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花无酒任长歌
字体: 16 + -

第五章 拜入师门

    浣花庭前。

    “二位请进,何真人就在里面。”引路的孩童侧身站在门边,做出请进的手势。

    “多谢小侠!”母亲微微躬身表示感谢,然后拉着冉明走了进去。

    两人一路穿过庭前的院子,又行过前厅,转过一扇雕花的梨木屏风,只见正厅内宽阔敞亮,正对着的墙上挂着一幅淡雅的水墨山水图,上题十四个小字——“山水横拖千万里,楼台高起五云中”。

    山水图正下方,靠墙摆着一张梨木八仙桌,桌上一盏紫铜小炉,炉中飘出一缕缕青烟,闻起来馨香无比,安神定气。

    桌子两旁摆着一对雕花梨木八仙椅,不同的是,右边的那张椅子上坐着一个身着灰色长袍的银发老者。

    只见他虽有一头银发,银须亦是长及胸口,却一点也不让人觉得苍老,反倒是气定神闲,仿如隔世的老神仙一般。

    “何真人。”冉明的母亲轻声的说。

    “一路还顺利吧,这上山的路可不太好走。”何真人缓缓的睁开双眼问。

    “托真人的福,还算顺利。”冉明的母亲回答。

    “那就好,你过来,孩子。”何真人伸出手,示意冉明过去。

    年少的冉明并没有动,回头看了一眼母亲,母亲点了点头,用手轻轻的拍了拍他的后背,冉明这才胆怯的朝何真人走去。

    何真人慈爱的看着冉明,用手轻抚着他的头,缓缓的说:“照理说,像你这样的普通贫家子弟,是很难有机会进入言里书院的。无数有钱有势的官绅富豪的子弟,都想进而不可得。你知不知道,我为什么独独愿意收你为徒?”

    “我不知道。”冉明小声的说。

    “你还记前几日见我之时,发生的事吗?”何真人问。

    “记得,我和其他小伙伴一起在镇子的后山上玩。”冉明回答。

    “嗯,那日,我路过你们源江镇,发现你们几个孩子在一起玩耍,有两个孩子爬到树上掏了一个鸟巢下来,鸟巢之中还有几只刚破壳的雏鸟,其他的孩子都说砸死它们,为何独独你说不要?”何真人问。

    “我觉得小鸟很可怜。”冉明答。

    “那你不怕其他的小伙伴孤立你,欺负你?”何真人问。

    “怕,但我还是觉得小鸟很可怜。”冉明答。

    “嗯,这就是我为何愿意收你为徒的原因。”何真人轻轻地点着头说。

    “因为我保护了小鸟吗?”冉明答。

    “对,也不对。万物皆有灵性,小鸟也自有它们的命数,是生是死本已注定,你不过是恰好出现,恰好又救了它们。不过当时我问你是否愿意习武,你的回答是不愿意,今日怎的又来了呢?”何真人问。

    “我娘让我来的。”冉明答。

    “可你不是不喜欢打打杀杀吗?你不怕了?”何真人问。

    “怕,正是因为怕,所以更要学武,这样才能保护我想保护的人。”冉明答。

    “那学武,是为了保护自己想保护的人,仅此而已吗?”何真人问。

    “我觉得是。”冉明思索了一下回答到。

    “孩子,习武,的确可以用来自保,也可以保护你想要保护的人,但天高地远,人心难测,一旦踏入这江湖,只怕愈是凶险万分,倘若只图安定,反倒不如不学。”何真人问。

    “嗯……我不太懂。”冉明疑惑地看着何真人。

    何真人笑着摇了摇头,说:“孩子,你的身上有一股灵性,这股灵性会促使你的武艺不断的进步,但是同时,这股灵性亦是你一生习武路上的障碍。你的一生,都会在犹豫和迷茫,以及不断的自我斗争之中。”

    “我还是不太懂,我好笨啊。”冉明抓着自己的脑袋。

    “哈哈,你还小,等你长大了,你自然就会慢慢明白。”何真人笑着说。

    “那我什么时候算长大呢?”冉明问。

    “等你把书院的武功都学到家了,你就长大了,所以你可要勤奋用功,万不能懈怠懒惰。”何真人说。

    “知道了,老爷爷,我会用功的。”冉明坚定的说。

    “那你还叫我老爷爷?”何真人笑着问。

    “知道了,师傅!”

    从那一日起,冉明便进入了言里书院。

    无有客栈内。

    “犹豫和迷茫,自我斗争之中……”陆坤慢慢的重复着,揣摩着其中的意思。

    “听着好深奥的感觉。”吕子杰皱着眉头说。

    “那你现在明白何真人为何收你为徒了吗?”雨儿问。

    冉明摇了摇头。

    “那你到西金来又是因为什么呢?为何不直接去询问何真人呢?”雨儿问。

    “问不了了。”吕子杰说。

    “为什么?”雨儿说。

    “因为师父四年前就已经去世了。”陆坤说。

    “其实师父还在的时候,我就问过他老人家,可是他始终不愿和我说到底是什么意思。”冉明缓缓的说。

    “好吧,那看来是得不到正确答案了。”吕子杰说。

    “那你开始为什么又说,你是半个言里书院的人呢?”雨儿问。

    “那又得从我和他们两个相识说起。”冉明说着又陷入了深深的回忆之中。

    八年前,言里书院。

    每日卯时起床,冉明便与其他师兄弟一同在漆黑中奔行于璧山之上,辰时吃过早点之后,是晨读讲学的时间,巳时练功,午时休息,之后又是一整个下午的练功时间,晚上静思之后戌时便已上床歇息。

    日复一日,时间便这样一天天过去,冉明渐渐的熟悉了书院,也适应了书院内的生活。不过和其他的师兄弟不同,家境贫寒的冉明,自然性格内敛,只顾整日练功,也不和其他人往来。

    偶尔感到孤独时,他便来到书院后山的一片罕有人至的林间,躺在松软而湿润的草地之上,白天看看蓝天和浮云,越看越觉得自己就如天上的浮云一样,漂泊不定;晚上则数数夜空中的星星,想念着爹娘,又恍惚觉得自就是其中的一颗,和其他千千万万颗一样,混在其中难以辨认,是那么的普通。

    直到一日,刚吃过午饭,冉明如往日里一样偷偷来到后山的林间。

    正当冉明惬意的行走在林间之时,却从密林深处隐隐传来一些吵闹声,打破了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