什么时候说过假话!”

    “姓陈?”

    两人看着远去的丁老夫子,看着地上还蹦跳的鲫鱼。

    “鱼还活,应该是在村头抓的。姓陈的肯定是陈博士。”

    两人赶紧去探望,却被拒之门外,不过从里屋的惨叫声来听,是陈博士没错,貌似还活的不错。

    “上药呢上药呢!闲人免进!放心,这老头好的很!活蹦乱跳的比你还强!只要扎几针就活了!”

    风起去炖鱼,李牧原读信。

    是老爹的字没错,板板正正。

    看得出来李翰林写的很仓促,也没说什么,只是说家里一切都好,吃喝皆有,街上军甲很多,很是安全。

    又说既然找到了清静去处,就多休息一会,家里不用挂念。

    简短两三行,却有反复涂抹的痕迹,只是最后几句,斩钉绝铁。

    又是一天,鱼汤喝了,身上的痛消了一些,小柔求了点药草,炖了喝了就能睡着了。

    夜深寂静,平静的小村睡了。

    突然有一伙不速之客来到了村外。

    一伙三十余人,为首的是几个霸刀门人,牵着猎犬,拿着一块破布。猎犬嗅嗅,冲着远处的山村低声吼叫。

    “终于找到了!林哥临死前交代的人就在这村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