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水谣
字体: 16 + -

第32章 十亩地一场梦

    学费。

    自打李牧原记事起,大徐对部分适龄儿童施行免费教育。并且每年都从百姓之中选出一批孩子,免费上学不说,中午官家子弟撵回家,百姓孩子管饭。

    学费这个词似乎只存在于以前,据古书上记载,古时知识昂贵。老师开课,学生们要持着猪肉听课,听完后,猪肉留下作为学费。

    李牧原原本就没带多少钱,打架又掉了一些,他掏出所有,不过二十枚铜板。

    “聊表寸心。”

    “呵!”丁老夫子从书桌上翻下来,大手一挥,摸的干干净净:“你小子身上有鸡汤味!”

    “来一碗!老夫润润嗓子。”

    李牧原没有任何意见,赶忙要去端,老头子不放心,竟要跟着他去。

    “小光!老师今天有事,你早下课吧!”

    小童头也不抬的嗯了一声,丁老夫子如蒙大赦:“走走走,让这个笨孩子愁的我头疼!快去喝鸡汤!”

    二人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看着远处踢毽子的小童:“先生大才,为什么不让他们也去听上一听。”

    “有个学种地,有个学打铁,有个学养鸡,都是大事,哪有闲空学我这些乱七八糟!”

    “那些微末学识,怎么能和先生们教授的相比?”

    “学问就是学问,哪有什么微末的?不种地怎么吃饭?不打铁怎么铸犁?不管学什么,不都是让人明白道理吗?”

    “受教了。”

    “莫做这些礼节!快走几步,鸡汤要凉了!”

    丁老夫子舒舒服服的喝了一碗鸡汤,开怀大笑,脱鞋为枕,直接躺在了地上:

    “这碗鸡汤真是不错,老头子喝的舒服,喝的暖和,只可惜手艺差那么点事,鲜味逊色一分,火候差了半刻!鸡是没的吃了,明儿老头子进城,买条鱼回来,让你尝尝老头子的手艺。”

    李牧原眼前一亮:“老父亲在城里,我这好几天未归家里担忧,先生可否报个平安?”

    “小事儿。”丁老夫子满口答应,不多时就哈欠连天,李牧原赶紧交代了地址,顺便抓起一块木炭,扯下一块布,简单写了几句,一并交给了老夫子。

    抓着布条老头儿已经呼呼睡着,李牧原心思稍定,在外面坐了一会,就看到风起魂不守舍的走了过来。

    “你怎么跟丢了魂一样?”

    “莫胡说。”

    “鸡汤还有,要喝去里面自己动手。”

    “不喝!”风起道:“俺不走了。”

    “在这坐会就行,等等,你要留在这村子?”

    “是。”

    李牧原皱眉思索,突道:“你定是看上了某位姑娘!”

    风起大急,一掌捂住李牧原的嘴巴:“莫胡说!莫胡说!”

    “哪家女子?你不是还要杀人报仇吗?”

    李牧原的问题风起没有回答,他拍拍屁股跳起来,迎上了一个提着水的姑娘,帮着她提水走了。

    那姑娘穿着一身十分普通的棉裙,却扎着一根银簪子。长得并不俊俏,身材微胖,脸颊略圆,五官只能勉强和清秀挂上边,就是笑起来甜。

    一会儿工夫,风起就呼呼呼的跑了回来:“还是走吧!”

    “这么快!”

    “莫胡说!莫胡说!问你个事情,你晓得这京城郊区,一亩地要多少钱?”

    李牧原苦苦思索,勉强找到一点印象:“怎么也要十三四两,好像好地还贵。”

    风起瞠目结舌:“这么贵!俺老家的地才一两银子!俺长这么大就摸过一次银子!”

    又问:“一个人头可换多少两?我没细看那个黄皮轴!”

    李牧原把自己那次领的封赏告诉风起,风起拍大腿叫好:“这皇帝还是有点良心!也不枉你家吃苦受屈。”

    “你是怎么了?怎么突然问这个,你不是说自己要银子无用,身上钱只要够下顿吃就行吗?”李牧原问道。

    风起面露苦涩:“我是要银子没用!哎哎呀,莫说了!”

    说罢咕噜噜喝干了小酒壶,贪婪的舔着壶嘴。

    “她叫什么名字?”李牧原看出来了什么:“你们这才刚见面,就问你要聘礼?”

    “呀!我竟忘了问了!糊涂了!糊涂了!”

