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花无酒任长歌
字体: 16 + -

第四章 梦回言里

    烛火发出微弱的光芒,焰心不时的摇曳着,映照着四个人的身影在墙上不停的摇晃变形。

    一旁的陆坤见两人不再说话,便端起酒,大声说道:“许久未见,说这些没用的劳什子干什么?管他什么生死,功名,当下逍遥才最重要!”

    “对!当下逍遥最要紧。”说着雨儿也端起酒。

    冉明和吕子杰对视了一下,淡淡的笑了起来,一同举起酒来。

    “今朝有酒今朝醉,管他什么明日愁来明日忧!干!”陆坤举酒高声说到。

    “干!”四人一举头,都将碗中的酒一饮而尽。

    “雨儿,平日里你冉明哥哥是如何与你讲起我们的?怕是在背后说了我们不少的坏话吧?”陆坤笑着问雨儿。

    “陆坤哥哥说笑了,哥哥怎么会说你们的坏话呢,他只说自己有两个最好的兄弟,都在南都城,是言里书院年轻有为的少侠。一个快意江湖,潇洒自如,一个胸怀天下,抱负非凡。想必陆坤哥哥你就是潇洒快意的那一个了。”雨儿回答。

    “哈哈,潇洒算不上,倒是好饮两杯小酒。”陆坤笑着说,又端起酒碗大饮了一口酒。

    “不过我一直很好奇,你们两位哥哥都是言里书院的少侠,冉明哥哥又不会半点武功,你们是如何相识的呢?每次问起哥哥他都肯不告诉我。”雨儿好奇的问。

    “嗯?他不会半点武功?”陆坤瞪大双眼反问到。

    “他没和你说过,他也是言里书院的?”吕子杰问。

    “言里书院?哥哥是言里书院的?”雨儿惊讶的问。

    再一次的沉默,三个人都惊讶疑惑的看着低头喝酒的冉明。

    将碗中的葡萄酒一饮而尽,冉明慢慢的放下碗,淡淡的说:“是,也不是吧。我约莫算半个言里书院的人。”

    “半个?”雨儿问。

    “三年了,时间过得真快,来西金又约莫有三年了,今日,我就和你们好好聊一聊我这些年发生的事吧。”冉明淡淡的说,开始回忆起来。

    八年前。

    南都城外的璧山之上,云遮雾罩,水汽氤氲。

    穿过层层繁密的枝叶缝隙,只见一个身穿米黄色粗布衣服的中年女人,牵着一个十二三岁年纪的少年,艰难的行走在湿滑而陈旧的石梯之上,一步步往山上缓慢跋涉着。

    “明儿,何真人能看上你,说你有习武的天分,愿意收你为徒,是你这一生难求的运气,你去了言里书院可要好好听话,刻苦用功,别辜负了这老天爷对你的眷顾。”中年女人说。

    “知道了,娘。可是,为什么要学武啊?”少年问。

    “因为你生在了一个乱世,江湖里终日打打杀杀,门派之间你争我夺,国家之间也战乱不断。只有你自己有了一身武艺,才能得以自保,世间才有你安身的一足之地啊。”少年的母亲说。

    “可是如果大家都不学武功的话,人们就不会打打杀杀了,那就都不用担心自保了呀。”少年说。

    “明儿,你记住,世间乱,是因为人心乱。人的欲望太多,太强,所以就会不满,就会争夺。人的心始终在动,这世界又怎么会静下来呢?武功不过是人们争夺的一个手段罢了,没有武功,世间依然停不下争斗。”母亲说。

    “可是孩儿并不想和他们一起争斗,我只想和爹娘永远在一起生活,白天种庄稼,晚上数星星。”少年说。

    “傻孩子,你现在还小,就算不学武功,以后你长大了,也总有一天会离开爹娘的。”母亲笑着说。

    “可是我还是不喜欢打打杀杀。”少年说。

    “你可以不打打杀杀呀,但是你如何保证别人永远都不来找你的麻烦呢?而且,你如果学会了武功,还可以保护爹娘啊。”母亲说。

    “我明白了,学习武功可以杀人,也可以保护自己想保护的人。”少年说。

    “对,真聪明。”母亲欣慰的说。

    “那我要好好用功,成为武林高手,保护你和爹爹。”少年说。

    “哈哈,那你可要勤奋用功哦。”母亲笑着说。

    “知道了,我会用功的!”少年坚定的说。

    母子两人就这样牵着手,在潮湿阴冷的山间小路上慢慢的跋涉着。

    在大约行了一个多时辰之后,两人来到了一个石梯的转台处,只见转台的那头,不再是狭窄的青石梯,而是一座跨越峡谷的石桥,峡谷并不算宽,但是却深不见底。

    两人来到桥边,只见桥头旁立着一块布满青苔的石碑,石碑年久日常,受风侵雨蚀,早已破旧残败,腐朽发黑的石面上刻着残缺的三个字——送仙桥。

    小心的走过湿滑的青石桥,母子二人在弯弯曲曲的青石板铺就的小路上穿行着,两旁都是茂密的竹林,清脆的鸟鸣声不断的在林中响起,不时还有一两只蝴蝶在空中轻轻飞过。

    继续走着,一座假山突然矗立在前,青石板路一分为二,从假山两旁环绕而过。

    绕过假山,豁然开朗,前方是一片十分宽阔的青石板铺成的空地,空地之后是一座高耸雄伟的大门,大门修在山脚之下,在大门之后是一座云烟雾绕的翠绿青山,无数的白墙黑瓦,青石小楼错落有致的分布在整个山上。

    母子二人穿过青石板铺就的一片空地,向书院大门走去。

    走到门前,只见大门敞开着,顶上的匾额写着“言里书院”四个大字,门下一个身着纯白长袍的孩童正拿着一把竹扫帚,低头默默的扫着落叶。

    “小侠,叨扰了,可否带我们引见一下何真人?”冉明的母亲轻声的说。

    那孩童停下了手中的扫帚,打量了一下母子二人,问到:“你们二位就是源江镇的冉明母子吗?”

    “正是。”母亲说。

    “何真人早早就吩咐了我,我已经在此等候二位多时,你们可算到了,请随我来。”说着孩童将竹扫帚斜靠在门边,跨过门槛朝书院里面走去。

    冉明母子二人紧随其后。

    书院凭山而建,完全保留了此山本来的地貌,行走其中,仿佛依然穿行于山林之间,完全感觉不到已经进入了书院内部。

    一路上,空气十分湿润,清脆婉转的布谷鸟鸣不断的回荡在山林之间,天空之中不时还有一只只白鸽滑翔而过。一行三人就这样行走在清幽的小路之间,只感到心中无比的宁静和安定。

    在爬过一段又一段石阶,穿过一条又一条弯曲的小路之后,三人来到一座庭院的门前,门上写着清秀的三个字,浣花庭。