    “她呀是我表姐!我都叫她梨子姐姐!”小柔端着针线笸箩在二人面前坐下,缝补李牧原的一件衣裳。

    “当年我爹和我舅舅一家外出逃难,偶然间来了这里,就住下了。后来我爹进城做包子,舅舅腿早年伤着,年纪又大,婶婶也没了,只能在这里。”小柔说道。

    “刚才,嗝!老爷子突然问我,身上衣裳哪家买的,嗝!价钱几何?”风起竟流下泪来,歪倒在一边,两口酒放倒了。

    “哈哈哈,这衣服是俺娘生前缝的……”

    李牧原费劲把睡着的风起拖进屋子,塞到床上,让他跟老夫子听对方的呼噜声。

    “我舅舅也是没有办法,年纪再大些就干不了活了。他早就说过,嫁姑娘怎么也要十亩地一间房,七亩种麦、一亩种桑、一亩种菜、一亩种麻……”

    屋内的风起似乎翻了个身,鼾声大作。李牧原默然,农家土房倒是不贵,只是这十亩地怎么也要百十两银,对于他家都是一个大数目,对于风起,更是一个天文数字。

    眼前的问题对于每一个洛阳少年来说似乎都是困扰。但像是风起这样,完全白手起家的却几乎没有。

    他没有族亲父母支持,没有祖产家业变卖,虽然是英雄豪杰,但目前看这行好像还不挣钱。

    眼前的战争似乎是他唯一的机会。

    按照李牧原的经验,五个人头,几乎就能完美的满足风起的愿望。

    风起是不喜欢杀人的,他擅长将人打倒,砍翻,唯独不擅长把脑袋砍下来。

    李牧原心中烦躁,他能帮上多少忙呢?他写书,奋笔疾书三五天,一千字不过五百个铜板!

    能他娘的有什么用!

    憋的难受,便起身走两步,李牧原刚一回头,就看到那个叫小梨子的姑娘不知从哪走了出来,和小柔儿窃窃私语。

    不知不觉,李牧原竟然走到了一处古怪棚子处,他突然想起,这可能就是小柔儿说过纪伯伯创新的东西。

    这棚子用木为架,以草为衣,用黄土填实。虽然没有什么名贵的材料,却可看出用了很多心思,折门的帘子看上去都比老纪身上衣服暖。

    老农正巧从棚子里钻出来,一掀帘子,一股臭味铺面而来。

    李牧原呕了一声,也不嫌弃,主动要求进去看看。老头子十分得意,掀开帘子带李牧原进去。

    棚子里温度很高,臭不可闻,光线昏暗,李牧原几乎什么也看不清楚。老纪捅开一处草席,让一束光打了下来,才隐隐看清一点……

    棚里是一块小小的农田,似乎有青苗在生长。李牧原大惊,真有改天换日的本事?蹲下来一看,这苗跟麦苗几乎一模一样,只是颜色是黄的,细看时,却是一株株黄色的韭菜。

    棚内不可多待,以李牧原的功力,只是几个呼吸就要窒息,就连丹田都隐隐作痛!老纪倒是浑然无事,让李牧原出去,自己又在小棚子里收拾了好一会才钻出来。

    老纪坐在地上,抽出烟袋:“我也是愁啊!试了上百种东西,天南海北的肥料、水、我都取过。不知道为何,就这个玩意能长!”

    “确实神奇,不过这棚子虽然只有半分大小,可也不是一般人建的起来,得不偿失。”李牧原评价道。

    “你小子倒是半个懂行的!”老纪也不恼:“确实,这玩意我花了三年才搭起来,一般人谁有闲心干这个?只是没人吃这个亏试试,一辈子粮食都只能熟在夏天。”

    李牧原无言以对,他爱花,记得有一种兰花最早只能在夏天开花,前朝有位陛下就让侍女妃子解开衣衫,以衣衫罩之,以体暖护着,又遣孕妇用奶水浇灌,捂了一冬,居然花开腊月。

    这是被人当做笑话的事情,是证明前朝昏庸无能的故事之一,但道理没有错。

    “不试试,谁知道兰花能冬天开呢?老爷子你这精神要是用在习武,念书,绝对一代大豪!”李牧原由衷感叹。

    “呵,我哪有哪个闲心!种地都种不过来,再说了,我看这就是一等一的正事!读书练武,有吃饭重要吗?这天下苍生,不就是在一口饭上吗?不就是争谁吃的好吗?”

    “读书也就罢了!这年头还是要练些武才行,你看你们这村,院墙也没有,兵丁也没有。现在山匪没了,但外面武人闹得凶,而且看样还会闹几年,要是有人杀到这里来,一个武人就能把你们房子给掀了!”李牧原沉默片刻:

    “我这里有些心德,是偶然学来的一本心法,名为寒歌笑。明日我抄录下来,老爷子你在村里找少年练练如何?也不知有用没用,权当报答小柔的救命之恩了。”

    老纪傻了眼,没想到李牧原会说这个,半响:“乡下人,不懂这玩意,你去给那老夫子看看。”

    李牧原也不坚持,笑道:“我总怕丁老先生会笑话我。”

    “谁会笑你?这世间这么大,唯有好人不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